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一中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四次月考.doc_第1页
贵州省铜仁一中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四次月考.doc_第2页
贵州省铜仁一中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四次月考.doc_第3页
贵州省铜仁一中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四次月考.doc_第4页
贵州省铜仁一中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四次月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300分,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论语中有“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这说明了我国古代a.宗法制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根本 b.儒家学说维持了家族内部稳定c.统治阶级青睐儒家思想的原因 d.家族观念和治国理论基本一致25吴江的屯村市自明代以为制铁业发达的市镇,嘉靖时,“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苏州长洲县的陆墓镇,“居民多织汗巾为业。”吴江的同里,既是大米的市场,又是造船的地方。常州宜兴的张渚镇是茶叶的产地。这种状况表明a.江浙地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生产的社会化比较明显 c.市镇兴起推动手工业发展 d.地域分割对经济特色产生重要影响26“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271917年国民公报上一篇文章写道:“从前专制时代,讲文明者斥为野蛮,那时百姓所过的日子白天走得,晚间睡得。辛亥推翻专制,袁政府虽然假共和,面子上却是文明了,但是人民就睡不着了。袁政府被推翻即是真正共和,要算真正文明了,不但活人不安,死人亦不安了。”这篇文章表明作者a.对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动荡不安心生抱怨 b.认为辛亥革命给国民带来了文明与幸福c.认为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d坚信政治变革定会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28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a.维新思潮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b.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c.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d.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29新中国成立后一批以报道中国为主旨的刊物相继问世,如人民画报、人民中国报道(英文版)、中国建设(英文版,即后来的今日中国)和人民中国(英文版)等,并迅速地开展工作。其作用不包括a.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 b.扩大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c.获得国际上对华同情和支持 d.打破帝国主义对华包围和封锁30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一份某国电报称:“凡是解决我们自己社会的内部问题,加强我们人民的自信、纪律和集体精神的任何一项有力措施,都是对莫斯科的一次外交胜利。”这段电报a.推动中苏关系的全面发展 b.导致美苏关系的迅速恶化c.成为冷战政策的理论开端 d.实现英美两国的外交联合31瞿秋白(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于1920年到苏俄考察,著有俄乡纪程,文中写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立刻可以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这一言论a.与当时的历史基本相符 b.是对斯大林模式的批评c.反映出作者渴望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d.设想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的实验32美国宪政里历程指出:“美国法治的中心内容是政府是自由的、是具有道德的人们自愿同意的人为产物,不存在天然的政治权威。”这一思想源于a.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 b.伏尔泰的天赋人权c.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d.卢梭的社会契约论33马克思认为:“公社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实际上也代表着除了资产阶级(富有的资本家,富有的地主,以及他们的国家寄生虫)以外的全体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马克思强调工人阶级a.理应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b.有必要与同盟军联合以取得革命的胜利c.是唯一能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 d.与其他阶级的利益完全一致34大萧条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尽管我们的国际贸易关系问题重大,但就时间性和必要性来讲,较之建立健全的国民经济就显得次要了。”结合其新政措施看,这表明罗斯福a.把处理国际关系放在优先位置 b.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想倾向c.把争夺世界霸权作为工作重心 d.倾向于性质的改革35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领袖的性格:“丘吉尔“有想象力但不稳定”, 罗斯福“天真而喜欢喊口号”,他们并不比“往往情绪失常而暴露”的希特勒更明智。对于这种说法,以下理解恰当的是a.这位史家的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可以采信b.这种说法只是这位史家的片面的主观意见,不足采信c.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作为参考d.这位史家的评价带有主观偏见,不可采信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第二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41题为必考题,42题44题为地理选考题,45题48题为历史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0(25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家庭的结构与规模、观念与伦理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材料三: 19822005年南京户(家庭)规模的构成(%)材料四: 1982年5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政府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产生可悲的后果。希望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创造出整套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办法,树立正确对待老人的榜样,这是对人类社会的一项重大贡献。”请回答:(1)中国古代强调“父母在,不远游”,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2分)(2)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1982到2005年间南京市(家庭)户规模的变化趋势。(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5分)(4)依据材料四,说明“老龄问题”产生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柯里根所提出的“老龄问题”?(4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指出,中国之所以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国家相对稳定,纯系地理条件使然。中国的边界,或为大海,或为高山沙漠,外敌只能从北方入侵,所以安全较有保障。虽发生分裂,但不久即复归统一,主要也是地理原因。中国以长江为天然屏障,分为南北两部分。由于气候的原因,北方人彪悍好战,南方人溫顺怯懦.北方人一旦跨过长江,无须经过旷日持久的战斗便可迅速控制全国。