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训练二十一传记阅读 一、(广东深圳2011届高三一模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杜尚:“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没有一个艺术家可以像杜尚那样活得如此精彩,如此自由。杜尚一出,整个西方艺术史被重新改写。学习杜尚,能使我们的生存意义霍然改容。杜尚是法国人,1887年7月28日出生于法国的薄兰韦勒。他的家庭是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家庭。杜尚在这样的家里,被熏陶出一种文质彬彬的气质。在服兵役之前,杜尚曾在巴黎待过一阵,进朱丽亚艺术学院学习过十来个月。在学校他几乎是一个很糟糕的学生。等他看出来像他这样的人在学院里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时,就离开了。杜尚天生有一种性情,喜欢无功利地循任自己的天性,不肯强迫自己做任何事情。在他后来的生活中他的这种处世风格变得愈加明显。在他晚年的时候,有人解释他在早期的这种行为已经是他反艺术的开始了。他自己说:“人们可以这么去认为,但是对我来说我根本没有什么意识的考虑,我应该这么做或应该那么做,我只是做我认为有趣的事罢了。”杜尚离开军队到巴黎的时间是1906年,那时候正是各种现代艺术流派开始出现、发展,乃至竞争的年头。在一开始创作的时候,他也吸收了一些现代艺术的创作手法,比如印象派、野兽派和立体主义。1909年他第一次参加巴黎每年一次的现代艺术家独立展览,送去了两幅画,居然还卖掉了一幅,使得他也成为潮流中的人。那时杜尚还年轻,新鲜好奇,不免学学这个,试试那个。他把这个时期称为自己学游泳的时期,而且他还学得不坏。从他1906年19岁从军队里退役到1912年画出下楼的裸女只有短短的六年,在这个时候,他对艺术的掌握程度无论是赖以生存,还是赖以成名都没有问题。但杜尚把这一切都放弃了,因为他不看重这些,他也不愿意重复自己这是他保持了一生的重要原则。他的思想引导他走到另一个方面去了:他感兴趣的是精神的探索,他要透过事物的表面价值,趋近更为真实的核心艺术到底是什么,人们为什么要对这样一种活动投入如此大的关注、赋予如此大的重要性?杜尚一生都没有介入过任何团体。按他自己的说法是“对任何流派和组织都失去了兴趣”。1916年在欧洲出现的达达运动十分接近他的行为主张,而且也一直把他视为精神领袖,杜尚也没有介入他们的活动。杜尚这个做法是为了保持自己的纯粹的自由,自由对杜尚来说重于一切!但这不是给自己放纵行为护短的借口,而是心灵的完全自由。获得这种自由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反而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这需要一个人能在任何情况下无懈可击地把握自己,不受诱惑,让心超越在一切名声、金钱、地位的吸引力上,只有极少极少的人可以做到。而杜尚做到了。1915年杜尚为了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到美国,那时他28岁。在他到美国之前,他已经是个名人了,美国把他视为欧洲重要的现代艺术家。1915年到1923年这段时间,杜尚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纽约。杜尚很喜欢美国,对这个从不肯守规矩、活得如行云流水般自如舒展的人来说,美国是一个没有传统重负,让人轻装上路的地方。杜尚最具革命性的作品几乎都是在美国完成的。杜尚在1923年回到巴黎,在法国一直待到1942年。1942年,当战争的阴影再次笼罩了欧洲时,杜尚又回到美国,此后,他基本上一直在美国,在1954年入了美国国籍。从1942年到1958年这段时间里,美国艺术界正热衷于创造自己的新风格抽象表现主义,这和杜尚提倡的变非艺术为艺术的路子大相径庭,他们没有去注意杜尚。杜尚安安静静、舒舒服服地住在自己的公寓里,绝不抛头露面,他的住处甚至不装电话。杜尚喜欢单身的生活,因为这最能保持他生活的自由。他在67岁的时候与一位离婚的女子结了婚。他解释说,因为他和他的新婚夫人都到了“垂垂老矣”的年龄,不会有能力再有孩子,他才放心地结婚。这次婚姻一直维持到他81岁谢世,很是美满。1968年10月1日,杜尚夫妇邀请了一些朋友在他们巴黎郊区的一个简单清爽的公寓里共进晚餐。和杜尚所有的日子一样,这是一个轻松、融洽的夜晚,杜尚妙语连珠,朋友们流连忘返。在客人离去不久,杜尚上床之前,他的心脏平静地停止了跳动。他的朋友这么描述说:“第二天早上我发现他躺在自己的床上,美丽、高贵、安详,只不过比他活着的时候略为苍白一点点,一抹微笑留在他的嘴唇上。”在满世界焦灼进取的状态中,杜尚独自向我们呈现了一种轻松幽默的自由人生,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选自李鹏编著一生应当结识的25人,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1通读全文,说一说是哪些因素使杜尚“活得如此精彩”。