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24分)1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2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3三峡大坝竣工后,经超声波探伤检测,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a传播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4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a小球接触正在发生的音叉被弹开b打雷时,窗户玻璃被震碎c超声波能使塑料膜发热d声波引起耳膜振动使人产生听觉5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6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7在通常情况下,水银、酒精的沸点分别是357、78,则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应选用的温度计是()a酒精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两种温度计都可以d两种温度计都不可以使用8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联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b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c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d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9超市里用保鲜膜来包装“净菜”,可以减缓“净菜”中的水分蒸发,这是因为()a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b降低了液体的温度c减缓了液体周围的空气流动d包括以上三个因素10下列物质中均属于光源的一组是()a钻石、萤火虫b恒星、月亮c电灯、银幕d闪电、水母11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a电视遥控器b医用“b超机”c验钞机d夜视仪12如图所示的鹦鹉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在漆黑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a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b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c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d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13我市有的路上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50,这个数字后面的单位是;若此时有一辆汽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填“增大”或“减小”)14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甲乙相同;甲丙相同(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5人的发声频率范围为85hz1100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若一只昆虫每分钟拍翅600次,我们(“能”或“不能”)听见昆虫拍翅的声音我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16如下图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音乐的波形,图是噪声的波形17如图,通过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1)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说明;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则a为光(2)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光的热效应时,可以,从而使它的示数变化更明显;实验表明的热效应最大18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使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使手不会被烫伤19现代建筑提倡节能环保理念,人们发明了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吸/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这种材料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改变/不改变)20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上的标度一般采用摄氏温标,以通常情况下的温度为0,以标准气压下的温度为100若将0至100之间等分为50等分,则每一等份为2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水汽等物质能让太阳发出的热顺利的通过,到达地球,但却阻碍地表反射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大气的这种保暖作用,就象玻璃温室一样,这种现象称作效应,而城市的平均气温要比周围的乡村20152016学年度高一些,就象一个个“热岛”分布于乡村之中,这种现象称为,它给城市和乡村的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22有一种测量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如图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选填“高”或“低”)这是因为湿布中的水在(填物态变化)时要吸热,在一定的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越(选填“多”或“少”)23暑假里,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儿,小明发现纸杯的外壁有一些小水珠(1)纸杯壁出现小水珠的现象是属于哪种物态变化:;(2)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3)下列事例中与(1)属同种现象的是(填字母序号)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b夏天,揭开冰棒外的包装纸,冰棒冒“白汽”c寒冷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会变干d夏天的早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消失了24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和某些细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把能转化为能三、解答题25根据要求完成作图(1)如图1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天空的范围(2)图2中一发光点s在不透明的木板ab的左边,木板上有一个小孔,请在图中画出光线能达到的范围,并在此范围中打上阴影线26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相同的水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有关(2)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选填“多少”或“表面积”)相同27小明用红、绿、蓝、白、黑五种种颜色的彩纸和不同颜色的彩灯研究颜色,他用不同的彩灯照射到彩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记录表格如下:123456彩纸彩灯红纸绿纸蓝纸白纸黑纸红光红黑黑红黑绿光黑绿绿黑蓝光黑黑蓝蓝白光红绿蓝黑(1)按行的顺序把以上表格补充完整;(2)由第24列实验情况可以得到的规律是:不透明的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或“不同”) 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 (“相同”或“不同”)的色光;(3)由第5列的实验情况可以得到的规律是:的物体会反射所有的色光;(4)由第6列实验情况可以得到的规律是:黑色的物体可以28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填“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填“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29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0在学习吉他的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f铜1000.76g钢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31如图为一利用红外线工作的防盗报警器,其原理是:红外发射器发出一束较强的红外线,红外接收器可接收红外线,当盗贼遮挡在ab间,即挡住红外线,此时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便驱动喇叭报警,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1)该原理说明:红外线(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红外线(能/不能)穿透人体(2)红外线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才能证明,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间是否有红外线?