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潮音洞导游词_第1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陀山潮音洞导游词 各位游客,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潮音洞位于普陀山岛东南紫竹林庵前,龙湾之麓,不肯去观音院下人海处。洞半浸海中,纵深 30 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 10 余米,洞内怪石交错,犬齿森然,不可容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清康熙三十八年( 1699)御书“潮音洞”刻于洞壁。 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故名潮音洞。涨潮时倚岩俯视,仿若蛟腾足下,险怪百出。若遇大风天气,浪花飞溅,浪沫直冲“天窗”之上。如 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叹为奇观。 石崖上刻有 现身处 三大字。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士显灵。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藉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清时,如此“舍身”现象愈演愈烈,于是定海县令缨燧在岸上建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现在亭已毁坏,碑犹在。 潮音洞左侧上方的岩壑中有一天然小型石泉,石壁上刻有“光明池”三字,此处旧名“甘露潭”,山民称“慧泉”,佛家信众常在此祈求圣水以疗眼疾。据说明正德年间,皇太后遣使取此池水治疗眼疾, 得以康复,遂改名为“光明池”。潮音洞旁还有一小洞,名善财龙女洞,相传是观音身边的善财、龙女所居之处。 紫竹林东海隅百步沙以南,有一古洞名“潮音洞”。传说唐大中元年,有一印度僧人在洞口焚烧十指,礼拜观音,洞内忽放异彩,观音大士现身,并授以七色宝石。自此 潮音洞 ,潮音古洞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并不断有信徒前来仿效,自残礼佛。现在,洞上还依然留存着明万历年间都督李分、参将陈九思树立的“禁止舍身燃指碑”,可见历代信徒们的笃信和虔诚。 潮音古洞东临沧海,洞口崖壁间的“潮音洞”三字,是 1699 年清康熙帝所书。洞顶巉 岩间的裂隙如窗,传说观音菩萨曾在此屡现灵相。而自从唐代日本僧人惠锷和新罗商人一起留观音像于洞侧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