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传说(4).doc_第1页
中药传说(4).doc_第2页
中药传说(4).doc_第3页
中药传说(4).doc_第4页
中药传说(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连的传说 黄连是一味常用中药,其性味苦寒,为多年生草本,有泻火、清热、解毒等功效。主治痢疾、百日咳、急性肠炎、化脓性中耳炎、眼结膜炎、疖肿疔疮等症。说起黄连,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在土家族居住的黄水山上,有一位姓韩的名医,由于医术高明,远近都有人来请他去治病。因韩大夫出门时间多,故而请了一位帮工来管理种草药的园子。 韩大夫有个女儿,长得聪明、活泼又漂亮,老俩口视如掌上明珠。闺女也喜欢种花种药材,有一年正月后的一个早上,寒霜未化,冷气袭人,闺女来到种草药的园子,见到花儿未开,草未萌芽,就沿着后门小路往山上走。忽然她看到路边有一朵油绿色的小花开放了,便蹲下来把它连根挖起,移栽到园子里了。帮工看到这株在天寒地冻的正月开花的野草,也很喜欢,在他的精心照料下,那草越长越茂盛,后来结了籽。第二年,园子里绿色的小花开得更多了。 不料,韩大夫的闺女得了一种怪病,满身燥热,又吐又拉。三天就瘦得皮包骨了。韩医生外出未回,母亲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不时为女儿的病伤心落泪。 帮工看在眼里,也很焦急,忽然他想起那绿色的小花,这种花能不能做药呢?前几个月自己喉咙痛,偶然摘下一片叶子,嚼了一下,虽然苦得要使,但过了两个小时喉咙就不痛了。姑娘这病,不妨试一试。想到这里,他就连根带叶拔了一株,煎成一碗汤药,给姑娘喝下,谁知早上喝药,下午病就好了。再喝了两次,病居然全好了。这时韩大夫回来了,一问经过,便连声说:“谢谢你,我女儿患的胃肠胃热重,一定要清热解毒的药才治得好。这开绿色的小草,看来对清热解毒有特效呀!”韩大夫并不知这小草叫什么名字,而这位帮工姓黄名连,为了感谢帮工为他闺女治好了病,韩大夫就将这草药定名为黄连了。 柴胡的传说 有关柴胡的来历,有一个传说: 唐代有个胡进士,家有长工叫二慢。秋天,二慢得了瘟病,胡进士怕传染家里的人,就让他离开。二慢来到水塘边,在杂草丛里躺着,觉得又渴又饿,浑身无力,便挖了些草根吃。一连吃了7天,周围的草根吃完了,二慢试着站起身,忽然觉得身上有劲了。从此,二慢的病再没犯过。 过了些日子,胡进士的儿子也得了瘟病。他请了许多医生,谁也治不好。胡进士忽然想起二慢,把他找来询问后,急忙命人挖草根冼净煎汤,给儿子一连喝了几天“药”,病就好了。胡进士很高兴,想给那种药草起个名字,那东西原来是当柴烧的,自己又姓胡,就叫它“柴胡”吧。 三七的传说 三七也叫金不换,我们平时也叫田七。三七为五加科植物的根茎,由于止血定痛作用神效,故有“止血金不换之称”。民间有许多关于三七的传说,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子来到人间,教人们种植。有一天,仙子正在地里劳作,突然一只大黑熊朝她扑来,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叫卡相的苗族青年,一箭射死了这只黑熊。卡相家里很穷,妈妈患病多年,无钱医治。仙子为报救命之恩,便对卡相说:“后山坡有一种草药,叶像我的长裙,枝似我的腰带,可以治疗阿妈的病。”卡相按其指点,果真找到了这种草药,老妈吃了几次,病真的好了。后来卡相又用这种草药治好了不少乡亲们的疾病。