_2谈谈你对杜尚“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这句话的理解。_3文章说,“让心超越在一切名声、金钱、地位的吸引力上,只有极少极少的人可以做到。而杜尚做到了。”你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哪一思想流派也追求这种超越?其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是怎样描述这种超越境界的?_二、(广东华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年级月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素面朝天毕淑敏迟子建齐耳短发,白皙红润的脸色,善意的双眸,黑色圆口拉带布鞋,白底带着蚕丝一样细的黑纹棉布夹克,这就是毕淑敏就读鲁迅文学院时留给我的印象。她在装束上那么普通,走在大街上,你确实很难想象她就是以昆仑殇享誉文坛的作家毕淑敏。她钻入菜摊儿,站在公共汽车站牌下,跻身于商场等等,确实与别的妇女相差无二。这也就是毕淑敏的平常,同时也是不平常之处。我常常觉得,那些装束上很前卫,言谈举止很新潮的女性,其骨子往往却是计较、琐碎、世俗的;而装束庄重、言语谦和的知识女性,其灵魂深处才真正拥有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力量,对艺术探索的执著和标新立异。谦和的毕淑敏在研究生班里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身为医生的她,对待同学们各种身体不适的咨询总是显得那么有耐心,而且还积极地带一些药送给同学。她总是笑微微的,雍容大度,从未听说她与谁隔阂或者给谁难堪过,可以想见她良好的修养和出色的心理素质。我曾暗自勾勒过毕淑敏的晚年形象,一个慈祥的胖老太太坐在环绕着花草的庭院里,她是坐在藤椅里的,眯缝着眼,在享受滋润的太阳。她膝下儿孙满堂。毕淑敏是个有福之人,因而会有这么理想的晚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让我们能联想到晚年的,而你一望毕淑敏,便知这个来自雪域高原的人会有一个洗尽铅华、归于平淡的美好晚年。算起来,与毕淑敏在研究生班三年同窗的交往是极为有限的。真正交往却是在毕业之后。虽然这时也较少见面,但电话却成了联络情感、交换创作想法的好方式。我只要去北京开会,总要和她联系一下,彼此聊天,谈身体,谈现状,谈未来,谈创作,等等等等,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记得一九九七年盛夏我从美国回到北京,当夜毕淑敏来看我,提起不久前有一个国际性学术会议在纽约召开,邀她前往,而会期只有三天。毕淑敏说她决定不去了,理由是刚到那里时差还没倒过来,就得登机返程。毕淑敏笑言:“美国搁在那儿,又跑不了,以后再说吧。”这是我印象中的毕淑敏说过的最豪迈最幽默最有寓意的话了。把它套用她的文学观,我想也一样适合。那便是从容、不急不躁、自信和有耐性。毕淑敏的生活经历我想很多热爱她的读者比我还要熟悉。她出身于一个高干家庭,青年时代到了西藏当兵。毕淑敏是个飒爽英姿的女兵。然而在雪域高原上,恶劣的气候对女兵来讲怎么来说都是一种摧残。然而她挺下来了,不仅挺了下来,还将这种苦难变成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使经过了净化的灵魂得以在京城无边的烟尘和喧嚣之中,流淌出那么多有关西藏、有关生与死的凄美故事。苦难之于人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一种是对生活永久的怨艾和变本加厉的报复,一种则是对生活的珍惜和积极的不遗余力的创造。毕淑敏属于后一种,她用自己的笔,使那片雪域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梦想和圣地,而不是埋葬之地。毕淑敏的创作是勤奋的。她有一些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为我们所熟悉,最近她的长篇处女作红处方又引起轰动,我打心眼里为她高兴。我婚后在大兴安岭休闲的一段日子里,正赶上各有线台在播放红处方,于是每日很守时很积极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可惜的是电视剧的红处方拍得不尽如人意,还是读原作的感觉更好。这也就是很多作家在把自己喜爱的作品改编权交与影视单位后,总有些惴惴不安。那滋味就像把爱子送人了,不知道他摊不摊得上个好人家而牵肠挂肚。好在连最普通的读者都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要想真正了解和判断一个作家,还是去读她的作品。1毕淑敏是享誉文坛的知名作家,在本文作者的眼中,她是一个怎样的人?