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07年秋学期师专附中1月份月考试题.doc_第1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07年秋学期师专附中1月份月考试题.doc_第2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07年秋学期师专附中1月份月考试题.doc_第3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07年秋学期师专附中1月份月考试题.doc_第4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07年秋学期师专附中1月份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年秋学期师专附中1月份月考试题高二语文试题注: 文科班同学完成第I卷,第II卷,以及第III卷的附加题,时间180分钟,分值为200分;理科班同学完成第I卷,第II卷,时间为150分钟,分值为160分。第I卷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阙然(ju) 船坞(w) 铁砧(zhn) 愠怒(yn)B、渲染(xun) 浸渍(z) 蛊惑(g) 镌刻(jun)C、伺机(s ) 田埂(gng) 龟裂(gu) 粗糙(co)D、嗜好(sh) 慰藉(j ) 骄横(hng) 洗濯(zhu)2、下列各组中的汉字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A、铁臼 斑斓 繁衍 浑浑恶恶B、瘟疫 祛懦 枯槁 黯然泣下C、屠戮 炫耀 频临 殒身不恤D、遏制 飓风 俯瞰 风流倜傥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真的猛士,将更 而前行。(2)何必用舞台上的 ,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3)“基因组学”这一新的学科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 而诞生的。A、奋然 绘声绘色 启动 B、愤然 五光十色 启动C、奋然 绘声绘色 起动 D、愤然 五光十色 起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不为的凡人B、我厌恶那些号称铁石心肠的强者,蔑视他们一路旗开得胜的骄横。C、“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人传颂。D、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淹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了清新怡和的风。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曾作客中央电视台,向人们讲述了她少年时代如何克服困难,青年时代如何进取,如何一步步地攀登歌唱艺术的高峰。B、去年入冬以来,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任意偷窃、哄抢电线电缆厂大量物资,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目前警方已经立案侦查。C、晋文公当上了晋国国君后,治理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强国。D、如何避免比赛过程中出现暗箱操作现象,已经成为困扰本届组委会的首要问题。二、(6分,每小题3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画这一画种才会真正地确立起来。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辟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年画上。其中,金钱是民间年画中最常见的形象,杨家埠、武强和杨柳青的木版年画都有挂满金钱的摇钱树,但这并不能说是一种拜金主义。在物资缺乏的农业社会,它只是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罢了。就其本质而言,年画是理想主义的图画。特别是在送旧迎新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和亲切感,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所以,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年画中另一层民俗内容是在张贴上。民俗是经过约定俗成,最终成为一种共同遵守的生活规定和文化规范。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其张贴的具体部位和内容都有严格规定。在规定的时间,把特定的年画贴在规定的位置上,是一种民俗行为。 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无所不包。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至于那种无以数计的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在民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年画是消费品,没人保存,也没人将其视为历史文化。即使到了20世纪年画走向消亡,仍不为世人重视与收藏。如今只要在民间发现一幅老画或一块古版,竟然大多仍是不曾见过的孤品!存世于中外的年画应该数以万计,在如此浩瀚的木版年画作品中,蕴藏着的是我国农业社会民间立体的影像、广角的生活与社会,还有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以及永恒的人文价值。6、下列关于“木版年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版年画都是用木版印刷的年画,是一种年俗艺术。B、木版年画是由于民俗的需求才真正确立起来的画种。C、木版年画从思想内容上说,都是理想主义的图画。D、木版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7、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明确了木版年画的概念,阐述了它的主题、题材和功用等,并强调了它的人文价值。B、木版年画中的金钱形象并非表现拜金主义,它只是农业社会人们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 号。C、木版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具体部位是有严格规定的,已经约定俗成。D、木版年画所反映的古代人民的那种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已经过往不复。三、(9分,每小题3分)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 “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注司,管理四徒的官县,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匡:辅佐。B、代立践南面践:登上(王位)。C、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豚假:给予。D、薛人公孙弘亦征征:(被)征召。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辕固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与黄生争论景帝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此是家人言耳诸谀儒多疾毁固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A、B、C、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辕固生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汤、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商汤、周武王的做法不应当受到指责。B、景帝无法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辨论水平的高下,就以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道来说明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睐。C、辕固生因为不喜欢老子的学说而触怒了窦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景帝暗中帮助辕固生,使辕固生摆脱了困境。D、辕固生具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第II卷四、(23分)1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2)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乡 愁 余光中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 整首小诗的行文顺序和线索各是什么? (2) 怎样理解这首诗的思想? 13、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庄子 逍遥游)(2)屈原曰:“ , ,是以见放。”(渔父)(3) ,不可胜记,唯 。(司马迁 报任安书)(4)惨象, ;流言,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的呢?(鲁迅 记念刘和珍君)五、(20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秋光里的黄金树这里就正是秋天。