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路道路绿化景观模式研究2011[1].9.29.doc_第1页
马鞍山路道路绿化景观模式研究2011[1].9.29.doc_第2页
马鞍山路道路绿化景观模式研究2011[1].9.29.doc_第3页
马鞍山路道路绿化景观模式研究2011[1].9.29.doc_第4页
马鞍山路道路绿化景观模式研究2011[1].9.29.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市马鞍山路道路绿化景观模式分析研究尚 红1,滕 祺1,李伟光1,张杰1(1. 山东建筑大学 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摘要: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感受城市景观特色与文化的重要窗口。本文通过对济南市马鞍山路道路绿化的实地调研,结合其道路性质及周边环境,分析现有绿化景观模式的优缺点,并给予相应的景观评价;针对目前济南市老城区道路绿化改建过程中行道树的选择、保护与移植等问题,探求适合该类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景观模式。关键词:道路绿化;景观模式;景观评价;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Landscape patterns ofMaAn-shan Road Greening in JinanSHANG Hong1,Teng Qi1(1. School of Art,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250101, China)Abstract: Urban road greening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green lung,and it is the important window that people can know a city and feel the culture of the urban landscape features; This paper takes MaAn-shan Road for example,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landscape patterns throught investigating and mapping,and gives the landscape evaluation;Based on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the road、trees selection 、protection and migration issues of the new process , exploring the proper landscape patterns of urban roads. Keywords: road greening; landscape patterns; landscape evaluation; 0 前言城市道路是现代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它联系城市中各种不同性质的绿地,形成城市中的绿色生态廊道1;其次布局合理的城市道路绿地系统在组织交通、美化城市环境、塑造城市特色以及遮荫、降尘、减噪、增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城市道路景观作为线性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道路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现代景观设计手法,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道路景观,从而打破“千路一面”的现状,是摆在园林设计者面前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目前国外道路绿化设计理念强调综合考虑道路景观的生态功能、美化功能、与周边环境协调功能、交通附属设施功能等,达到多功能的有机结合2。随着我国城市道路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学习国外优秀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结合当地文化特征及地域特色,形成一套适合我国自身发展的道路绿化景观模式。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为解决城市车辆快速增长带来的交通压力,老城区道路在不断地进行拓宽建设,这个过程对于城市现有道路绿化树木,尤其是对具有一定树龄的行道树造成很大冲击。马鞍山路作为济南市一条历史比较悠久、商业及文化氛围比较浓厚且绿量较高的城市道路,从绿化景观模式、行道树保护利用以及路侧绿化与周边环境关系处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1 马鞍山路道路绿化概况1.1位置:马鞍山路位置如图1,北接经十路,东接舜耕路,依据我国城市道路分类标准,该路为城市支路。马鞍山路全长2600米,以玉函路为界分为东西两段,西段道路两侧主要为省体育中心、商校、英雄山文化市场、新世界商城及沿街商铺,形成以商业服务为主的道路环境。 图1:马鞍山路位置图东段道路两侧主要为泉城公园、山东大厦、南郊宾馆及少量的小型餐饮商业单位,形成以植物景观为主的道路环境。 1.2现状调查1.2.1 植被调查主要植物有:马鞍山路西段:双排行道树为法桐和毛白杨;部分事业单位前有限的绿地中有大叶黄杨、小龙柏、棣棠、紫叶李、紫荆、大叶女贞等,植物景观效果及长势较好。马鞍山路东段:行道树为法桐;道路北侧绿地中的基调树种为法桐、毛白杨;骨干树种为刺槐、大叶女贞;一般树种为紫叶李、紫薇、白皮松、花石榴、木槿、蜀桧、龙柏、云杉、金银木、连翘、珍珠梅、小腊等;道路南侧绿地上木为侧柏,下木为瓜子黄杨、小叶女贞绿篱。道路绿地观赏效果及长势良好。马鞍山路与玉函路交叉口道路绿地节点:松石小景。主要树种为黑松,配景植物有鸡爪槭、大叶黄杨球、红叶石楠球及地被时令花卉等,植物季相及色相景观变化较丰富,观赏效果及长势良好。1.2.2 景观模式调查马鞍山路因道路两侧用地性质及场地特征的不同,主要形成以下两种景观模式:模式一:马鞍山路西段断面如图2所示,商业空间除大树遮荫外没有其他绿地,视线通透性强,满足道路遮荫及商业活动双重功能的需要。 图2:马鞍山路西段景观模式 模式二:马鞍山路东段断面如图3所示,道路北侧绿地与泉城公园绿地有机结合,绿地宽、绿量大,景观效果好;南侧事业 单位通透式围墙将墙内景观借景到道路绿地景观中,扩 图3:马鞍山路东段景观模式大了道路景观的景深。2 景观模式评价与分析2.1景观评价道路绿化景观评价是多因子评价,本文采用道路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对以上两种模式进行相应的景观评价,分析不同模式的景观效果3,其评价指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Bi =XiFi, (i=1,2,3n)式中: Xi表示某评价因子的权值;Fi表示某景观在评价因子下的得分值;Bi表示某景观评价分指数;B表示道路景观综合评价指数。