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晶都双语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22《绿》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晶都双语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22《绿》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晶都双语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22《绿》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理清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结构 一、第一课时1、 简介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 字佩弦,号秋实。生于东海,长在江苏扬州。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2、写作背景绿,写于1924年。当时,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他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仔细品味绿,就可看到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第一次 “先学后教”给下列生字词注音 镶 踞 薄阴 几绺 挹 掬 穹 倏 皱缬 尘滓 棱 角 什刹 蕴蓄 明眸善睐第二次“先学后教” 1、用。标出文中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并指出作者所在的观察点。2、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自由朗读课文,并探究下列任务。1、用。标出文中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并指出作者所在的观察点。行踪:走到山边坐在亭边站在水边观察点:山边梅雨亭边梅雨潭边2、 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走到山边 坐在亭边 站在水边 【梅雨瀑 】 梅雨亭 【梅雨潭】 (远望、仰视) (近望、平视) (近望、平视)(修改)远 近低高 低略 详1、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内容的 句子 ,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全文的“文眼”)2、找出两个能概括作者对梅雨潭绿的总体感受 的词语 醉人 奇异当堂训练伴你学1、2、3、4、5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自学指导一:1、第二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2、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哪个观察点,看到了哪些景致。第一个观察点:山边观察对象:梅雨瀑(远景)观察角度:仰视(抬起头)观察到的景致:听:花花花花的声音看: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黑边儿里第二观察点:亭边观察的角度:平视(不必仰头)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 勾勒出梅雨潭雄奇的环境第三观察点:梅雨潭边观察角度:俯视观察到:梅雨潭的绿绿的感受:醉人、奇异、似近似远3、作者是如何安排写作思路的(即作者依次写了哪几处景致)?作者由远而近写了梅雨瀑、梅雨亭和梅雨潭,并重点描写了梅雨潭的绿4、 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之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的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你学过这种写法吗?)衬托,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写法。这样写一方面是为了交待梅雨潭形成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渲染梅雨潭之绿的周围的环境。写“山、岩、亭、天、草” 是为了衬托梅雨瀑的美,而写梅雨瀑又是为了衬托出梅雨潭的绿的美。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知识积累:“衬托”:用一个或多个相似、相反的事物去突出某一主要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起衬托作用的事物居于次要地位。其主要作用是突出主要事物或某个方面。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ab两种事物相对,而这两种事物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分主次; 衬托是叙述b的目的是为了突出a,a居主要地位,b居次要地位。对比通过将梅雨潭的绿与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联想:融情于景, 表达出作者对那“醉人的绿”的炽热而奔放的爱恋之情自学指导三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文章在结构上首尾呼应。 “不禁”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对她的无比喜爱之情。 文章从比喻到比较映衬到联想再到转换人称、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