请简述: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24分)1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a、在噪声的产生处可以减弱噪声,物体只要振动就会发出声音,不振动就不能工作,不符合题意;b、所有的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里不现实,不符合题意;c、在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旁植树种花都可以在声音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办法可行,符合题意;d、工地没有大型机械工作无法进行,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解答,噪声的减弱办法是针对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这三个过程来采取措施的2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考点】音调【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所以“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3三峡大坝竣工后,经超声波探伤检测,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a传播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解答】解:因为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所以我们听不到超声波的原因是频率太高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特点和应用,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希望同学们多了解一些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4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a小球接触正在发生的音叉被弹开b打雷时,窗户玻璃被震碎c超声波能使塑料膜发热d声波引起耳膜振动使人产生听觉【考点】声与能量【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解答】解:a、小球接触正在发生的音叉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a符合题意;b、打雷时,窗户玻璃被震碎,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超声波能使塑料膜发热,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声波引起耳膜振动使人产生听觉,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5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考点】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解答】解: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响度之外,声音还有另一个特征音色听朋友打来的电话,凭声音就知道是谁,因为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音色故选c【点评】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三个特征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6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考点】温度【专题】估算法【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温度的感性认识,我们要能够估测a、b、c、d四个选项中的温度;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解答】解: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7左右;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 的最低气温约为0左右;c、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约为0左右(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d、让人感觉温度舒适的室温为23左右;故选d【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7在通常情况下,水银、酒精的沸点分别是357、78,则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应选用的温度计是()a酒精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两种温度计都可以d两种温度计都不可以使用【考点】熔点和凝固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沸腾及沸腾条件【专题】应用题【分析】水的沸点是100,所以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需要高于100【解答】解:水的沸点是100,而酒精的沸点是78,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水、水银、酒精的沸点同时考查了对温度计的选择8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联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b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c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d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考点】水的三态变化【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低温会液化成小水珠,浮于空中或降落到地面,形成云和雨,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更低的温度会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c、d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要有所了解,并对物态变化的特点要会运用9超市里用保鲜膜来包装“净菜”,可以减缓“净菜”中的水分蒸发,这是因为()a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b降低了液体的温度c减缓了液体周围的空气流动d包括以上三个因素【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实验题【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液体的表面积,二是液体的温度,三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情况针对这三个因素,可采取措施使蒸发的速度加快或减慢,据此来对本题中的选项做出判断【解答】解:a、水分是通过菜的表面向外蒸发的,将菜用保鲜膜包装起来,使“净菜”的蒸发面积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符合题意;b、用保鲜膜包装“净菜”不会对温度有明显的影响,故不合题意;c、因为菜被包装了起来,所以外界空气的流动不会对其造成明显的影响,可使蒸发明显变慢,符合题意;d、从以上分析看,b选项不合题意,因此只能包括ac两个因素,故该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c【点评】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结合实例进行具体分析时,要注意应用实例中是用到了一种方法还是多种方法同时使用,再做出最后的判断10下列物质中均属于光源的一组是()a钻石、萤火虫b恒星、月亮c电灯、银幕d闪电、水母【考点】光源【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自身不能发光的物体不是光源,据此分析答题【解答】解:a、钻石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萤火虫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不符合题意;b、恒星自身能发光,是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不符合题意;c、电灯与银幕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不符合题意;d、闪电与水母自身都能发光,都是光源,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光源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知道光源的概念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正在发光的电灯是光源,(不发光的)电灯不是光源11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a电视遥控器b医用“b超机”c验钞机d夜视仪【考点】紫外线【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紫外线具有化学作用强、生理作用强、荧光效应强的特点,根据这样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来判断此题【解答】解:a、红外线方向性好,可以用作电视遥控器;b、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超就说明这一点;c、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做成验钞机,检验钱的真伪;d、红外线热作用强,一切物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高温物质辐射红外线强,因此制成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军事上故选c【点评】红外线:光谱中红光之外的部分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也不停地吸收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特点:(1)热作用强:烤箱、浴室里的暖灯、夜视仪、热谱图(2)穿透力强:航空摄影(3)遥感、遥控:卫星遥感、家用遥控器紫外线:光谱中紫光之外的部分天色紫外线的来源是太阳光紫外线特点:(1)化学作用强:使胶片感光、(2)生理作用强:杀菌消毒、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3)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制验钞机12如图所示的鹦鹉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在漆黑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a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b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c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d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考点】物体的颜色【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据此分析答题【解答】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绿色的只能反射绿光,吸收了其它颜色的光,所以我们看到鹦鹉的尾部是黑色的,红色的只能反射红光,白色的可以反射所有色光,所以嘴和腹部是红色的故选d【点评】透明物体只透过与自己相同颜色的色光;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自己相同颜色的色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13我市有的路上