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万盈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万盈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万盈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万盈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万盈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石潭记 一、完成下列填空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小石潭记的作者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中的第四篇。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 、潭中的气氛。二,积累运用、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篁( )竹 佩()环 佁()然 俶()尔 参()差()翕()忽斗()折 悄()怆()差()互寂寥()、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凛 li()翠 mn()连 zhu()清 ch()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水尤清冽。( ) 全石以为底。( ) 参差披拂。(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其岸势犬牙差互。( )四面竹树环合。( ) 寂寥无人。( )悄怆幽邃。( )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 乃记之而去。( )四、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_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 _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_ _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 _五、原文填空(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 _。(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 _。(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 _。(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 _。(5)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6)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这周围环境的句子是:_ _,_,_。(7)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 _,_ _,_ _。(8)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 _,_ _,_ _。(9)文中表现小石潭的石头千奇百怪的句子是: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答:_7请用第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1分)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 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8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2分) 9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从 小 丘 西 行 百 二 十 步 隔 篁 竹 闻 水 声 如 鸣 佩 环 心 乐 之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11理解填空(2分)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12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13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坻 参差 佁然 翕忽 寂寥悄怆 篁 卷石 嵁 俶尔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潭中鱼可百许头 水尤清冽隶而从者 不可久居 以其境过清参差披拂 以其境过清 心乐之犬牙差互 卷石底以出 似与游者相乐佁然 俶尔 可百许头 翕忽 悄怆隶而从者 水尤清冽 不可久居 影布石上乃记之而去三:填空1、本文作者是 ,字 , 朝文学家。本文是他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 之一。2、本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 的特点写的,文中的作者的感情变化 。3、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时,作者连用了五个动词,它们是: 、 、 、 、见。4、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点明小石潭潭水特征的词语是 。描写小石潭水底的石头的句子是 。写这些石头的目的是 ; 。5、描写小石潭周围极幽极佳的景致的句子是 。6、“水尤清冽”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 。7、课文第二段,作者写潭水时,通过具体描写 、 、 等景物,是为了突出潭水 的特点。特别能表现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表面写鱼,实际写水的句子是 。8、作者具体描写鱼,采用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写鱼静态的语句有 ,写鱼动态的语句有 。9、第三段是写石潭西南面溪流的特点,写溪形的句子是 ,写溪岸的句子是 。运用 修辞手法,用 的曲折和 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 ,用 来形容小溪的岸势,使人倍感形象逼真。10、第四段写的是对小石潭环境总的印象和感受,写石潭环境的句子是直接表达作者此时心境的句子是 。这一段抒发了作者的情感。11、为什么在第五段才一一列出“同游者”? 。12、小石潭的景与作者的情势如何统一的? 。13、“似与游者相乐 ”中写到“乐”,与后文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否矛盾?为什么? 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为山水游记,是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时写的一组游记中的第四篇,这组游记名为“永州八记”。b本文按照游览顺序写景,层次井然,脉络清晰,值得借鉴。其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c在文中作者着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而这幽静给作者的具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d文中一开头便写到“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这一句中的“心乐之”三个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e“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了鱼跳出水面的活泼姿态。f“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中“斗”“蛇”名词做状语。g第二段通过写鱼表现水的空明清澈。h“坐潭上”一段最能体现作者游览的心境。五:翻译句子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 皆若空游无所依。3、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4、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记承天寺夜游(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选文的作者_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分)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3、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竹柏影也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念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步: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_ 6、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作者描绘的世界: 作者的心境: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练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本文选自,作者是_,题目是2解释加点的词语。欣然起行 欣然: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文: 4画线句子蕴涵着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答: (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解释加点的词。念无与为乐者( ) 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怀民亦未寝 ( ) 水中藻荇交横 ( )2从划波浪线的句子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起因: 经过: 结果: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相与步于中庭 4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 (四) 无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农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解释加点的词。念: 遂: 盖:2此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 ;第二层,写景,写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3贯穿全文线索的是 ,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答: 。(五)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下列问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东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本文是一篇不足百字的抒情小品,作者 ,宋朝文学家、书画家、被喻为 之一。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语语在文中的含义。(1)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念无与为乐者3、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并说说它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声。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 5、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分别以“奇趣”和“闲情”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奇趣, 闲情。6、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7、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句中的“闲人”两字,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 9、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10、夏夜的海边,一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沙滩上,面对着茫茫大海陷入了沉思之中,老者在想些什么?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老者的内心独白。 (六)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1-5题。(10分)甲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把洒问青天( )(2)念无与为乐者(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