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后的姿势【修改稿】丹阳市正则小学 徐成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3、学习正面刻画、环境烘托、侧面衬托的表现人物的方法,并体会它们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教学重点:学习正面刻画、环境烘托、侧面衬托的表现人物的方法,并体会它们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教学准备:1. 课前学生对汶川地震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2. 课件(PPT)教学过程;一、 激情导入,切入正题。同学们,2008年5月12日,这是一个用鲜血染红的日子,这是一个令全体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一场里氏八级的大地震,猝然袭击了中国四川。大地震颤,山河移位,家园倒塌,哀鸿遍野,十多万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地震是一场灾难,但灾难是一场大考。考试中最难回答的问题,就是生与死的选择。就在这片废墟上,一个叫谭千秋的普通人民教师,他用“最后的姿势”给这个问题做了最响亮的回答。1. 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2. 同学们,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告诉老师,谭千秋生命的最后姿势是怎样的?【出示:张开双臂,保护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课件出示】3. 让我们将这神圣的姿势再次在我们脑海中定格。(再读)4. 谭千秋老师在生命的最后,为何选择了这样的姿势?这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老师想检测一下上节课同学们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请打开预习导航,我们来默写几个词语。【请一学生到黑板上默写】 坍塌 震撼 诠释 二、 合作探究,自学分享。(一)理解“坍塌”。1. 理解词义 坍塌建筑物倒塌 坍塌一词在本文中指什么?(写出了地震来临时,教学楼倒塌的场景。)2.地震突然来临,场景是多么可怕啊!出示学习任务:快速浏览课文的2-7自然段,划出描写地震环境的语句,然后读一读并想一想,这些环境描写想告诉我们什么?你从中读又懂了什么?请在文中的空白处做批注。【板书:环境】出示:天空阴沉沉的。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坍塌了3.交流分享。(1)天空阴沉沉的。 天气的描写预示着灾难的来临,也为谭老师的牺牲营造了悲伤的气氛。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三个感叹号显示着地震的发生事先没有任何预兆。地震给人的感觉突如其来,瞬间大地上的生灵面临死亡的威胁。 (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房屋已经开始倒塌,情况万分危急,大家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此处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这些都是地震时的环境描写,这样的环境描写是一个整体,把这三段话连起来读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地震突如其来,情况非常危急)3.同学们,文章的主人公是谭千秋,可作者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环境?环境的描写究竟有何作用呢?【环境的描写,能展现情况的危急,能衬托出人物的品质,让人物的形象更加高大】(板书补充:环境烘托)(二)感悟“诠释”。1. 从“课桌摇晃”到楼房坍塌,仅仅几秒钟的时间,人间惨剧就发生了,可在那最危急的时刻,谭老师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谭老师言行的句子。2.课件出示: 语言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行动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3.交流:(1)指明读谭千秋语言的句子,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样读?【情况很紧急,谭老师内心很着急,为学生的生命担忧】(2)已经冲到三楼的谭老师,听说还有四名学生在教室没有脱险,立刻又折返回到了四楼教室,可大楼摇摇欲坠,即将坍塌,为了保护学生的生命,引读:“谭老师立即”思考:这句话展现了谭老师生命最后的哪三个动作?(拉、撑、护)哪一个动作深深触动了你?(撑,感受了谭老师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撑起是学生存活的希望,撑起的是对学生的爱,撑起的是责任的担当)(3)引读: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谭老师为守住孩子们的生命之门,他选择用“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面对死亡。再读:“谭老师立即”4.“诠释”是什么意思?谭老师用生命最后的言行诠释了什么?(诠释了爱与责任,诠释了对学生的爱,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肩上所承载的沉甸甸的责任。)【板书:爱与责任】5.同学们,抓住人物的言行等细节来表现人物品质,这种方法叫“正面刻画”。【板书:正面刻画】(三)感受“震撼”。过渡:同学们,三句话,三个动作,在最危急的时刻,谭千秋老师坦然地对生死进行了抉择,令人动容。通过旁人的话语,我们的心灵又一次被深深震撼。1. 出示学习任务:自由朗读课文的8-10自然段,品味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语言,抓住语言中的关键词去细细品味,从中感受去谭老师是个怎样的人?2. 交流分享。救援人员眼中的谭老师:“死死地护着”忠于职守学生眼中的谭老师:“飞身”“扑”奋不顾身老师眼中的谭千秋:“生死攸关”舍生忘死【生死存亡的关键】3. 小结:面对灾难,面对死神,谭老师用血肉之躯与之抗衡,将作为教师的爱与责任诠释得淋漓尽致,他的壮举震撼人心。4. 同学们,通过对周围人物的言谈反映,从侧面来衬托要写的人物的写作方法叫“侧面衬托”。【板书:侧面衬托】5. 女生读救援人员的话语,男生读获救学生的话语,齐读一位老师的话语。(四)拓展延伸过渡:同学们,灾难无情,人间有爱,谭千秋,用他并不坚实的两臂,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生命的天空,“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这也许就是这位可敬的老师,临终之前最美好的遗愿。妻子张关蓉,终于在第二天清早见到了自己的丈夫。她拉着丈夫冰冷僵硬的手,仔细地为丈夫擦拭着身上的血迹。“我的爱人,让我给你细细擦去手上的污泥,就像你曾经温柔地擦去我脸上的泪水。我的爱人,你宽阔的臂膀给了我栖息的港湾,更给了大震中四个孩子生命的新岸。男子汉也会累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