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a将工业废水注入地下,治理水污染b研发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c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d推行自行车、公交车等出行方式,减少“碳”排放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白色污染与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开发新能源,减少污染源等,则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并注意节约能源,应从我们身边做起解答:解:a、将工业废水注入地下,治理水污染,又会污染地下水,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故符合题意;b、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从而减少“白色污染”,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故不符合题意;c、开发利用新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排放,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故不符合题意;d、推行自行车、公交车等出行方式,减少“碳”排放,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人有责,并做到从我做起,题目难度不大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蔗糖溶解b滴水成冰c花香四溢d铁器生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蔗糖溶解是指蔗糖分子与水分子的简单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花香四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铁器生锈过程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2分)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健康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缺铁会引起贫血b缺碘会引起龋齿c缺钙会引起老年人骨质疏松d缺锌会引起发育不良、智力低下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锌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说法正确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说法错误c、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说法正确d、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智力低下,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掌握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2分)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精确测定了铟(in)元素等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15b49c66d164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则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9,不是115,故选项错误b、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则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9,故选项正确c、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则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9,不是66,故选项错误d、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则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9,不是164,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5下列说法能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镁粉用作照明弹b铜丝用作导线c氢气用作清洁燃料d二氧化碳用作碳酸饮料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二氧化碳的用途;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镁、氢气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等方面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铜的物理性质解答:解:a、镁粉用作照明弹是利用了镁的化学性质镁具有可燃性;b、铜用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铜的导电性良好;c、氢气用作清洁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化学性质氢气具有可燃性;d、二氧化碳用作碳酸饮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6(2分)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澄清石灰水b液态氮c干冰d高锰酸钾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最少有两种物质组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b、液态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c、干冰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d、高锰酸钾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7(2分)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型中,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如图所示的分子模型表示分子是()ahchobhscncnh3dh2o2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从分子模型看,该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由原子的颜色和大小判断是三种原子,其中两个相同的原子,根据这几个条件逐一判断下面四个选项,符合上述条件就是正确的解答:解:a、hcho分子由三种原子构成,四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符合条件,此项正确b、一个hscn由四个原子构成,且属于四种原子,故此项错误c、nh3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一个分子里含有四个原子,有三个相同的氢原子,故此项错误d、h2o2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一个分子里含有4个原子,故此项错误故选a点评:同学们要学会看粒子的模型图,能从中分析出粒子的原子构成,并能写出其化学式8下列物质名称和对应的化学式都正确的一组是()a铝alb硫酸钠naso4c氧化亚铁fe2o3d氯化铵nh4cl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元素符号书写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式的书写,按照正价前,负价后的一般原则,利用十字交叉法写出物质的化学式解答:解:a、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正确的为al故选项错误;b、na是+1价,so4是2价,应该是na2so4,故选项错误;c、氧化亚铁应该是feo,故选项错误;d、氯化铵中,铵根离子是+1价,氯是1价,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9(2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液体读数b液体取用c过滤d滴加液体考点: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0(2分)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下容易晾干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解答本题必须熟练掌握分子的性质即分子的特点: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我们可以个根据上述特点来解决本题的四个选项解答:解: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而分子大小不变,故a解释错误;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b解释正确;c、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c解释正确;d、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下容易晾干是因为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故d解释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和特征得知识,会利用分子的性质和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通过日常生活的现象归纳总结分子的性质和特征11根据如图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属于非金属元素b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c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d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得到电子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其核电荷数,而相对原子质量在周期表中已标出;由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变成阳离子解答:解:a、镁的名称中含有“钅”字旁,所以是金属元素,故a错误;b、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能是克,故b错误;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该元素是12号元素,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故c正确;d、由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变成阳离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会识别和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掌握元素的简单分类是解题的关键12下列装置不添加其他仪器,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abcd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即可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解答:解:a、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若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所以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b、因为分液漏斗液面上的气体与烧瓶内气体相通,故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上下压强相等,所以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液体都会顺利滴下,所以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c、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若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所以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d、向外拉活塞,若气密性良好,则导管口会有气泡产生,若气密性不好则不会有气泡产生,所以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故选b点评: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是常考的实验题,也是难点,这需要同学们在做这类题时多总结,多思考,这类题目不要死记硬背,关键是理解,等同学们见的这类题多了,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13(2分)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a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b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c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c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因此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故a说法正确;b、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因此2c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故b说法正确;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因此o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c说法正确;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14(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5