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赣榆县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荷塘月色导学案及答案【知识链接】一、 走进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爱国知识分子。主要作品有长诗毁灭,著名散文春背影荷塘月色等1948年8月拒接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京逝世。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早期诗作表现力对黑暗现实的忧愤和对光明、对美的憧憬。散文秀丽朴素,清新沉郁,具有“三美”:语言美,意境美,人情美。二、 了解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值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文中表现得就是作者想摆脱这一苦闷的心境。三、 文体知识 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这类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做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表达作者的感情,达到吸引人、感染人的目的。【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 我对作者及作品的了解: 二、 我对写作背景的了解: 3、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煤屑( ) 蓊( )郁 弥( )望 袅娜( ) 独处( )含情脉脉( ) 酣眠( ) 梵婀玲( )倩影( ) 敛裾( )妖童媛女( )纤腰( ) 参差( )差不多( )出差( ) 差强人意( )笼罩( ) 囚笼( )负荷( )脉搏( )薄荷( ) 薄饼( ) 日薄西山( )4、 整体感知1、根据作者的行踪变化划分,疏理全文脉络。部分相关自然段行踪作者心情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2、详细品味课文(一)缘由。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文的文眼。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二)去荷塘。 1、第二自然段写荷塘的环境,写这一环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 (2) 2、第三段中路上的一段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此段心理描写照应上文中哪一句话? (三)观荷塘。第四自然段:月下荷塘。1、这一段所写的景物依次是:_ 、_ 、_ 、_ 、_ 。2、这一段景物描写的观察角度是:由_而_,由_则_,由 _而_。3、“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写出清香的特点是: ( )a、随风飘散,荡然无存 b、聚而不散,芳香浓郁c、悠长连绵,沁人心脾 d、断断续续,若有若无4、第四段文字结尾写叶下流水时,用的词语是“脉脉”而不是“静静”,这样写的作用主要是:()a、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柔美风韵。b、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柔美风韵。c、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艳丽照人。d、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艳丽照人。5、这一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是:()a、托物言志b、融情于景c、触景生情d、直抒胸臆第五自然段:塘中月色。1、下面句子加点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富有动感) b、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洗”字显出牛乳之清) c、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字赋予主动意识,写 出倩影之真) d、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弥”字突出荷叶之广之密)2、“酣眠”和“小睡”分别指:( ) a、熟睡和田较少时间的浅睡b、满月和淡淡的云c、朗照和淡云遮掩的朦胧的月照d、黑影和残月第六自然段:荷塘四周的景物。这一自然段描写荷塘四周月色,其作用至少有二,请简要分析。(1) (2) (四)离荷塘。第、自然段写荷塘月色中的人。 1、作者想起江南采莲的风俗,表现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 对故乡的惦念,其目的是什么?请简析。 2、填入下面的采莲曲(南朝梁代萧纲)中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辉。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棹船芙蓉落,_,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a船移白鹭飞 b傍人娇莺飞 c莲摇鱼暂飞 d更逐鹧鸪飞 第二课时 一、品词明特点 指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曲曲折折、田田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袅娜羞涩明珠星星美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闪电脉脉二、练习体会比喻-出水很高的叶子像( )开放的和尚未开放的荷花正如( )又如( )又如( )颤动的叶和花像( )密密挨着的叶子宛然( )月光下的叶子和花仿佛( )又像( )灌木的黑影如( )杨柳的倩影又像是( )阴阴的树色像( )树缝中漏下的路灯光是( )通感-微风中的荷香仿佛( )塘中的月色如( )拟人-打着朵儿的荷花田田的荷叶叶子底下的流水荷塘边的杨柳树树缝中漏下的路灯光三、学后感悟(夜游)家小路荷塘家(心情)不宁静受用无边月色我什么也没有无福消受 朱自清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不着痕迹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我们在荷塘月色中能够深深感受到他那虽轻犹重的人生忧伤,似淡还浓的孤独苦闷!作者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这是不错的,更重要的是借荷月言己志。在作者的笔下,荷叶清纯,荷花素洁,荷香清淡,月色如水,月光如雾,这一切,无不是作者那高尚纯洁、朴素无华品格的象征。作者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由此,我们可以读出荷月之美与作者之品格的相通之处,这就是一个“清”字:出淤不染,皎洁无瑕!而作者一生都无愧于“自清”二字:清正,清贫,清白,清廉。【学习反思】1、 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会了吗?2、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3、 关于本篇文章还有哪些问题? 荷塘月色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四、 整体感知1、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观景前: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欲排烦恼,寻找宁静)第二部分(23 自然段)去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行在小路时的感受。(小径漫步,表达感受) -淡淡的哀愁第三部分(4-6自然段)观荷塘:荷塘美丽的景色。/塘中的月色。 /荷塘四周的景物。 (观景绘景,抒发情感)-淡淡的喜悦。第四部分(7自然段到最后),离荷塘: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联想采莲,惦念故乡)2、(一)直抒情怀,显出作者内心有苦闷,心绪烦乱;这正是夜阑人静出游观赏荷塘的缘由:欲排遣苦闷之情。(二)()交代没有月色夜晚的荷塘四周的景色,为下面写月色荷塘做铺垫;()交代作者的心情特征: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三)第四自然段:1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2由远而近,由上而下,由静而动。3d4b5b第五自然段:1b 2c第六自然段()从内容上看,这表现了作者“淡淡的哀愁”()从形式上看,全文的中心写的是月色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而四周月色的描写,与“荷塘月色”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四)、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故乡的惦念,表明作者欲超然现实,强调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a 第二课时一、曲曲折折、田田叠词,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玉立、修长婀娜、灵动飘逸袅娜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这里写出了荷花妩媚饱满的柔美姿态(实指荷花的盛开状。赋予人的美感。)羞涩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的娇羞。(徐志摩的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明珠晶莹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