乡亲为表示感谢,纷纷来到卡相家道谢,并问这是什么药?仙子笑盈盈地说:“大家拿一株数数看,枝有几枝,叶有几片?”经大家一数,枝有三枝,叶有七片,一个聪明的姑娘立即叫了起来“三七”。从此,这种药材以“三七”的名称流传开来。 雷公歪打正着制乌头 2010-3-13 15:21 回复 KLZ毕业 catjaja 415位粉丝 5楼 相传,南朝宋文帝无嘉七年冬,彭城东头的雷家药铺门前,抬来一位面色苍白、呼吸缓慢、浑身抽搐的中年病人。 此时,雷公正在坐堂行医,通过四诊之后,便说此是药物中毒之症状。病者家人称,他常下湖捕鱼,感受风寒湿邪,浑身关节酸痛,经常服用中药,并说配的中药方中有乌头。于是雷公急唤伙计取来甘草、生姜、绿豆,熬成浓汁急灌下,良久,病人渐趋平稳,中毒症状随之消失。雷公叹道:“中药不经加工,能杀人也”。 由于古代对乌头的炮制加工没有一个统一的办法,故乌头中毒事件屡屡发生。 一天,雷公拿着一块乌头回家,路过好友开的豆腐店,他顺手将生乌头放在豆缸旁,便与好友喝起酒来,不知不觉,喝到日落西山,雷公已处在醉意之中。回到家,雷公才猛想起放在豆缸旁的那块生乌头,一旦掉入豆缸内,后果不堪设想,雷公急派人到豆腐店四处寻找那块乌头而无着落。主人说会不会混在豆腐中一起煮了呢?伙计在锅中打捞了半天,果然取出了乌头,此时乌头颜色已变白许多。 雷公将与豆腐同煮过的乌头,切片晒干,试用了几位风湿痹痛病人,果然毒性大减,于是他确定了制川乌的办法:用清水漂泡5-7天,每日换水2-3次,滤干后以10斤生药加豆腐2斤同煮,煮至无白心后捞出切片晒干就无毒性了。杭白菊传奇 杭白菊,以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以浙江桐乡产的为地道而著称。主要产品为杭白菊,黄菊花等品种。杭白菊其性味为辛甘苦微寒,功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疏散清泻的功效黄菊花强些,白菊花兼能养肝。常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以及肝阳上亢、肝火目疾、热毒疮肿等病的治疗。 杭白菊又名“武林神菊”,我个人喜欢喊杭菊。据载,杭白菊的生产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古代,杭白菊被列为贡品,桐乡生产的杭白菊为“杭白贡菊”,一直与“西湖龙井茶”齐名。 关于杭白菊,民间还有一个传说。据传,在清乾隆期间,乾隆皇帝沿运河下江南,龙船摇到离杭州不远的塘栖武林码头,乾隆皇帝本想上岸游览,谁知,皇后一路感受风邪,正患感冒、头痛、鼻塞、四肢无力。乾隆十分着急,急命御医看有什么良药可治?御医说:“船上已没有治伤风的药了,只有到了杭州再想办法。”正当大家束手无策之时,一名伙夫送茶到此,对乾隆皇帝说:“我有良药能治皇后娘娘的病。”说罢,跳上岸去,从田野里采来了几把野菊花,用滚水一冲,让皇后代茶喝下。 皇后娘娘喝了野菊花冲泡的汤水后,竟然在第二天头不痛,鼻也不塞了,人也恢复了精力。乾隆见皇后的身体好得真快,心里十分高兴,便一个劲地夸野菊花是神药,并立却提笔展纸,挥毫而就“武林神菊”四个大字。于是,本地所产的菊花便成了贡品,指定年年岁岁朝贡皇上。杭州桐乡的菊花出名后,杭嘉湖平原一带的农夫见菊花能治病,又被列来贡品,便开始大面积人工栽种,杭州桐乡的杭白菊几百年间声名卓著,畅销海外。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一种“功同人参”的珍贵中草药。