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分类命名1.doc_第1页
岩石分类命名1.doc_第2页
岩石分类命名1.doc_第3页
岩石分类命名1.doc_第4页
岩石分类命名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岩石分类命名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第一部分 岩石分类命名 一、沉积岩类分类命名 二、花岗岩类分类命名 三、火山岩类分类命名 四、变质岩类分类命名 一、沉积岩类分类、命名 (一)陆源沉积岩亚类 陆源沉积岩有四种基本组成部分:1)碎屑颗粒,它占整个岩石的50%以上,是决定碎屑岩主要特征组分。如砾岩中的砾,砂岩中的砂;2)杂基,也称基质或机械混入物,是粗-中碎屑岩石中较细的机械搬运物,其粒级通常指细粉砂质粘土物质;3)胶结物,主要为化学沉淀物质,如碳酸钙、硅质、铁质;4)孔隙,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占据的部分,它可以是原生堆积保留下来的,也可以是后生期矿物被淋滤掉而形成的。 在碎屑岩类的分类中,碎屑颗粒的大小(粒级)和成分决定了岩石的基本特征,为碎屑岩分类的主要依据。为了表明碎屑大小与水动力条件之间的关系,常采用自然粒级划分标准:2mm 砾, 2-0.063mm 砂 0.063-0.0039mm 粉砂 0.0039mm 泥(粘土) 根据碎屑粒级的不同,可以把碎屑岩分为砾岩及角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四大类。1、砾岩及角砾岩的分类 上述砾岩和角砾岩分类方案是成都地质学院的分类方案。其中正砾岩的砾石含量占全部碎屑的30%以上(颗粒支撑),副砾岩杂基含量大于15%(杂基支撑),砾石含量为5-30%。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所见到的正砾岩,也称单成分砾岩,主要分于地形平坦的滨岸地带;而常见的是副砾岩,也称复成分砾岩,如河流成因的砾岩、洪积砾岩、冰川砾岩等。(1)砾状岩石的研究方法 测定砾石的岩石成分:从露头上统计100-150个砾石的岩石成分,确定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 研究砾状岩石的填充物和胶结物成分:填充物一般是砂、粉砂或粘土,确定砾石和填充物比例;以及胶结物成分。 测定砾石圆度:分四级: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 测定砾石球度:就是测定砾石的长轴a、短轴b、最大扁平轴c,然后计算砾石等轴性指数:a+c/c和扁平指数a+b/c。以此划分砾石球度:球状:三轴相等;长柱状:a轴特长,b、c轴近于相等;叶片状:三轴不等;圆碟状:a、b轴近于相等,c轴特短。 测定砾石的粒度成分:可用筛分法或直接测量粒径法将砾石分成若干个粒度。 观察砾石表面特征:根据表面特征可以分析砾岩形成环境。 测量砾石的排列方向:砾石的长轴及扁平面的倾斜与流水和波浪作用之间有一定关系。 观察砾石层的接触关系:对砾岩层与其相邻岩石的关系研究,特别是接触面的研究可以提供解释成因的重要线索。 观察砾岩层的产状和平面分布:如冲击砾岩常呈线状、透镜状分布;山麓砾岩常沿山前成扇状分布;而海成或湖成砾岩则成厚度不大的不平坦的盖层。 2、砂岩分类 砂岩是粒度在2-0.063mm的砂级颗粒占50%以上的碎屑岩。按碎屑的粒级可进一步分为粗砂岩(2-1mm);中粒砂岩(1-0.5mm);细砂岩(0.5-0.063mm)三种基本类型。同时根据杂基含量分为两大类砂岩,杂基含量15%者称杂砂岩(或称瓦克岩、硬砂岩)。如岩石中含有某种特殊矿物时可用附加命名办法,如海绿石石英砂岩等。目前我们采用成都地质学院的砂岩成分-成因分类。 3、粉砂岩分类 粉砂岩是粒度为0.063-0.0039mm的碎屑占50%以上的一种碎屑岩。组成粉砂岩的矿物成分较简单,以石英为主,常有丰富的白云母及其它粘土矿物。碎屑多呈棱角状。一般按碎屑粒度(结构)、组分和胶结物成分来对粉砂岩分类。 