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曹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曹操 公元155 220 字孟德 沛国谯县人 今安徽省亳县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好作乐府歌辞 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 气魄雄伟 慷慨悲凉 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曹操简介 写作背景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 207 秋 公元207年 曹操亲率大军北上 追歼袁绍残部 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 统一了北方 诗人登临碣石山 登高望海 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乐府 乐府 原来是汉武帝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 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 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 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观沧海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ji d n s ng zh s 听录音 读准字音 感受诗人的雄伟气魄 有谁比我读得好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一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1层 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 2层 3 8句 描写海水与山岛 3层 9 12句 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最后两句是附文 是为和乐而加 与诗的内容无关 实景 实 想象 虚 二 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 观 字统领全篇 以下由 观 字展开 写登山所见 三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观沧海 赏析 观沧海 是曹操的名篇 公元207年 曹操亲率大军北上 追歼袁绍残部 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 登临碣石山 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 触景生情 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写景的十句 前六句写的是实景 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这首诗借景抒情 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诗人以沧海自比 开阔的意境 雄浑的气势 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 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表现了开阔的胸襟 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四 小结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奋发昂扬的精神 抒发了统一中国 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这首诗意境开阔 气势雄浑 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 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比一比 看谁背得快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七言绝句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 写作背景及缘由2 诗人简介3 理解题意4 诗句分析5 把握情感 分五步走 1 写作背景及缘由 王昌龄和李白都是唐时著名的诗人 两人是很要好的朋友 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到离京城长安三千多里外的 荒地 龙标做龙标尉 李白写这首诗的缘由 从诗题可以直接知道 李白听到好朋友王昌龄被贬谪 左迁 到荒远的龙标去的消息 遥对着朋友所在的方向 写下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 从远道寄给他 2 诗人简介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 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素有 诗仙 之称 他经历坎坷 思想复杂 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 又兼有游侠 刺客 隐士 道人 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 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 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擅长写边塞诗和送别诗 其诗以七绝见长 后人誉为 七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 格调高昂 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他的送别诗不重伤离重慰别 格调高昂爽朗大气早年贫贱 困于农耕 年近不惑 始中进士 在京城长安做官 天宝年间他被贬到龙标做龙标尉 世称王龙标 3 理解题意闻 听说左迁 贬谪 降职 龙标 唐代县名 在今湖南黔阳县 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 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尉 所以诗中指王昌龄 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遥 遥远此寄 这首诗篇 4 诗歌分析 体会意境 杨花落尽子归啼意思 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 写景兼点时令 抒发作者当时对王昌龄被贬的悲哀与同情 杨花 即 柳絮 杨花飘落会满天飞舞 漂泊无定 寓意为 漂泊无定 子规 又叫杜鹃 布谷鸟的别称 常在夜间啼叫 声音凄苦 这里写子规 实际上借以抒发作者当时对王昌龄被贬的悲哀与同情 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 得知您被贬龙标跋涉五溪 直叙其事 流露出他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意思 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 随风伴随您奔赴夜郎之西 抒情 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 托月送友的情怀 这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 明月千里寄相思演唱 蔡琴夜色茫茫 罩四周 天边新月如钩 回忆往事 恍如梦 重寻梦境 何处求 人隔千里路悠悠 未曾遥问 心已愁 请明月 代问候 思念的人儿泪常流月色朦朦 夜未尽 周遭寂寞宁静 桌上寒灯 光不明 伴我独坐苦孤零 人隔千里无音讯 欲待遥问 终无凭 请明月 代传信 寄我片纸儿为离情 赏析名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a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b诗的意思是 我要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 随着风伴随您奔赴到夜郎之西 c诗人发挥的奇特的想象 把明月想象成能寄愁心的载体 托明月以传情 构思新巧 想象美妙 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 托月送友的情怀 名句赏析 赏析的方法 从写作角度去赏析 炼字 修辞方法 抒情方式 写作手法等 从写作内容去赏析 画面描绘 景 感情抒发 情 哲理 意 表达答题的一般步骤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方法或者写法 2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 3 归纳这种手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或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即 指明写法 阐释句意 归纳效果 5 小结 全诗就事写景 借景抒情 特别是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 十分恰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关切与同情 从而使这首诗成为友情诗中的名篇 6 把握情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谪一事的关切与同情 次北固山下王湾 关于作者 王湾 公元693年 公元751年 唐代 号为德 洛阳 今属河南洛阳 人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试着朗读诗歌 然后听录音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看谁能首先会背诵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小组讨论 用自己的话出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 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 但时近春节 头顶大雁 发出了 乡书何处达 的感叹 全诗意境优美 情景交融 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注释 客路 当指驿道 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 故以 客路 与 舟行 相对应 潮平 指潮与岸齐 因而两岸显得宽阔 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风正 指顺风 且风力不大 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残夜 夜将尽时分 太阳从东方升起 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 故称海日 旧年 相对于新年而言 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 故谓 江春入旧年 乡书即家书 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 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 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按 鸿雁传书 实无其事 汉书 苏武传 载 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 汉使求苏武 单于谎称武已死 后汉使得密报 知武在某泽中 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 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 单于无可奈何 只好放还苏武 1 诗人此刻在船上 而 客路 在青山之外 他是看不见的 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 客路 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 很明显 船到镇江后 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2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 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3 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 4 为什么要特地提到 潮平 为下句 江春人旧年 张本 5 这个 旧年 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残冬腊月 6 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 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 而他却不能回家 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 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 必定要路经洛阳的 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名句分析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1 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 2 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 白日和黑夜的交替 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3 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提示 白日和黑夜的交替 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 一年一年地过去 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 不得回乡 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残夜未尽 而旭日已升 旧岁未除 而江上春潮已至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黄鹤楼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王湾 次北固山下 比较赏析 低沉 缠绵 并不低沉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跟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相比 就显得开朗一些 是吗 说说道理 提示 残夜未尽 而旭日已升 旧岁未除 而江上春潮已至 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 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探究 读了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一句 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 例如 海日 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 小结 唐代诗人王湾的 次北固山下 是千古传颂的名篇 其中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是备受称赞的名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 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 但时近春节 头顶大雁 发出了 乡书何处达 的感叹 全诗意境优美 情景交融 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作者简介 马致远生于1250年 约卒于1321年 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 大都 今北京 人 马致远以字行于世 名不祥 晚号 东篱 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 其中 秋思 堪称 叹世 之作中的代表 被人称为 元曲四大家 之一 更被时人美誉为 曲状元 天净沙秋思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 如唐诗 宋词 元曲 天净沙 秋思 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 是一种新的诗体 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 叶儿 每首能独立 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 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 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 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 叫曲牌 表示不同的谱式 规定着不同的字数 句数 平仄 韵脚 曲牌表示曲调 另有题目 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 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 但也有例外的 天净沙 秋思 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 秋思是题目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先划分节奏 再听录音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 西下 断肠人 在 天涯 看谁读得好 看谁背得快 各小组比赛 第一名奖励骏马一匹 根据你对这首元曲的理解画一幅画 枯藤缠绕着老树 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 流水潺潺 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 秋风萧瑟 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 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写作手法 正面 侧面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小桥流水人家 对比手法 艺术特色 诗的写作手法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 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情调虽然低沉 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 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另一方面 更主要的是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