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一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2、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3、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2、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3、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表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4、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2、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又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性和历史局限性。 3、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教学重点 1、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2、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难点 1、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 2、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孔子其人 1、早年生活贫穷艰苦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孔子3岁丧你,家道中落,母子俩从陬邑迁到鲁城的阙里。幼年的孔子常常学习摆设礼器,施行礼仪,以此作为游戏。16岁时,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辞世。孔子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粮仓的小官)和乘田(管理放牧的小官)。 (2)尽管早年生活贫穷艰苦,但他一直为学不倦,并且有虚心求教的精神。他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0岁时,他已精通礼、乐、御、书、数六艺。由于孔子博学,有人向他学,于是他收徒授课,首创私学。 2、第一次离开鲁国 孔子35岁时,鲁国发生内乱,孔子不满季孙氏、孟孙氏等三家显族控制鲁国实权,便离开鲁国来到齐国。齐景公任孔子为官,但遭到晏婴等人的反对,孔子只好返回鲁国。这时的鲁国还是三家显族擅权,孔子无意从政,仍继续收徒授课,弟子日多,影响日甚。 3、孔子治鲁 (1)孔子51岁时,被任命为中都宰,上任一年颇有政绩。52岁时,孔子被任命为司空,后又升为大司寇,执掌鲁国的治安、司法事务。在大司寇任上,孔子作为鲁定公的相礼官出席了齐鲁两君参加的夹谷之会,遇事兵礼兼手,挫败了齐国以强凌弱的阴谋,收回了被齐国强占的土地,为鲁国羸得了外交胜利。 (2)夹谷之会使孔子名望大增,控制鲁国实权的季孙氏出任代理宰相职务。这是孔子政治生涯的顶峰,但好景不长。由于鲁国公室权力不张,私家三卿把持国政。而且三卿的家臣利用管理家政之便,暗中扩张权势,由架空三卿把持家政,进而干预国政。为了维护国政的权威,孔子利用三卿与家臣的矛盾,提出拆毁三卿在自己领地建造的都邑基本上是由家臣管理,当家臣与三卿矛盾激化时,家臣往往把都邑的计划作为对抗三卿的据点。孔子的这一计划表面上是为了季孙氏、叔孙氏的都邑,但孟孙氏被家臣说服,暗中支持家臣抵抗拆毁都邑的做法。鲁定公亲自出征,但无济于事,孔子的计划最终没有完全实现。 (3)正当孔子竭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时,两件事的发生使他的人生之路发生了转折。第一件事是:鲁定公和季孙氏接受齐国赠送的歌舞美女与骏马,沉迷其中,不问朝政,不见孔子。第二件事是:鲁定公郊祭,按惯例仪式结束后,会把祭肉分给大臣,但这次却没送给孔子。鲁定公、季孙氏态度的变化,使孔子认识到他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于是决定带领弟子离开鲁国。 4、周游列国 孔子55岁时,怀着郁闷的心情,又一次离开鲁国,开始了14年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活。他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政治主张,但终未被采纳。 5、退修诗书 (1)68岁回到鲁国后,孔子放弃为官,专心致志人事教育,整理古典文献。 (2)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享年73岁。他的言论由其弟子记载在论语一书中。二、儒家学派创始人 1、儒学创立的时代背景和孔子思想的核心 (1)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由于社会的长期动荡,西周以来贵族对学术文化的垄断局面逐渐被打破,私人讲学的风气开始有所发展,在教育上突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春秋晚期,孔子开始了私人讲学。 (2)孔子熟谙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乐文化,他想吸收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来治理处于动荡变革中的社会,所以他终生维护周礼,极力想证明周礼的合理性。 (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与礼 2、周礼的涵义 (1)孔子所谓的礼就是周礼,它是周人从父亲家长制时代以来所形成的典章、制度等。孔子认为,周礼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尊尊,就是卑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其中最重要的是尊君。君的地位是不能动摇的,臣的义务就是服从。其次是亲亲,就是对亲人的爱。其中强调子对父母的孝顺,弟对兄长的恭敬。尊尊表明的是等级制与君主制的原则,亲亲表明的是宗法制的原则。