按粒度可以分为粗粉砂岩(0.063-0.0315mm)和细粉砂岩(0.0315-0.0039mm)。按胶结物成分可以分为钙质粉砂岩、铁质粉砂岩等。4、泥质岩石分类泥质岩主要由50%)组成,含有少量粉砂级碎屑,也称为粘土岩或泥岩。(二) 火山碎屑岩亚类 火山碎屑岩按形成作用可划分为两个主要类型:1)以火山爆发作用为主的火山碎屑岩;2)以沉积作用为主的沉积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应根据成因、组分含量、成岩方式以及碎屑的粒度来进行。 对于火山碎屑岩进行命名时,除了考虑分类表中所列的因素和原则外,还要考虑原始岩浆成分、次生变化和结构、构造特征等。如:安山质晶屑凝灰岩,流纹质玻屑晶屑熔结凝灰岩等;再如:杏仁状安山质熔结凝灰岩等。 在研究火山碎屑岩分类时,在考虑成因因素时,还要区分火山碎屑岩是大陆成因还是海底成因的。熔岩陆、海环境主要特征对比火山碎屑流沉积物陆、海环境对比火山碎屑沉降沉积物陆、海环境特征对比火山岩系陆、海环境特征对比(三)内源沉积岩亚类 内源沉积岩是指所组成的沉积物,有50%以上是来源于沉积盆地中。按形成特点可分为:非蒸发岩类、蒸发岩类和可燃有机岩类。 1、碳酸盐岩:主要由沉积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组成,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石灰岩和白云岩。 1)主要碳酸盐矿物 对组成碳酸盐岩矿物,主要是通过对现代碳酸盐沉积物的研究,发现碳酸钙原始沉积物是以稳定的低镁方解石和不稳定的文石及高镁方解石的形式出现。 (1)文石,也称霰石,含MgCO32mm 砂屑:2-0.062mm 粉屑:0.062-0.032mm 微屑:0.032-0.004mm 微屑和泥屑充填于颗粒之 泥屑:SiO2。当铝质岩的Al2O3含量大于40%、且Al2O3: SiO22:1时,即成为铝土矿。 铝质岩的结构为泥质结构、内碎屑结构、豆状结构、鲕状结构、粉砂泥质结构、交代结构等。常为块状层理、粒序层理、斜层理等构造。 按成因可分为:风化型的残余铝质岩或铝土矿,多分布于气候条件湿热区,由原岩破坏分解而成;沉积型铝质岩或铝土矿,是由已产生的铝土质经再沉积而成。由可分海相和陆相两种。 4、铁质岩 铁质岩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含铁矿物的种类和含量而定,其成因可以是母岩风化的、生物形成的、化学形成的及火山活动相关的沉积岩石。主要类型有: (1)硫化铁质岩:由沉积成因的黄铁矿、白铁矿为主的铁质岩。 (2)碳酸铁质岩:铁矿主要为菱铁矿。如省内的大栗子铁矿。 (3)硅酸铁质岩:含铁矿物主要为鲕绿泥石、磷绿泥石等,如省内的临江式铁矿。 (4)氧化铁质岩:含铁矿物主要为氧化铁和氢氧化铁,是在氧化条件形成的。如大栗子铁矿中就存在生物结构的氧化铁质岩。内源沉积岩小结二、花岗岩类岩石分类、命名(一)实际矿物定量分类(IUGS) (二)岩石化学成分分类 (三)构造环境成因分类 几点说明: 1、(IUGS)QAP三角图解使花岗岩分类从定性分类进入定量分类,它不仅明确地表示岩石间造岩矿物的含量关系,而且更明确地表示出这些岩石在自然界所呈现的种种过渡种属。分类表中揭示出不仅花岗岩类存在过渡种属,如:碱长花岗岩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而且存在花岗岩正长岩类、闪长岩类(辉长岩类、斜长岩类)的过渡关系。揭示这种过渡关系,不仅是划分不同岩石类型,而且对研究岩浆演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这个分类方案的根据是实际矿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因此,岩石化学计算的CIPW标准矿物用于这个图解是不合适的。 3、这个分类方案把二长花岗岩一栏扩大了,我们以前广泛称之为黑云母花岗岩的岩石,大多数属于二长花岗岩;另外,这个分类中的花岗闪长岩,石英含量的下限为20%。在我国某些流行分类中,花岗闪长岩的石英含量在1520%,而将石英含量在25%以上的岩石称富斜花岗岩。