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梁丰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2分,共28分)1下列关于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中错误和误差都是可以避免的b测量长度时,只要仪器精密和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c计算平均值时,小数点后的位数越多就越准确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值后面写明所用的单位2我们使用的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最接近于()a1dmb1mmc1md1cm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5 微米是指()a2.5106 mb2.5104 mc2.5103 md2.5109 m4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知()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不变时,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c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不对5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6甲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北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a甲向南运动,乙向北运动b甲、乙都向北运动c甲、乙都向南运动d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7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400m决赛中,前300m小明落后于小王,后100m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到达终点,关于这次决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b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与小王的平均速度相等c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d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小8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9小明和小华在平直公路上进行骑自行车比赛,他们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小明和小华在开赛后的4s内速度相同b小明和小华都是由静止开始加速,后来速度相同c开赛后4s内,小明和小华都在做加速直线运动,但按图示的速度,小华会输d小明和小华后来都停止加速,但小华停止加速在先10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是甲、乙两物体由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路线到达同一目的地的运动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图象从图象分析得出的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同时出发,甲先到达b甲、乙两物体从始至终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运动过程中,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全过程中,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11某日,气象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得风向为东风、风速为3m/s某同学以5m/s的速度向西奔跑,那么该同学在奔跑过程中的感觉是()a东风,风速比他站立时更大b西风,风速比他站立时小些c东风,风速比他站立时小些d西风,风速比他站立时更大12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13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a竖直下落b斜向东下落c斜向西下落d斜向南或斜向北下落14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距终点还有:10m,现以a、b两种方式重新跑且甲、乙速度不变,a方式:乙从起跑线向前走10m作为起跑线,而甲在原处同时起跑;b方式是:甲从起跑线向后退10m,而乙在原处同时起跑,则可以同时到达的方式是()aa方式bb 方式c两方式一样d无法判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5给下列数字填上恰当的单位:(1)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0 (2)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3)万里长城全长6.7106(4)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1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5min内通过的路程是900m,则这个物体的速度是m/s;在前2min内的速度是m/s;在前2min通过的路程是m17“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一句是以为参照物,后一句又是以为参照物空中加油时加油机与受油机要保持18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30千米/时,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60千米/时,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9100m赛跑时,某同学前30m做加速运动,后70m做匀速运动通过终点时的速度是7m/s,总时间是15s那么他跑到中点时的速度是m/s,他在前30m的平均速度是m/s20无风天,甲船上的人感到有南风吹来,这表明甲船正在向 运动;乙船上的人感到吹西北风,则乙船正在向 运动21小球沿一曲面滚动,间隔相等时间所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可知小球的运动速度是先变,后变22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1.5倍,乙通过的路程是甲的2倍则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为三、解答题:(23-27题每空1分,28-31题每空2分,共54分)23某同学测出一木块长29.58cm,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数据中的准确值是mm,估计值mm24如图甲所示,1元硬币直径的测量值是cm;如图乙所示,司机回答乘客的话是以为参照物,而马路旁小朋友的赞叹又是以为参照物25用两把不同的刻度尺分别测得a、b的长度如图1,则物体a的长度为cm,b的长度为cm图中秒表的读数为s226有五位同学轮流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为:18.23cm182.35mm17.72cm0.1825m,182.2mm其中和同学的测量肯定是错误的若要求该物体长度的平均值,其平均值应是27一位同学在探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时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和,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快/慢)下表是他所记录的数据:路程s/cm0481216时间t/s01234由表可知,该气泡在2s内的速度(填“等于”或“不等于”)4s内的速度,每1s内通过的路程(填“相等”或“不相等”)28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句容新世纪广场后,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1)小刚骑车的速度是多少?