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税经济区的内涵、动力模式和发展路径:基于产业链的视角*项目来源:浙江省软科学项目(项目号2012c35072)、2009年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王任祥1 罗兴武2 (1.宁波工程学院 国际港口与物流研究中心,中国浙江 宁波,315211;2.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浙江 杭州,310018)摘要:产业链是保税经济区发展机制的重要载体,保税经济区产业链构建过程是以外贸为导向的、以工业为主要依托第二产业与第一、三产业互动延伸与整合的过程,产生相应的产业经济效应和区域经济效应;进口驱动、出口驱动和中转驱动是保税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动力模式,其价值基础在于涉外产业链上存在着价值链联结点;发展路径为布局于保税经济区、近区、腹地的各区域涉外产业链通过价值联结业务单位进行延伸和整合,最终形成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动态的、国内外协同发展的涉外产业链群。关键词:产业链;保税经济区;动力模式;发展路径The Connotation, Motive Power Model and Developing Route of Bonded Economic Zone(BEC):Based on the Visual Angle of Industry ChainWang Run-Xiang1 Luo Xin-Wu2 (1.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jiang, Ningbo, 315211;2.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 Zhejiang, Hangzhou, 310018)Abstract:Industry chain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BEC development mechanism.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BEC industry chain is the process of extension and integration that the 2nd industry interacts with the 1st and 3rd industry under the foreign trade orientation and industry being main support, this process also brings forward industry economic effect and zone economic effect. Import drive, export drive and transit drive is the three main models of BEC development, their value foundations lie in value connection points of foreign trade oriented industry chain, those value connection business departments bring BEC, near BEC and the inner district together, and to make further extension and integration, eventually form bigger dynamic coordinated foreign trade oriented industry chain group. Key words:industry chain;BEZ;motive power model;developing route保税经济区由于其经济政策的开放性,成为链接中国与国际市场的“绿色走廊”,目前在中国的发展呈如火如荼之势。其政策上的优惠,相比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犹有过之而无及,但不少人对其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对保税经济区的内涵作了界定,并试着从产业链的视角,分析其发展机制的动力模式与技术路径,以期能更好地服务于国际分工与经济全球化。1保税经济区的内涵及其表现形态界定什么是保税经济区?王萍锋等1认为保税经济区主要包括三大块区域: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并分别对应区港分离、区港联动和区港一体三个阶段。杨兵杰2根据宁波的实情出发,认为宁波保税经济区包括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和宁波保税物流园区。张海波3则认为我国的保税经济区主要包括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学者们对保税经济区的形态有所认定,但都没有对保税经济区内涵进行诠释。我们认为,保税经济区(bonded economic zone,BEZ)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具有保税、物流、中转等多个功能,海关入驻,进行封闭式监管的特定经济区域。