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bc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解答:解: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顺序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发生反应时的先后顺序方面的问题16(2分)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光合作用b食物变质c人的呼吸过程d农家肥料的腐熟过程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解答:解:a、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生成葡萄糖和氧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b、食物变质,是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c、人的呼吸过程,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d、农家肥料的腐熟过程,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缓慢氧化的概念、特征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7(2分)区别下列物质所用的实验用品错误的是()a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b硬水与软水肥皂水c二氧化锰与黑色铁粉水d二氧化碳与氮气石灰水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a、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变,在氧气中会复燃;b、肥皂水在硬水中泡沫少,在软水中泡沫多;c、二氧化锰与黑色铁粉都不能溶于水,现象一样;d、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石灰水会变浑浊,而氮气则不能解答:解:a、鉴别空气与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因为氧气可使木条复燃,故a正确;b、鉴别硬水与软水,可以使用肥皂水,因为泡沫多少不同,故b正确;c、二氧化锰与黑色铁粉都不能溶于水,现象一样,不能区分,故c错误;d、可以用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与氮气,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检验,了解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18(2分)下列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烧杯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及时盖瓶塞c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d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加热烧杯需要垫石棉网;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要及时盖瓶塞;c、滴瓶内的滴管不需要清洗;d、根据加热试管内固体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解:a、加热烧杯需要垫石棉网,不能直接加热,故错误;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要及时盖瓶塞,否则会浪费药品,甚至污染空气,故错误;c、滴瓶内的滴管不需要清洗,故错误;d、加热试管内固体时,为防止冷凝液倒流回试管,试管口要向下倾斜,故正确故选d点评: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和保障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在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不同b元素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c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d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考点:元素的概念;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进行分析判断c、一种元素可能组成多种单质d、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说法正确c、一种元素可能组成多种单质,如碳元素可形成金刚石、石墨等多种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d、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对元素的概念、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因素、氧化物的概念等的掌握程度20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a氧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b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c空气、氧化铜、五氧化二磷d干冰、氧化镁、二氧化锰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物质的简单分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氧化物是只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在判断时可根据此两点来解答解答:解:a、氧气是只有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而氧化物只含有两种元素,则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c、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而氧化物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d、干冰、氧化镁、二氧化锰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一为氧元素则都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氧化物的判断,学生可利用概念的要点来解答,在解答中并学会利用排除法来筛选选项,提高解题的速度和解答质量21(2分)作为标准的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甲原子质量是这种碳原子质量的2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b甲的原子质量为0.3321026kgc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d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861026kg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同时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该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24;b、由题意得甲的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2=3.9861026kg;c、该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24;d、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故选:c点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的比值,利用原子的质量及碳原子质量的完成相关的计算22(2分)(2010昆山市二模)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时,收集一氧化氮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a向上排空气集气法b排水集气法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一氧化氮气体不溶于水,且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无毒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无毒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一氧化氮,虽然密度比空气略大,但由于极易与氧气反应且是大气污染物,不宜用排空气法进行收集;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我们据此选择出排水法收集的选项即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时,明确题中给予的信息是关键,再结合实验室中收集气体的常用方法类比,即可触类旁通23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a通常状态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c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d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可以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a、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描述的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液态氧可用作助燃剂描述的是氧气的用途,故选项错误;d、氧气的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24现代科技证明,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具有美容养颜之功效下列关于白藜芦醇(c14h1203)的说法错误的是()a白藜芦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白藜芦醇中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4:12:3c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8d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4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白藜芦醇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白藜芦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c、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12+163=228,故选项说法正确d、白藜芦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112):(163)=14:1:4,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5如图是表示某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abc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根据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判断是否为氧化物时,首先所表示的物质必须为纯净物,然后还得为化合物;因此,能表示氧化物的示意图中只含一种分子,且该分子是由两种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解答:解:a、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首先该图所表示的物质为纯净物;图中分子由两种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若其中一种原子为氧原子,则该分子即为氧化物的分子,图所示物质则的氧化物;故a有可能;b、图中含有三种构成不同的分子,即为三种物质的分子,图所示的物质为混合物,不可能表示氧化物;故b不可能;c、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由于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所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不可能表示氧化物;故c不可能;d、图中含有五种构成不同的分子,即为五种物质的分子构成,图所示的物质为五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不可能表示氧化物;故d不可能;故选:a点评: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26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因为二氧化碳在水中的逸出速率大于溶解速率,故也可用排水法收集c在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硫酸d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在常温下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代替,因为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碍反应的进行如果考虑二氧化碳在水中的逸出速率大于溶解速率,故也可用排水法收集解答:解: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合理;b、如果考虑二氧化碳在水中的逸出速率大于溶解速率,故也可用排水法收集,合理;c、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代替,因为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碍反应的进行,不合理;d、在常温下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合理;故选c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和收集方法,同时也考查了药品的选择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27(2分)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