它形似僵蚕,形状古怪,是虫又是草,不仅肺肾,止咳喘,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滋补强身,对结核菌、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抗癌和抗衰老的作用,我国早在元代时就已经开始使用冬虫夏草了。在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文房肆考等医药著作中都记载了该药的疗效。用冬虫夏草制成的保健补剂在保健品市场上别具一格,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冬虫夏草冬天是虫,夏天是草,殊是奇妙,这是它的生长规律所决定的。每年的春末夏初有一种鳞翅目编蝠蛾科的大蝙蝠蛾把卵产在土中,孵化出幼虫来。当一种真菌类的虫草接触到栖息在土中的那些幼虫时,立即钻进虫体内,长出芽管,吸取营养,萌发菌丝。在土中菌丝体慢慢地把幼虫吃得只剩下表皮层。到翌年的五六用份,菌草破土而出,可长到3-5厘米高,粗0。40。7厘米,虫体象三眠老蚕,外表深黄色,粗糙,背部有不少皱纹,腹部有8对足,其中以虫中部的4对最为明显。子座呈棒球棍样。中间粗,两端较细,这就是兼“虫”,“草”一体的冬虫夏草。 2010-3-13 15:21 回复 KLZ毕业 catjaja 415位粉丝 6楼 牛膝的传说 话说从前有一个郎中,采药行医多年却是个光棍汉,只是收了四个徒弟。他靠一种约好的药草治愈了很多很多的病人,但没有传授给徒弟。后来年纪大了,就想把这秘方给一个心地善良、医德高尚的好徒弟。但四个徒弟究竟谁好,他心里一时没底,便决定试一试。一天, 郎中把四个徒弟叫来,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我如今年老多病,以后恐怕不能再采药行医了。你们几个都学会了本事,各自谋生去吧!”大徒弟听后,心里打起了小盘算,心想:“师傅挖了一辈子药,给人看了一辈子病,准攒下不少钱财。他无儿女,钱财理应归我”。于是便对师傅说:“师傅呕心沥血,教我学会了本事,我该给你养老,您就搬到我那里住吧,我会侍奉好您老人家的。”别的徒弟也都这么说,郎中听了满心欢喜,便搬到大徒弟家住下。但过了些时日,这徒弟却偷偷翻看了师傅的包袱,发现师傅根本没钱,只有一样没卖出去的药草,于是对师傅一下子冷淡起来,整天挖苦挑刺。郎中这才看透了大徒弟的心,很伤心地离开,搬到了二徒弟家中,谁知二徒弟也和大徒弟一样,先是殷情倍至,等发现师傅没钱时也冷下脸来。无奈,师傅只得搬到第三个徒弟那里。没想到三徒弟更是个财迷,当他知道师傅只不过是个穷郎中时,只让住了三天,就把师傅撵出来。这时,最小的徒弟得知了,连忙把师傅背到自己家里。 郎中问小徒弟:“我身无分文,还能白吃你的饭吗?”小徒弟说:“师傅如父母,徒弟供养师傅理所当然,您老尽可放心!”师傅见他说得实心实意,就安心住下了。谁知过了没几天,郎中就病倒了。小徒弟整天守候床前,里外侍奉着,真像对亲生父母一样孝顺,郎中看在眼里,解开随身小包袱,拿出一种草药对小徒弟说:“这种药草是个宝,用它制成药,补肝肾强筋骨,药到病除,我现阶段在就传给你吧!” 不久,郎中去世了,小徒弟为其安葬妥当。以后,他靠师傅传下的秘方,成为一个有名的郎中。人有问起药草的名字,小徒弟见其形状特别,茎上有棱节,很像牛的膝骨,就给它起名叫“牛膝”。 牛膝为苋科草本植物怀牛膝或川牛膝的根,前者产于河南,后者产于川、贵、滇等地,其茎、节形状确如牛之膝骨,故名。