但富斜花岗岩含义差别较大,有人认为富斜花岗岩与二长花岗岩是同一语;而有人认为与花岗闪长岩是同一语;也有人把石英二长岩称为富斜花岗岩等。在IUGS 分类中富斜花岗岩应全部并入花岗闪长岩。而把石英含量20%以下的那部分花岗闪长岩,称为石英二长闪长岩。 4、在分类图解中的2区碱长花岗岩中包括碱性角闪石和碱性辉石的花岗岩,如钠闪石、钠铁闪石、霓石、霓辉石等,这类碱性花岗岩的特点是几乎不含大于An5的斜长石。我们通常所称的白岗岩,相当2区中的碱长花岗岩。另外关于碱性花岗岩类,虽然也属于碱性岩类,但它与碱长花岗岩之间还存在差异,两者虽然都含有碱性长石,但碱长花岗岩含有石英,不含副长石,而碱性花岗岩则不含石英,含有副长石。 5、图解中5区为英云闪长岩,包括了前苏联学者所称的“斜长花岗岩”,我国学者引入这个名词后,把石英大于20%,碱长石占长石总量的1/10者称为斜长花岗岩,以区别于石英闪长岩。后来又提出,当暗色矿物少于10%时,称斜长花岗岩,暗色矿物大于10%时,称为英云闪长岩。目前,国际上有着将斜长花岗岩同奥长花岗岩作为同一语的趋势,系指浅色的英云闪长岩。典型的大洋斜长花岗岩富含斜长石(An10-65),石英30%,暗色矿物10%,完全不含钾长石。 6、图解中的10区,包括闪长岩、辉长岩、斜长岩,三者较难区别。一般可根据颜色指数将斜长岩与闪长岩、辉长岩区别,如前者M 10%;同时可根据斜长石成分区别闪长岩与辉长岩,闪长岩的斜长石An50%。 7、为了突出某些特征矿物,可将它们加在岩石名称的前面,例如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堇青石花岗岩;为了突出岩石的某些构造特征,如晶洞花岗岩、球状花岗岩、环斑花岗岩、文象花岗岩等;如突出岩石的某些结构,可以用粗粒花岗岩(5mm)、中粒花岗岩(5-2 mm)、细粒花岗岩(2-0.2mm)以及斑状花岗岩等 等。 8、我们通常把“花岗岩类”一词,视为“花岗质岩石”的同义语,包括石英含量5%以上的全部岩石;“狭义的花岗岩”专指分类表中2、3a、3b碱长花岗岩、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闪长岩类包括9*(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辉长岩)、10*(石英闪长岩)、9(二长闪长岩、二长辉长岩)、10(闪长岩、辉长岩、斜长岩);“正长岩类”包括6*(石英碱长正长岩)、7*(石英正长岩)、8*(石英二长岩)、6(碱长正长岩)、7(正长岩)、8(二长岩)。 (二)花岗岩化学成分分类 研究花岗岩类化学成分的意义在于确定岩石类型、岩石碱性程度、探讨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及岩石成因。通常分析项目包括:SiO2 、 TiO2、Al2O3、Fe2O3、FeO、MgO、CaO、Na2O、K2O、P2O5、H2O+、F、Cl、S、CO2、烧失量等17项,上述氧化物的总量应介于99.25%100.75%之间。 1、利用 CIPW标准矿物所作的分类 根据经验经过适当调整,可以基本同上述IUGS矿物定量分类保持一致。这种计算方法主要考虑了长英质组分而忽略了铁镁质组分,对于偏基性岩石,其结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因此,这种方法对于花岗岩类特别是粗粒结构的花岗岩类,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2、确定岩体的岩石化学类型 由于某一特定的地质环境可以形成不同的花岗岩类,在各种不同的构造背景下发育的一套花岗岩类共生组合,均有其自身的岩石化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确定岩浆类型的方法主要是根据不同环境下花岗岩类的碱性程度,常用的定量标准是皮科克指数和里特曼指数。(1)里特曼指数(岩系指数、组合指数) 计算公式为:d=(K2O+Na2O)2/(SiO2-43)。根据里特曼指数可以把岩系分成四种岩石化学类型,即钙性( d9)。 (2)皮科克指数(钙碱指数) 以Si2O为横坐标,CaO及(K2O+Na2O)为纵坐标,CaO变化曲线和K2O+Na2O 变化曲线的交点所代表的Si2O值既是皮科克指数。