南方人习惯于俯首听命,故不易形成分裂。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文明初期,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和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地理环境因素通过作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要素之一的劳动对象而实现的。作为劳动对象,地理环境因素决定着物质生产活动的类型、方式等,并通过决定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请回答:(1) 结合材料一请对孟德斯鸩中国“历史悠久、国家稳定”原因的观点进行评析。(8分)(2) 结合材料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与孟德斯鸠在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上的认识有何本质区别?(4分)历史选做题 请从下面所给的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选定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惟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一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材料二:(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以解放农奴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改革,是俄国统治阶级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以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追赶西方的重大举措,它把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亚历山大一世的改革推进到新的阶段,也是俄国自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过渡的重大步骤。当代人不无理由地称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大改革”。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1)对材料一中“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你如何理解?对俄国今后发展“有用的一课”是指什么?(7分)(2)材料二中史学家为何称“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大改革”?(8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独立,什么是自由。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都拥有这个权利。立法与政体原则相适应民主政体下对平等的热爱就是把个人的野心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有丰功伟绩的人也不能例外,他们应该更为平等服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二: 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的主要精神,结合所学回答其主张的历史背景。(9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阐述“此等论调”与“民权共和之说”的关系。(6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一旦共产主义挑衅被界定为攸关民主国家前途,美国就不能坐待内战爆发(如希腊的局势),美国 的性格就是试图先行诊治。六月五日,距杜鲁门主义宣示不到三个月,马歇尔国务卿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词,公开宣布美国将致力于根绝招惹侵略的社会、经济因素。他宣布:美国将援助欧洲复兴重建,以避免“政治骚乱”和“绝望”,重振世界经济,并且培养自由体制。 材料二: 深入到这些政治上不成熟、缺乏经验的群众中去,争取他们的支持,作为其代言人。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共产党就可能发生奇怪的结果:因为普遍的一般党员,只习惯于服从铁的纪律和服从上意,不谙妥协、调和的艺术。因此之故,一旦发生某种变故,捣乱了党作为政治工具的团结之功效,苏俄或许会一夕之间变天,由最强大的国家沦为国际社会中最弱、最悲惨的国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基辛格大外交(1)材料一认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是什么?实质目的是什么?(7分)(2)材料二中“深入到这些政治上不成熟、缺乏经验的群众中去,争取他们的支持,作为其代言人”指什么?他们是否达到了这一目的?(8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焚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 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议修明史,特开“博学鸿儒科”,以延揽人才。叶方蔼向康熙帝推荐黄宗羲。黄宗羲的弟子陈锡嘏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黄宗羲闻知后即致书陈锡嘏表示感谢,说如果让他“待诏金马”,无异于“断送老头皮也”。 康熙十九年,黄宗羲年已七十一岁,徐元文(顺治十六年状元,官至户部尚书)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 康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康熙九年探花,官至刑部尚书)的一封信中写道: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从顺治至康熙年间,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逐步发生了什么变化?(7分)(2)根据材料,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黄宗羲对清廷态度的变化有什么现实意义?(8分)铜仁一中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答案一、 选择题:24、c 25、b 26、b 27、a 28、d 29、d 30、c 31、a 32、d 33、b 34、b 35、c二、 材料题:40、(25分)(1)经济基础: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2分)思想基础:儒家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2分)这一传统观念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任答一点,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政治上,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上,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6分)(3)趋势:家庭规模小型化。(2分)原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影响;经济发展,居住条件改善;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等。(写出其中三点即可得5分。) (4)原因:工业化;都市化(或城市化)。(2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4分)41、(12分)(1)不正确,中国地理条件的相对封闭对国家稳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中国“历史悠久、国家稳定”的主要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长期以来实行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大一统思想的影响。(8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均可得分) (2)孟德斯鸠认为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状态和人们的性格特征。是地理环境决定论。(2分)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从而影响了人类的社会、政治、精神生活。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才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2分)三、 选做题45、(15分)(1)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