_2文章开头部分的外貌描写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_3文中有多处议论性的语句,请选一句进行赏析(答题时说出第几段哪一句即可),并谈谈作者议论的意图。_三、(广东江门2011年普通高中高三调研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叶笃正:呼风唤雨,气象之侠“呼风唤雨”这个词,多用于形容那些行走于江湖、出没于山林、身手不凡的“侠行客”,金庸小说中不乏这样的人物,一腔热血,满身武艺,铁骨柔肠。“呼风唤雨”也常被引来形容气象学家。观天象,识云气,寻规律,定行止,这就是气象学家干的活。气象研究者的目标,似乎就是要把自然的天气现象掌控在自己手中。“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侠”之兴味,正在其中。获得2005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气象学家叶笃正,就是这样一位“侠”。巧得很,治学严谨的“大侠”叶笃正,在业余时间恰恰喜欢阅读武侠小说,金庸和梁羽生是他的最爱。欣赏武侠小说,领略侠者风范,抛开科学家的身份,把自己置身于离奇惊险的侠客处境中,一路刀光剑影、九死一生。叶笃正说:“脑子必须用,否则会生锈,如果绷得太紧了,弦就要断,因此要张弛有度”。瞧,一张一弛,又是侠之风骨。“侠”者的思维,往往上天入地,出入自如。叶笃正研究青藏高原气象,首先指出青藏高原在夏季是大气的一个巨大热源。后又爆出“冷门”观点:青藏高原在冬季是冷源。凭着这一热一冷之说,他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侠客擅智,智的深邃在于能集各门派之所长,兼容并包。叶笃正创立的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即是如此,不仅为现代大气长波的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阻塞高压天气系统的生成、维持和移动提供了一种动力学解释,为气象学的研究开辟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叶笃正的侠智“秘笈”还有:于上世纪60年代创立了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为中国的天气预报奠定了重要基础。侠之能者,呼风唤雨;侠之杰者,古道热肠。金庸在他的小说中所标榜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叶笃正便是一位爱国侠者。1950年,在新中国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冯慧在美国登上了开往香港的轮船。回国后,叶笃正的科研条件远没有在美国那样优越。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工作地点是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整个气象室十多位成员,却没有一张像样的天气图。“没有图,我们自己画,第一张图画出来,是五百毫巴地面图,相当于五公里左右高度的天气图,实验室所有的人专门做了庆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提起当初白手起家的经历,叶笃正似乎不觉得苦,而是沉浸在当时踌躇满志的情绪中。叶老一生都在默默地为我国气象学、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殚精竭虑,以一个气象学家的独到眼光关注着我国的经济与民生,关注台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计算自然灾害后的保险索赔,研究可以量化的未来,让人不能不叹服和尊奉他为科学领域的侠之大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改革开放,使进入古稀之年的叶笃正将气象研究的眼光,从祖国,从一国的经济,一国的民生,一国的环境发展超脱出来,放眼全球,放眼全人类,将侠者的境界提升到了极致。如今说起“全球变化”,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也对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这些概念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不只是普通人还意识不到人类的活动可以导致气候变化,就连一些气象专家也说,“什么全球变化不全球变化的,关我们什么事,它要变就让它变去好了”。叶笃正顶住了不被认可的压力,将这一气象研究事业推行到底。