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9卷第 2期 2010年 4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Zhengzhou Institute ofAeronautical IndustryM anage ment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 l 29 No 2 2010 4 收稿日期 2010 03 01 作者简介 王继慧 女 讲师 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当前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 基于目的论视角 王继慧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要 外宣翻译即对外宣传中国在政治 经济和文化科技诸方面的先进成果和现代特色 文 章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框架 从外宣翻译的五个方面 外宣翻译的性质 翻译材料 的文化语言处理 译者主体性 读者接受和译者培养等方面具体探讨了外宣翻译认知 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 外宣翻译 文化处理 译者主体性 读者接受 译者培养 中图分类号 H31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1750 2010 02 0112 03 一 引 言 外宣是指 借助现代化传播媒介或者其他宣 传手段 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 客观 真实地向远距离的或来华的外国人和华侨 外籍华人 港澳台同胞介绍旨在反映社会主义新中 国的对外政策 经济文化 建设成就 争取世界人民 的了解 信任和支持 改变他们对我国的思维定势 在海外树立起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黄友义指出 外宣翻译工作要遵循 三贴近 原则 即 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 贴近国外受众对 中国信息的需求 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以 增强我国的对外宣传效果 二 翻译功能目的论与外宣翻译 翻译功能目的论又称功能翻译理论 该理论 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的莱斯和诺德 1971年德国的 莱斯首先提出 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 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 20世纪 90年代初 德国 学者克利斯蒂安诺德进一步发展了译文功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 根据译文语境 原文中的哪些内容或 成分可以保留 哪些需要进行调整或改写 该译文 的预期功能确定 功能目的论的基本原则是 翻译 各方面的交互作用受翻译目的所决定 译者为了达 到目的可以灵活掌握翻译策略和方法 本文拟从外宣性质和要求与翻译属性的诸方 面 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 分别探讨外宣翻译的性 质问题 翻译材料的文化语言处理问题 译者主体 性问题 读者接受问题和译者培养问题 以解决外 宣翻译实践中的难点 三 我国当前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 1 外宣翻译的性质认知问题 外宣工作中的翻译有一个突出的特点 即基 本上都是中译外 也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 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 那么 外宣翻译的选材问 题就成为首要问题 外宣翻译材料的选择即外宣 原文本的选择 包括对外介绍中国情况的各种书籍 和期刊 等等 曾利莎认为 对外宣传翻译包括 政治 经济 国防科技 文化教育等发展状况的对外 介绍 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公告及对外交流活动的 信息通告 或各地市政建设宣传 招商引资与旅游 宣传 各种国际性活动及行业展览活动宣传 或公 司与乡镇企业的对外宣传及产品介绍等 英国翻 译学者纽马克曾提出 科技翻译文本包含着公共宣 传文本 所以在纽马克看来 外宣翻译属于科技翻 译的一部分 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发现 外宣翻译 实践遍及各行各业 如典籍翻译 公示语翻译 产品 广告翻译 等等 外宣文本体裁有政府文件 告示 宣传 产品介绍等 而且这类文本常常有较为固定 的写作模式 随着外宣翻译日益成为翻译实践的重要方面 对外宣翻译的认知也应有所拓展和深化 不管哪 个行业哪种文本 在外宣翻译中都需要遵循为目的 112 王继慧 当前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 基于目的论视角 语译者积极了解中国 为中国先进文化早日走向世 界服务 在这个意义上 外宣翻译必然具有很强的 政治色彩 2 外宣翻译材料的处理问题 1 翻译材料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处理 在意 识形态上 