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试题苏教版(1).doc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试题苏教版(1).doc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试题苏教版(1).doc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试题苏教版(1).doc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试题苏教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试题苏教版注 意 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括语言文字运用、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第一第六题,共90分)和作文(第七题,70分)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6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监考老师。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考试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并将考试证号用2b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庇护/麻痹 慰藉/杯盘狼藉 商埠/物阜民丰b.炮烙/烙印 惬意/近乡情怯 曝光/曝背谈天c.橘子/诡谲 坍圮/杞人忧天 殷墟/面面相觑d.眷顾/券商 箴言/三缄其口 愀然/悄然泪下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我的故乡没有 的都会,没有 的湖泊,没有悲剧般 的城堡,没有绿得能 你的所有思绪的大森林。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a.幽深奇诡 静谧侵肌 繁华酥骨 熔化b.繁华酥骨 静谧侵肌 幽深奇诡 融化 c.幽深奇诡 繁华酥骨 静谧侵肌 融化d.繁华酥骨 幽深奇诡 静谧侵肌 熔化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对教养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b.外面广大无边的世界,总诱惑着人走出家门,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c.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并不一定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d.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4.仿照下面的句式,仍以“生命”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所写句子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示例:生命像一粒种子,安于沉睡将成为空壳,勇于萌动才能长成大树;生命像一眼清泉,吝于喷涌将成为枯井,志在远方才能汇入江河。 二、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18分)5.下列括号中对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正襟危(端正)坐,而问客曰 举匏尊以相属(致意,引申为劝酒)非能水也,而绝(丧命)江河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乡野之民,农夫)b.吊(慰问)有忧,贺有喜 越四封(疆界)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匪我愆(错过,延误)期,子无良媒 今之众人(一般人),其下圣人者也亦远矣 c.尔卜尔筮,体无咎(灾祸)言 (吾)欲其旅(古代军队编制单位)进旅退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问候,省视) 天子听(治理,处理)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d.六艺经传皆通(普遍)习之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辅佐)国及楚,楚子飨之(用酒食款待) 进不用命(拼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者b.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其后试题。(13分)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注,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选自新唐书李贺传,有删节)注奚奴:男女奴仆的通称。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上面语段中加点的词,同属一种活用现象的一组是(3分) ( )a.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b.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d.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4分) 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3分) 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3分) 三、诗词鉴赏(8分)9.下面关于卞之琳断章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a.诗歌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却不自觉地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眼中的一道“风景”。b.诗歌第二节写明月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梦境的装饰品。c.全诗语言明白如话,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d.“你”“看”“风景”“装饰”等词语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使人动情,令人深思。