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历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教案.doc_第1页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历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教案.doc_第2页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历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教案.doc_第3页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历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教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历史复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教案)聚焦高考1.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2.读背第5课的知识清单基础知识检测1 智者学派1.产生背景 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 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 本身。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2.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3.探究的主题及主张(1)探究的主题: 。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2)主张 。事物是什么全凭感知他们的人的感觉而定,因而人的感知也就成为了一切真理的标准。进步性: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这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局限性:过分强 调了个人主观感觉,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 ,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二苏格拉底1.思想主张(1)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倡导 ,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2) 。苏格拉底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3)他提出 是人的内在灵魂。 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2.意义(1)苏格拉底对 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的学问。(2)他 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理想国(苏格拉底的学生)(1)主张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建立由 统治的理想国;在理想国一书中,他根据 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则负责生产。(2)意义他鼓励人们 ,为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 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 ,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 是最高级的。一体验高考1(2010高考广东文综19题)“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a. “信仰即可得救” b “人是万物的尺度”c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2(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2题)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3(2009高考广东单科)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4(2009福建文综高考)“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二拓展巩固延伸1.(2010.江苏省台州市重点高中模拟)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普罗泰格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 a、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b、是否民主和强盛 c、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d、是否有“哲学王”来做统治者2.(2010南京期末)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人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c梭伦d彼特拉克3(2010南京期末)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c三权分立说d天赋人权说4.(南京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5(山东省菏泽市 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和法治6. (2009年广东省高考预测四)“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辩士学派哲学家普罗泰戈拉一句名言。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名言,主要是因为a它认为人类本身的判断是宇宙万物最后的标准 b.其劝告人类与自然分道扬镳 c.它强调了人的决定作用d.在价值观上,它对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 (2009年4月广州市二模)狄摩西尼指出:“培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志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雅典a人文主义盛行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c具有反抗精神 d对公民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8(2009年4月肇庆市二模)“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先哲是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泰勒斯 d. 苏格拉底9(2009年1月常州市高三期末调研)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这表明智者学派认为a神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b神对社会人生起着超自然作用c人要摆脱基督教的统治 d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10(山东省聊城市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相同之处是 重视道德的力量肯定人的重要性强调知识的作用推崇君主权威 a b cd11(2009年4月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24分)材料一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材料二 陶片(1) 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克里斯梯尼是如何进一步推进梭伦改革的?有何意义?(10分) 材料三 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 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 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 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选择做一名“社会道德教师”的原因。(6分) 材料四 晚年致力教育,相传他曾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弟子相传先后有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余人。孔子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已所不欲,吻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即所谓“忠恕”之道。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孔子和苏格拉底在思想上的异同。(8分)12(2009年 1月南京市高三期末调研)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予上 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苟况苟子性恶 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 材料五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请回答: (1)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苟子与孟子的人性观及政治主张不同点,二人政治主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5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阳明认为应怎样加强道德修养?(2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2分) (4)据材料五分析,汉密尔顿主张对政府进行“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的原因是什么?(1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对政府进行了怎样的“内在的限制”?(1分)综合上述材料,与其他思想家相比,汉密尔顿主张如何对人性进行规范引导?(1分)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 答案体验高考:cddc 拓展巩固延伸:cbaca dbddd11 (1)以地域部落取代氏族部落;组成“五百人会议”,建立“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8分)进一步打击了贵族势力,推动了民主政治的确立(2分) (2)原因: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苏格拉底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