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大传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宗法皆然。”清冯桂芬 复宗法议:“宗法者,佐国家养民教民之原本也。”由此推测,“宗法”的含义是a.区分同祖同宗子孙的制度 b.按血缘推行教化的根本c.历代实施分封的制度基础 d.按嫡庶治理社会的法则【答案】d解析考点:宗法制。从材料“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可以看出宗法制体现的是一种血缘关系,从材料“佐国家养民教民之原本也”可以看出宗法制具有教化功能,故选b。2.以地方行政组织为线,史学家吕思勉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不相符的是a.神权与王权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c.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集中程度低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答案】d解析考点:西周分封制。古书上的封建制度并非今天的封建社会,而是指的封邦建国的制度,主要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分封制下,地方有较大的自主权,并未形成中央集权制度,故选d。3战国时期,提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主张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答案】d解析考点:百家争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主张“尚贤”、“节俭”,属于墨家的思想。a孟子主张“仁政”;b庄子主张“无为而治”;c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均和材料不符。所以答案选d。4.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中的根本性保障措施是 a郡县制度 b统一货币制度c监察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答案】a解析考点:郡县制。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郡县制的推行对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有相当重要的历史作用,主要是由于郡、县属于由皇帝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听命于中央,地方上没有特权,缺少独立性5.如果要查阅明确载有明代设立内阁制的资料,以下哪些古籍应在查阅之列?明史职官志 明成祖实录 明史太祖本纪 a. b. c. d.【答案】c解析考点:明朝内阁制度。内阁是明成祖设立的,不是太祖时期,所以排除明史太祖本纪,故答案选择c项。6.中国古代某位学者被称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下列各项中,属于该学者主张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答案】c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是孔子的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的思想;“人心至灵,此理至明”是陆九渊的思想。根据所学可知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因此成为正统思想。所谓“屈君而伸天”就是说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就是用天的权威限制皇帝私欲。如果君主有过错,“天”就会降“灾异”来给予警告、惩罚。这符合“天人感应”学说,c符合题意。7.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a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丧失 d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答案】b解析考点:明清批判思潮。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思想,儒家思想遭到批判继承,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属于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思想家仍属于地主阶级代表,a错误,d错误;明清之际,宋明理学地位仍然占统治地位,c错误;故选b。8历史推论必须依据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相吻合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希腊公民从小接受书写,修辞、演讲、音乐,体育等各方面训练每一位希腊人都有较高的参政素养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b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传播c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于天下之人”明确表述了推翻君主制度,建立民主政治的思想d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此后的工人运动都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答案】b解析考点:雅典民主政治;四大发明;明清批判思潮;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本题考查分析和论证问题的能力。a项“希腊公民”从小接受教育,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素质,推论错在“每一位希腊人”,因为妇女、奴隶等没有公民权;造纸术的发明推进了文化的传播,b项正确;c项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但并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的主张;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但并不代表此后的工人运动都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d项史实与推论也不吻合。本题选b。9.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培育了市民阶层独特的文化品位。下列文化成果能较好地反映宋代市民阶层文化品位的有 a. b. c. d.【答案】c解析考点:文学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在时间上必须是宋代,不在宋代,所以凡是含均是错误的,二是在品位上必须是市民阶层文化品位,而并不属于市民阶层文化品位,所以凡是含均是错误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10.一般认为王维是文人画的开创者。苏东坡评论王维的诗、画作品时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表明王维绘画作品的主要特点是a.追求神韵意趣 b.强调通俗易懂 c.描绘现实生活 d.注重光色效果【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的文学艺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主要说的是绘画融进了画家个人的意境在里面,这是受到佛家思想的影响,追求神韵意趣。故选a。11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主张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案】b解析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开始向西方学习,而开始向西方学习指的是鸦片战争后的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本题重在考查学习西方开始于哪一个历史事件。12.康有为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他打着孔子旗号的目的是巩固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为变法寻找合理性依据减少变法的阻力 宣传民主共和思想a. b. c. d.【答案】b解析考点:康有为的思想。康有为托古改制,宣传变法,打出孔子旗号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巩固儒家的正统思想,而是为宣传变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减少阻力,故选b。1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答案】d解析考点:三民主义。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体现了民生主义。所以答案选d。14.