从其内涵来看,应具备四个特征:保税经济区是与保税业务有关的区域,区内企业可以从事储存、外贸加工、国际中转、国际转口、全球采购配送等活动;当然,这些活动具体到特定形态还须具体分析。保税经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园区”(这里的“园区”是泛义上的,不是狭义上的保税物流园区),“园区”内聚集许多企业。保税经济区是海关监管的特定区域,海关进驻“园区”,实施24小时物理围网监管,“园区”内企业与海关实行电子计算机联网,“园区”与境内区外之间设置卡口、围网隔离设施和视频监控系统。涉外产业链是保税经济区发展机制的载体,保税经济区的“园区”规模带来一定的产业经济效应和区域经济效应。由此,我们来做个判断,目前我国与保税业务有关的区域形态有9种之多,包括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保税物流中心、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这9种区域都属于保税经济区吗?很显然“两个仓库”(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和“一个中心”(保税物流中心)不是,后6种形态才是;但由于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和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区位的特殊性和唯一性,不能复制,其功能和享受的政策类似保税港区,属于非常规的保税经济区,常规的保税经济区形态有4种,即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原因就在于“两个仓库”和“一个中心”只是由海关批设的一个企业经营的海关监管区,不能达到“园区”规模才能构建出来的产业经济效应和区域经济效应。2保税经济区产业链构建的效应保税经济区产业链是围绕大工业体系的保税经济区区内、近区和腹地三种各有偏重的涉外经济区块延伸和整合而成,其构建过程是以外贸为导向的、以工业为主要依托(也包括涉农的原材料供给及农产品进出口)第二产业与第一、三产业互动延伸与整合的过程。保税经济区产业链在国内外交融空间上,延展于区内、近区和腹地区域,集贸易、加工、转口、港口和工业生产为一体,“承一(农业)接三(商业)”,国内、国外经济联动,是保税经济区发展机制的具体途径和重要纽带。2.1保税经济区产业链的产业经济效应:以商促工、以工带农保税经济区由于“境内关外”,不仅区内企业原料和设备可以保税,而且企业间交易的也可以免增值税。但区内产业的配套往往是不够的,就需要区外配套,产业经济效应自然也溢出到了区外。区内、外各产业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区内、外联动;产业链越长,环节越多,其“乘数效应”也越大。保税经济区大进大出,外贸促进工业生产,工业生产带动农业初级产品深加工,异业联盟、整合,从而使保税区产业链成为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最终实现以商促工、以工带农。2.2保税经济区产业链的区域经济效应:以沿海带内地、内外贸一体保税经济区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保税区产业链既是沿海经济活动向内地经济地域延伸的载体,更是内地经济区域向沿海市场拓展的要求。总体上呈现出保税经济区拉动近区、近区带动腹地的走向。通过保税经济区产业链,打破沿海、内地“两层皮”各自封闭孤立运作的局面,充分整合沿海、内地资源,内地资源(包括人的要素)促进了沿海地域的经济繁荣,沿海也“反哺”内地,如产业的转移,从而有效沟通其内在经济联系。一方面,保税经济区产业链条在面向国际需求、向内地延伸和拓展的同时,在沿海、内地创造性地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激活了两地发展要素,从而成为“以沿海带内地”的重要纽带和通道。另一方面,保税经济区产业链将贸易、物流和加工制造等紧密地整合在一起,将使农业、工业和商业,区内、近区和腹地整合为经济利益和市场风险共同体,“一荣俱荣”,最终实现内外贸一体化。3保税经济区发展的动力模式:产业链视角下模型构建保税经济区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是保税经济区网络布局的核心问题,既然涉外产业链是保税经济区发展机制的载体,我们试着以产业链的视角对其动力模式进行构建:3.1 进口驱动模式所谓进口驱动,是指通过运用保税经济区灵活的政策及便利的区位优势,在保税经济区设立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仓库,境外原材料供应商直接在保税经济区的VMI仓库保有库存,通过信息共享,适时掌握进出库状态,下指令给境内保税物流公司按照境内客户的生产进度向客户补货。其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进口驱动模式 Graph 1. Import drive model在这种模式下,由于保税经济区按照“境内关外”的原则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非常有利于国际上供应链运作的新型库存模式VMI的展开。