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 寄赠类诗歌赏析导引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_第1页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 寄赠类诗歌赏析导引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_第2页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 寄赠类诗歌赏析导引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_第3页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 寄赠类诗歌赏析导引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4高中语文 寄赠类诗歌赏析导引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古人尚交游,朋友之间、情侣之间,用诗来抒写真情挚意和离情别绪是习见的事。这类诗常常把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心情。如柳永的雨霖铃,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也有直接叙写离别时人物的言语、行为和神情,创造一种情境,表现深厚情感。如李白赠汪伦、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还有通过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表达对朋友关切的。这些诗,人物形象鲜明,感情浓烈,感人至深。二、常见情感:依依惜别,难舍难分 激励劝勉 表达深情厚谊 排遣别意之愁绪 三、常见意象:植物类:杨柳、梅花、春草(萋萋) 动物类:雁、寒蝉 物:行舟、羌笛、酒 自然景象:(秋)雨、(愁)云、雪、月、 流水 地点:阳关、长亭、古道、曲江(长安南边的一条河流,两岸植柳,唐诗常有的意象)、南浦(泛指分手的河边)四、常见的意境特征:幽静、宁谧、繁丽、莽苍、深远、热烈、幽静、宁谧、繁丽、莽苍、深远、热烈、 五、常用的艺术手法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表现手法:以乐景衬哀、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寄李儋元锡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2、鉴赏韦应物代表作,了解韦应物诗歌的风格特征。3、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重点难点:1、3一、走近韦应物1、韦应物(737约792),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田园派诗人。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应举成进士,历官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由于他长期担任地方行政官吏,亲身接触到战火离乱的社会现实,所以写了不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好作品。在宦海浮沉的生活中,他对当时的政治腐败黑暗的一面有所认识,但又缺乏抗争的勇气,感到无可奈何。这样,就使得他的心情陷于苦闷的矛盾状态中。其诗多送别、寄赠、感怀之作,情感真挚动人。田园山水诸作,语言简淡,风格秀朗,气韵澄澈。著有韦苏州集。2、写作背景: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大约作于公元784年(唐德宗兴元元年)春天。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3、补充韦应物诗歌中的部分名句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来已。 观田家 韦应物名言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幽居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赋得暮雨送李曹二、合作探讨1、整体感知,读懂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每句的内容) 2、本诗的第二句有两个版本,一为“已一年”,一为“又一年”,说说你喜欢那个字。 3、苏轼评价韦应物的诗歌,认为其诗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点,结合此诗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收获: 三、练习:阅读p.3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完成下面题目。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联中,作者将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请加以分析。 3、清人纪昀认为本诗“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请结合此诗谈谈你的理解。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2、鉴赏柳宗元代表作,了解柳宗元诗歌的风格特征。3、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重点难点:1、3一、走近柳宗元1、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2、写作背景: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元和十年,诗人初到柳州,夏日登楼怀友,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慨叹世路艰难,人事变迁,故诗中情感多悲凉哀怨。3、柳宗元的家世: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柳宗元半身像7重侯。”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3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官职一直很低。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两个女儿分别配山东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安史之乱,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冲击。战乱中,柳镇送母亲入王屋山避难,自己携着一家汇入逃亡人流,逃到吴地。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有时竟薪米无着。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语气,叙说祖上的地位与荣耀,表现出强烈的重振“吾宗”的愿望和对功名的执着追求。3、补充柳宗元名句1、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2、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3、广直言之路,启进善之门。 4、礼之大本,以防乱也。 5、聪明正直者为神。唐柳宗元骂尸虫文 6、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7、妒人之能,幸人之失。柳宗元骂尸虫文 8、言而无实,罪也。(唐)柳宗元9、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二、合作探讨1、整体感知,读懂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每句的内容) 2、作者说“愁思茫茫”,联系全诗看,诗人因何而“愁思茫茫”? 3、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愁思的?(本诗中用到了哪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结合诗人的遭遇,体会思想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