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及秋粮生产座谈.doc_第1页
水稻及秋粮生产座谈.doc_第2页
水稻及秋粮生产座谈.doc_第3页
水稻及秋粮生产座谈.doc_第4页
水稻及秋粮生产座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东北四省区水稻及秋粮生产座谈会上的主持词和讲话农业部副部长 危朝安(2010年8月17日)同志们:现在,距秋粮收获还有一个半月左右时间,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强田间管理的重要时节。我们召开东北四省区水稻及秋粮生产座谈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8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分析当前秋粮生产形势,落实国家扶持东北粳稻施肥补助政策,进一步安排布置水稻和秋粮生产田间管理,全力夺取水稻和秋粮丰收,为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作出贡献。为贯彻落实8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农业部决定分南北两片分别召开座谈会,上周五已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南方八省区晚稻及秋粮生产座谈会,韩部长出席会议作了重要讲话,并亲自调研督导落实。北边就是我们今天召开的这次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东北四省区农业厅(委)、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负责人和种植业处处长,东北四省区农科院院长,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专家,农业部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负责人。辽宁省赵化明副省长、国务院研究室李希荣司长、盘锦蹇(音同简)彪市长亲临会议指导。今天的会议时间半天,先请赵化明副省长讲话,再请东北四省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分别介绍当前水稻和秋粮生产形势以及面临的突出问题,交流落实水稻增施肥促早熟防病虫补助政策方案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发言可短些,主要是讨论。还请四省区农科院院长、陈温福院士、廖西元所长就秋粮生产技术措施方面作补充,最后,我讲几点意见。下面,欢迎赵化明副省长讲话。下面,请各省区介绍情况。下面,请农科院的负责同志、陈温福院士、廖西元所长发言。刚才,大家都作了很好的发言,既有形势分析,又有工作措施,讲得很实在,也很具体,值得相互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四点意见。第一,要迅速落实粳稻施肥补助政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针对春耕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4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已有政策基础上,出台7项、11条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针对当前秋粮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8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出台了扶持秋粮生产的政策措施,中央财政安排11亿元专项资金,对南方双季晚稻主产区增施分蘖肥、壮粒肥和东北地区粳稻灌浆期喷施叶面肥实行补助。其中,南方双季晚稻区中央财政补助7300万亩,每亩补助11元,共计8亿元;东北粳稻产区中央财政补助6000万亩,每亩补助5元,共计3亿元。今年中央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夺取秋粮丰收、促进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的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中央坚持不懈加大粮食和农业生产支持力度的政策取向。对东北地区粳稻施肥实施补助,这一政策信号非常强烈、指向非常明确,目的是“两促两防”,即促生长、促早熟,防早霜、防病虫害,促进粳稻安全成熟。这是中央为夺取粳稻丰收、增加紧缺农产品供给采取的非常之策。非常之策,要有非常之举。各级农业部门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把这些政策落实到位、兑现到户,调动农民搞好粳稻生产管理的积极性。从大家介绍的情况看,粳稻施肥补助政策的落实,方案还不够具体,要求还不够明确,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实化。今年河北实施小麦“一喷三防”的具体做法,值得借鉴。粳稻的施肥补助要采取有效形式,尽可能发放实物、不发放现金,并结合开展统防统治喷施叶面肥,才能把施肥补助真正用在粳稻生产上。这里,我结合河北的做法,提几点要求:一要强化责任落实。