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住校班)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住校班)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住校班) 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住校班) 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住校班) 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卷面总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7小题,合计36分)1名句默写(10分)(1)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2)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3)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5)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6)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7)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8)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9)著名歌手姚贝娜因病去世后捐献出的眼角膜让23岁的四川小伙重见光明。她的这种精神正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 ”的写照。2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答题(6分)母亲喜欢看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wi wi( )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章回的长篇小说一下讲不完,妹仔就很不耐烦地等着母亲再看下去,看后再讲给她听。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 ),泪珠尽往颊( )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明其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原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讲的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yu( )的良师。(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wi wi( )动听 热泪盈眶( ) 颊( )上 循循善yu(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修改(2分) 改 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教育的根本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在未来生存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构建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b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c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d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谈论盐城文化及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b.提高学习成绩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过程,想靠考前突击,一口吃成胖子,显然是不切实际的。c.开展“清洁家园”活动以来,我市各乡镇根据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垃圾处理模式。d.纷扬的白雪地里,一个小女孩兴高采烈地在湖面上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5仿照下面画线句中的一个,再写一个句子。(3分)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的亮光; 。 6名著阅读(8分)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1)这段文字选自苏联作家 写的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 。(3分)(2)选文中说主人公“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2分)_ (3)肖明同学近来考试很不理想,他心情颇为郁闷,在学习上想打退堂鼓。如果让你安慰他,你打算怎样说呢?(要求适当引用名著中的部分情节)(3分) 7. “我爱你,汉字”综合实践活动。(5分)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为此,学校特地举办“推广写字周”活动,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该开展哪些活动,请列举两项。(2分) _有人说,汉字量大,难认难写难学;也有人说,汉字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有艺术价值,汉字”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3分) 二、阅读理解(54分)(一)古诗文赏析。(5分)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8.表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标题中的“ ”字,二是诗句中的“ ”一词。(2分)9.请你从语言或内容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进行品析。(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17分)【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钱泳治水必躬亲 【乙】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藳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则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沈括梦溪笔谈 【注】病涉:苦于往来涉水。籧篨(qch):古代指用竹或苇编的粗席。刍藳(go):草把。漉:捞取。汱(qun):本意是河水降落,这里引申为排水。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泥于掌故( )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3)以通南北之水( ) (4)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 )11翻译下列句子。(7分)(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3分) (2)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2分) (3)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2分) 12.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这两则文言文前者侧重于工作态度,后者侧重于具体办法,很值得我们借鉴。(1)甲文告诉我们主持水利工作的官员应当做?(3分)(2)请你说出乙文中古人造堤方法有何巧妙之处。(3分)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16题。(14分)给抗生素“把把脉” 1943年,青霉素的诞生开启了抗菌疗法的黄金时代,其后还出现了青霉素钠、青霉素钾、阿莫西林等常用抗生素。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性。