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50,这个数字后面的单位是db(分贝);若此时有一辆汽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增大(填“增大”或“减小”)【考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知道声音的强弱等级,即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大小用分贝来表示,声音越大,分贝值越大【解答】解:噪声监测设备是用来监测噪声等级的,而声音的强弱用分贝表示,所以该设备上显示数字的单位用分贝(db)表示;一辆大卡车经过时,声音变大,所以屏上显示的数据将增大;故答案为:分贝(db);增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强弱等级的表示方法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是一道基础题14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甲乙音调相同;甲丙响度相同(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解答】解: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故答案为:音调;响度【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对其影响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15人的发声频率范围为85hz1100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若一只昆虫每分钟拍翅600次,我们不能(“能”或“不能”)听见昆虫拍翅的声音我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人耳的听觉范围是频率在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解答】解:人的听觉频率的范围是20hz20000hz,一只昆虫每分钟拍翅600次,即每秒拍翅=10次,即振动的频率是10hz,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因此听不见;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故答案为:不能;次声波【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和次声定义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16如下图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1是音乐的波形,图2是噪声的波形【考点】噪声及来源【专题】应用题【分析】噪声是由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其波形图是杂乱无章的;乐音的波形图是有规律的,是物体做有一定规律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解答】解:由(1)图可以看出,其波形图呈周期性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是乐音的波形;(2)中的波形图杂乱无章,是无规则的,是噪声的波形故答案是:1;2【点评】该题通过波形图考查了噪声与乐音的区别和特点,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17如图,通过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1)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说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则a为红光(2)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光的热效应时,可以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从而使它的示数变化更明显;实验表明红光的热效应最大【考点】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分析】此题是光的色散实验,在此实验中,要弄清楚白光被分成的七种色光的内外顺序,以及各种色光的热效应;在用温度计测试不同的热效应时,将温度计玻璃泡涂黑可以提高吸热能力据此可解答【解答】解:(1)阳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被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说明了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且光屏上a为红光,b为紫光;(2)要使温度计的示数更明显,就必须提高温度计玻璃泡的吸热效果,由于不透明的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可以加强吸热效果,因此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黑色;根据实验可知:红光的热效应最大故答案为:(1)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红;(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红光【点评】熟记光的色散实验中,阳光被分成的七种色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放出很多热量,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水汽化吸热,使手不会被烫伤【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从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前后两种状态来结合物态变化的定义来确定是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然后再确定是吸热还是放热【解答】解: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蒸笼盖,会变成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气体液化时,要放热从而造成上面的馒头先熟手沾水后,在遇到高温的馒头时,手上的水要汽化,水汽化时要吸热,这样可以避免手的烫伤故答案为:液化;放出;上;水汽化吸热【点评】从蒸馒头的物理过程入手分析,明确物态变化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9现代建筑提倡节能环保理念,人们发明了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吸/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这种材料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改变(改变/不改变)【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2)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答】解:(1)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2)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改变故答案为:放;改变【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并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是比较基础的习题20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上的标度一般采用摄氏温标,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以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若将0至100之间等分为50等分,则每一等份为2【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摄氏温度及其计算【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根据对温度计原理、摄氏温度规定的掌握分析答题【解答】解: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上的标度一般采用摄氏温标,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以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若将0至100之间等分为50等分,则每一等份为=2故答案为:热胀冷缩;冰水混合物;沸水;2【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摄氏温度的标度方法,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2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水汽等物质能让太阳发出的热顺利的通过,到达地球,但却阻碍地表反射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大气的这种保暖作用,就象玻璃温室一样,这种现象称作温室效应,而城市的平均气温要比周围的乡村20152016学年度高一些,就象一个个“热岛”分布于乡村之中,这种现象称为热岛效应,它给城市和乡村的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考点】热传递【专题】简答题;热和能【分析】温室效应指的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阻碍了热量的散失,使地球的温度升高;“热岛效应”就是指城市的平均气温比周围的乡村高的现象【解答】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水汽等物质能让太阳发出的热顺利的通过,到达地球,但却阻碍地表反射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大气的这种保暖作用,就象玻璃温室一样,这种现象称作温室效应;城市的平均气温要比周围的乡村20152016学年度高一些,这种现象就是热岛效应故答案为:温室;热岛效应【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的了解,属于生活常识内容22有一种测量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如图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低,(选填“高”或“低”)这是因为湿布中的水在蒸发(填物态变化)时要吸热,在一定的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越多(选填“多”或“少”)【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在水的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动速度一定时,水的蒸发与空气湿度有关:空气湿度越大,蒸发越慢【解答】解: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大致原理: