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五中等六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江苏省徐州五中等六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江苏省徐州五中等六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江苏省徐州五中等六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江苏省徐州五中等六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州六校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一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要求(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a.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b. 石器锄耕-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c. 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d. 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2通俗俚语是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它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追求。“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形象的反映了我国农民阶级的通俗愿望 ,形成这种低层次需求的根本因素是 a.农民要求不高,容易满足 b.封建统治残暴,农民不敢有太高的愿望c.自然经济的长期影响 d.农业生产比较容易,没有太大风险3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右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a男耕女织 b铁犁牛耕 c集体劳作 d刀耕火种 4古代南京云锦,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5清康熙年间,工匠用进口的原料画在瓷胎上,这样烧制的瓷器色彩鲜艳,效果如同油画。这样瓷器应该是 a.青瓷 b.青花瓷 c.五彩瓷 d.珐琅彩瓷6唐朝前期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制度,下列史料能够作为直接例证的是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7明朝政治家张居正曾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思想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8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避免海难发生 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 d严控对外联系9下图是位于运河沿岸的河下古镇(属今淮安市)的一种清代建筑,突出反映了徽派建筑的系列特色,据此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河下镇在清代商业很繁荣 徽商曾在这里长期活动当时政府推行“农商并重”的思想徽商的大范围活动,带动了我国古代区域经济的繁荣 a. b. c. d. 10清黄遵宪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对于“海禁”政策分析正确的是 a b c d反映了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强化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制约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发展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11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成为社会风气。土地兼并导致自然经济解体。这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是清政府“重本抑末”政策的结果a b c d121898年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13江南在历史上曾人才辈出,下列三位在我国近代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篇章。他们的共同之处有 张謇 荣宗敬 荣德生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a b c d1419271936年,中国原本较发达的棉纺织业、面粉业和新兴的化学工业、橡胶工业等,都有较大发展。促使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南京临时政府实行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 b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机遇 d外国资本和商品大量输入中国市场15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16某报曾刊载:今天的上海市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a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美国经济侵略创造了条件c一战前夕掀起抵制日货、提倡美货的群众运动d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减免大量美国商品的进口税17“1948年8-11月间,上海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中国元一担涨到中午1000元,而傍晚时以至1800元。”材料反应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有 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 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的迅速复苏a b c d18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此段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是 a外国资本主义 b本国封建势力 c官僚资本主义 d繁重的苛捐杂税19、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经历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a中外合资 b承包经济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20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 b“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c实行政企分开,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高速发展21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2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a b c d 23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要把找到的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运动中 c“大跃进”运动中 d改革开放时期24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2005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1992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25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a b c d 中共十二大召开 中共十三大召开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召开26 我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d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27“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和渗透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并交融,孕育出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从服饰这一层面来看,以下服装能体现上述特征的应是 旗袍 中山装 京剧 a b c d28一位纨绔子弟,身穿绚丽的缂丝衣服,手里把玩着粉彩蝴蝶鼻烟壶,嘴里吃着玉米糕点,正津津有味的在客栈里听着根据当时著名的小说家罗贯中的小说改编的三国演义,根据上述情景请推断该纨绔子弟最可能生活的年代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29右图反映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现了a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 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 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30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 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涂“a”,错误的涂“b”(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31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辉煌,创新发明众多生产工具。上图所示冶铁技术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32上图海报通俗易懂地宣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国家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33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技术水平明显高于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34.20世纪初,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宣传革命理论,同盟会创立了机关报新青年。35.19世纪70年代初,中国的通讯传媒发展迅速,上海地区架设了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开设了国内第一家电话公司。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36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的政策相关,而政策的变化又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汉画像砖市并图【材料二】 燕、赵、秦、晋、齐、粱、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明李鼎李长卿集【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材料四】耕织图耕图清焦秉贞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市”的发展状况。(2分)(2)据材料二,分析古代商业发展呈现什么特点?联系所学,举两例最具代表性的地域(3)材料四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一说你对古代农商关系的认识。(3分)3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传统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在近代逐步瓦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从材料二看,我国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何时?我国近代民族企业最早产生在什么地区?(2分)(3)据材料二图示判断,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何时?并简答黄金时期形成原因。(4分)(4)近代民族企业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了,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8、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请回答:(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2分)(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以什么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1分)(3)分别写出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辟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2分)(4)指出我国开发开放浦东的时间和意义。(2分)(5)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定。(3分)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历史参考答案客观题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cabdbadcada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bbcdcadbdacc题号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cbcddcababb非客观题参考答案36、参考答案:(1)汉代有集中贸易的市;(1分)市设立官署,政府严格管理“市”。(1分)(2)区域性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1分)晋商和徽商。(2分)(3)工商皆本。(1分)理由:工商都是统治者的利益要求。(1分)(4)唐朝(或隋唐)。(1分)关系:相辅相成(即农业经济是商业繁荣的基础;商业活跃也有利于农业发展。)(2分)37、参考答案:(1)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经济相结合(或自然经济、男耕女织)(1分);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1分)(2)19世纪六七十年代。(1分)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1分)(3)时期:1912-1919年(或一战期间)。(1分)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南京临时政府发展实业法令的激励;群众性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任答3点给3分)(4)衰落原因:一战结束后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