正是因为有这样大侠大智的胸襟,2003年,叶笃正又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人类无节制的活动可以导致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又牵制了人类的活动,这种彼此的交叉互动,会把人类带入一个无法返回的困境,人类必须限制自己的行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至此,叶笃正将中国的气象研究扩充为一个更大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方方面面。叶笃正以他毕生的侠行,刷新了人们的传统侠义观。为中国人民,也为全人类,笃行忠正,此真乃新时代侠者之榜样!1通读全文,分点概括叶笃正对气象学的贡献。_2如何理解“叶笃正以他毕生的侠行,刷新了人们的传统侠义观”这句话。_3本文的最大写作特色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_四、(广东湛江第二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爱的哲学1919年的冬天,已经发表了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煞人、去国等问题小说的十九岁的冰心,在一本杂志上,很偶然地,看到了一个十分新鲜的名字泰戈尔,当她读着那些关于上帝、神、生命、死亡和不朽的爱等等富于哲理,而又十分清新美妙的词句的时候,这位十九岁姑娘那颗敏感、善良的心里,充满了虔诚的感动。而泰戈尔的思想,同样使她觉得与自己的思想十分合拍:“你的极端信仰你的宇宙和个人的灵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渗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她觉得自己的思想与泰戈尔的思想“在梵中合一了”(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也是在这一年的冬天,冰心在协和女大理预科这所教会学校里,学习了西方的“梵”学圣经。东方的哲理诗人泰戈尔的诗句和西方教徒信奉的圣经,都对着她歌唱上帝的爱、神的爱、大自然的爱、人类的爱、不朽的爱;歌唱永生、死亡、幸福、受苦、沉默等等。那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在上面生存的世界到底是欢乐的还是烦闷的?年轻的女作家冰心,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于是,她在1920年的八、九月间,连续写了三篇思索性的散文: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无限之生”的界线和画诗。最使冰心费神的是关于人生意义的思索。既然每一个人的生命,最终都要匆匆地归结为死亡,既然世上所有的惊才、绝艳、丰功、伟业,一遇见死亡,就立即倒下,化为尘土,那么,“这样的人生,有什么趣味?纵然抱着极大的愿力,又有什么用处?又有什么结果?到头也不过是归于虚空,不但我是虚空,万物也是虚空。”(“无限之生”的界线) 1921年年初,冰心在参加了文学研究会之后不久,发表了一系列的小说:超人、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月光等。其中超人引起强烈的反响,小说男主人公何彬,是生活在似寂寞荒凉的古战场一样的土地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的,患有忧郁症的一位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冰心想用母爱这一个无病不治的药方来医治像何彬这样的患着忧郁症的青年人。这正如她在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中,想用童心这一个无病不治的药方来医治凌瑜这样的患有厌世症的青年人一样。这是她的善良愿望,她希望像何彬这样的同时代人,能够从苦闷、悲哀、抑郁、幻灭的精神境界中摆脱出来,重新走上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人类的道路。 冰心在为同时代人医治时代病的时候,也把求援的手,伸向了美丽的大自然。冰心认为大自然是灿烂庄严的,而寄居在大自然中的人类,却有许多的烦恼,还人为地造出来了许多的什么贫富、智愚、劳逸、苦乐等等。这种人类社会与美丽的大自然不相和谐的思想,在短篇小说月光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月光中的那位青年维因,他觉得社会是充满了悲凄苦痛的,他本人生活在这个人类社会里,既乏味又无聊,他很想把自己与美丽的大自然调和起来。这种思想发展到极端,就使他想要选择一处极美的风景,在他的内心与大自然高度协调的时候,骤然地结束掉自己的生命。既然母爱、童心、大自然,都不能完全解除青年人的时代病,那么,烦闷的情绪大概就是永远难以避免的了。每当冰心这位年轻的女哲人想到这里的时候,她就用积极的态度来提醒着自己:“我的心啊!