碱性(大西洋型)61。 (3)铝饱和度 根据岩石中碱比铝等于1:1来确定岩石中Al2O3的过量和不足(按分子比计算),可以划分四种岩石类型。 (4)按花岗岩的成岩物质来源分类 以Al2O3/(K2O+Na2O+CaO)=1.1 (分子比)作为分界,该比值1.1的为“S”型花岗岩;该比值69% 酸性岩类; SiO2 63-69% 中酸性岩类; SiO2 53-63% 中性岩类; SiO2 45-53% 基性岩类; SiO2 45% 超基性岩类。 常见熔岩分类表 我国著名岩石学家邱家骧在投绘国内外常见火山岩平均化学成分、酸度、种属基础上,在划分里特曼组合指数等人系列分界线的情况下,设计了确定火山岩的名称、酸度、碱度、系列、组合的图解。这个图解的优点是:只须利用岩石中的SiO2和K2O+Na2O重量百分数投影,就可以简便的确定出岩石名称、酸性程度、组合指数大致值、碱度类型、玄武岩浆系列及可能的岩石组合;对岩石种属能进行详细划分,尤其是过度种属;澄清了组合指数、类型与系列的关系。 火山岩区比较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岩石定名,由上述 图解中可以看出,对碱度不同的火山岩其名称不同: 1、对于SiO245%, d 45%, d =3.3-9的岩石,据SiO2含量,可分为碱性玄武岩、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碱流岩、碱性流纹岩。 4、对于SiO245%, d 9的岩石,据SiO2的含量,可分为较基性的白榴碱玄岩-白榴岩类和较酸性的响岩类。划分火山岩碱度、系列、组合表 关于细碧角斑岩的分类命名 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简称细碧角斑岩),是产于造山带中的富钠质海相火山岩。 1、 细碧角斑岩的典型矿物组合为钠长石、钠更长石( A n 15-20),绿泥石、方解石、绿帘石、角闪石、阳起石、磁铁矿等。区别于正常的钙碱性基性酸性火山岩。不含似长石类和碱性暗色矿物,区别于碱性或过碱性火山岩(碱性玄武岩、碱性粗面岩、碱性流纹岩)。 2、细碧角斑岩的原生结构构造与正常的钙碱性火山岩基本相同,但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表现为变余结构或次生变晶结构。特征构造见枕状构造、球状构造。 3、化学成分 (1)细碧岩:SiO2 含量4552%,与玄武岩相当。Na2O3%,K2O 2%,CaO4.5%, K2O 5%, CaO69%,与流纹岩相当。Na2O4.5%,K2O 2%,CaO2%,含钾长石5-10%;钾角斑岩K2O5%,含钾长石10-30%;钾石英角斑岩K2O2%,钾长石10-30%。 四、变质岩分类、命名 (一)变质作用类型划分 变质作用可以划分为五大类:1、区域变质作用;2、动力变质作用;3、接触变质作用;4、冲击变质作用;5、洋底变质作用。 1-1、区域变质岩类 包括板岩类、千枚岩类、片岩类、片麻岩类、长英质变粒岩类、石英岩类、斜长角闪岩角闪岩类、麻粒岩类、榴辉岩类。 1-2、动力变质岩类 包括糜棱岩类、碎裂岩类。 2、变质岩的命名 2-1基本名称命名 a、按矿物组合或矿物名称命名,如角闪岩、斜长角闪岩、石英岩、长英质变粒岩、榴辉岩等。 b、以结构构造形态命名,如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碎裂岩、糜棱岩等。 c、按传统习惯命名,如大理岩、麻粒岩、角岩、矽卡岩等。 2-2、附加形容词命名 a、以矿物名称作附加形容词时,按矿物含量“少前多后”的原则。矿物含量10%者,直接参加命名;两种矿物同时出现并大于5%时,可合并命名,如二辉、二长、二云等。 b 、特征变质矿物作附加形容词时,含量5%时,直接参加命名;当岩石中特征变质矿物出现两种以上时,可将次要者删去,一般以不超过三种为宜。 c、必要时,可以将特殊的结构构造或颜色作为附加形容词,命名时可按“颜色+特殊的结构构造+特征变质矿物+次要矿物+基本名词”的顺序。如灰色厚层状石榴堇青石黑云斜长片麻岩。