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复习 古文练习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复习 古文练习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复习 古文练习 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复习 古文练习 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复习 古文练习 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文练习 班级 姓名一、口技 1、解释加点词语:京中有善口技者( ) 会宾客大宴( )施八尺屏障( ) 众宾团坐( ) 妇拍而呜之( ) 奋袖出臂( )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毕:众妙毕备群响毕绝 、坐: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 3、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 表示相继发生: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4、翻译下列句子: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5.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a.心情舒畅.动作舒缓.舒筋活血6.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莫可名状.至理名言.有名无实二.山市1.加点字注音。青冥( )飞甍( )连亘( ) 窗扉( )睥睨( )( ) 高垣( ) 逾时( )倏忽( ) 遂(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 ) 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 )(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 )3.翻译下列句子a.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b.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4.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加以解释,然后说明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解释: ; 解释: ; 解释: ; 解释: ; 解释: 。 作用: 5.“一切乌有”中的“乌有”意为 ,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 。6.将“始悟为山市”改为“始知为山市”可否?为什么?答: 三.短文两篇(活板、核舟记)(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板印书籍( )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3.文理有疏密( )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5.左手倚一衡木( )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7.诎右臂之船(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纸灰之类冒之( ) 2.有布衣毕升( )3.不以木为之者( ) 4.尝贻余核舟一( )()5.神情与苏、黄不属() 6.细若纹足,钩画了了()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8.其两膝相比者() 9.其船背稍夷() 10.约八分有奇() (三)一词多义。1.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 ) 2.以纸帖之() 每字为一帖( ) 3.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 4.不以木为之者()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四送东阳马生序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同舍生皆被绮绣() (2)与之论辨()2.加点词语解释(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3)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5)余幼时即嗜学() (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7)以衾拥覆() (8)主人日再食() (9)非天质之卑()(10)以乡人子谒余() (11)言和而色夷() (12)以中有足乐者() (1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3.翻译下列语句 (1)俯身倾耳以请。 (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五.送东阳马生序各地中考题(一)(厦门)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甲余幼时即嗜学余因得遍观群书。(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选自欧阳公事迹)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孤幼年丧父。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荻d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闾里乡里。士人家读书人家。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文字文章。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无从致书以观() 弗之怠() 家贫无资()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2分) 假:借。宽容。如果,假如。非正式的。 答:(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答:( )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2分) 答:(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 六、(济宁)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甲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n)粥不充,日昃(z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明臣言行录7.解释加点字。(4分) 晨人持汤沃灌() 腰白玉之环()再适长山朱氏( ) 往往馕粥不充(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9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2分)甲文: 乙文: 10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5分) 七、2008年南京艺术学院附属高中招生(10分)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孤陋片面、浅陋。资盘缠。审详细。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勉勤勉,努力。8.以下四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a.或遇其叱咄( )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d.若既不出户(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2分)共同之处: 不同之处: 八(下)文言文练习答案一、口技 1、解释加点词语: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会宾客大宴(正赶上)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 众宾团坐(围绕)妇拍而呜之(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奋袖出臂(扬起,举起)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乎,差点儿)2、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毕:众妙毕备群响毕绝 、坐: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 3、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表示突然发生: 忽、忽然 表示同时发生: 一时 表示相继发生: 既而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是时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俄而、少顷、未几 4、翻译下列句子: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在同一时间一齐发出来,各种妙处都具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满座的宾客没有不伸着脖子,侧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着,认为妙极了。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宾客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的,他们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跑。5.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a.心情舒畅.动作舒缓.舒筋活血6.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莫可名状.至理名言.有名无实二.山市1.加点字注音。青冥(mng)飞甍(mng)连亘(gn)窗扉(fi)睥睨(p)(n)高垣(yun) 逾时(y) 倏忽(sh) 遂(su)2.解释加点词。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连绵不断)历历在目,以亿万计。(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没有;高;云霄与天河)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集市)3.翻译下列句子a.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每层)楼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b.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我听说,起早赶路的人,曾经看到山上有居住的人家,集市和商店,与人间毫无差别,所以山市又叫做“鬼市” 。4.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加以解释,然后说明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无何 解释 不一会儿 ; 未几 解释 不一会儿 ; 既而 解释 不久 ; 逾时 解释 过些时候 ; 倏忽解释:转眼之间。 作用:表现山市景象瞬息变幻的特点。5.“一切乌有”中的“乌有”意为 没有 ,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 子虚乌有 。6.将“始悟为山市”改为“始知为山市”可否?为什么?答:不可改。“始悟”有“恍然”之意,此“悟”照应开头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用“知”则无醒悟的意味。 三.短文两篇(活板、核舟记)(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板印书籍(“板”通“版”,用雕版)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以”通“已”)3.文理有疏密(“文”通“纹”)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5.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7.诎右臂之船(“诎”通“屈”)(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纸灰之类冒之(蒙,盖) 2.有布衣毕升(平民)3.不以木为之者(的原因) 4.尝贻余核舟一(曾经)(赠送)5.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6.细若纹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还) 8.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9.其船背稍夷(平) 10.约八分有奇(零数) (三)一词多义。1.持就火炀之(靠近) 瞬息可就(完成) 2.以纸帖之(用标签标出) 每字为一帖(标签) 3.高可二黍许(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4.不以木为之者(用)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连词,用来) 四送东阳马生序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 (2)与之论辨(“辨”通“辩”,辩论。)2.加点词语解释(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3)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引、提出)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候)(5)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忧虑)(大)(7)以衾拥覆(用) (8)主人日再食(两次) (9)非天质之卑(低下)(10)以乡人子谒余(拜见) (11)言和而色夷(平和) (12)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1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赠送)3.翻译下列语句 (1)俯身倾耳以请。 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五.送东阳马生序各地中考题(一)(厦门)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甲余幼时即嗜学余因得遍观群书。(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选自欧阳公事迹)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孤幼年丧父。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荻d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闾里乡里。士人家读书人家。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文字文章。【大意: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弗之怠(懈怠,放松) 家贫无资(钱财)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2分) 假:借。宽容。如果,假如。非正式的。 答:(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答:( b )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扣住基本字词,译句要通顺。每句2分。)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2分) 答:( c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要点与评分:可从母亲的角度说,也可从欧阳修成长的角度说。结合文段说出看法2分,语言表达1分。例一: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例二:欧阳修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发奋努力之外,与其母亲注意对他的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六、(济宁)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甲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n)粥不充,日昃(z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明臣言行录【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终于博通六经的要领,慷慨有抱负于天下,他经常对自己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晨人持汤沃灌(热水) 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腰佩)再适长山朱氏(到、往) 往往馕粥不充(够、充足)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有时夜里疲倦了,就用水洗洗脸。9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2分)甲文: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或“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乙文: 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10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5分)答案要点: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他们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业有成。(评分:本题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