警醒着,不要卷在虚无的旋涡里!”(繁星五三)有人在熟读了冰心的诗作之后,会说她是一位诗人;而有人在看完了冰心的清新优美的散文之后,又称她是一位散文家;而从冰心以“问题小说”步上文坛看,又称她是一位小说家。无论是她的诗作、散文或小说,在思想风格与艺术风格两方面,都充分地表现出了冰心“这一个”。那就是:有一种互相矛盾的心理,常常困扰着大学时代的冰心使她在歌颂快乐的时候,也不曾忘记了忧愁;在歌唱幻想的时候,也不曾忘记了失望。这种互相矛盾的心理,逐渐地形成了冰心许多断断续续的思想和观念,于是它们便像深深的流泉一样,从冰心那颗聪慧的头脑里,潺潺地流向她那清秀的笔端。 (节选自冰心传,作者肖凤)1青年时期的冰心其思想主要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她对人生社会有哪些思考?_2在这篇传记里,作者对冰心的称呼在不断地变换,请举例说明为什么。_3作者曾在写作本文前征求了传主的意见,冰心只是说:“真。我希望写得能够像我。”你觉得本文达到了冰心的要求吗?为什么?_五、(广东广州花都区2011届高三年级调研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杨绛和他的父亲孙莲莲杨绛,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除了作为钱钟书夫人为人所熟知外,她本人更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作家、翻译家和著名学者。她的父亲杨荫杭,是江苏最早从事反清革命运动的人物,曾经留学日本和美国。他表面看起来凝重有威,因而孩子们都怕他。但他却从不打骂孩子,如果有人不乖,他只会叫急,喊妻子过来把淘气的孩子提溜出去训斥。所以孩子们怕虽怕,却都喜欢和父亲亲近。钱钟书初见他时未免有点害怕,但接触久了,即摸出其“望之俨然,接之也温”的性子。杨绛的父亲有时也很严肃。那年杨绛16岁,正在振华女中的高中部读书。那时北伐战争已经胜利,学生运动很多,常要游行开群众大会等。一次学生会要各校学生上街宣传就是拿一条板凳,站上去向街上的行人演讲。杨绛也被推选去参加。但她却担心自己的个头小,一着急就涨红了脸。而且当时苏州风气闭塞,街上的轻薄男子又专爱欺负女孩子。她怕自己一站上板凳,就会被人看猴儿似的拢上来看,不会有什么人正儿八经地听演讲。不过,女学生只要说“家里不赞成”,就可以豁免。许多旧家庭里的大小姐就这样推掉了。她于是周末回家向父亲求救,问能不能也说“家里不赞成”。父亲却一口拒绝,说:“你不肯,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杨绛说:“不行啊,少数得服从多数呀。”父亲说:“该服从的就服从;你有理,也可以说。去不去在你。”并告诉她,自己从前做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时,有一次张勋不知打败了哪个军阀胜利入京,江苏省的士绅联名登报拥护欢迎。他的下属擅自把他的名字也列入了欢迎者的名单,以为名字见了报,他即使不愿意也只好罢了,但他坚持“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立即在报上登了一条大字的“启事”,声明自己没有欢迎。他对女儿说:“你知道林肯说的一句话吗?dare to save no!敢吗?”杨绛第二天到了学校,坚持说:“我不赞成,我不去!”为此还挨了老师狠狠的批评。虽然这并不是为了什么伟大的目标,只是一个脸皮薄、爱面子的女孩子不肯上街去出丑,但父亲的做法在杨绛心里留下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市场营销调研面试技巧数据收集与分析模拟题及解析
- 2025年物资储备仓库规划与建设知识测试题库及答案
- 电.钳工安全知识培训
- 2025年人力资源经理应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神经外科医生的日常工作
- 甲状腺肿瘤护理课件
- 甲状腺炎课件
- 用药预防用药程序课件
- 江苏南京2020-2024年中考满分作文64篇
- 用电应急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 2023年江苏小高考历史试卷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 优化物理教学策略的思考(黄恕伯)
- 中国移动-安全-L1,2,3(珍藏版)
- 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A题
- 2023年专升本计算机题库含答案专升本计算机真题
- scratch3.0编程校本课程
- GB/T 1685-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在常温和高温下压缩应力松弛的测定
- GB/T 14825-1993农药可湿性粉剂悬浮率测定方法
-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