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访戴天山注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注戴天山:又名大康山或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境内。颈联“飞泉挂碧峰”一句中的“挂”字用得极其精妙,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3分) 尾联“愁倚两三松”的情态、动作描写,反映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3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 。(诗经卫风氓)防民之口, 。国语周语上 ,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问之,则曰:,。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五、名著阅读(8分)12.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 )( )a.姑苏乡宦甄士隐同情穷儒贾雨村,赠银送衣让他赶考。后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夜,甄士隐的独生女儿英莲被拐走。b.在为秦可卿送殡途中,宝玉奉父命谒见北静王,北静王以钦赐的念珠一串相赠;后来,宝玉把这串念珠转送黛玉,却遭到黛玉的严词拒绝。c.芒种节这一天,大观园中女孩们忙着祭饯花神,黛玉却独自跑到沁芳闸桥畔掩埋残花落瓣,并为宝玉不能理解自己对他的一片深情而大恸。d.宝玉不愿会见贾雨村,湘云劝他见面谈讲仕途经济。宝玉听了,生气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罢,我这里仔细腌臜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 e.凤姐生日,贾母提议大家凑份子为凤姐庆生。贾母体恤李纨是个寡妇,想要代她出份子;凤姐主动提出由自己代李纨出份子,过后却赖掉了。13.红学家王昆仑先生曾经这样赞誉探春:“大观园中惟一具备政治风度的女性是探春,她是行将没落的侯门闺秀中的一个改革者。”请根据红楼梦的相关情节,简述探春改革的具体措施。(5分) 六、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水磨房李汉荣水、石磨、粮食,在这里相逢了,交谈得很亲热。哗啦啦,是水的声音;轰隆隆,是石磨的声音;那洒洒如细雨飘落,是粮食的声音。水磨房一般都在河边或渠边。利用水的落差,带动木制的水轮,水轮又带动石磨,就磨出白花花的面粉或金黄的玉米糁。水磨房发出的声音十分好听。水浪拍打水轮,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有节奏的哗啦哗啦的声音,水轮有时转得慢,有时转得快,这与水的流量和流速有关。转得慢的时候,我就想,是否河的上游,有几位老爷爷在打水,就把河水的流量减小了?转得快的时候,我又想,是否在河的中游或距水磨房不远的某一河湾,一群鸭子下水了,扑打着翅膀,抬高了河水,加快了水的流速?有一次我还看见水里漂来一根红头绳,缠在水轮上,过了好一会儿才被水冲走,我当时真想拾起它,无奈水轮转得很快,又不敢关掉水闸,看着那根红头绳被汹涌的流水扑打,无助地闪动着红色的幻影,心里泛过一阵阵伤感。我想那一定是河的上游或中游,一位姐姐或妹妹,对着河水简单地打扮自己,不小心把红头绳掉进了水里,她一定是久久地望着河面出神,随着红头绳流走的,是她的一段年华,说不定还有一段记忆。比起水轮热情、时高时低的声音,石磨发出的声音是平和、稳重的,像浑厚的男中音,它那轰隆隆轰隆隆其实这个词用得不准确,它不怎么“轰”,持续均匀的声音是“隆隆”,像是雷声,但不是附近或头顶炸响的雷声,而是山那边传来的雷声,那惊人的、剧烈的音响都被山上的植被、被距离、被温柔的云彩过滤沉淀了,留下的只是那柔和的隆隆,像父亲睡熟后均匀的鼾声。粮食也发出了它特有的、谁也无法摹仿的声音,磨细的麦面或磨碎的玉米糁从石磨的边缘落下来,麦面的声音极细极轻,像是婴儿熟睡后细微的呼吸,只有母亲听得真切;玉米糁的声音略高略脆一些,好像蚕吃桑叶的声音,或是夜晚的微风里,草丛里露水轻轻滴落的声音。守在水磨房里的,多是老人或母亲,有时候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太小了,怕不安全。我在七八岁的时候,几次请求母亲让我看守水磨房,母亲不答应,说水可不认识你,水不会格外照顾你。经不住我的纠缠,母亲只好答应我。我看守了好几次水磨房,学大人的样子按时给磨眼里添粮食,按时清扫磨槽里的面粉。抽空蹲在水边看水轮旋转水花飞溅,听水的声音,石头的声音,粮食的声音;根据水轮旋转的快慢想象水的流量流速,想象河的中游或上游发生了什么事情;凝视一根漂流的红头绳想象遥远的河湾一个女孩子伤感的神情当我从水磨房里走出来的时候,我看见水磨房旁边的柳树林里,母亲坐在一块石头上,手里拿着正在缝补的衣裳,微笑着向我点头。哦,我的母亲不放心水,不放心石头,她一直守在水磨房附近,守着她的孩子。水磨房,我最初的音乐课堂,爱的课堂,我在这里欣赏了大自然微妙的交响,我看见了水边的事物和劳动,有那么丰富的意味;我看见水边的母亲,母亲身边的水,那么生动地汇成了我内心的水域。我渴望,当我老了,我能有一个水磨房,在水边,看水浪推动水轮,发出纯真热情的声音;将一捧捧粮食放进磨眼,在均匀柔和的雷声里,看一生的经历和岁月,都化作雪白的或金黄的记忆,细雨一样洒下来我希望,水磨房不要失传,水磨房的故事不要失传。14.“水、石磨、粮食,在这里相逢了,交谈得很亲热。”请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5.文章第段写水磨房的三种声音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概括水轮、石磨、粮食发出的声音的不同特点。(4分) 16.文章第三个自然段都写到了母亲,请简析文中的母亲形象。(6分) 17.“我希望,水磨房不要失传,水磨房的故事不要失传。”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内涵。(6分) 七、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生化学家邹承鲁 因为有糖尿病,几次提出想吃冰激凌都被拒绝。女儿最终还是给他买来了,吃完这杯他喜爱的甜美的冰激凌,83岁的邹承鲁心满意足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在南开中学和西南联大求学期间,邹承鲁似乎没有节假日,整天沉浸在查阅文献、思考问题和撰写科研论文之中。为人师后,有一次一名学生准备发表一篇论文,论文中涉及的数据比书本上列出的数据高出了一倍。他苦苦思索,在论文发表前,突然发现数据之所以高出一倍,是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正是因为对科学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重,他才不敢对科学有丝毫懈怠。