农财两部对落实好粳稻施肥补助政策,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逐县、逐乡、逐村、逐户落实,确保在8月25日前落实到位。农业厅(委)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省植保站要集中精力抓好叶面喷肥及农药的招标采购和技术指导。招标采购的物资要及时配送到县级农业部门,县级农业部门分发到乡镇,乡镇组织村组和农技人员分发到户,并指导农民进行喷施。二要保障货源供应。叶面喷肥重点是磷酸二氢钾。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磷酸二氢钾生产国和消费国,生产能力34万吨、产量18万吨,供应量是充足的,但产区集中在四川、湖北、云南等地区。四省区农业部门要加强与农资供销部门沟通协调,尽快组织好货源。鉴于粳稻施肥的时间紧、范围广、任务重,可经省政府分管领导批准,由省农业厅(委)组织邀请招标采购。招标采购要在纪检、监察部门的全程监督下开展。同时,要积极配合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开展市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借补助资金哄抬价格、假冒伪劣行为,保持价格稳定,维护农民利益。质量不降低、价格不提高,这是一项硬要求。三要加强督促检查。这一政策涉及千家万户,一定要把工作做细、做实。对补助面积要逐户核对、张榜公示,对物资发放要登记备案,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组织由农业、财政、监察等部门组成的检查组,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资金监管,严格招投标程序,防止滞留、挤占、挪用补助资金,不能出现上访告状等问题。四要搞好宣传引导。北方地区在施肥方式上没有叶面喷磷酸二氢钾的习惯,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认真解读政策,迅速、准确宣传,尽快让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充分认识中央出台这一政策的目的意义,全面了解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科学掌握这一政策的技术要求,使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扩大政策效应。五要争取配套政策。这次粳稻施肥补助是按每亩10元测算,中央财政补助50%。各地要调动农民的施肥积极性,尽最大努力争取配套政策,尽可能做到向农民免费供肥。这方面我们农业部门还要尽早、主动地做好协调工作,争取地方财政配套。第二,要全力抓好秋粮后期田间管理。目前,东北地区玉米、水稻等秋粮作物处于灌浆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各地要抓住中央扶持粳稻生产的契机,加强后期田间管理,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坚决打赢秋粮生产这场硬仗。一要立足防灾减灾,及早落实防早霜的应对措施。在继续抓好防汛防秋旱的同时,要重点防范早霜危害。密切与气象部门联系,及时掌握天气变化,适时发布预警信息,提早做好物资、资金、技术等各项准备。抓住落实中央粳稻施肥补助政策的契机,加快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增强作物的抗逆抗寒能力。要积极推广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对一些玉米播期推迟的地区,要指导农民及时采取隔行去雄、打底叶、放秋垄、扒皮晾晒等措施,利于提高地温、通风透光,促进安全成熟。还要做好人工烟熏防霜的准备。各地要结合总结今年中央出台的施肥补助等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认真研究农业抗灾减灾的新机制,增强政策设计的科学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抗灾减灾工作水平。二要突出重点,加强稻瘟病的监测与防控。目前,东北地区玉米螟的发生高峰期已过,防治工作基本结束。8、9月份正是水稻稻瘟病的高发期,加之近期雨水偏多,可能加重稻瘟病的发生流行,叶瘟已在辽宁等部分稻区陆续发生,后期防范穗茎瘟的任务艰巨。各地要加强病虫监测,及时发布病虫信息,及早做好农药、药械准备,落实防控责任,坚决遏制稻瘟病的暴发流行。大力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努力把病虫损失压低到最低限度。黑龙江等地还要发挥飞机航化作用,搞好叶面喷肥和病虫防治。三要强化指导服务,确保各项技术落实到位。秋粮后期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促早熟、增粒重。要进一步完善技术方案,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落实关键技术。今年高产创建示范片向东北尤其是粳稻倾斜,数量增加2.2倍。要加强示范片的田间管理,开展现场观摩,推广实用技术,扩大示范效应。对缺少农村劳动力的地区,要利用专业合作社、农民互助组等形式,搞好专业化服务。对一些洪灾区和早霜风险大的地区,要组织农技人员包乡包县、蹲点指导,进村入户,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四要发挥农机作用,快喷抢收扩大秋整地。