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下列史实与此无关的是 a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 b它提倡使用白话文、采用自由的文体c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 d大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答案】c解析考点:新文化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提倡使用白话文、采用自由的文体、大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均是属于文学革命的内容, 而只有“c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不属于文学革命的内容,尽管c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但是它不属于文学革命的内容。15.有人将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比喻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三只兔子闹中华”形象地描述了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巨大作用。下列关于三人的表述,不正确的有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b.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c.十月革命后,三人成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d.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答案】c解析考点:新文化运动代表。根据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a正确;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提倡新文学,b正确;新文化运动期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d正确;c不符合史实。故选c。16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教育指导思想中,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是a“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d“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答案】a解析考点:新中国的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指的1956年以后的十年,b项是十年文革时期的方针;c项是改革开放后的方针;d项是21世纪的方针。17.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a初步建立国民教育体系 b推进科教兴国的战略c实施“两弹一星”的科研计划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答案】b解析考点:新中国的科技。a项是建国初期;c项是改革开放前;d项是在1956年,故选b。18.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南下深圳视察,以重走邓小平的南巡之路来展现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20年前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贡献是a.做出开办深圳为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 b.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c.科学解释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动力 d.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到上海等南方地区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即“南方谈话”。 “南方谈话”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求实创新内容,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分标准等根本问题作了经典的阐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应选c。19.古希腊思想家普罗塔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对此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其依据是人的思想各不相同 b.容易导致人们追逐利益忽视道德 c.这里的“人”主要是指个人 d.第一次肯定了人的地位与价值【答案】a解析考点:智者学派思想。智者学派第一次肯定了人的伟大价值和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地力量对社会人生的决定作用,但是这种思想容易导致个人主义泛滥,因此bcd项说的都是正确的,故选a。20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的权威【答案】d解析考点: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本题考查了东西方两位哲学家的思想的不同点。孔子推崇贵族政治,而苏格拉底推崇民主政治,故d项符合。21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据材料,作为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解析考点:文艺复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通过文艺复兴前后的比较可以看出,人在生活中的地位提高,由“观众”变为“演员”,并可以“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说明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故答案选择a项。22.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a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c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答案】a解析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分析题干,给了15世纪这一时间提示,联系教材所学,宗教改革最早出现是在16世纪,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并且题干所述现象不能说明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b、d错误。注意题目中的时间信息“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多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说明在翻译、理解圣经时有了个人不同的理解和思考,故选a。23某人被质问:“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材料中的“某人”指的是(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马丁路德 d达尔文【答案】c解析考点:宗教改革。 “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主张,马丁路德实际上是要求尊重人,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服从教会的说教,否定教会的作用,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话。因此选 c 24因为天主教的很多教义不符合圣经教诲,而加入了太多教皇的个人意志以及各类神学家的自身成果,所以许多信徒开始质疑天主教的教义和组织,发起回归圣经的行动来,因这种回归而陷于困境的思想理念是( )a.人文主义 b.因行称义 c.因信称义 d.先定论【答案】b解析考点:宗教改革。根据所学,b项因行称义,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c项因信称义是德意志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d项先定论由瑞士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提出,认为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教皇的盲从,也否定封建主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分析材料本题选b项。25.当某一小组讨论启蒙思想的时,其意见分成了两派,甲派认为民主的敌人主要是专制王权,而不是底层民众;乙派认为应该防止底层暴政即所谓的“多数人的暴政”,用法治来限制任何人的暴政。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派观点正确,乙派观点错误 b.甲派观点代表人物中可能有卢梭c.乙派观点的唯一代表人是康德 d.甲派观点不属于人民主权论【答案】b解析考点:启蒙思想。材料并不能体现哪一个派别正确与否的问题,因此a项错误;b项说法正确,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反对专制王权,故选b。c项错误,法治限制暴政的思想是各个启蒙思想家都提出的观点。d项错误,这种观点是属于人民主权的理论。 26.