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实验初中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母鸡下蛋b铁皮生锈c雨后春笋d葵花向阳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光b水c温度d湿度3影响沙漠中植物生活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水d温度4“鱼儿离不开水”,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的生存影响环境b生物的生存适应环境c生物的生存改变环境d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5下列环境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空气b温度c阳光d土壤中的微生物6生活在北极的狐跟生活在非洲沙漠的狐相比,耳朵要小得多,这是为了( )a听觉再更灵敏b迅速奔跑以找到食物c适应北极寒冷环境d不易被食狐动物发现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关系a合作b捕食c寄生d竞争8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9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体色,这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改变环境10显微镜的目镜是10,要观察放大150倍的物像,应选用的物镜是( )a5b10c15d2011欲把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从左上方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推向( )a左上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右下方12下面显微镜的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物镜b反光镜c细准焦螺旋d遮光器13对好光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a白亮圆形的b圆形有直射阳光的c光亮椭圆形的d灰暗圆形的14当实验室光线较暗时,显微镜的调节宜为( )a大光圈,平面镜b小光圈,凹面镜c大光圈,凹面镜d小光圈,平面镜15要使镜筒上升,可调节( )a转换器b粗准焦螺旋c遮光器d反光镜16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17生态系统有多种类型,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陆地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生物圈18“我为花草呵护,花草向我微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花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a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19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它的范围包括(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b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岩石圈d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20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沙漠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二、识图填空21小明与同学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遇到一些问题,请帮他们解决(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2)为了使实验更为准确,实验前需要将植物放在黑暗中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_实验中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明的纸片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与不遮光部分进行实验_(3)为了让绿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应将植物放在_下数小时(4)用清水漂洗经过酒精脱色后的叶片,再向叶片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产生了_(5)滴加碘液片刻后,再用清水洗去碘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_(遮盖/未遮光)部分将变蓝色(6)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_(7)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a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_b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三、简答题22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做才有利于保护生物圈?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实验初中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母鸡下蛋b铁皮生锈c雨后春笋d葵花向阳【考点】生物的特征 【分析】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基础特征都属于生物现象,例如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基础特征,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几点: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生物体都能生殖发育; 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周围环境; 生物体的生命是有开始和结束的,能与其他生物相处【解答】答:a:母鸡下蛋属于生物的生殖发育,属于生命现象,故不符合题意b:铁皮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所以不是生物,不属于生物现象,故符合题意c:雨后春笋属于生物的生长现象,属于生命现象,故不符合题意d:葵花向阳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是应激性,属于生命现象,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了解生命现象最基本的题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光b水c温度d湿度【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解答】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3影响沙漠中植物生活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水d温度【考点】水的作用及其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以及沙漠的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水影响植物的分布主要是因为:第一水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分第二水是植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物质,如化学反应的溶济,物质的运输,光合作用的原料等由于各种植物对水的要求不同,所以就影响了植物的分布沙漠干旱缺水,水是影响植物生活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4“鱼儿离不开水”,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的生存影响环境b生物的生存适应环境c生物的生存改变环境d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据此解答【解答】解: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的,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说明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故选:d【点评】掌握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分析题意,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5下列环境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空气b温度c阳光d土壤中的微生物【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中的生物因素,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的内涵、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 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 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空气、温度、阳光是非生物因素;土壤中的微生物属于生物因素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因素的内涵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6生活在北极的狐跟生活在非洲沙漠的狐相比,耳朵要小得多,这是为了( )a听觉再更灵敏b迅速奔跑以找到食物c适应北极寒冷环境d不易被食狐动物发现【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与环境的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适者生存北极狐耳朵要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而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环境因此北极的狐比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要小的多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关系a合作b捕食c寄生d竞争【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因素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属于捕食关系;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捕食关系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8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与环境的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解: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表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加上缺少消费者,因此大量繁殖疯长,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其水面被水葫芦无情地侵占,湖中68种原生鱼种已有38种面临灭绝;16种高等植物到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3种,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表明生物又能影响环境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9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体色,这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改变环境【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变色龙随环境的改变而变换体色,当有敌害追击时变色龙能较快的隐藏起来,属于有利于逃避敌害;变色龙能随环境的改变而变换体色,有利于隐藏自己,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利于捕到食物【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变色龙”的体色会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变色龙”的体色变化的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称为保护色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这是适应环境的表现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10显微镜的目镜是10,要观察放大150倍的物像,应选用的物镜是( )a5b10c15d20【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显微镜放大倍数计算的理解【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是: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50倍,求物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150/10=15,所以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5故选:c【点评】有些同学容易把放大倍数的计算当成加法计算,其实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表示如:“10”就已