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说完,就在阔野间放肆地躺下来,凝视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那样一种专注,一派宁静; 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 它不想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或者挂满树枝,叮当作响,掷地有声。 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在这样豪华慷慨的馈赠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了一堆落叶。他在旁边坐下来吸烟,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泻出来。这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地飘出一股佛家思绪。这思想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磐的香味,醒人鼻脑。老人吸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当然没有。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兀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几棵树才引起我们内心更大的奢望。 对森林的奢望,是每个人对远古生活本能的回忆和依恋。 荒野是那么寥廓; 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 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 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 人类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我只是觉得,树在中国北方像流窜深山的小股残匪一样悲惨。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 (节选自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14.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4分) 15、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6分) 16、.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6分)(1)童话 (2)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17、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4分) 六、(15分)18、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街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5分)雪落在城外,也落在城内。温暖的房间里,有人用汤匙慢慢搅动一杯蜜汁。隔看结冰的河流,对岸是华灯灿烂的城市。杯勺碰响的和声里,浓浓淡淡的花香冲逸开来,唤起多少鲜艳的回忆。蜜是花的情感,是融化的琥珀。这是当天从养蜂人那里买来的。序号:19、请根据下列文字概括我国自主研发的磁浮列车的优点。不超出20字。(5分) 最近,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列车成功通过了室外实地运行联合试验。列车采用的是常导电磁吸引力控制悬浮原理,运行中列车悬浮810毫米,时速在80160公里之间。由于磁浮列车是在路轨上悬浮行驶,没有轨轮的机械磨损,因此列车运行平稳而安静。据了解,与时速可达500公里左右的高速磁浮列车相比,这种中低速磁浮列车成本低,适合城市内部和市郊卫星城之间的快速运输。 20、简析下面对话的言外之意。(5分) 5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的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总理:提起这支钢笔啊,那可就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1) 美国记者的言外之意是 (2) 总理的言外之意是 七、(7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70分)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请以“人与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2006年秋学期师专附中期中考试高二语文答题纸第I卷选择题部分(每题3分,共30分)12345678910第II卷1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 (2) (3) 1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1)整首小诗的行文顺序和线索各是什么? (2)怎样理解这首诗的思想? 13、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1) , 。(2) , 。(3) , 。(4)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4、.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4分) 15、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6分) 16、.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6分)(1)童话 (2)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17、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4分) 18、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街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5分) 19、请根据下列文字概括我国自主研发的磁浮列车的优点。不超出20字(5分) 20、简析下面对话的言外之意。(5分)(1)美国记者的言外之意是 (2)总理的言外之意是 座位号III卷(文科必做)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习题:豫让报仇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中行氏。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原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刽自杀。 史记 1、 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两句话的大意。 10(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 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2、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人?写的什么事? 10 3、有人说豫让是个真正的义士,有人认为豫让迂腐可笑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三百字左右。 202007年秋学期师专附中1月份月考试题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部分(每题3分,共30分)12345678910BDABDCDADB第II卷1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 3题,共9分)(1) 怎么能让纯洁的品德,蒙受世俗的玷污呢? (2) 而且,背负着因罪受刑的坏名声在社会上不容易居处,处于低下卑贱地位的人常受到诽谤、非难。 (3) 才知道把死和生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1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1)整首小诗的行文顺序和线索各是什么?(4分) 以时间为顺序(2分),以感情为线索 (2分) (2)怎样理解这首诗的思想?(4分) 这首诗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 13、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1)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2)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3)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倜傥非常之人称焉。(4)已使我目不忍视了,尤使我耳不忍闻。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4、.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4分) 与对待落叶冷漠而又高傲的人进行对比,表明人类要爱护自然,珍惜自然豪华慷慨的赠予,或突出天真的孩子和睿智的老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大意正确就行) 15、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6分)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大意正确就行) 16、.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每题3分,共6分)(1)童话喻指拥有众多鸟兽的茂密而美丽的森林,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