中医认为,其性味苦甘酸平,具有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火)下行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瘀血阴滞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等妇科病,跌打损伤,肾虚之腰膝酸痛、下肢无力,尿血,小便不利,尿道涩痛以及火热上炎引起的头痛、眩晕、吐血、衄血等证。细言之,怀牛膝功偏通经活血、补肝肾,强筋骨;而川牛膝则以活血化瘀见长。应用时也有讲究,用作补益时宜酒灸用,活血、利水、引火下行等宜生用。还有一种野生牛膝,通常生用,擅长泻火解毒。茯苓的传说 相传唐代有个大员外,家庭富裕。家中仅有一个女儿,名叫小玲。员外还请一个身强力壮的长工专管田土、料理家务,叫外伏。这人很勤快,员外的女儿暗暗喜欢上他了,不料员外知道后,非常不高兴,认为贫富差距太大,不能联姻,便准备把小伏赶走,还把自己的女儿关起来,并托媒许配给一个富家子弟。小伏和小玲得知此事后,两人便一起从家里逃出来,住进一个小村庄。 后来小玲得了风湿病,常常卧床不起,小伏日夜照顾她,二人患难相依。有一天,小伏进山为小玲采药,忽见前面有只野兔,他用箭一射,射中兔子后腿,兔子带着伤跑了,小伏紧追不合,追到一片被砍伐的森林处,兔子忽然不见了,他四处寻找,发现在一棵松树旁,一个球形的东西上插着他的那支箭。于是,小伏拔起箭,发现棕黑色球体表皮裂口处,白似番薯,他把这种东西挖回家,做熟了给小玲吃。第二天,小玲就觉得身体舒服多了,小伏非常高兴,经常挖这些东西给小玲吃,小玲的风湿病也渐渐痊愈了。由于这种药是小玲和小伏第一次发现的,人们就把它称为“茯苓”。 2010-3-13 15:21 回复 KLZ毕业 catjaja 415位粉丝 7楼白花蛇草的传说 从前,有一位名医,被邀去为一位重病人诊治。病人胸背憋痛,低热羁缠,咯吐秽脓,众医不效。名医诊病阅方,一时找不到恰当的治疗方法。疲乏间名医伏案小盹,忽见一位白衣女子飘然而至,说:“此君乃是大好人,乐善怀仁,惠及生物,见有捕蛇者,他即买下放生,先生务必精心施治,救他一命。”名医向白衣女讨教良方,白衣女说:“请随我来。”他随白衣女来到户外,白衣女却飘然而去,在白衣女所站的地方却有一条白花蛇,蛇舌伸吐处化作丛丛小草。正惊异间,名医被脚步声惊醒,原是病人家属来请先生用饭。名医说:“且慢,请随我来。”名医和病人家属来到户外,果见埂坎边长着许多梦中所见的那种开着小白花的纤纤小草。于是便采了些,嘱即煎服。病人服 后果然觉得胸宽了许多。次日连服逾斤,病便痊愈。名医查遍当时的历代本草,也未查出这种小草属于何药。他感而吟诗:“白花蛇舌草纤纤,伏地盘桓农舍边,自古好心多善报,灵虫感德药流传。” 白花蛇舌草又叫蛇舌草、二叶(芊字去千加律)、竹叶菜、蛇利草。味微苦,甘,寒。入胃、大肠、小肠经,苦寒清热解毒,甘寒清利湿热,对痈肿、咽痛、蛇伤等有较强的解毒消痈作用。一般用于治疗疮毒、咽喉肿痛、肠痈腹痛、毒蛇咬伤,也用于热淋涩痛、小便不利,治疗毒蛇咬伤时,可取白花蛇舌草15克,白酒250克,煮沸35 分钟,去渣,口服2/3(每日分23次服完),用1/3外敷伤口,敷药时先吸出伤口毒血,清洗消毒后用消毒棉垫覆盖包扎,然后用上述药酒浇湿敷料(以保持湿润为度)。若不能饮酒者,可用清水煮沸后再加入适量白酒,但以白酒煮为佳。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白花蛇草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等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实乃“清热解毒”之良药。 