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蝉、孤雁、鹧鸪》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蝉、孤雁、鹧鸪》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蝉、孤雁、鹧鸪》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蝉、孤雁、鹧鸪教案 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背诵这三首诗。教学重点:1、能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2、背诵默写这三首诗。教学难点:能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课前先学:背诵这三首诗。二、导学示标:1、能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背诵默写这三首诗。三、检查背诵:检查方式:请三名同学上黑板一人默写一首诗,不重复,其余在下面按老师随意性分工一人一首默写,然后点评。四、精读探究:(一)诵读欣赏蝉1、教师示范朗诵。2、学生齐诵。3、诵读第一句:(1)“垂緌”能否换成“垂须”?(2)“清露”能否换成“白露”?4、诵读第二句:为何不说是“流响出密林”?5、诵读第三、四句:(1)“高”有哪两层含义?(2)这两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6、与李商隐和骆宾王关于咏蝉的诗进行比较阅读:你发现这三首诗抒发的情怀有什么不同?李商隐的诗: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骆宾王的诗:露重飞能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明确:李商隐的诗是牢骚人语,骆宾王的诗是患难人语,虞世南的诗是清华人语。7、补充介绍虞世南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虞世南,唐初著名书法家,官至秘书监,这首诗可能是他受唐太宗知遇之恩而作,所以诗中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的形象。8、齐诵这首诗。(二)诵读欣赏孤雁:1、教师示范朗诵。2、学生齐诵。3、诵读首联:(1)“声念群”能否说成“声唤群”?(2)读了这两句,你能体会到一种什么样的心情?4、诵读颔联(1)第一句能否说成“我怜一只雁”?(2)第二句能否说成“相失不见踪”?5、诵读颈联(1)能否说“望中便犹见,哀多就更闻”?(2)你发现到这里作者的心情与开头比如何?6、诵读尾联(1)能否说“鸣噪亦纷纷”?(2)结尾为什么写野鸦?7、作者为什么写孤雁呢?8、齐诵这首诗。(三)诵读欣赏鹧鸪:1、教师示范朗诵。2、学生齐诵。3、诵读首联:这一联写鹧鸪的什么?明确:习性,形貌.4、诵读颔联:(1)你读了“雨昏”“花落”有什么样的心情?(2)“过”能否换成“飞”?“啼”能否换成“鸣”?(3)鹧鸪飞的地方有很多,作者干嘛要写“青草湖”和“黄陵庙”呢?5、诵读颈联:(1)“乍闻”换成“听闻”?“才唱”换成“吟唱”?(2)这两句在诗中的作用?明确:烘托鹧鸪叫声的哀怨。在这里,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6、诵读尾联:(1)能否说“相呼相应湘江水”?(2)“苦竹丛深日向西”能否说成“不知何日是归期”?明确:不可以,原句含蓄,体现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富有神韵,言有尽而意无穷。改句显得直露,平淡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