我国与大多数的外国差异较大 为了减 少外宣的阻力和障碍 必须注意减弱政治方面的对 抗性 在严谨 严肃的翻译工作中 有策略地传播中 国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意识形态 在这方面 西方经典 圣经 的翻译实践 就可 以成为我们有益的借鉴 代表着西方异质文化的 基督教要进入中国这样具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国 家 必然遭遇代表中国固有文化宗教的抗争 其中 包括教义 教理以及宗教符号表现形式 等等 傅 敬民指出 在 圣经 汉语翻译中 文化资本往往以 话语资本的形式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可 基督教的 东渐历史和 圣经 汉译文化资本化历程表明 基 督教文化一直处于一种与中国传统本土文化相冲 突的境遇 受到中国传统本土文化有意识地抵制和 抗拒 这导致了它无法以无意识状态来进行它的 译介和传布 而必然通过有意识的行为来强化自己 的文化资本 所以 我们在外宣中 必须有意识地 处理翻译材料在意识形态中的差异问题 尽量做到 求同存异 在消除文化和意识对抗的情况下进行中 国文化对外传播 2 翻译材料中文化空缺词语的处理 在处 理具体的外宣材料时 有一些特殊的政策 政府机 关部门及职位是外国没有的 例如 全国政协 三个代表 和 豆腐渣工程 等等 这些中国特 有词汇 在外宣翻译中都要做积极的特殊处理 从 翻译策略上讲 归化译法使外国读者易于理解和接 受译文 而异化译法凸显中国文化的特质和中国在 世界舞台上不可忽视的角色与作用 这些都是为外 宣的良好效果服务的 从翻译技巧上讲 最好采用 增益手法 或在文后加注 对某个名词的内涵进行 恰当解释 避免读者误读 误解 3 中式英语 问题 中式英语指那种由汉 语和英语混合而成 在措辞和句法结构上不符合英 语习惯用法而带有汉语痕迹的生硬英语表达 中式英语问题不单单影响外国读者对中国外 宣翻译的理解和接受 还有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顾静分析了美国新闻期刊中有关中国信息的各种 报道 发现 中式英语词汇绝非零星的个案 而是 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国外的中国文化宣传往往 借用貌似对中国或华人读者友好的中式英语 却实 际上有意利用中式英语对非中国读者来说语义模 糊的特点 将中国妖魔化 丑陋化和荒谬化 所 以 外宣翻译中我们绝对不能低估中式英语对中国 形象造成的不良影响 尤其是当这种影响以我们无 意识的方式存在时 3 译者主体性问题 译者主体性问题是外宣翻译研究的重要问题 从狭义上讲 译者主体性即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 前提下 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 的主观能动性 外宣翻译的目的是让译文受众明 确无误地理解和把握译文所传递的信息 最终取得 良好的宣传效果 因此 外宣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 两个方面即译者素质 译者责任感是同等重要的 刘雅峰认为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译 绝不是将外宣内容简单地进行语言转换的过程 其 实质是以 译者为中心 的 适应 与 选择 的过 程 是 译有所为 外宣翻译的 译有所为 至少 体现在 翻译目的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积极主动 地针对不同地区和国家 不同层面的译入语受众以 及不同的时间 把中国文化的精华翻译介绍到世界 各国 让全世界能够全面 及时 准确 真实地了解 中国 共同分享中国的博大精深 外宣翻译需要译者在语言转换中做必要的 调适 顺应 以达到影响外国读者的宣传目 的 陈敏认为 外宣译者主体性表现为改写 增删 和重组行为的实施 所以 译者在外宣中充分发挥 自己的才智和责任意识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例如 在统计一个地区的外资总量时 一些部门由于政治 敏锐性不强 习惯将外国投资和台 港 澳投资通称 为 外资 译成英语时 若不改写成investment from outside the mainland 简单地译成 foreign in vest ment就会出现严重的政治问题 4 读者接受问题 关联理论的创始人 Gutt指出 不考虑背景知 识 而想把同样的思想传达给任何人 这是办不到 的 面对不同的受众 我们往往不仅要改变说话方 式 还要改变我们想表达的内容 所以 中国外宣 翻译同其他类型的翻译不同的是 一定要首先采用 读者易于接受的策略 以确保在宣传内容方面获得 认同 岳曼曼指出 对英语读者而言 由于感情基 础的差异 阅读习惯的不同 华丽辞藻一般只能减 少传播的清晰度和效果 甚至被视为空话冗词和夸 大宣传 陈小慰分析了西方受众因受西方修辞 文化熏陶而具有这样一种观念 对词语的过分雕 113 第 2期郑 州 航 空 工 业 管 理 学 院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第 29卷 饰将冲淡话语的感染力 令人感到虚情假意 华而 不实 教授把博物馆里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的介绍 文字 the first year of the Qianlong Reign 改为西方 人更容易理解的 A D 1735 并删除了类似 the glorious tradition and outstanding w isdom of the Chi nesemasses 等过分雕琢且不大自然的英文句子 也正说明了读者接受问题在外宣翻译中的重要性 