近年发现白花蛇舌草又有新用途: 治疗胃炎:白花蛇舌草50克,元胡索10克,加水250300毫升,煮沸后煎30分钟即可,每剂煎两次,分3次饭前服,20天为1疗程。治疗浅表性胃炎效果较好。 治疗肝炎:白花蛇舌草3060克,丹参2030克,板蓝根1030克,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显著。白花蛇舌草30克,金钱草30克,益母草10克,加水600毫升,浓煎去渣取汁400毫升,加糖适量,分3次服,连服两周为1疗程,儿童用量减半。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疗效满意。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各30克,丹参、党参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服,以餐后服药为宜,每连服45剂后停药23天,再按原方续服,并适当加减,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效果也佳。 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白花蛇舌草30克,赤芍15克,桔梗6克,红糖10克,长期服用有良好效果。 治疗痤疮:白花蛇舌草2030克,麦冬、生地各1520克,玄参1015克,每日1剂,水煎两次,共500毫升,分两次服,药渣可加水10002000毫升煎液,待温后洗患处,每日34次。治疗期间忌用化妆品及其他药物。 治疗顽固性外阴湿疹:白花蛇舌草、苍术、土茯苓各30克,艾叶20克(后下),加水1500毫升,浸泡1015分钟,用文火煎煮20分钟,滤液待温度适宜坐浴熏洗外阴1015分钟,每晚1次,15次为1疗程,治疗12个疗程。疗效满意. 麻黄的传说 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无叶草。”“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2010-3-13 15:21 回复 KLZ毕业 catjaja 415位粉丝 8楼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 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道:“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金银花的传说 很久的时候,有一个村里,一对善良的夫妻,妻子怀了双胞胎,生下一对可爱的女儿,一个叫金花,一个叫银花。她俩长得如花似玉,聪明伶俐,父母疼爱,乡亲、邻居们也非常喜欢这对姐妹。 两姐妹都到十八岁了,求亲的人络驿不绝,几乎踏破门槛。可姐妹俩谁也不愿出嫁,生怕从此分离。她俩私下发誓:“生愿同床,死愿同葬!”父母也拿她俩没办法。 谁知好景不长,忽然有一天,金花得了病,这病来势又凶又急,浑身发热,起红斑,卧床不起。请来医生给她看了病,医生惊叹地说:“哎呀!这是热毒症,无药可医,只好等死了!” 银花听说姐姐的病没法治,整天守着姐姐,哭得死去活来。 金花对银花说:“离开我远一点吧,这病过(传染)人” 。 银花说:“我恨不得替姐姐得病受苦,还怕什么过人不过人呢?金花说:“反正我话不成了,妹妹还得活呀?” 银花说:“姐姐怎么忘啦?咱们有誓在先:生同床,死同葬。姐姐如有个好歹,我绝不一个人话着!” 没过几天,金花的病更重了,银花也卧床不起了。他俩对爹妈说:“我们死后,要变成专门治热毒病的药草。不能让得这种病的人再象我们似的干等死了。” 