VMI是以双方成本最小来优化产品的可得性的,境内区外客户可要求其境外供应商将境外料件先行存进保税经济区(BEZ),境外供应商则能获得境内区外客户的授权适时访问客户生产管理系统,根据客户的生产计划,做进销存计划,并委托保税物流公司做出入区、报关等方面的管理,从而降低产业链整体库存和成本4。至于区内企业,也可大力发展“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料件入区保税,成品返销国外市场免税,采取电子帐册管理方式,定期核销;区内企业因料件配套、生产工序、紧急履约等原因,无法在区内完成的部分加工环节,可以委托区外企业协助配套、代为加工。由于保税经济区便捷的通关形式,使供应链采购的前置期大大缩短,从而有利于优化库存水平,提高企业资金周转和运作效率,有助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组合;同时,区内企业的繁荣,也会产生“溢出效应”,带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3.2出口驱动模式出口驱动是指货物通过保税经济区报关快进快出,供应商凭出口报关单证办理退税,区内企业组织货物供给国外客户的一种运作模式。其模式如图2所示。在这种模式下,由于保税经济区实行“区内自由、入区退税”的政策(保税区例外,要等到离境才能退税),区外供应商可先将货物存入保税物流园区,即可申请退税,减少了租船定舱等事务,这样就极大的减少了供应商资金和时间占用。此外,区外供应商还可利用保税经济区“一日游”模式合理避税,区外供应商可将货物出口至保税经济区,当天通关,当天区外供应商再以加工手册进口运离保税经济区,整个时间不超过一天,就解决了香港游模式需要十几天才能解决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加快企业资金周转,减缓企业资金压力,提高企业利润。至于区内商品,已视同出口,其离境因不征税免许可证件,出口报关手续将会非常快捷;便捷的出口手续,加快货物流转,物流成本大大降低,有助于区内企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同时也保障了对国外客户的供应,从而实现产业链生产利益和商业利益等综合利益的最大化。图2 出口驱动模式 Graph 2. Export drive model3.3 中转驱动模式中转驱动包括国际中转、国际转口和国内结转三个方面。国际中转主要是指从海外客户启运的货物,在保税经济区进行整箱或分拆、集拼保税堆存后,换装运输工具,不通过我国境内继续中转至境外其他目的地。国际转口与国际中转有相似的一面,货物从境外来经保税经济区再到境外去,不同的是,国际中转是从物流的角度来看的,而国际转口则是从贸易的角度来确定的。国内结转是指区外企业的货物经保税经济区储存或加工后将余料或半成品结转至区外另一企业。其模式如图3所示。图3 中转驱动模式 Graph 3. Transit drive model据考察,国际中转业务在保税经济区货源中的比例的高低是其国际枢纽和辐射能力的判定重要标志,新加坡、香港的自由贸易区都是明显的例证。由于中国是出口大国,亚洲最大的市场,也是欧洲和北美货物主要进口地,因此,在中国的保税经济区,发展辐射东亚地区的具有保税功能的分拨中转中心,支持进出口及转口贸易的物流中转,有利于中国融入全球产业链,也有助于提升中国在产业链的位置和在全球市场的地位。4保税经济区发展机制的价值基础与技术路径4.1保税经济区发展机制构建中的价值基础保税经济区产业链的价值形态是保税经济区价值链,价值链又反过来通过剩余价值分配作用于产业链中各联结业务单位的价值创造属性。迈克尔波特认为价值链各业务联结单位,彼此依存,动态竞合,形成虚拟的动态联盟,整体链条竞争优势的形成也将极大地提升了价值链各单个业务联结单位的竞争力。保税经济区发展机制的“三动力”模式(进口驱动、出口驱动和中转驱动)的价值基础就在于产业链上各联结业务单位之间的价值关联性。保税经济区上各联结业务单位主要有区内企业、保税物流公司、近区企业、腹地企业等,他们往往面临的最终消费者是相同的,共同的价值目标就是使消费者满意5。消费者满意须借助保税经济区产业链价值联结点即各业务单位的相互协同作用才能实现,实现的好坏又依赖于其动力模式和技术路径的选择6。4.2 保税经济区发展机制的技术路径保税经济区产业链实质上是一个以外贸为导向的、以工业为主要依托,区内、近区和腹地互动延展的价值链。作为价值联结点的业务单位的相互合作,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业务水平,更能带来“112”溢出效应,使业务单位之间乃至链与链之间更加协同,从而发现和创造新的价值。通过这种新的价值不断地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持续地对区内、近区和腹地各区域主体的业务联结单位进行设计和再设计。总体上来说,保税经济区发展机制的技术路径是先外后内,沿海带动内地,内外贸一体化。这种先外后内的顺序是区域经济分析的一种基本思路,暗含了国际经济学分析先开放后封闭再开放的辩证思想。保税经济区发展的技术路径如图4所示。 图4 保税经济区的发展路径 Graph 4. The developing route of BEZ 1布局于区内、近区、腹地的各产业链主体通过战略分析确立各自的优势涉外产业链环,通过“外环”(区内)发展带动“内环”(近区和腹地)经济繁荣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切入点和核心,也是国务院批设保税经济区的初衷。我们须从战略层面的高度来看待保税经济区产业链,保税经济区作为国内市场链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其优势产业的选取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不仅仅关系区内的发展,更直接影响近区、腹地的产业配套,影响整个涉外产业链条。