要组织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利用高效喷雾机械,加快喷施进度,提高喷肥效果。提早做好机收秋整地的准备,组织农机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农民机手调试检修收割、整地、起垄机械。组织农机适时抢收,积极开展跨区机收,加快收获进度,提高收获质量,确保颗粒归仓。东北地区大力开展秋整地、深耕深松,春旱秋抗、抢时春播,效果非常显著,在今年抗低温保春播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今年农资综合补贴的增量部分,将继续支持东北地区深耕深松。各地要利用好这一政策,加大力度,加快推广,扩大深耕深松面积,为明年春播打好基础。黑龙江农垦要深入开展场县共建,发挥机械装备优势,主动支援地方搞好秋收秋整地。第三,要坚定夺取秋粮丰收的信心。今年的粮食生产是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展开的。春播期间,北方地区发生多年少有的持续低温、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困难。经过各级农业部门艰苦的努力、有效的应对、扎实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夏粮产量接近上年水平,早稻略有减产。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秋粮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年粮食的70%以上,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关键在秋粮。夺取秋粮丰收,是最后一仗,是背水一仗。夺取秋粮丰收有较好基础。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今年全国秋粮面积11.49亿亩,比去年增加1300万亩,其中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1200万亩。从长势看,今年全国大部地区雨水充沛、墒情较好,北方粮食作物长势好于南方,旱地作物长势好于水田作物,尤其是马铃薯、大豆等旱地作物明显好于往年。分地区看,东北地区5月以来气温回升快、光温条件好,玉米、水稻长势好于常年,明显好于去年;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播种后,光温匹配好、墒情适宜,生育进程加快,长势基本正常;西北地区墒情好,加之地膜覆盖面积扩大,玉米长势普遍较好;西南地区因出现持续低温寡照天气,水稻长势略差,旱地玉米长势较好。但秋粮生产还要过秋旱、寒露风、台风、早霜、病虫害等关口,不确定性因素还很多,夺取秋粮丰收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秋粮丰收的重点在东北。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秋粮和粳稻主产区,对全国粮食大局举足轻重。2009年,东北四省区粮食面积3.66亿亩、占全国的22.4%,产量2077.1亿斤(去年因旱减产134.2亿斤)、占19.6%。今年东北粮食生产开局不利,去年冬季降雪多、强度大,入春后气温回升缓慢、耕地解冻晚、春播推迟,6月份吉林、辽宁等地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给粮食生产带来的困难超乎寻常,给农业部门的工作压力异常繁重。面对极端异常天气带来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农业部门没有退缩、不畏艰难,以超常规的举措,有力有效应对,取得的成效超过预想。昨天,我们参观了盘锦市大洼县水稻生产现场,长势良好、长势均衡,鼓舞人心、增强信心。从大家介绍的情况看,今年东北四省区秋粮丰收有基础、有条件、有可能。黑龙江:今年粮食面积1.767亿亩(省农委预计突破2亿亩),增加585万亩,尤其是水稻、玉米两大高产作物面积增加1214万亩。尽管春播开始期推迟,但结束期晚得不多,加之5月以来气温回升较快,关键措施落实到位,苗全苗匀苗壮,生育进程加快,作物长势均衡。目前,玉米、水稻处于灌浆期,大豆处于鼓粒期。继续抓好田间管理,尤其是做好防早霜的准备,再获丰收大有希望。吉林:今年粮食面积6661.6万亩(省农委预计6870万亩),增加20万亩,其中玉米增加49万亩、水稻增加16万亩。今年春播开始期推迟,但播种质量高、基本一播全苗,尤其是5月中旬以来光温条件好,对作物生长发育十分有利,玉米、水稻、大豆主要生长发育指标均超过去年、好于常年。7月下旬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多发生在东部和东南部的粮食非主产区,对粮食影响有限。目前,玉米、水稻处于灌浆期,大豆处于鼓粒期。继续抓好田间管理,不仅能实现一年减产一年恢复有可能,还有望创历史新高。辽宁:今年粮食面积4691.2万亩(省农委预计4640万亩),增加5万亩,其中玉米增加151万亩、水稻减少24万亩、大豆减少61万亩、薯类减少10万亩。尽管春播开始期推迟,但6月至7月,光温条件较好,墒情好于上年,水稻返青快、分蘖多,玉米密植品种普及率高,生育进程加快,作物长势良好。目前,水稻已齐穗,玉米处于灌浆期。继续抓好田间管理,实现一年减产一年恢复是可能的。