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卷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卷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卷 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卷 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卷 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满分130分 时间120分钟)班级_ 姓名_ 得分_一、积累与运用(26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lu)_空 取(d)_ 纷至(t) _来 明(mu)_善睐2下面的一段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穿过狭窄幽深的小巷,进入保圣寺,豁然开朗前面是“清风亭”,我常为这样雅至的文字叫好,我仿佛因此触摸到那个座落在水乡泽国的江南古镇的灵魂。眼前那颗千年银杏,枝叶窸窣,像是在细说往夕岁月的芬芳错别字改 正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神龟虽寿, 。 (曹操龟虽寿)欲将轻骑逐,_。 (_塞下曲)无可奈何花落去,_,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_,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_)_,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_,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自缘身在最高层。 ( 登飞来峰)4观察下面两幅漫画,回答问题。(4分)(1)漫画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2)打造一个诚信的社会,我们应该怎么做?(3分) _5下列材料都是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后引发的相关言论,阅读后回答司题。(4分) 【材料一】小廖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90后”大学生,在营销策划公司工作,拼文案、写策划成为她的家常便饭。“写文案的时候,想写得高大上一点,但是常常找不到理想的词,最后只好用通俗的语言代替却削弱了我要的那种表达效果。”她说。据调查,此现象较为普遍。 (2014年8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键盘打字取代了手写拼音输入法让字形模糊化,不需记忆字形就能打字交流,导致手生。目前高校“失写症”现象很严重,在学生们用电子笔记、拷贝课件,手机拍照等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手写笔记,考试时的潦草字迹和连篇错宇,常令老师们叫苦不适。” (摘自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统尚讲话) 【材料三】中国又字听写大会同期举办的络活劝“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吸引了6亿人次参与。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唐正大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作为个契机能够鼓励国人更多地阅读一些古代典范书籍。他建议从古文观止读起,阅读一些在汉语发展史上出过重大贡献的作家作品,以丰富语言知识储备和积累。(1)依据材料,说说当下民众在汉字运用与书写上的现状。(2分) _(2)依据材料,说说出现如此现状的主要原因。(2分) _二、阅读与理解(4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67题。(5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_,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6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3分)_7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2分)(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1题。(10分)【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节选自范文正公集叙)【注】轼:苏轼自称。 总角:指童年。8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在洞庭一湖 予观夫巴陵胜状a. b.而不一见其面 轼从旁窃观 或异二者之为 览物之情c. d.吾得其为人 读之至流涕9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10结合甲文内容,概括乙文中“先生”称范仲淹为“人杰”的原因。(2分) 11乙文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怎样的感情?(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215题。(11分)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吴智勇(1)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行的信仰。今天,当物质的匮乏不再困扰我们时,心灵的成长便成为生命的第一要务。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践,一种内在生命的实际体验,更是精神的支持和动力。如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2)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骚动不安的灵魂。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百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他们的言行,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3)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读书的好坏对于一个人的文化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经典,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4)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选自课外阅读2015年3月份上刊)12请说出本文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怎样的中心论点。(2分) 13联系上下文,为“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14本文第(3)段划线句子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3分) 15请分析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20题。(18分)消失的年声肖复兴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侈。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金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选自2014年2月2日新民晚报,有改动)16文章从放鞭炮的声音写起,有何作用?(3分) 17文章叙述了那两种消失的年声?为什么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作者感到遗憾?(4分) 18第6段画线句写出了吆喝声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19结尾处作者认为“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3分) 20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消失的年声”怎样的情感和态度。(4分) 三、作文(60分)21出发,可以说是人生常态。一种期待,一次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让你去经历,去收获请以“记得那一次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不要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参考答案1镂 缔 沓 眸2 错别字至座颗夕改 正致坐棵昔3略4(1)漫画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部分公民不讲诚信,导致诚信缺失的现象。(2)打造一个诚信的社会,我们应该怎么做?国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遵纪守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遵守市场规则和秩序。个人:树立诚信意识;做一个诚实的人,诚恳地待人,诚实地学习、生活;拒谎言,重承诺;积极同失信行为作斗争。5(1)“词汇贫乏”或“词不达意”;“书写能力低”“或提笔忘字”。(意思对即可)(2)“缺乏经典阅读”或“阅读积累不够”;“电子产品的冲击”或 “动手写的少”。 (3)唤醒和激发民众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如答成“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对汉字传承的担忧”“对汉字关注的情感”或“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等亦可,如答“焐热冰封汉宇”或“鼓励国人多读典范书籍”)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给出判断,理由陈述合理即可。答案示例:不恰当。学生引用岑参诗句后,整个句子就构成这样一种比喻关系:“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前后矛盾(违背逻辑)。此外,“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7a8. b9.(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2)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怪,把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10.范仲淹有着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或:范仲淹有着忧国忧民、无私的精神品质)11.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的敬仰和终身不得一见的遗憾、悲痛之情。12.道理论证 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13.示例:名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