她俩死后,乡亲们帮着其父母把她俩葬在一个坟里。 来年春天,百草发芽。可这坐坟上却什么草也不长,单单生出一棵绿叶的小藤。三年过去,这小藤长得十分茂盛。到了夏天开花时,先白后黄,黄白相间。人们都很奇怪,认为黄的就是金花,那白的是银花。想起两姐妹临终前的话,就采花入药,用来治热毒症,果然见效。 从此,人们就把这种藤上的花称为“金银花”了 2010-3-13 15:21 回复 KLZ毕业 catjaja 415位粉丝 9楼当归,尽人皆知的补血良药,含有当其实而归的意思。 据传古代云南边疆某村庄有一青年药农,新婚不久,为生活所迫,要进山挖药。其妻依依难舍,青年也甚为留恋,在含泪惜别时,嘱咐爱妻在家里艰苦度日,如果三年不能归家,允许她改嫁。哪知青年一去三年,由于山深林密,路途遥远而无法通讯。三年来妻子见丈夫全无消息,忧虑交加而致气血并虚,得了严重的妇女病。婆婆见媳妇形体日瘦,神情日疲,茶饭不思,顿生怜恤之心,劝他改嫁。妻子初有不舍,后来也以为丈夫一去已过三年,料想凶多吉少,便经不住人们的劝说而另择配偶了。 谁知她改嫁后不久的一天,采药青年突然回来了。当他得知妻子已经改嫁,后悔不迭,乃托人捎信要求再见一面,共叙别后情景。妻子应允,相见时竟抱头痛哭。在悔恨交加中,青年得知她家境艰难,便赠一些药材,叫她去卖钱度日。青年走后,患病已久又多情的女子见前夫如此铁石心肠,顿时瘫软在地,想起自己的不幸身世,一阵心酸,痛不欲生,就胡乱拿些药来煎服,以此来了却残生。哪想到连吃几天,脸上竟渐有血色,红润起来,病也不治而愈,后来人们记取青年药农当归而不归,害的妻子改嫁的沉痛教训,遂将此药取名为“当归”。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挥发油、水溶性生物碱、蔗糖等,功能补血调经、活血止痛,适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头昏目眩。桑寄生的传说从前,有个财主家的儿子得了风湿病,腰膝酸疼,行走艰难.一连好几年都瘫在床上,医生也没办法治. 财主听说南山有个药农,就让药农送药给他儿子医治.由于南山远在20里地之外,所以财主就指派了一个小长工,隔两天去取一次药.可是,药农一连换了好几种药草,财主儿子的病也不见好. 这年冬天雪多,一下起来就是几天几夜.小长工每次取药都得在一尺多深的雪地上来回走40里路.有一天,天气太?小长工冻得浑身打颤.他看见一根老桑树的枝条很像财主儿子吃的药,便撅了几根,切成节儿,用纸包好回到财主家. 财主也不知道纸包里是什么,他照样让人煎给儿子喝了.小长工一看骗过了财主,以后就照方抓药,每隔两天就撅一把桑树上的枝条回来. 冬天过去了,春暖雪化.财主儿子的病居然好了. 南山药农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很奇怪:一个冬天没来取药,他吃什么好的呢?药农很想认认这种药,就来找财主.他走到财主家门口,正巧碰上小长工.小长工怕他见了财主后自己会露馅,准要挨打,急忙把前后经过讲了出来,并说:大叔,你不要告诉财主行吗?药农说:那你得告诉我你给他吃了什么? 树枝子呗. 什么树枝? 就是村口老槐树上的. 快带我去看看,到了村口,药农上到树上一看,原来树上洞穴中长出一种像槐树一样的东西,他顺便取下一些,决定先试一试. 后来,药农用它治了几个病人,果然都好了.以后人们因为这种树枝长在老桑树上,就取名叫它桑寄生. 丹皮的传说牡丹皮为牡丹的根皮,味苦辛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散淤,配生地可治血热或劳伤吐血,衄血;配桃仁和银花能治血滞经闭与疮毒,是一味常用中药.