这样,周礼就把君主制与宗法制、政权组织与家族组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2)孔子沉醉于西周的礼乐文明之中,对春秋晚期的“礼崩乐坏”十分不满,对违反周礼的行为及改革旧制度的举措多持反对态度,明确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 3、“正名”的思想 鉴于当时出现子弑父、臣弑群、“政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等情形,为了维护周礼,孔子提出“正名”的思想。正名就是要用周礼所规定的人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行为,使人的言行与名分一致,使社会等级化、秩序化。这也就是他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 4、“仁”的思想 (1)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外在的。孔子一方面看外在的礼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自我的道德自觉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从而提也“仁”的思想。 (2)仁首先是“爱人”。孔子主张仁爱应有差别,首先是亲亲,最爱的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其次才是朋友,而后才是其他人。这种爱建立在自然感情基础之上的。 (3)其次是行“忠恕”之道。所谓“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忠”,就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恕道,是从消极方面说有,人要有所不为;忠道,是从积极方面说有,人要尽已为人。这种被孔子一以贯之“忠恕”之道,是建立在推已及人的同情心基础之上。 5、礼和仁结合的社会 在孔子那里,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一方面社会依礼而有严格的等级和上下尊卑的界限;另一方面,社会依仁而使人人有爱心,能够推已及人,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向对抗。在孔子看来,这样的社会是一个既有差别又具温情的社会。三、孔子历史影响 1、创办私学,影响后世 (1)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2)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以往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他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学生中不仅有贵族,也有平民,从而促使文化教育下移。私学可以不按官方规定的教学科目,而以本不派的政治及学术主张教授弟子。孔子有浓厚的参政意识。他强调“学而优则仕”,希望通过自己的弟子进入仕途,实现本学派的政治思想。后来,私学成了中国教育的另一个传统,“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造就“内圣外王”的理想政治人才 (1)孔子主张“仁”,在政治上要求施行仁政,而施行仁政在关键在于“举贤人”。他提出了一个理想贤人的标准,就是“内圣外王”。“内圣”,就是具有高度道德修养的人。这种人首先要恪守他的政治伦理与理想,刚利思义,甚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其次,应遵循以教梯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在孔子看来,只有这种人才有资格出任为王,才会施行仁政,建立事功。 (2)他的“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才的主张,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3、孔子以后儒学的发展和地位 (1)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孔子之后,儒家分化为一些小的派别,其中以孟子和荀子影响最大。孟子吸收了孔子的仁义思想,主张爱有差等,在政治上施行仁政。其根据就是他提出的性善说,认为人先天具有仁义礼智等善端。一个人能把这些善端培养并扩充开来,就能成为有仁义的人;一个国君能够把这些善端扩充开来,就能实施仁政。荀子吸取了孔子的礼的思想,主张礼治。其根据在于他性恶说,认为人天生好利好欲,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带来争夺与混乱,因而必须用外在的法律及道德规范等礼义加以约束和矫正。他们代表了儒家思想发展的两个不同取向。 (3)秦朝统治者崇尚法家思想,并采纳李斯的建议,进行焚书坑儒。汉朝初期好黄老之术,儒家一度消沉。西汉中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又兴盛起来,并取得正统的地位。 (4)汉朝以后儒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比较粗细与宽窄动漫
- 恐龙考古绘画课件
- 受限空间专项培训
- 汽车大灯透镜课件
- 语言研究图解课件
- 油品计量员培训
- 课件概述与具体叙述
- 企业人才培训机构
- 假期教学培训课件大纲
- 交通应急演练培训
- 布袋除尘器性能评估方案
- 2024年11月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真题及答案
- 《便携式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 (PID)技术要求及监测规范》
- JGJ46-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铁路轨道维护》课件-钢轨钻孔作业
- 《酶切连接与转化》课件
- 中药处方点评培训
- 危险固体废物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西点制作工艺-第二版教材全套课件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
- 酸枣仁介绍课件
- 软硬结合板的设计制作与品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