氦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聚变中原子不变,没有变成新的原子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c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的两种不同原子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分析b、质子数相同元素种类相同c、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是同种元素的原子d、质子数与中子数相同,原子质量相同解答:解:a、根据题意,核聚变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错误b、质子数相同元素种类相同,氘原子和氚原子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错误c、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氘原子和氚原子都是含有一个质子的氢元素,是氢元素的不同原子,故正确d、质子数与中子数相同,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氘原子和氚原中子数不同,因此相对原子质量一定不同,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8(2分)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定义和关系判断b、化合物与氧化物的定义和关系判断c、单质与化合物的定义和关系判断d、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关系判断解答:解:a、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二者是并列关系,所以错误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者是包含关系,所以错误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者是并列关系,所以错误d、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所以正确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类和反应类型的判断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之一,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9下列化学用语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obzncn2dco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3层含义:微观表示一个原子;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化学式的表示意义可知:a、o表示一个氧原子,故a错误;b、zn既能表示锌这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锌原子,还能表示锌这种物质,故b正确;c、n2表示一个氮气分子,故c错误;d、co表示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故d错误;故选:b点评: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因此金属元素的符号除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30(2分)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相符合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b用等质量的过氧化氢分别制取氧气c碳酸氢铵受热完全分解d少量的镁条放入足量的食醋中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固体质量不断减少,由于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是固体,故固体质量不能为零;b用等质量的过氧化氢分别制取氧气,加二氧化锰与不加二氧化锰产生的氧气一样多;c碳酸氢铵受热完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氨气和水蒸气都为气体,固体质量逐渐减少以致为零;d镁条放入足量的食醋中生成氢气和醋酸镁溶液,固体质量逐渐减少;解答:解: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固体质量不断减少,由于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是固体,故固体质量不能为零;故选项错误b用等质量的过氧化氢分别制取氧气,加二氧化锰与不加二氧化锰产生的氧气一样多;故选项错误c碳酸氢铵受热完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氨气和水蒸气都为气体,固体质量逐渐减少以致为零;正确d镁条放入足量的食醋中生成氢气和醋酸镁溶液,固体质量逐渐减少;故选项错误答案: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过程与图形是否对应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每个化学反应的相关内容,才能正确解答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7分)用化学符号填空:(1)2个氢原子2h;(2)3个钠离子3na+;(3)2个碳酸根离子2co32;(4)2个氮分子2n2;(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al2o3;(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7)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2o3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1个原子,有时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每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每个氮气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铝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氧化铝;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元素的化合价应该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解答:解:(1)2个氢原子可以表示为2h;(2)3个钠离子可以表示为3na+;(3)2个碳酸根离子可以表示为2co32;(4)2个氮分子可以表示为2n2;(5)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3,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根据氧化铝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判断出氧化铝的化学式是al2o3;(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水可以表示为h2o;(7)设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氧化铁是三氧化二铁,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根据氧化铁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有:x2+(2)3=0,x=+3,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可以表示为2o3故填:2h;3na+;2co32;2n2;al2o3;h2o;2o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32(5分)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c是无色液体,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g是紫黑色固体(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gkmnco4,hh2;(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b+dfc+o2co2,cb+h2h2o2h2+o2分解反应类型(填“分解”或“化合”)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题意,已知“a、c是无色液体,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g是紫黑色固体”结合图框可知:f为是二氧化碳,能由氧气和黑色固体d反应生成,则d是碳;a中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氧气和c,则a是过氧化氢,c是水;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则h为氢气;g为高锰酸钾,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已知“a、c是无色液体,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g是紫黑色固体”结合图框可知:f为是二氧化碳,能由氧气和黑色固体d反应生成,则d是碳;a中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氧气和c,则a是过氧化氢,c是水;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则h为氢气;g为高锰酸钾,代入检验符合题意(1)根据分析可知g为高锰酸钾,h为氢气(2)b+df,即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cb+h,即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kmnco4;h2;(2)c+o2co2;2h2o2h2+o2;分解反应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33(14分)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长颈漏斗;试管(2)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如需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b(填编号)(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d(填编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2kmno4k2mno4+mno2+o2若用d,f装置制取氧气,当实验结束时,甲同学先熄灭了酒精灯,忘记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在水未进入导管之前,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有:迅速将导管移出水面迅速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取下(4)小杨同学将mno2与水泥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凝固,制作成小块状固体,加入c装置中用以制氧气,在漏斗中应加入双氧水(填药品名),若反应一段时间后,需要停止反应,则其操作是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冷却,若需要对制取氧气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作如下回收处理,则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bca(填写序号)a烘干 b过滤 c洗涤过滤时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带滤纸)、烧杯、玻璃棒,所填仪器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5)常温下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请你利用如图仪器i、ii,设计收集一瓶较纯净的no的操作方法:在瓶 i中加满水,将导管b和c用橡皮管连接,no气体从a管通入,用排水法收集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回答;(2)分液漏斗可逐滴滴加液体,从而达到控制生成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3)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4)利用图c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或停止,原理是:关闭旋塞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旋塞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包括溶解、过滤、洗涤和烘干;据过滤所用仪器回答;(5)根据气体的性质可以设计收集气体的方法解答: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长颈漏斗和试管,是实验室常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色素性黑色素瘤护理查房
- 安顺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 阿拉善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凌津滩乡中学2025年上学期七年级《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测试(无答案)
- 心理健康家长讲堂携手共育成就孩子未来模板
- 社区消防知识培训课件活动
- 社区消防知识培训课件会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部分学校九年级(下)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自定义类型(含答案)
- 午餐外卖合同范本
- 患者清洁卫生护理
- 卫生院服务基层行3.5.3 手卫生管理
- 跌倒护理RCA案例汇报
- 船厂安全课件
- 2025村后备干部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中国古诗词歌曲课件
- 钻孔桩安全培训
- 对外经贸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 数据标注教学课件
- 2025年山东高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 2025年云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