5 译者培养问题 翻译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十分重要和复杂的问 题 唐艳芳指出 外宣译者素质包括广博的知识 面 较强的双语驾驭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对外 宣翻译来说 译者的学科素养 语言素养和职业责 任感构成了一个合格译者的基本条件 三者同等重 要 然而 在目前的翻译人才评价指标中 对译者 的政治意识和职业忠诚意识的重视还不很充分 其实 翻译工作不是一种职业 它属于一个国家的 形象和国民意识形态塑造的整体性长远事业 译 者宣传什么 向谁宣传 怎样宣传将影响整个国家 的发展 而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岗位的问题 因此 出于外宣翻译的成功考虑 翻译人才的培养无论怎 样重视政治意识的培养都不显得过分 理雅各在总结 圣经 翻译的发展时指出 近 代 圣经 的翻译 注重将原作者的意思 用各民族 自己的话讲给他们听 所以看重文字的意义 这 种译经法的改变 要归功于一些爱主的人类文化学 和语言学专家 这里的 爱主的人类文化学和语 言学专家 就道出了 圣经 翻译人才的素质问题 也就是说 只有 爱主 只有成为真正的 文化学 家 和 语言学家 之后 译者才能真正在跨文化的 语境中成功地进行经典翻译 这就启示我们 对于 中国新时期外宣工作中译者的培养来说 要确保译 者之 爱国 同时培养译者具有充分的跨文化意 识和娴熟的翻译技能 只有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 合 译者才能真正担当起中国对外宣传翻译工作的 重大责任 四 结 语 综上所述 在翻译目的论的视域下 只要紧紧 抓住外宣翻译的真正意图和目的 在翻译材料的选 取 翻译方法的选择 翻译过程的调整 翻译主体的 意识 翻译阅读的效果和翻译人才的培养诸方面促 进我国新时期外宣翻译实践水平的提升和理论研 究的进一步深入 就会达到我国外宣翻译的真正目 的 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并 塑造中国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黄泽存 新时期对外宣传论稿 M 北京 五洲传播出 版社 2002 2 李 欣 外宣翻译中的译前处理 天津电视台国际 部 中国天津 的个案分析 J 上海科技翻译 2001 1 18 22 3 周锰珍 曾利沙 论关联性信息与价值 J 中国科技 翻译 2006 2 23 26 4 黄 慧 贾 卉 建构主义翻译观下的外宣翻译 J 上海翻译 2007 4 38 42 5 徐敏慧 董 华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对外宣传材料汉译 英 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3 86 89 6 黄友义 坚持 外宣三贴近 原则 处理好对外宣传中 的难点问题 J 中国翻译 2004 6 27 28 7 方梦之 译学辞典 Z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8 曾利沙 从对外宣传翻译原则范畴化看语用翻译系统 理论建构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 7 44 46 9 N e 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Translation M Shang ha i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10 傅敬民 圣经汉译与文化资本 J 上海大学学报 社 会科学版 2005 3 99 106 11 顾 静 透视美国新闻期刊对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J 上海翻译 2005 1 57 60 12 刘雅峰 译有所为 译者何为 J 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3 140 142 13 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学品氢氟酸安全培训课件
- 内网安全教育培训内容课件
- 内经选读素问痹论课件
- 内燃机车原理课件
- 内河船舶机务安全培训课件
- 七年级上册1《春》作业设计(含答案)
- 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五上 26 我的“长生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备课素材)
- 化妆品安全培训课件
- 先丰安全官培训课件
-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QA出货检验日报表
- 《婴幼儿常见病识别与应对》3.5 消化系统常见病防治与护理
- 加润滑油安全操作规程
- 萨福双脉冲气保焊说明书DIGIPLUS课件
- 高中期中考试家长会PPT课件 (共51张PPT)
- JJG 573-2003膜盒压力表
- GB/T 39634-2020宾馆节水管理规范
- GB/T 13234-2018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 营业线施工单位“四员一长”施工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库
- 紧急采购申请单
- 工程地质学:第7章 岩体结构及其稳定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