关于牡丹皮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一千多年前,苏州虎丘山下有一织绸好手名叫刘春.随便哪种花,随便哪种鸟,她只看上两眼就能织出来.她所织出的花,像刚摘下来一样,鲜艳水灵;彩鸟仿佛人一呼唤,便会拍翅飞翔,活灵活现.这一年,府台老爷的女儿要办嫁妆,限刘春月内织出24条丝嵌金被面,花样是牡丹.但刘春从来没见过花中之王,不知如何织法.半个月过去了,刘春愁得脸色腊黄,日渐消瘦.一天半夜,她突然口吐鲜血,扑倒在织布机上.这时,一位美丽的姑娘飘然而至,将一瓶药液倒入刘春的口中,刘春即刻醒来.姑娘轻声说道:我是牡丹仙子,因抗拒武则天要让百花在严冬开放的旨意,从洛阳逃出.说完,她用手一指,庭院内立即出现一朵朵怒放着的牡丹花.刘春喜出望外,望着这些盛开的牡丹,立既飞梭织起花来.一朵朵娇艳的牡丹花织出来了,招来成群的蝴蝶.府差拿起被面飞快送往州府.但刚进府门,被面上的牡丹花全部枯谢了,黯然无光.府台老爷气的派人去捉刘春,但刘春早已与牡丹仙子离去,只给乡亲们留下了那个药瓶.药瓶内只有半瓶根皮样的药材,后来人们才认出那根皮正是牡丹皮. 2010-3-13 15:21 回复 KLZ毕业 catjaja 415位粉丝 10楼枸杞的传说 早先,宁厦中宁有一家姓苟的农民,家里共3口人,老两口和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儿-红果. 一天,妈妈和女儿红果到田里做活,老爹患肺痨在家养病.突然,天边闪出几道耀眼的蓝光,接着传来轰隆隆的响声,天摇地动,一场灾难降临了,中宁发生了大地震,爹爹被压死了,母女俩悲痛欲绝,便嚎啕大哭起来.妈妈病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眼睛也渐渐模糊了.这可急坏了红果.红果是个聪明的孩子,她知道哭是没有用的,要尽快想办法把妈妈的病治好. 一天,她把妈妈托付给邻居照顾,自己满着妈妈,悄悄地背上干粮,到南山找药去了.她爬过一山又一山,涉过一水又一水,询问了不少樵夫和牧羊人,寻找可以治眼病的草药,她的鞋磨破了,衣服挂烂了,腿也走酸了,便躺在一块石上休息.一觉醒来,已是翌日早晨.这时就见面前站着一和白胡子老爷爷,和和气气的问她:小姑娘,你小小的年纪怎么敢上山? 红果带着哀伤的口吻向老爷爷说明了来意,白胡子老爷爷上下打量了她一番,感叹地说:真是个孝子!白胡子爷爷告诉红果说:前面山坡上有一种红色茨,你摘些回去给你妈熬汤喝,她身体会强壮的,眼睛也会亮的.说完老爷爷不见了.红果按照老爷爷的吩咐,取回了药,天天给妈妈熬汤喝.说也怪,妈妈喝了以后,身体渐渐强壮了,眼睛也明亮了.红果姑娘对乡亲们高兴的说:明目子,明目子,真是灵丹妙药! 从此,人们就把这种枸杞叫明目子.蒲公英的传说从前,有一个老员外,家中有一位二十八岁的小姐.一次,小姐不幸患了乳疮,乳房又红又肿,她怕难为情,不敢向父母说明,时间一长,病情更严重了.一天,丫环偷偷告诉了老夫人,老夫人心想:年轻轻的竟患此症,其中必有原因.于是,老夫人不仅不给小姐请医诊治,反而把小姐臭骂了一顿. 这天夜里,小姐越想越伤心,便萌生了死的念头,她独自走出房门,来到一条小河边,一咬牙,纵身跳了下去. 小姐刚跳入河中,正巧附近河面上趁月色撒网捕鱼的渔家父女,渔主姓蒲,女儿叫公英,姑娘见有人跳河,便纵身跳入河中,把小姐救到船上.姑娘找出自己的衣服替小姐换.换衣时,姑娘发现她生了奶疮,便将此事告诉了父亲,并问有没有办法治好,父亲沉思了一下,悄悄对女儿耳语了一阵. 第二天一早,公英按父亲吩咐,从附近山上挖来了有锯齿长着白绒绒球似的野草,熬成药汤,让小姐连服数剂,并把鲜药捣烂后敷于患处.