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泡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说明湿泡温度计湿泡上的水分蒸发的越慢,原因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多,也就是湿度大故答案为:低;蒸发;多【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蒸发吸热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其中蒸发快慢与空气湿度的关系容易理解错误23暑假里,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儿,小明发现纸杯的外壁有一些小水珠(1)纸杯壁出现小水珠的现象是属于哪种物态变化:液化;(2)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温度较低,倒入纸杯后,纸杯的温度也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纸杯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纸杯上;(3)下列事例中与(1)属同种现象的是b(填字母序号)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b夏天,揭开冰棒外的包装纸,冰棒冒“白汽”c寒冷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会变干d夏天的早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消失了【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空气中,水蒸气的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纸杯后,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解答】解:(1)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杯子液化成的小水珠(2)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温度较低,倒入纸杯后,纸杯的温度也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纸杯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纸杯上(3)a、冰块化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冰棒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符合题意;c、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冰之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d、雾消失,是由液体变为气态的汽化现象,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故答案为:(1)液化;(2)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温度较低,倒入纸杯后,纸杯的温度也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纸杯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纸杯上(3)b【点评】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分析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根据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24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和某些细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考点】能量的相互转化【专题】能源的利用与发展【分析】判断能量的转化,我们主要看它要消耗什么能量,得到什么能量,总是消耗的能量转化为得到的能量【解答】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即消耗的光能,得到了化学能,故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了化学能故答案为:光;化学【点评】能量转化的过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平常的学习中要注意总结归纳三、解答题25根据要求完成作图(1)如图1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天空的范围(2)图2中一发光点s在不透明的木板ab的左边,木板上有一个小孔,请在图中画出光线能达到的范围,并在此范围中打上阴影线【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作图题【分析】(1)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2)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让电光源s过小孔的最上端和最下端分别作出边缘的两条光线,两条光线之间即为光线能到达的范围【解答】解:(1)图中黑点表示青蛙的位置,将黑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黑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故答案为:如图一所示(2)点光源与孔边缘连线的延长线所夹的范围是光线能到达的范围,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作图,如图二所示;故答案为:如图二所示【点评】本题通过作图的方式考查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性质,题目应用了成语故事,是一道好题;会灵活应用光沿直线传播原理作图是解题的关键26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相同的水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2)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选填“多少”或“表面积”)相同【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实验题;控制变量法【分析】(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2)在探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解答】解: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温度、水的表面积的大小、以及水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的关系时,应用控制变量法(1)比较a、b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不同的是水上面的空气流动情况,所以比较上述两图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快慢有关(2)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的关系,应控制水的温度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故选a、c(3)小凡同学的验证过程是错误的,因为从设计的环节看他没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的环节来看,他没控制水的体积相同,因为只有在水的体积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故答案为:(1)表面积;(2)a、c;(3)表面积【点评】在明确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认真把握图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解此题的关键27小明用红、绿、蓝、白、黑五种种颜色的彩纸和不同颜色的彩灯研究颜色,他用不同的彩灯照射到彩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记录表格如下:123456彩纸彩灯红纸绿纸蓝纸白纸黑纸红光红黑黑红黑绿光黑绿绿黑蓝光黑黑蓝蓝白光红绿蓝黑(1)按行的顺序把以上表格补充完整;(2)由第24列实验情况可以得到的规律是:不透明的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相同”或“不同”) 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 (“相同”或“不同”)的色光;(3)由第5列的实验情况可以得到的规律是:白色的物体会反射所有的色光;(4)由第6列实验情况可以得到的规律是:黑色的物体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考点】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物体的颜色【专题】实验探究题;实验分析法;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只透过和它相同的色光,其他色光都被透明物体吸收;(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他色光都被不透明物体吸收;(3)(4)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解答】解:(1)绿光照在蓝纸上,蓝纸不能反射绿光,因此呈黑色;蓝光照在黑纸上,被黑纸吸收,因此呈黑色;白光照在白纸上,被白纸反射,因此呈白色(2)观察24列实验情况可以发现: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3)根据第5列的记录发现: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颜色的光;(4)根据第6列的记录发现:黑色物体能够吸收所有色光故答案为:(1)见下表 123456彩纸彩灯红纸绿纸蓝纸白纸黑纸红光绿光黑蓝光黑白光白(2)相同、不同;(3)白色;(4)吸收所有的色光【点评】本题考查了透明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认真分析表中提供的信息,通过比较找出异同是解题的关键28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不变(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变小(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还能听到微弱的(填“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不可以(填“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听到手机的声音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广口瓶中的气体没有减少,因此导致这种情况的现象为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故选c;(2)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