上个世纪60年代,邹承鲁作为主要参与者,共同完成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研制工作。这一重大成果,使他成为中国生化科学界的权威之一。由于种种原因,他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有人为他惋惜,他说,做研究的时候就没有想得奖的事情,为得奖而工作,不可能成为好的科学家。邹承鲁最大的憾事是各种政治运动使他在科研上的时间太短,否则或许可以做出更多的事情。他无法逃脱时代给他的局限,所以晚年一直在追赶时间的心态下工作。先前没有安定的研究环境,如今有了,科学界却刮起了浮躁之风,所以他着急,所以他批判。 如今人们在纪念他的时候,议论最多的不是他的科学成就而是他的“说真话”。 当年剑桥求学,邹承鲁在向自然杂志投的第一篇论文中习愦性地署上导师的名字,却被导师删掉,他很是震撼。担任导师后,邹承鲁首先打破了中国科学教育界导师署名的潜规则。他曾说:“最可恶的是仗势署名,这是一种欺人的方式。”当选中科院院士不久,面对逐渐蔓延的学术造假现象,邹承鲁首次在科学界提出“科研道德”问题:“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个别人甚至不择手段剽窃他人成果,就更令人不能容忍。” 邹承鲁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委员。有一次评选院士,候选人来找他,希望得到照顾。他不客气地说:“院士选举条例有规定,如果个人搞公关,就取消资格。你最好别再找我了,下次再这样我就公开了,这样你的资格就会被取消。” 2004年他和同行联名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严辞抨击人治下的科技体制。认为计划经济时代的科技管理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创新和发展。这是邹承鲁晚年向中国科学界投下的最后一颗重磅炸弹。 这个有性格的老人“不识时务”的举动,使他在公众中赢得了“科学界真理斗士”的赞誉。 回顾邹先生的一生,有一幕令我们难以忘怀:上世纪50年代,刚从英国回来的邹承鲁参加一个学术研计会,一位老先生正在前面慷慨激昂地发言,突然,他从后排座位上站了起来,直率地说:“我不同意您的看法”18.简要概括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邹承鲁是“科学界真理斗士”的。(4分) 19.从全文来看,邹承鲁为什么会坚持“说真话”?(5分) 20.文章开头和结尾刻画传主都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6分) 八、作文(7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的既定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请以“做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类文章。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语言文字运用(13分)1.(3分)c(分别读作“j/ju”、“p/q”“x/q”。a项中“庇/痹”、b项中“惬/怯”、d项中“愀/悄”,两两读音相同,分别读作“b”、“qi”、“qio”)2.(3分)b(“熔化”与“融化”,都有“固体溶解为液体”的意思,但适用对象不同。融化:指冰雪等变成水,有时也指比较抽象的事物的溶解。熔化:指固体的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3.(3分)a(b.成分残缺造成搭配不当,应在“按捺不住”前补上“满足”。c.句式杂糅,“有着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d.语序不当,应将“进一步”调整到“促进”前。)4.(4分)示例生命像一株寒梅,恋于温室将成为疏枝,傲迎风雪才能开出绚烂;生命像一块璞玉,安于自在将沦为砾石,耐得磨砺才能绽放光华。评分建议:一句2分,内容贴切,1分;辞格及句式,1分。若内容不贴切,即使辞格、句式合乎规定的要求,此句的2分亦不可赋予。二、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18分)5.(3分)b(a.绝:横渡。c.旅:俱,共同。d.用命:服从命令。)6.(2分)c(乃:副词,表事出意外,可译为“竟然”。a.以:连词,表承接,可译为“然后”/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b.于:介词,在/介词,表被动。d.其:副词,表婉商语气,可译为“还是”/副词,表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或许”。)7.(3分)b(均为使动用法。宦:使给贵族当奴隶;阜:使丰富。a.庙:名词作状语,在庙堂;异:意动用法,以为异。c.小:形容词名物化,小的方面,文中具体指“句读之不知”;高:形容词名物化,高处。d.东:名词动化,向东进军;侣:意动用法,以为侣。)8.(4分)(韩愈、皇甫湜)到他家探访,让李贺写诗,(李贺)拿起笔就写好,好像事先构思好一样。 评分建议:句意1分;“过”“就(完成,写好)”“素构”各1分。若“援笔”句前所省主语未补出,扣1分。(3分)(李贺)碰到有心得的,就写下投入锦囊中,从未预先确立题目再写诗的。评分建议:句意1分;“所得”“未始”各1分。若全句译文前所省主语未补出,扣1分。(3分)(母亲)看到他写的诗句很多,就嗔怒说:“这个孩子要把心肝都吐出才罢休啊!”评分建议:句意1分,“是儿”“乃已”各1分。若全句译文末尾缺失了叹号,扣1分;若全句译文前所省主语未补出,再扣1分。三、诗词鉴赏(8分)9.(2分)b(诗中两个“装饰”均为动词,“赏析”中将其名物化,既与原诗的诗意不合,也破坏了原诗的意境及韵味;同时, 将“别人”界定为“楼上的人”过于坐实,且与全诗意境不谐。)10.(3分)一线泉水,凌空飞泻,本是一幅动景,(1分)但诗人用一“挂”字,由动化静,(1分)不仅写出了远望山泉所生的错觉,而且使人想见山峰的峻拔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情状。(1分)(3分)既道出诗人寻访不遇怅然若失的心境,又反映了诗人为“无人知所去”的道士担忧的心情,还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道士的渴慕之情。(每点1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8分)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 甚于防川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官盛则近谀 凌万顷之茫然 万类霜天竞自由评分建议:一句1分。若该句默写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多字或字迹模糊不清等现象之一,则该句不得分。【友情提醒】批阅时,请特别留意句中加点加粗字的书写是否正确无误。五、名著阅读(8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