2.1.1评价因子的选择选择的依据:依据同济大学刘滨宜教授关于景观规划的三大理论4:(1)视觉景观形象;(2)环境生态绿化;(3)大众行为心理。分别从景观美学、景观生态学、景观社会行为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评价因子的选择:依据以上评价依据,结合马鞍山路道路景观的现状,确定以下五个评价因子:景观的美观度 景观的舒适度绿量 市政设施的满意度商业空间功能的满意度2.1.2权值的确定权值是反映不同评价因子间重要程度差异的数值,也是体现各评价因子在总指标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总指标的影响程度;结合马鞍上路道路绿化现状,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值(见表2)。2.1.3评价因子的分级指标 本文对每个评价因子设5个级别,依据其优劣程度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并依次赋值5、4、3、2、1,分级指标数值越高表明其景观质量越好。2.1.4景观分级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确定各景观类型在每一个评价因子下的分值Fi,并按照级别的得分值乘以该因子的权值,得出这一因子下的景观评价分指数Bi,各分指数相加得出景观综合评价指数B,B占理想景观评价指数的百分比,即为景观质量分数M,其公式为:M=景观综合评价指数/理想景观评价指数100%M作为景观分级的依据,以差值百分比分级法划分为、级(见表1) 表1城市道路景观分级标准 % M100807960594040道路景观质量等级其中,级道路景观与沿线周边环境协调性好; 级道路景观与沿线周边环境协调性较好; 级道路景观与沿线周边环境协调性较差; 级道路景观与沿线周边环境协调性差。依据以上评价体系,结合马鞍山路道路绿化现状确定其景观质量(见表2)表2马鞍山路两种模式景观质量对比分析表玉函路西段玉函路东段评价因子权值分级指标得分景观评价分指数权值分级指标得分景观评价分指数景观美观性景观美观度2363412景观舒适度2363412市政设施的满意度111122商业空间功能性3412122绿量25102510综合评价指数35382.2结果与分析2.2.1评价结果本次评价中理想景观评价指数满分为50,马鞍山路西段的综合评价指数为35,依据景观质量分数公式得出该段景观质量分数为70%;东段的综合评价指数为38,其景观质量分数为76%;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两段的景观等级均为级,道路景观与沿线周边环境协调性较好。2.2.2结果分析 从单因子评价结果来看,两段均有各自的主导因子,其中西段以商业空间功能的满意度及环境的舒适度为主导,东段以植物景观的美观性及舒适度为主导东段以植物景观的美观度及舒适度为主导,这主要受路两侧场地功能及用地性质决定的,西段以商业空间为主,东段以植物空间为主。从两段的总体评价结果来看,马鞍山路东段植物景观要比西段好,主要受周边环境因素的限制,西段为满足商业店铺的需要使得道路集中绿地少,绿量以乔木为主;东段路两侧为公园绿地和事业单位附属绿地,绿化用地面积大。两种模式优势与劣势的对比分析:模式一: 优势分析:道路两侧大树枝繁叶茂道路两侧多排大乔木,枝繁叶茂,遮阴效果好,夏季降温增湿效果显著,气温较一般道路低3 64。 商业空间视线通透,满足功能的需要;劣势分析:西段商业空间地下停车场前期设计与后期管理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导致该路段交通拥堵; 毛白杨飞絮严重,对市民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商业空间铺装缺乏统一性,整体比较混乱; 缺少必要的休闲设施来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模式二: 优势分析:道路两侧大树多且枝繁叶茂,遮阴效果好,夏季降温增湿效果显著,气温较一般道路低3 64。 在道路用地红线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拆墙透绿,将事业单位附属绿地与道路路侧绿地统一考虑,扩大了道路绿地景观的景深,视线开阔; 植物配置采用复式种植形式,景观效果好,环境舒适宜人; 劣势分析:毛白杨飞絮严重,对市民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植物景观的整体效果较好,但秋色叶树种相对较少。 道路景观与城市历史文化结合相对较弱。3模式优化对策通过对以上两种景观模式优势与劣势的分析,结合马鞍山路道路绿化现状以及现代道路绿化发展趋势给于以下优化对策:3.1行道树的选择(1)选种雄株植物逐步替换衰老的毛白杨,减少雌株树种飞絮、果实等对环境的污染;(2)选种冠型优美、抗性强、耐修剪、树干分支点高的树种,特别是加大对市树的推广利用,体现城市的特色;(32)考虑到后期景观效果,可以选择速生与慢生树种间隔种植的形式。(43)在相平或低于人行道路面的树池内铺以嵌草砖,既能够保证树池的基本功能,又保证了人行道的完整性。3.2两种模式优化对策3.2.1马鞍山路西段:停车空间不足是该段商业空间最大的问题,现状条件决定不可能新建地下停车场,给予的建议:加强管理力度,在规定的范围内停放车辆;统一铺装样式,增强场地的整体性;合理设置具有序列感的花池坐凳合理设置具有时代感的花池坐凳,满足行人休息及景观的需要;在店铺前的硬质空间点缀花钵或景观小品,活跃商业氛围。部分事业单位前有限的绿地植物选择与配置形式要满足功能的需要,同时要与整条道路景观相协调。3.2.2马鞍山路东段:为增强景观的季相变化,适当增加常绿及秋色叶植物,如白皮松、蜀桧、栾树、红栌、蜀桧、木槿、紫薇、榆叶梅等,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靠近人行道绿地处适当增加孤赏树或景观树,丰富景观空间变化;绿地内适当增加道路景观小品,将城市历史文化在道路景观中得以体现;适当增加部分市政设施,满足行人的基本需要。4结语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城区道路绿化改造与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和构建生态园林城市、节约型园林城市步伐的加快,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名片的地位凸显5。加强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模式的研究,对规范我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提高现阶段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随着现代节水技术的深入研究,雨水的回收利用技术在道路景观中的应用成为一个新的课题。道路绿化建设不仅要注重植物的展示与环境的美化,更多的是地方特色与个性的展示,通过现代造景手法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