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大多数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曾经只需20万单位的青霉素就足以杀灭的肺炎球菌,如今出现了新种,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近年来还出现了超级细菌,最著名的是源于南亚的ndm-1超级细菌。而2011年美国出现的crkp超级细菌,则比以往细菌的耐药性更强,人感染这种细菌后的死亡率达到35%以上。为对付细菌耐药性,医药学家又开发出头孢氨苄、头孢曲松钠等药物,直到最新的碳青霉素,但也赶不上细菌突变的步子。这一切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息息相关。科学家们指出,滥用抗生素从多种途径促进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滥用抗生素唤醒了细菌中原本沉默的耐药基因,即当我们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会被快速杀死,而留下含有耐药基因的细菌,并大量生长。再者,细菌体内有一个sos修复系统,可以帮助细菌修复来自外界的损伤,而滥用抗生素增强了细菌的修复功能。滥用抗生素还会诱导细菌感受态的产生。感受态是细菌的一种容易接受外源基因片段的状态。例如,肉类制品上如果残留有耐药基因片段,很容易被体内处于感受态的细菌接受,从而造成人体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厂家、药店、医院,受利益驱动热衷于生产、销售、使用抗生素药品,这是根本原因。药监部门监管不力也难辞其咎。针对目前抗生素市场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无法对药店持有的药方进行核实,药监部门开展的清理整顿效果有限。更关键的是科学教育和普及工作不到位,许多患者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常识,盲目依赖抗生素,这就加速了体内耐药菌的增长。 就患者而言,合理用药成了当务之急。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病症有效,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切不可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要严遵医嘱,不能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类药物;不能随意改变服药时间,间隔太近会引发肠胃不适,间隔太久则药物对细菌的抵抗力会减弱。 只有给抗生素“把把脉”,明确症结所在,及时对症下药,才能让它更好地造福人类。【链接材料】感冒是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的,有细菌性的,还有更复杂的。病毒是形态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微生物。人类传染病中的80%是由病毒引起的,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13.下列说法符合第段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细菌都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b.很多耐药细菌毒力很强,所有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c.如今肺炎球菌出现了新种,数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d.人感染超级细菌crkp后的死亡率达到35%左右。14. 阅读第段,简要概括滥用抗生素会从哪些途径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强。(4分) 15.请在第段开头加一句恰当的话,提示该段的主要内容。(写在下面即可)(3分) 16.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分析案例中王阿姨的做法有哪些错误。(4分) 【案例回放】王阿姨出现了头痛、发烧等症状,经医生检查,她患的是流行性感冒,因为家里还有阿莫西林和头孢氨苄胶囊,她就自行服用了这些药。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7-20题(18分)在一片蛙声中失眠 杭州有个小区,一到晚上,蛙声一片。业主投诉这些青蛙扰人清梦,要求保安履行职责进行驱赶。这可苦了保安,青蛙在暗处,保安在明处,这黑灯瞎火的要把青蛙赶跑,哪有那么容易。 我发现城里人的神经越来越敏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曾是古诗词里的一种令人怡然自乐的意境,但现在却成了被人投诉的噪音。不是现在的青蛙鸣叫声大了,而是我们的心态出现问题了。 中国的道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其中一层意思是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自然规律。自然界并不是一个安静的世界,早晨鸟儿啼鸣,夏天中午有蝉长鸣,晚上又有虫儿的啁啾这就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生态”。 但城市把自然割裂了,它独居一隅,自成一体。在城市的生活小区里,有隔音、隔热的洋房,地上铺的是坚硬的花岗石,裸露不多的泥土种上了草皮和树木,园林工人每隔一段时间会来给这些植物修剪和打药;城里鲜见小动物,也极少听到小动物的声音。人们以为“安静” 才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宜居的。 可是,“安静”并不是大自然的特质,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吵闹”的。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咚咚,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而是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 一个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绝对不可能为几只青蛙的呜声而失眠,除非他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 久居上海的亲戚去浙江天目山疗养,准备小住半个月,谁知住了3天,就打道回上海了。他告诉我,晚上山风吹过,宾馆外面万亩树林发出的声音似有千军万马,实在无法入眠。有朋友告诉我,他家就在小区的水景边,人造小溪流水淙淙,声音单调而枯燥,他已与物业交涉多次,要求停止放水;还有北京的一位编辑朋友到杭州来旅游,住在西湖边,却忍受不了知了的鸣叫,要求旅行社换房,最好住到树木较少的市中心去 其实,我也像他们一样,进城20年,是一个被城市“戕害” 已久而且已经丧失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然”判断的人。平时我们总是吵着嚷着要回归自然,但是真正进入自然,却发现自己竟然适应不了,而那个被我们诅咒的人工建造出来、与自然背道而驰的城市,才是自己的“最爱”。我们睡在用钢筋混凝土建造起来的房子里,关上双层玻璃的窗户,打开低分贝的空调,如果外面有噪音,就会向物业和城管投诉我们只有在一个没有噪音的环境里,才有可能拥有一份好睡眠。 但是我的童年、少年却不是这样的。屋前是小溪,终年水长流,音则轰轰然;屋后有涌泉,水从泥壁上冲下,音且咕咕;屋前屋后有竹林、树木,风吹过,会演变出雄浑的旋律;漫山遍野有小虫儿鸣唱,只有三九严寒才会消停;雨会落在瓦上,沙沙沙还有雨滴索性会从瓦缝里溜进来,掉在你的脸上。 这就是当年的大自然,我从来没有为此失眠过。现在,当我为午后的一只知了的聒噪感到心烦意乱时,我愕然发现,自己离童年真的已经太远,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17人们为什么“在一片蛙声中失眠”?(4分)18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咚咚,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风不止,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而是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考试时间:150分钟 卷面总分:150分 考试形式:闭卷一、 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7小题,合计36分)1、 名句默写(10分)(1) (2) (3) (4) (5) (6) (7) (8) (9) 2、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6分)(1)( ) ( ) ( ) ( )(2) 改 改 3、( ) 4、( )5、 (3分)6、(1)这段文字选自苏联作家 写的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 。