关于层厚:巨厚层0.5m,厚层0.1-0.5m,中厚层0.05-0.1m,薄层3mm,中粒1-3mm,细粒0.1-1mm,微粒泥质时,可称硅质板岩;若硅质80%时,由具板状构造时,如硅质已经结晶细粒石英,则向板状石英岩过渡;当板岩重结晶程度较高,具丝绢光泽,但板理仍发育时,可称千枚状板岩或板状千枚岩。 2、千枚岩类:指具有典型千枚状构造的浅变质岩。原岩成分基本上重结晶,典型矿物组合为绢云母+绿泥石+石英,可有少量长石及副矿物 。进一步划分和命名按以下原则: 2-1、当长英质矿物含量50%时,以占主导的长英质矿物参加命名,如绿泥石英千枚岩、绢云钠长千枚岩; 2-3、特征变质矿物、杂质成分及颜色可直接参加命名,如灰色千枚岩、硬绿泥石千枚岩、钙质千枚岩。 2-4、如岩石中出现少量铁铝榴石、十字石等中级变质矿物,或基质中大量云母出现,但仍为千枚状构造时,则称千枚状片岩。 3、片岩类:是指具明显片状构造的变质岩石。主要由片柱状矿物(云母、绿泥石、滑石、角闪石)和粒状矿物(长石、石英)组成,以及少量红柱石、石榴石、堇青石等特征变质矿物。其中,片柱状矿物含量25%,粒状矿物以石英为主,长石50%,且石英长石时,石英直接参加命名,如石英片岩,当粒状矿物含量10-25%的长石时,长石参加命名,如斜长云母石英片岩,钠长绢云石英片岩。 3-2、当石英+长石长石,长石10%时,长石参加命名。如长石黑云片岩。 3-3、 云母片岩、石英片岩、绿泥片岩、角闪片岩命名表3-4、对于具片状构造的一类特殊矿物成分的片岩,如镁质片岩、钙质片岩、蓝闪石片岩等,进一步命名时,也是按占主导的片柱状矿物+片岩的方式进行。次要矿物按“少前多后”的原则列于其前。如镁质片岩的蛇纹石片岩、绿泥滑石片岩、滑石菱镁片岩等;钙质片岩的方解透闪绿帘片岩、云母方解透闪片岩等;蓝闪石片岩的硬柱石铁铝闪石石英片岩、硬玉蓝闪钠长片岩、蓝闪绿泥片岩等。4、片麻岩类:是指以长英质矿物为主,粒度较粗, 1mm,具明显片麻状构造的变质岩石。其中,长石(钾长石和斜长石)+石英50%,且长石石英,片柱状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有时含有矽线石、蓝晶石、石榴石、堇青石等富铝变质矿物。命名时可按“特征变质矿物+长石种类+片麻岩”的方式进行。 4-1、在野外定名时,如长石种类无法鉴定,长石可不参加命名,如黑云片麻岩,角闪片麻岩等。 4-2、当两种长石同时出现时,其中:当斜长石钾长石时,斜长石直接参加命名,如斜长片麻岩;当斜长石钾长石时,钾长石直接参加命名,如钾长片麻岩(碱长片麻岩)。片柱状矿物仅为黑云母、角闪石,不出现辉石。当钾长片麻岩含有较多的矽线石、蓝晶石、石榴石、堇青石等富铝变质矿物时,一般称富铝片麻岩;当斜长石钾长石时,两者同时参加命名,如二长片麻岩。4-3、常见片麻岩的命名表5、长英质变粒岩类:指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粒状矿物组成,变晶粒度25%,片柱状矿物50%,通常90%者称浅粒岩;而50%)者称变粒岩。 5-2、当石英长石时,两者均不参加命名,如角闪变粒岩、含角闪浅粒岩等。 5-3、当石英70%,长石5%时,均可参加命名,如含白云母石英岩;当石英95%时,称纯石英岩。 6-2、长石石英岩:长石+石英70%,长石含量在10-25%之间,其他矿物5%者均可参加命名,如含黑云母长石石英岩。 6-3、含铁石英岩:主要由石英、磁铁矿(赤铁矿)组成,命名时首先按铁矿种类确定基本名称,如磁铁石英岩、赤铁石英岩,然后再按“构造+片柱状矿物+基本名称”进行。如条带状镁铁闪石磁铁石英岩。7、斜长角闪岩-角闪岩类:指普通角闪石含量50%的变质岩。还含有一定数量的中基性斜长石,以及少量石英、黑云母、绿帘石、铁铝榴石、透辉石、紫苏辉石等。 7-1、当普通角闪石50%,85%时,称角闪岩。 7-2、当辉石普通角闪石时,称为斜长辉石岩、辉岩。 7-3、为避免与片麻岩造成混乱,取消“斜长角闪片麻岩”这一术语。将普通角闪石50%者,且具片麻状构造的岩石,称为“片麻状斜长角闪岩”,而普通角闪石50%者,归入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角闪岩的命名表 第二部分 野外工作方法 一、沉积岩区野外工作方法 二、花岗岩区野外工作方法 三、火山岩区野外工作方法 四、变质岩区野外工作方法 一、沉积岩区野外工作方法 (一)地层分类类型 岩石体可分为许多不同类型进行分类,每一类型都需要各自独特的单位,在地层分类中广泛使用的是: 1、岩石地层单位依据岩石体的特征划分的地层单位。 