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这一主张是a.天赋人权说 b.三权分立说 c.人民主权说 d.社会契约论【答案】d解析考点:社会契约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阐明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强调了主权者(即民众)与行政官员的契约关系;与题干中的意思相符,所以本题选d,a、b、c不符合题干要求。 27.当爆发于18世纪的这场运动使“宗教、自然观、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时,它所产生的重大政治影响是a促进了欧洲人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b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c动摇了欧洲对罗马教廷的迷信 d彻底摧毁了欧洲人的宗教信仰【答案】b解析考点:启蒙运动影响。依据材料中“宗教、自然观、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由此可以看出这一运动以理性为旗帜,构建理性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重大政治影响是为资产阶级构建政治制度,推动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故选b。 28.他为人类建立起“理性主义”的旗帜,并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他是 a.伽利略 b.瓦特 c.牛顿 d.爱因斯坦【答案】c解析考点:近现代科学。牛顿是近代科学的创立者,近代科学时代的到来。近代科学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同时牛顿是近代经典力学的创立者,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故选c。a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主张用科学的实验的方法研究近代科学,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b项是工业革命中的代表人物,改良了蒸汽机,使工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d项是现代物理学的创立者。29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答案】d解析考点:浪漫主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革命家,独领风骚的浪漫主义文学泰斗。所以答案选d。30马格利特(1898-1967年)是比利时画家。他的代表作品天降描绘了一些神情古怪、头戴圆顶高帽的人物从天而降,如同漫天的雪花飘扬在城市上空,体现了超现实主义画家对于“反常”视觉形象的酷爱。据你的理解,天降的绘画风格属于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派绘画【答案】c解析考点:近代绘画艺术。从画面特点看,天降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描绘了人的从天而降。这属于现代主义美术。二、判断题31战国时期的孟子、北宋时期的朱熹和明朝时期的王阳明的观点中都蕴含有人性本善的思想。【答案】a解析考点: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三者思想都是体现了人性本善的内容,因此宋明理学提出了存天理,去人欲的主张。 3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为适应市民阶层需要,追求抒情与写意风格的文人画蓬勃发展。【答案】b解析考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出现了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民间风情画。 33辛亥革命后西方思想文化已成为中国主流,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已被动摇。【答案】b解析考点: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思想领域里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文化运动后,传统文化的根基受到动摇。 34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方面的主要论著之一。 【答案】b解析考点:论十大关系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论著。 35.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认为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答案】a解析考点: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使得启蒙思想进入成熟阶段。三、材料题36民生问题是当前 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纵观民生问题的各种看法,有利于以史为鉴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孟子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完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离娄篇材料二:商贾贸负贩之不可缺也,夫唯通市以无所隐,而视敌国之民犹吾民,敌国之财皆吾财也。利于国,惠于民,择术之智,仁亦存焉。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材料三: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 孙中山(1924年)请回答:(1)材料一中孟子的治国之道是什么?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2)材料二体现了黄宗羲的什么观点?根据材料二概括其目的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孙中山认为应如何实现民生主义?(3分)(4)综上所述,你认为实现民生幸福的主要途径有哪些?(2分)【答案】(1)治国之道:仁政(2分)社会现实:礼崩乐坏或诸侯混战民不聊生(1分)(2)观点:工商皆本(1分)目的:利国惠民,实现仁政(1分)(3)理解:全体国民安享幸福(1分)方式:平均地权,节制资本(2分)(4)主要途径:以民(人)为本,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国民平等(合理即可)(2分)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从材料中“君不乡(向往)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可以看出,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后一问联系当时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回答即可,分裂割据,礼崩乐坏,诸侯混战,民不聊生。(2)从材料中“商贾贸负贩之不可缺也”,说明了发展商业重要性,体现了黄宗羲的工商皆本的思想观点。材料中“利于国,惠于民,择术之智,仁亦存焉”说明商业发展的目的和意义:利国利民,体现仁政。(3) “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可知,孙中山要实现共同富裕;联系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容回答即可,从材料中“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 孙中山要通过提倡实业的方式实现国家富强。(4)此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成理即可。综合思想材料,说明实现的总体途径。协调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健全民主法治,稳定政局;注重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政策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3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塔戈拉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是难以解答。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卢梭请回答:(1)普罗塔戈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2分)(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2分)(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2分)【答案】(1)智者运动。(1分)人是万物的尺度。(1分)(2)宗教改革运动。(1分)马丁路德。(1分)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现,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2分)(3)天赋人权、社会契约。(2分)(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