“春江水暖鸭先知”,因此保税经济区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应审慎并具有战略眼光,不要把一些国外落后、淘汰的产业纳入区内,而应以国际市场为导向,选择中国亟需并相对落后的产业,如高新电子、精密机械等高科技制造业、污染度低的国际物流业、转口贸易等。保税经济区的先进性,才能保证整个产业链具有先进性。保税经济区产业链反过来要求近区、腹地除了自身具有一定发展能力,还应唯其马首是瞻,腹地工业应为保税经济区工业生产提供工业原材料、配套加工等支持,近区则应该发展腹地向保税经济区转换的加工制造业和国际物流业。2在保税经济区、近区及腹地之间,由于产业链价值联结点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具有一定核心竞争能力的涉外产业链条。保税经济区具体到其各自的具体形态,在其在其延伸和拓展时,常常过度强调了本区域自身优势,如若忽略了战略上协作,这样各个区域虽形成了相对完整却独立的产业链,可若从全球视野来看,这些可能就是一些断链或孤环,不利于保税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1990年6月,中国第一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涎生,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加速了保税区的建设步伐,到目前保税区区域格局基本呈现北有天津、大连、青岛为主的渤海湾区域,中有以上海、宁波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南有以广州、深圳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区域。但保税区不能入区退税,制约了其生产加工功能。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2000年6月开始国务院开始批设出口加工区,数量逾60个,广泛分布于沿海、沿江及腹地,2009年出口加工区功能进行了拓展,叠加了保税区的一些功能,形成加工制造为主,保税物流为辅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刺激中国外向性制造业增长。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大多靠近港区,但并不与港区直接相连,制约了国际物流的发展。为了加强区港之间的联动,2003年始批设保税物流园区,在港区划出部分区域作为保税物流园区,形成“前港后区”格局。保税物流园也可出区退税,方便货物大进大出,进行国际中转、国际转口、国际采购及国际配送等,弥补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以发展国际贸易和出口加工为主的不足。2005年始批设保税港区,现在已初步完成在长三角、环渤海、华南、西南沿海、东南五大区域中的布局,保税港区叠加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和保税物流园区的政策优势,形成集港口、物流、加工和贸易等功能为一身,最为开放、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从发展趋向上来看,保税港区就是自由贸易区的先行试验区,对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意义重大。3国务院对于保税经济区的批设,意在“以点带面”。区内带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日语试题试卷及答案
- 税法总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东省合成氨工艺操作证理论考试练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年阜阳市颍泉区选调区内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达州市大竹县城区学校考调教师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模拟题和答案分析
- 2024年劳务员之劳务员专业管理实务练习题一及答案
- 北京热力保密知识培训课件
- 足部损伤诊疗与护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临床VTE防治考核题及答案
- 展台搭建施工管理办法
- 电缆测试技术课件
- 政协大走访活动方案
- 个人养老金课件
- 儿科穴位贴敷治疗讲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氧化钪行业需求状况及未来趋势前景研判报告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英语试题(附答案)
- udi追溯管理制度
- 三一研发项目管理制度
- 轮胎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25-2030年)
- 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