2、生物地层单位依据岩石体所含化石划分的地层单位。 3、年代地层单位依据岩石体形成时间划分的地层单位。 各种地层单位之间的关系 岩石地层单位是地质填图的基本单位。岩石地层划分是一个地区开展地层工作的首要途径,即使其他各种地层学程序都无法进行,只要有岩石,便可开展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化石作为自身特有的岩石学特征,是识别这些岩石地层单位的重要鉴别因素。因为几乎每个岩石地层单位都是在一个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的。所以他不仅具有岩石学意义,而且还有年代学地层学意义。但是,这种时间间隔在建立或鉴定岩石地层单位及其界线时,很少起作用。几乎所有地层单位界线,在横向追索时,都将穿越等时面。 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依据是岩石中的化石内容。生物地层单位的选择和建立,不是岩石地层的岩石组分决定的,只是与化石的有无和化石的种类,以及与含化石的岩石类型和岩相有关。 岩石地层单位和生物地层单位是根本上不同种类的地层单位,各自依据着不同的鉴别标准。二者的界线可能在局部相符,或位于不同的界面,或者相互交错;二者另一区别是,所有岩石(沉积的、火成的、变质的)都可以划分为岩石地层单位,而生物地层单位只能在含化石的岩石中才能识别。 岩石地层单位和生物地层单位均反映了沉积环境,但生物地层单位更受地质时代的影响,可以指示地质年代。 年代地层单位被定义为包括地球历史的某个时间跨度内所形成的所有岩石,而不考虑这些岩石的成分或特征。这些单位在各处都只包括某一时代的岩石,他们的界线在各地方都是等时的。这与岩石地层单位大不相同,岩石地层单位在任何有岩石的地方都能被客观地识别;与生物地层单位相对照,只有在岩石中实际出现某些特征或属性时,这些地层单位才是相对客观的物质单位。所以,识别年代地层单位的主要依据是他们形成的时间一个抽象特征。 尽管生物地层单位通常接近年代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对比可以接近于时间对比,但是生物地层单位在根本上不同于年代地层单位。因为,由于多种原因生物带的界线可能偏离时间面。(二)年代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单位 每个岩石体都代表地质时间的某一间隔,因此,每个年代地层单位(岩石体)都有一个对应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间间隔)。由于地质年代单位代表的是无形的地质时间,而地层单位则是由岩石组成的有形的实体,所以地质年代单位本身不是地层单位。我们可以把年代地层单位比作某段时间内流经沙漏的沙子,而对应年代地质单位则好比沙子流经沙漏时所持续的那段时间间隔。因此,我们可以说沙流持续的时间是一小时,但是不能说沙子本身是一小时。相当的地质年代单位 (三)岩石地层单位 根据可观察的和可鉴别的岩石学特征,或者岩石学特征组合及其地层关系所定义和识别的岩石体。 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可以由沉积岩或火成岩或变质岩,或由它们中两种或更多种岩石组成。岩石地层单位也可以由固结的或未固结的的岩石构成。所以,岩石地层单位是通过可观察到的物理特征,而不是通过推测的年代、地质历史或形成方式进行识别和定义的。必须以实际岩石物质的岩石组分为基础。只有那些在野外易于识别的主要岩性特征才能作为岩石地层单位的基础。(四)岩石地层单位类型 1、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群两个或多个组 组岩石地层学的基本单位 段组内命名的岩石实体 层段内或组内命名的独特岩层 2、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未正式命名的段、层、透镜体等。