经提示我们放大倍数是以乘法计算的11欲把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从左上方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推向( )a左上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右下方【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物像移动与玻片移动的关系【解答】解:显微镜下形成的物像是一个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即要向左移动物像,就要向右移动装片也就是物像在什么地方,就像那个地方移动装片所以,欲把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从左上方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推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综上所述b、c、d选项错误,只有a选项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物像移动与玻片移动的关系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12下面显微镜的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物镜b反光镜c细准焦螺旋d遮光器【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明确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解答】解:a、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物体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b、反光镜能够将外界的光线反射到镜筒中;c、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调节镜筒,能够使所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d、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故选:a【点评】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使用方法是考查的重点,只要多操作、多思考,这些问题便能迎刃而解13对好光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a白亮圆形的b圆形有直射阳光的c光亮椭圆形的d灰暗圆形的【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显微镜成像的原理是凸透镜成像,只有白亮的视野下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因此对光正的标志是看到白亮的视野【解答】解: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若显微镜视野是暗色,观察的物像模糊,不清晰,甚至会看不出物像;只有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是白亮的时,观察到的物像才会清晰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14当实验室光线较暗时,显微镜的调节宜为( )a大光圈,平面镜b小光圈,凹面镜c大光圈,凹面镜d小光圈,平面镜【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解答】解: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如果在光线条件较差实验室里使用显微镜,应该使视野变亮,故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对光的操作为切入点,旨在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显微镜使用的具体步骤15要使镜筒上升,可调节( )a转换器b粗准焦螺旋c遮光器d反光镜【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作答【解答】解:准焦螺旋可以调节镜筒上下幅度,使镜筒上升或下降,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幅度较大,在上升的过程中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清晰度,使物象更加清晰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幅度小故选b【点评】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同学们要熟练掌握16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考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解答时可以从南极的环境特点和细菌真菌的生活条件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的生活条件17生态系统有多种类型,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陆地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生物圈【考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类型 【分析】此题是关于生物圈的知识的选择题,据此答题【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d【点评】生物圈的内容是中考的热点,要好好理解掌握明确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8“我为花草呵护,花草向我微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花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a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及其作用【解答】解: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指的是营自养生活的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这些食物的作用是为自身及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提供取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蚯蚓在土壤中以植物枯叶、朽根为食,它取食的是动植物残体,并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从而获得能量因为“花草”为绿色植物,所以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故选:b【点评】生产者的特征要记牢,这是考试的重点之一19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它的范围包括(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b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岩石圈d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考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圈的范围,据此答题【解答】解: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家园,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其中在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是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以下150以内的水层中,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关键点: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是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以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20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沙漠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考点】生态系统中的类型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种类及特点,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据此答题【解答】解: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多是草等低矮的植物,动物的种类也不多自动调节能力不强,不符合题意b、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此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代替自动调节能力较差,不符合题意c、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降水极少,蒸发强烈,植被缺乏,不适合生物生存,故沙漠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差,不符合题意d、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较强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了解生态系统的特点,注意比较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解决此题不难二、识图填空21小明与同学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遇到一些问题,请帮他们解决(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吗?(2)为了使实验更为准确,实验前需要将植物放在黑暗中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有机物运走耗尽实验中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明的纸片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与不遮光部分进行实验对照(3)为了让绿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应将植物放在阳光下数小时(4)用清水漂洗经过酒精脱色后的叶片,再向叶片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产生了淀粉(5)滴加碘液片刻后,再用清水洗去碘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未遮光(遮盖/未遮光)部分将变蓝色(6)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可避免危险的发生(7)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a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b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外界条件是光【考点】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方法步骤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探究步骤:(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几个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的变化结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实际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解答】解:(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吗?(2)实验前,首先需要将盆栽的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实验中,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目的是为了与不遮光的部分进行对照叶片的遮光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鞋垫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医院收款规章制度会议记录范文
- 心电监护仪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出题及答案
- 2025年太阳能电池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建筑装饰工程结构优化方案
- 小儿外科护理理论考试试题与答案
- 2026届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提子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院前急救理论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5年花生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100题(附答案)
- 《昆虫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 剑桥商务英语BEC(初级)全套课件
- 冀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课件Unit-2
- 八年级上册英语开学第一课
- 民事纠纷委托律师合同书
- 跨文化传播-导论课件
- 博士后出站研究报告
- 全国机场图2013九江庐山
-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合规性评价表
- Q∕GDW 10354-2020 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