(2)小刚从家到句容新世纪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在步行期间20s内通过的路程29两个质量相同的甲、乙小球,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试根据照片分析:(1)甲球做直线运动,乙球做直线运动(均填“匀速”或“变速”);(2)若光源每隔0.02s闪亮一次,则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甲球所用时间为s,乙的平均速度甲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采用的比较方法是30“十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标志牌上的标识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分钟(2)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时间段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31d315次列车由北京开往苏州,自北京到苏州铁路长1237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d315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车次 到、发站时间 北京 济南 南京 苏州 d315 到站时间10:54 14:38 16:32 发车时间 08:22 10:56 14:14(1)d315次列车由济南到南京所用的时间为;(2)d315次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为km/h(保留一位小数);(3)中途d315次列车以30m/s的速度通过某一高架桥,用时72s,已知列车全长360m求:该高架桥的长火车全部在该高架桥上的时间(本小题应有解题过程)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梁丰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2分,共28分)1下列关于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中错误和误差都是可以避免的b测量长度时,只要仪器精密和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c计算平均值时,小数点后的位数越多就越准确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值后面写明所用的单位【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长度的测量【专题】定性思想;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错误不同于误差;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读数粗心造成,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避免;(2)计算平均值时,小数点后的位数应保持与原记录结果相同的模式;(3)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避免;(4)不论什么物理量的测量,数值后面必须注明单位;【解答】解:a、测量中的错误可避免,但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a错误;b、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避免的;仪器精密和方法正确也会产生误差,故b错误;c、计算平均值时,不是小数点后的位数越多就越准确,小数位数应与原记录结果保持一致;故c错误;d、记录测量结果,必须在数值后面写明所用的单位,用以表示物理量的大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测量结果的记录方法、平均值的求取及误差的不可避免性2我们使用的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最接近于()a1dmb1mmc1md1cm【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中学生食指的宽度在1cm左右,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与食指的宽度差不多,在1cm左右故选d【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5 微米是指()a2.5106 mb2.5104 mc2.5103 md2.5109 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本题根据长度单位的进率先进行单位换算,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单位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解:因为1m=106m,所以2.5m=2.5106m故选a【点评】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m=1012nm进行换算时,将数值看做倍数,然后依据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4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知()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不变时,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c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不对【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当物体的速度不变时,运动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解答】解:a、c、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确定的,与路程、时间无关此两选项均错误;b、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时,由公式s=vt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此选项正确;d、已知b选项正确,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对于速度公式要注意理解比值定义法;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5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看清楚图象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再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变化规律【解答】解: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图象表示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静止状态;故b错误;图象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的速度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b【点评】图象能直观形象地表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物理上常用的研究物理物体的方法6甲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北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a甲向南运动,乙向北运动b甲、乙都向北运动c甲、乙都向南运动d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物体为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为静止的【解答】解:路旁的树是静止的,甲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北运动,说明甲相对于地面是向南行走;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说明乙相对于地面也向南运动,并且和甲的速度相同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需要对物体运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然后再得出答案7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400m决赛中,前300m小明落后于小王,后100m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到达终点,关于这次决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b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与小王的平均速度相等c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d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小【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推理法【分析】前300m,小明和小王跑的总路程相同,小明用的时间多,小王用的时间少,根据公式v=比较他们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400m全程,小明和小王跑的总路程相同,小明用的时间少,小王用的时间多,根据公式v=比较他们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解答】解:由题知,跑到300m,两人跑的路程相同,v=,小明用的时间多,小王用的时间少小明的平均速度小;跑完全程,两人跑的路程相同,v=,小明用的时间少,小王用的时间多小明的平均速度大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比较总路程和总时间,在路程相同时,用的时间少的平均速度大8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本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及常用的特殊测量方法辅助工具法【解答】解: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a、c选项中的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不符合题意;b选项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柱体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一般测量值会偏小,不符合题意;d选项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直径的大小故选d【点评】我们可以把d图中展示的特殊测量方法称之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