(五)岩石地层单位划分 1、正式岩石地层单位(1)群:群是高于组级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组合并而成,或由一个规模较大的老组再分后升级为群。 在工作程度较高、分组较细的地区,合理的并组为群是进一步概括地层发育特征,简化地层划分的有效办法。群的典型剖面或参考剖面就是组成它的各个组的典型剖面或参考剖面。组不一定要合并成群,要避免建立不含组的群,对不分组的群,一是群内分组,二是降群为组。群内的一个或几个组的尖灭,可以合理地将群降级成组。群内不允许有重要的间断或不整合存在。(2)组:是岩石地层等级中级别居中、划分适度的地区性或区域性岩石地层单位。组的重要含义还在于,其总体岩性一致并具有可填图性。组的厚度没有限制,从不足1米到几千米。组的岩石组合复杂程度可以有很大不同:“组或者由一种岩石构成,或者以一种主要岩石为主,夹有重复出现的夹层;或者由三种岩石交替出现构成,还可能以很复杂的岩石组分为一个组的特征”,其内部不应存在长期间断。所以说,组应以清楚、稳定的特殊岩性变化面或特殊结构构造标志层为界线,易于鉴定并应有一定的延展范围。 (3)段:是级别低于组的岩石地层单位,是组的组成部分。正式命名的段必须与组内相邻岩层具有明显不同的岩性特征,并且分布范围广。组内是否分段要根据其内有无分段的条件和区域地层研究的需要来决定,有的组可以完全划分成段,如寒武纪馒头组分为东热段和河口段;也可以指定组内某一部分为正式段,其余部分不正式命名段;有的组则不分段;还有的组在某一地区分段,在另一地区则不分段,有的段可以从一个组侧向上延入另一个组。 (4)层:是岩石地层单位等级系列中最小的正式单位。它一般由岩性、成分、生物组合等特征显著区别于相邻岩层的单层或复层构成。厚度不大(数厘米或数米至十余米)。通常只有区域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层才正式命名。 “层”也通常作为非正式地层单位术语使用 2、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是未正式命名,或不需要正式命名局部性岩石单位。对这类单位常使用带、层、段、透镜体、岩舌、岩楔、礁等术语。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没有固定大小和等级关系。尚没有统一划分规则,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特殊成分的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如特殊夹层等; (2)特殊标志的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如颜色、成岩构造等局部性标志层; (3)特殊形态的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如透镜体、楔状体等; (4)特殊成因的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如化石富集层、礁、凝缩层、风暴沉积等; (5)特殊含义的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如某种事件层、地球化学异常层等, (6)含水层、含矿层、粘土、某种石灰岩等。 二、花岗岩区工作方法 (一)花岗岩类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原则及方法 1、岩石谱系单位的基本原理和基础 在花岗岩区划分不同等级的岩石谱系单位是建立在岩浆的同源性及其演化规律和岩石区的概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并由此揭示出区域岩浆演化的规律。 所谓岩浆同源关系实质上就是所有岩石构成单位具有一定的空间关系、矿物成分之间关系,同时保持着相似的结构特点。也就是说,一定的空间、时间范围内所形成的花岗岩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