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市立达、园区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九年级历史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1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到:“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茄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其中“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日本侵华战争期间2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会后,他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中国迫切需要采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他喊出了下列哪个派别的心声?(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3,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 )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4近代以来,中国各阶级为追寻独立,民主,自由和富强之路,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图片所示文献中,能够反映资产阶级这种探索的有( )a b c d5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的报到:“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华北地区 b是抗战以来对敌作战取得的首次大捷c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重大战役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6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b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c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挺进大别山d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7报纸既是时代的睛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右图报道的新闻对当时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是( )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b宣告国民党政府统治被推翻c表明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d标志着全国获得完全的解放8西方文明史载: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智力和文化的历史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其“重大的变化”主要包括(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启蒙运动兴起工业文明在欧美普遍建立a b c d92012年夏天,对英国来说是值得骄傲的时刻。不仅举办了英国首相所承诺的史上最佳的奥运会,还庆祝了女王陛下登基60周年。伊丽莎白二世在位的60年只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这种政治制度源于(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人民宪章10给下列图片归为一个主题,确切的应该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b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史c民族解放斗争史 d革命和改革史11有评论称,若不是林肯改写了美国广大黑人奴隶的命运,就不会有今天的奥巴马。林肯为“改写美国黑人奴隶命运”而签署的文件是( )a人权宣言 b解放黑奴宣言c宅地法 d独立宣言12下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根据所示内容判断他笔记中设计的历史人物是( )a华盛顿 b罗伯斯庇尔 c克伦威尔 d拿破仑13大国崛起中说:“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从17世纪初开始,这个落后的封建小国紧锁门户,度过了200多年闭关自守的时光。但是,西方文明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到来了也迎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下列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弃旧图新”指明治政府的改革 b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和平崛起c闭关锁国造成了日本的落后 d“西方文明的冲击”指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14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列宁”、“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二月革命 b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苏联建立 d五月流血周15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创斯大林模式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16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这场大危机,各国采取的办法是( )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a b c d17“绥靖主义者是在喂鳄鱼可预计最后鳄鱼也把他给吃了。”这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二战前绥靖势力的评价。下列事件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的是( )a纳粹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b二战中法国战败投降 c苏德战争爆发 d日军偷袭珍珠港18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意味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这里的“战时同盟”指( )a三国协约 b三国同盟 c轴心国集团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19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随之结束,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人口数量 b经济实力 c资源优势 d军事实力20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在评述经济全球化时说:“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里的“不合理和荒唐”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 )a会造成薪的国际冲突,引发世界大战 b使发展中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殖民地c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和技术 d易加剧不公平国际竞争,加剧贫富分化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2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陕北吴起镇,长征胜利结束。 ( )2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 )23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24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废除君主,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 )25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革命胜利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 )26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27 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8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_”,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_”。29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_,二战的转折点是_。四、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30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旧制度);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第2卷材料二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 材料三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1分)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思想解放运动?(1分)(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 (1分)(3)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1分)试从政治、思想文化角度说出相应的理由。(2分)31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国家、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苏联兴之史 材料二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材料三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五年计划(1998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这种变化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是什么?(1分)(2)材料二中的做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1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谣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2分)(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1分)32世界格局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历经了三次大的演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一位参加巴黎和会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材料二(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得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材料三 美国在冷战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