直尺等),可用在不能用刻度尺直接准确测量的一些几何体的高度、直径等物理量的测量中9小明和小华在平直公路上进行骑自行车比赛,他们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小明和小华在开赛后的4s内速度相同b小明和小华都是由静止开始加速,后来速度相同c开赛后4s内,小明和小华都在做加速直线运动,但按图示的速度,小华会输d小明和小华后来都停止加速,但小华停止加速在先【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两人的速度时间图象,得出两人在不同时间段的运动情况和速度大小,对每个选项做出判断【解答】解:a、由图象可以看出,在前4s时间内,小明的速度大于小华的速度,故a错误;b、在前4s时间内,小明和小华都是由静止开始加速,后来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的速度是5m/s,小华的速度是4m/s,他们的速度不相同,故b错误;c、开赛后4s内,小明和小华的速度都是随时间均匀的增加,即都在做加速直线运动,但按图示的速度,在相等是时间内,小明通过的路程大于小华通过的路程,所以小华会输,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前4s内,小明和小华都是从静止开始加速,4s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但小明和小华在4s时同时停止了加速,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时间图象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读懂图象,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要注意区分是路程时间图象还是速度时间图象,平时要求我们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10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是甲、乙两物体由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路线到达同一目的地的运动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图象从图象分析得出的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同时出发,甲先到达b甲、乙两物体从始至终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运动过程中,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全过程中,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路程时间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路程等于纵轴的变化量,路程与时间之比等于平均速度,据此解答【解答】解:a、由图象可以看出,甲、乙两物体由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时到达,故a错误;b、甲物体在前一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中间一段时间处于静止静止状态,最后一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整个过程中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运动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是相等的,即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在前一段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中间一段时间和最后一段时间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由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路线同时到达同一目的地,通过的路程相等,所用的时间相等,因此在全过程中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象的信息获取能力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用图象来研究物理问题是比较常见的方法,平时学习时要注意根据题意从图象中获取有用信息11某日,气象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得风向为东风、风速为3m/s某同学以5m/s的速度向西奔跑,那么该同学在奔跑过程中的感觉是()a东风,风速比他站立时更大b西风,风速比他站立时小些c东风,风速比他站立时小些d西风,风速比他站立时更大【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简答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根据题意可知该同学跑的方向与风的方向一致,当两者速度大小相同时,感觉无风;当小于风速时,感觉顺风;当大于风速时,感觉逆风【解答】解:从题中可知,该同学跑的方向和风的方向一致,并且速度大于风速,因此该同学应该感觉逆风,即西风,风速大小等于二者速度之差,即2m/s,因此感觉的风速比他站立时3m/s要小些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的理解和掌握,这两个知识点都是以后学习机械运动最为基础的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12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解答】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且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故选d【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3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a竖直下落b斜向东下落c斜向西下落d斜向南或斜向北下落【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惯性【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这说明雨滴和车相对静止,即和车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相同,车相对于地球是由西向东匀速行驶,所以雨滴也是斜向东下落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14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距终点还有:10m,现以a、b两种方式重新跑且甲、乙速度不变,a方式:乙从起跑线向前走10m作为起跑线,而甲在原处同时起跑;b方式是:甲从起跑线向后退10m,而乙在原处同时起跑,则可以同时到达的方式是()aa方式bb 方式c两方式一样d无法判断【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据题意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方案a中甲的路程是100米,乙的路程是90米,可以判断运动时间关系;方案b中,如果让甲从起跑线后退10米与乙同时赛跑,等于让他们在距终点10米处同时起跑比赛而甲的速度比乙快,可由此突破此题也可通过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解答】解:由题可知甲的速度比乙快a方式:乙从起跑线向前走10m作为起跑线,甲跑了100米,乙就刚好跑了90米,所以甲乙同时起跑,同时到达终点;b方式:如果让甲从起跑线后退10米与乙同时赛跑,那么甲跑了100米乙刚好跑了90米,此时他们相遇,离终点还有10米这样就等于让他们在距终点10米处同时起跑比赛而甲的速度比较快,所以他先到达终点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和速度与运动物体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5给下列数字填上恰当的单位:(1)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0cm (2)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m(3)万里长城全长6.7106m(4)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估算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和速度的估测,根据对常见物体和长度、速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解答】解:(1)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2)头发丝的直径在70m左右,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70m左右;(3)万里长城全长6700km=6.7106m;(4)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4m/s=1.43.6km/h5km/h左右故答案为:(1)cm;(2)m;(3)m;(4)km/h【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1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5min内通过的路程是900m,则这个物体的速度是3m/s;在前2min内的速度是3m/s;在前2min通过的路程是360m【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根据v=求出这个物体的速度,再根据s=vt求出在前2min通过的路程【解答】解:物体的速度:v=3m/s,