内蒙古:今年粮食面积8568.5万亩(区农牧厅预计9368.9万亩),增加432.5万亩,其中玉米增加302万亩、大豆增加53.2万亩。今年东部粮食主产区墒情较好,玉米长势普遍好于上年。目前,玉米处于吐丝灌浆期、水稻灌浆期、大豆处于鼓粒期。继续抓好田间管理,超过2008年的最高产量水平是有希望的。东北四省区农业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10000亿斤以上”的目标不动摇,再接再厉,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做到秋粮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全力夺取秋粮丰收。第四,要高度重视粳稻生产。粳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品种、重要紧缺品种。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结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粳稻的供给问题更为突出。从需求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习惯改变,粳稻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近20年粳米人均年消费已从35斤增加到60斤以上),未来一段时间,粳米消费仍将呈持续增加的趋势。从供给看,粳稻生产快速发展,产量超过1200亿斤,需求增长太快了,供给显得不足,加之粳米国际贸易量非常有限(年贸易量50亿斤),靠进口调节的余地很小。对此,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快粳稻生产发展,增加有效供给,满足市场需求。部里按照中央领导的要求,正在加快编制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目标任务、主攻方向,提出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加强建设,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粳稻生产发展,加快形成粳稻优势产业带。近期我们将组织专家进行修改完善,尽快报国务院审批实施。东北是粳稻的主产区、重要的商品粳稻基地。目前,东北粳稻面积占全国的46%,产量占50%以上。抓好东北粳稻生产,对增加粳稻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十分重要。东北地区无论是面积还是单产,无论是政府的推动还是农民的积极性,都有进一步扩大生产的潜力。要把这些潜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还要做大量的工作,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东北粳稻生产发展,要注意研究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突出解决水资源问题。无水无稻,水的问题不解决,粳稻生产发展也就是一句空话。从东北的水资源情况看,开发利用还是有条件、有潜力的。重点是开发利用界江界河水资源,推进“旱改水”、开发荒地改水田。黑龙江重点是搞好“两江一湖”水利工程建设,对黑龙江“两江一湖”2600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要规划好、利用好,这件事只做不说、多做少说。还应规划建设一批取水工程,逐步减少井灌面积。吉林重点是开发嫩江和松花江水资源,搞好“引嫩入白”、哈达山水利枢纽、大安灌区等工程建设。二是突出抓好大棚育秧。农谚说,“秧好半年谷”。实践表明,培育壮秧是实现水稻高产的重要环节,集中育秧是保证秧苗素质的有效措施。东北地区推广大棚育秧,是一项针对性很强、效果很好的实用技术。一般大棚育秧可提早10天左右育秧,抢回积温100-150,延长了生育期,有效避免了早霜危害;大棚育秧还可育成壮秧,带蘖下田,成苗率95%以上,利于增加穗数和穗粒数,增产效果非常明显。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补助资金、专项支持大棚育秧建设,千亿斤工程中也安排了大棚育秧投资。部里还在做工作,争取将大棚育秧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继续给予支持。各地也要多做工作,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把这项技术尽快普及。三是突出抓好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适应病虫防治规律、提升植保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是解决农民防病治虫难、减少农药污染的有效途径。水稻生产的特点和病虫发生的趋势,更需要通过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东北水稻病虫害重点是防稻瘟病,这种病虫害的防治,靠一家一户做不到,防治效果也差。各地要整合资金,扶持一批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努力扩大统防统治的覆盖面。四是突出抓好机插秧。目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