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7.2 静电现象》教案 (新版)苏科版.doc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7.2 静电现象》教案 (新版)苏科版.doc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7.2 静电现象》教案 (新版)苏科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2静电现象【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带电微粒构成的。(3)能初步解释摩擦起电的实质 (4)通过对微观世界更深入的探索,让学生体会微观世界的奥秘,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摩擦起电的现象及本质。【教学难点】对摩擦起电的实质的理解。【实验器材】 有机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细线、铁架台等【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1、_叫做摩擦起电2、_ 称为正电荷, _称为负电荷3、电荷间的作用规律_。三、展示交流:活动一: .活动一:摩擦起电 实验:用干燥的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或者用干燥的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将此棒靠近纸屑,观察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讨论:学生讨论交流。 说明: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思考:既然原子是不显电性的,为什么摩擦能使物体带电呢?说明了什么?通过摩擦使物体所带的电,它们的性质是否都相同呢? 活动二:两种电荷 (1)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实验: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相互靠近,观察看到的现象? 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棒相互靠近,观察看到的现象? 将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观察看到的现象? 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讨论:学生讨论交流,对摩擦起电的电荷提出自己的看法。 说明:其实,早在公元前300年,人们就发现了摩擦起电现象。直到17世纪末,人们对物体带电本质的认识很模糊。后来,富兰克林提出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并一直沿用至今。 (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只有两类,一类是正电荷,一类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活动三:.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学生看书讨论回答 现象:闪电等 应用:静电复印、静电植绒、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 危害:雷电会导致人畜伤亡,静电产生的电火花会引起瓦斯爆炸等.4、 【小结】 1.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带电体 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2.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五、【效果检测】 1.两个物体互相靠近时,相互吸引,这说明( ) a两个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 b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 c可能一个物体带电,一个物体不带电 d两个物体都不带电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产生电荷 b b组成物质的分子都是完全固定不动的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d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3.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纸屑,如图6所示,此现象说明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c分子是带电的粒子 d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4.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若甲与乙相互排斥,乙与丙相吸,且乙带负电,则甲带_,乙带_。 5. 用 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物体具有 _ 的性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要用_,它的工作原理是_。六、【拓展提升】 1.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a灰尘的自然堆积。 b玻璃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 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咐灰尘。 2.三个通草球甲、乙、丙分别用一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发现甲和丙被吸引,乙被排斥,若用不带电的泊片验电器分别接触,甲和乙能使泊片分开,而丙却无反应,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带正电 b乙带负电 c丙不带电 d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