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所以,在前2min内的速度也为3m/s,则在前2min通过的路程:s=vt=3m/s260s=360m故答案为:3;3;360【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简单应用,要注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17“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一句是以青山为参照物,后一句又是以竹排为参照物空中加油时加油机与受油机要保持相对静止【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解答】解:竹排相对于青山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竹排江中游”是以青山为参照物;两岸的青山相对于竹排的位置不断变化,则“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飞机加油时,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必须保持相对静止故答案为:青山;竹排;相对静止【点评】知道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则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这是解题的关键18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30千米/时,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60千米/时,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40km/h【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求出汽车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汽车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设总路程为2s,则前一半与后一半的路程都是s,v=,运动时间:t1=,t2=,全程的平均速度:v=40km/h;故答案为:40km/h【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平均速度,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本题难度不大19100m赛跑时,某同学前30m做加速运动,后70m做匀速运动通过终点时的速度是7m/s,总时间是15s那么他跑到中点时的速度是7m/s,他在前30m的平均速度是6m/s【考点】速度的计算【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他后70m做匀速运动,则在后70m内速度不变,知道终点的速度,可求他跑到中点时的速度;(2)知道后70m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求后70m所用的时间,知道总时间,可求前30m所用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他在前30m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由题知他后70m做匀速运动,而终点的速度为7m/s,所以他后70m的速度为7m/s,他跑到中点时的速度也是7m/s;(2)他后70m的速度v=7m/s,v=,后70m所用的时间:t=10s,t总=15s,前30m所用的时间:t前=t总t后=15s10s=5s,他在前30m的平均速度:v前=6m/s故答案为:7;6【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好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不变)是本题的关键20无风天,甲船上的人感到有南风吹来,这表明甲船正在向 南运动;乙船上的人感到吹西北风,则乙船正在向 西北运动【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而言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解答】解:无风天,甲船上的人感到有南风吹来,这说明空气相对于船是在向北行驶的(南风指的就是从南边吹来的风),而本来是无风的,也就说明了船是向南运动的(相对于地面或者岸);乙船上的人感到吹西北风,说明风是从西北方向吹来的,同样的道理,船就是在向西北方向行驶的故答案为:南;西北【点评】此题考查的相对运动,我们要知道根据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就是不同的这也是中考时必考的一个知识点21小球沿一曲面滚动,间隔相等时间所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可知小球的运动速度是先变大,后变小【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拍照时间相等,根据间隔距离大小由v=判断速度大小【解答】解:由v=,图示为间隔相等时间拍的照片,下滚过程间隔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大;上滚过程间隔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小故答案为:大;小【点评】理解平均速度概念,根据图解用平均速度判断本题小球运动快慢是关键所在22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1.5倍,乙通过的路程是甲的2倍则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3【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比例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先把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和行驶的路程用关系式表达出来,再根据速度公式就可解答此题【解答】解:已知:v甲=1.5v乙,s乙=2s甲,由v=可得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t甲:t乙=,故答案为:1:3【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速度和路程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3-27题每空1分,28-31题每空2分,共54分)23某同学测出一木块长29.58cm,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数据中的准确值是295mm,估计值0.8mm【考点】刻度尺的使用;长度的测量【专题】实验题【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倒数第二位与分度值对应;(2)测量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最末一位数值为估读值,其余的为准确值【解答】解:(1)由木块长29.58cm可知数字5是倒数第二位,即毫米位,对应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2)1cm=10mm,测量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最末一位数值为估读值,其余的为准确值,所以准确值为29.5cm=295mm,估读值0.08cm=0.8mm故答案为:1mm;295;0.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测量数据的估读、记录方法,关键是由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找出刻度尺的分度值24如图甲所示,1元硬币直径的测量值是2.50cm;如图乙所示,司机回答乘客的话是以车为参照物,而马路旁小朋友的赞叹又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考点】长度的测量;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定性思想;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刻度尺的使用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一个物体,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运动情况可能不同;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答】解:(1)图1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值为5.00cm,末端刻度刻度为7.0cm,因此该物体的长度=7.50cm5.00cm=2.50cm;(2)乘客相对与车的位置不变,所以司机看到乘客没有动,是以车为参照物的;乘客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故答案为:2.50;车;地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的使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25用两把不同的刻度尺分别测得a、b的长度如图1,则物体a的长度为2.3cm,b的长度为2.50cm图中秒表的读数为159.6s2【考点】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专题】定量思想;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1)由图1可知: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cm,即分度值为1cm;物体左侧与2.0cm对齐,右侧与4.3cm对齐,所以物体a的长度为l=4.3cm2.0cm=2.3cm;b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4.