几天后,小姐的奶疮居然消失了. 再说,老夫人见女儿离家出走一直未归,后悔莫及,派了家丁四出寻找,总算在船上找到了小姐.当老夫人知道小姐被渔家姑娘救起并将她的病治好的事情后,万分感激,执意要送给渔家贵重礼物,但他们不但不收,反而给老夫人留下了许多药草. 为了纪念这一对渔家父女,老员外便将渔夫的姓和其女儿的名连在一起,给这种药草起名叫蒲公英 何首乌的传说田儿自幼体弱多病,没有哪家人肯把女儿许配给他.所以他五十有八.仍未娶妻生子.一天深夜,月明星稀,温暖如春,田儿独自一人静卧于草棚中,半睡半醒间,他发现草棚外有两棵似树似藤的植物,虽相距有三四尺之远,但藤蔓根须却在阵阵氧氖之气中相互交缠,渐渐地合二为一.但不久之后又解离,而后又相互纠缠在一起.田二见此状,甚感惊奇,便把这两颗不知名的植物,连根挖起,带回家中,邀请高人辨认为何物,均无人能识.一天清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从深山老林中走来,全身上下散发着氩氖之气.田儿顿觉心灵感应,于是立即上前虚心求教.白发老者笑呵呵地说道:你年老未婚,身体又虚弱多病.这两棵仙藤是被你一人看见,既然有缘,可能是上天赐你的神药吧,你不妨食之试试,以治病体.田儿听罢,便把植物的根须捣为细末,每天早晚以黄酒送服一钱.渐渐地,田儿自觉神清气爽,一月后白发变黑;两月后食欲大增;三月后自觉脱胎换骨.他心中暗喜,常服不断,渐渐地把服用量增至每天两钱.半年后,他的病痊愈了,而且容光焕发,看上去只有三十来岁. 2010-3-13 15:21 回复 KLZ毕业 catjaja 415位粉丝 11楼经人介绍,他娶了一个小姐,生了个儿子.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能嗣,意即终于能生儿育女了;并为儿子取名延秀,意思是希望儿孙延年体健之意.延秀为能嗣生了第一个孙子,取名为首乌.首乌对爷爷非常孝敬,百依百顺,并依照爷爷的教导用那不知名的植物,变得身强体健,一连生了十多个儿子,个个都活到一百三十多岁.虽为百岁老人,但他们个个都头发乌黑发亮.为缅怀祖父的丰功伟绩,曾孙们一致商定,把不知名的植物取名为何首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一传播开去,服用何首乌的人越来越多,何首乌的传说也一直流传到现在. 苍术的传说 传说,从前茅山观音庵有个会看病的老尼姑,她懂得不少中草药.但,老尼姑自己并不采药,她把这活儿派给一个小尼姑.小尼姑每天都照着老尼姑说的样子漫山遍野的去采药,至于什么药草治什么病,小尼姑一窍不通.老尼姑很贪财,谁给的钱多,她就给谁下的药好;钱少的,她就用些不济事的野草去蒙骗人家.小尼姑看着不公平,可是因为她自己并不认识药,只是干着急. 有一天,一个穷人来求药,这人一个钱也没有.老尼姑问也不问,硬把那人赶走了. 小尼姑十分气愤,她偷偷地从屋里抓了一把开白花的药草,追到庵外,唤住那个人说:大哥,你先拿回去吃吃看. 可是,等那人一走,小尼姑的心又不安了. 那人到底有什么病,给的药草能治她的病吗?前万别吃坏了人呀? 谁知过了些日子,那个穷人来到观音庵,竟找到老尼姑千恩万谢地说:多亏你们那位少菩萨,她把我爹害了多年的足膝软瘫病给治好了. 老尼姑十分奇怪,庵里没有治那种病的药啊!就审问小尼姑:你偷了我的什么药?快说! 小尼姑也弄不情这是怎么回事,后来留心一查,这才明白,原来那开白花的叫苍术,不是老尼姑叫她采的,大概是自己采药时没小心裹进了药篮子,有被老尼姑当成没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