(3分)(2)(2分) (3)(3分) 7、(1) _(2) 二、 阅读理解(54分)(一)古诗文赏析。(5分)8.表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标题中的“ ”字,二是诗句中的“ ”一词。(2分)9.请你从语言或内容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进行品析。(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17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 ) (2)( )(3)( ) (4)( )11翻译下列句子。(7分)(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3分) (2)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2分) (3)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2分) 12.(1)甲文告诉我们主持水利工作的官员应当做?(3分) (2)请你说出乙文中古人造堤方法有何巧妙之处。(3分)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16题。(14分)13. (3分)( ) 14.(4分) 15.(3分) 16.(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7-20题(18分)17人们为什么“在一片蛙声中失眠”?(4分) 18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咚咚,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风不止,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而是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 19结合文章第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童年、少年的生活状态。回忆这段时光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0文章第节提到中国道家的“天人合一”,用以说明什么道理?请结合所学课文(如苏州园林于园都市精灵等)谈谈这种哲学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又有何现实意义?(6分) 三、 作文(60分)题目: 拒绝 600考试时间:150分钟 卷面总分:150分 考试形式:闭卷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7小题,合计36分)1名句默写(10分)(1)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3)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5)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小石潭记(6)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7)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8)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9)著名歌手姚贝娜因病去世后捐献出的眼角膜让23岁的四川小伙重见光明。她的这种精神正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的写照。2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答题(6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wi wi( 娓娓 )动听 (写一个字正确也给全分) 热泪盈眶( kung ) 颊( ji )上 循循善yu( 诱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修改(2分) 明 改 名 原 改 缘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5仿照下面画线句中的一个,再写一个句子。(3分)如: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 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 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海中似的自由遨游。6名著阅读(8分)(1)这段文字选自苏联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 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保尔。(3分)(2)选文中说保尔“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我们应该学习保尔的什么精神?(2分)_写作(或文学创作)(1分),应学习他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精神(意近即可,2分)。 (3)肖明同学近来考试很不理想,他心情颇为郁闷,在学习上想打退堂鼓。如果让你安慰他,你打算怎样说呢?(要求适当引用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部分情节)(3分) 要求:1、称呼 2、结合名著情节 3、语义清晰,语句连贯7. “我爱你,汉字”综合实践活动。(5分)示例:举行写字比赛;举办面向社会和家长的书法展,同时也请社会上的书法名家到学校搞书法展览;组织学生在校或公共场所进行义务写春联活动。示例:我认为汉字“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的创造显示出中国人与众不同的文明传统,它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大国的存在,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自强于世,正因为它跟我国文明传统,古老文化联系在一起,所以它在我们心目中是精神家园,显示出无穷的精神魅力。(意思对即可)二、阅读理解(54分)(一)古诗文赏析。(5分)8.表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标题中的“望”字,二是诗句中的“会当 ”一词。(2分)9.请你从语言或内容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进行品析。(3分)诗句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内容) “钟”字,使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钟”或“割”答一字即可,如果从对偶的角度回答也可。)(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17分)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泥于掌故( 拘泥 )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因此 )(3)以通南北之水( 用来或来 ) (4)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 填实或填满 )11翻译下列句子。(7分) 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大义) 距离这墙六丈远的地方再修建一堵墙,方法也是这样。(注意划线部分的翻译,语句通顺)12、(1)不怕辛劳,实地考察;为官清廉,不计私利。(“躬亲”与“清廉”两个方面各1分)(2)利用了系统思想和统筹方法,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节省人力物力。(意思对即可,不强调名词术语)苏州到昆山县共六十里,都是浅水而没有陆路,百姓都苦于往来涉水,很久就想要筑长堤。但苏州到处都是水乡,没有地方取土。嘉佑年间,有人建议,在水中用粗竹席和干草做成墙,排立两行,相距三尺。在离墙六丈的地方,又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一道墙。捞起水中淤泥填实到竹席墙中间,等淤泥干了,就用水车排去两道墙中间的积水,墙中间六丈宽的地方都是泥土了。保留它的一半作为堤基,把它的另一半挖成河渠,挖出的土用来筑堤。每三四里就修一座桥,来沟通南北的水流。不久堤就修好了,至今还给予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