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50cm;(2)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2min和3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5s,而大盘指针在39.6s,因此秒表读数为2min39.6s=159.6s故答案为:2.3;2.50;159.6【点评】刻度尺、秒表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测量工具,需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26有五位同学轮流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为:18.23cm182.35mm17.72cm0.1825m,182.2mm其中和同学的测量肯定是错误的若要求该物体长度的平均值,其平均值应是18.23【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4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解答】解:比较18.23cm182.35mm=18.235cm17.72cm0.1825m=18.25cm,182.2mm=18.22cm,从题中提供数据可知,182.35mm和17.72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82.35mm和17.72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8.23cm故答案为:;18.23【点评】此题考查了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法;但在计算平均值时,所得结果无论是否能除尽,都要将小数位数保留成与测量值相同27一位同学在探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时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快/慢)下表是他所记录的数据:路程s/cm0481216时间t/s01234由表可知,该气泡在2s内的速度等于(填“等于”或“不等于”)4s内的速度,每1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实验题;信息给予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确定所需要的器材,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即可知道哪种情况更便于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和距离(2)根据表中数据可求得该气泡在2s内的速度和4s内的速度,然后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在探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时,要测量气泡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物体运动的越慢,越容易测量运动时间,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气泡在2s内的速度v1=4cm/s;气泡在4s内的速度v2=4cm/s;由此可知,该气泡在2s内的速度等于4s内的速度,每1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故答案为:刻度尺;秒表;慢;等于;相等【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图象分析能力,关键是能从图象中得出有用的信息28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句容新世纪广场后,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1)小刚骑车的速度是多少?(2)小刚从家到句容新世纪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在步行期间20s内通过的路程【考点】速度的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1)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小刚骑车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v=可求小刚骑车的速度;(2)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小刚所经过的去哪不路程和总时间,根据公式v=可求全程的平均速度;(3)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小刚步行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v=可求小刚步行的速度;最后利用公式s=vt求出在步行期间20s内通过的路程【解答】解:(1)小刚骑车的速度是vab=6m/s;答:小刚骑车的速度是6m/s;(2)全程的平均速度v=2m/s;答: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m/s;(3)步行速度voa=1.2m/s;在步行期间20s内通过的路程s1=voat1=1.2m/s20s=24m答:在步行期间20s内通过的路程为24m【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和路程的计算,关键知道要求平均速度必须知道总路程和总时间,难点是对图象的分析29两个质量相同的甲、乙小球,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试根据照片分析:(1)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球做变速直线运动(均填“匀速”或“变速”);(2)若光源每隔0.02s闪亮一次,则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甲球所用时间为0.06s,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采用的比较方法是相同路程比时间【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常规题型;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物体做匀速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物体做变速运动(2)知道闪亮一次的时间和闪亮的次数,求出甲运动的时间(3)已知路程,再计算出乙球从a到b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解答】解:(1)甲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并且甲做直线运动,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乙做直线运动,所以乙做变速直线运动(2)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甲球所用时间为0.02s5=0.1s(3)乙球从a到b通过的路程:s=1.8cm=0.018m;所用时间:t=0.02s3=0.06s;(4)(2)由图可知,甲、乙两球运动开始位置相同,甲摄影3次与乙摄影5次后的位置相同,即通过的路程相同;由则由v=得v甲= v乙=所以乙的平均速度甲的速度;(5)由图可知,甲、乙两球运动开始位置相同,甲摄影3次与乙摄影5次后的位置相同,即通过的路程相同;故答案为:匀速;变速;0.06;大于、相同路程比时间【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比较根据频闪照片,分析小球在相同距离内所用的时间,是判断速度大小的关键30“十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标志牌上的标识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这里到上桥的距离有18km,此路段限速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能源行业工业互联网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节能技术研究报告
- 2025年村官、村干部相关法律知识考试题(附含答案)
- 2025年大学移民管理专业题库- 移民情感关怀与心理支持
- 2025年司法考试刑法模拟检测试卷:刑法知识点梳理与习题
-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得体表达能力培养试题集
- 2025年传染病知识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5年1月电大国家开放大学期末试题及答案:电梯安装与维修技术
- 2025年危险化学品安全考试题库(危险化学品安全教育与培训计划)试题
- 2025年大学华文教育专业题库- 华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
- 电信国庆活动方案
- 市场仿真花施工方案
- 职业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 2025年光大金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输电线路防雷保护》课件
- 机电设备调试协议书
- 芪参益气滴丸课件
- 短视频编辑与制作(第2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新视野大学英语3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加解析详细翻译
- GB/T 14258-2003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
- 节能意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