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云阳县商贸流通业综合发展规划.doc_第1页
重庆云阳县商贸流通业综合发展规划.doc_第2页
重庆云阳县商贸流通业综合发展规划.doc_第3页
重庆云阳县商贸流通业综合发展规划.doc_第4页
重庆云阳县商贸流通业综合发展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云阳县商贸流通业综合发展规划一、总则(一)规划的目的与意义1、目的为优化云阳商业网点布局,合理配置商业资源,有效防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增加商业综合服务功能,创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促进云阳商贸流通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把云阳建成三峡库区腹地商贸中心,特制定本规划,以指导和调控云阳商贸流通业发展和商业网点建设与布局。2、意义(1)是把云阳县建设成为“三峡库区腹地商贸中心”的需要云阳县是三峡库区腹地仅次于万州的交通、物流枢纽,以云阳县新县城为核心的云阳商贸,在三峡库区腹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全力构建以云阳县新县城为核心的“三峡库区腹地商贸中心”,是促进渝东地区商贸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商贸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提高云阳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进入新世纪后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过打造县域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联接生产与消费,为云阳县及周边地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还将提供相当数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3)是加快云阳商贸流通业发展,使之成为全县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需要目前云阳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重庆都市区和万州的发展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在县内其先导产业的作用也不十分明显,这与商贸流通业应该发挥的功能作用是不相称的。通过规划,系统分析云阳县商贸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研究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关系处理,加强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形成对商贸业未来发展的共识和思路,促进其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4)是贯彻实施云阳县“五大战略”的需要商贸流通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先导地位和作用的确立,必将推动云阳县“五大战略”(城镇化战略、农业产业化战略、新型工业化战略、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旅游带动战略)整体发展的实施与实现。(5)是云阳县积极应对区域商贸发展竞争格局的需要目前,万州、开县等相近区县商贸发展十分迅速,对云阳县的商贸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万州区作为渝东地区传统的商贸购物中心,正在加速现代化改造过程。面临这些巨大的压力,云阳县应当抓住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商贸发展,以进一步凝聚人心,振奋精神。(6)是云阳县发展移民新城和提升重点镇经济的需要三峡库区建设和三峡移民工程,使云阳县成为“库区移民第一县”,云阳新县城的迁建顺利完成后,面临如何进一步发展新县城经济、活跃新县城商贸、合理布局和利用商业设施的崭新挑战。同时,因为历史、地理原因形成的一些重点镇,也顺应商贸流通发展的大潮,开始寻求提升经济的推动力。云阳县商贸流通发展规划,尤其是其中的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将为云阳县发展移民新城和提升重点镇经济起到重要的作用。(二)规划的依据1、国家发改委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国家发改委三峡库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3、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4、重庆市三峡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纲要5、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6、重庆市物流发展规划7、商务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8、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渝府发200562号)9、重庆市加快商贸流通“双十百千”工程的意见10、云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20062010)11、云阳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032020年)12、云阳县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13、国家、重庆市及云阳县其他有关文件(三)规划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为方向,以县委、县政府“把云阳建设成为库区生态经济强县”和“三基地两中心一区域” 的目标要求为基点,以建设“三峡库区腹地商贸中心” 为目标,充分利用云阳县处于三峡库区腹地的区位优势和库区移民政策优势,大力促进商贸活县、商贸富县、商贸富民,整合商贸和旅游资源,健全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完善商贸设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努力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以第三产业的繁荣拉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县商贸流通业有一个大的突破,促进全县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四)规划的基本原则1、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的原则商贸业关系到百姓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商贸业的便利和繁荣有利于城乡居民的日常消费,以人为本,服务大众是商贸业经营的重要目标。从规划的理念、设计、功能、设施以及配套服务等方面,体现以人为本和为人服务为基本目标,做到规划的人本化,营造自然、舒适的空间。在满足本地居民消费的基础上,加大现代商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商贸服务水平,做到立足本地、兼顾游客,满足不同类型顾客的需求。(2)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云阳县商贸流通业作为一个综合、完整、和谐有机的整体,在规划布局设计上既要突出总体特色,也要突出个体特色,最终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网络结构和大中小结合、以中小商业网点为主的规模结构。要按照功能定位,充分考虑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资源的集中与共享,充分关注工商联动、商旅联动、商贸与房地产业联动、商贸业与整个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动发展。(3)尊重现实,适度超前的原则充分考虑云阳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政策环境因素变化特点,规划既要尊重云阳县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又要坚持以发展为主线的方针,尤其要考虑到三峡库区建成后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以发展的眼光和超前的思维,比照市内外先进水平进行规划,打造云阳县现代商贸流通可持续发展的格局。(4)与时偕行,传统与现代商贸相结合的原则云阳县经济在历史上具有以小商品商贸、旅游商贸和特色农产品商贸有机组合的特征,在制定商贸发展规划时应当充分凸现这一特色,既要考虑如何建立现代商贸流通的机制,又要充分发挥云阳县经济的独有传统优势,建设有云阳县特色的商贸服务网络和商贸文化。(5)功能配套,产业配套的原则要促进商贸与其他产业之间,尤其是和旅游业、特色农业之间的功能配套;促进商贸同自然环境的关系;促进商贸内部的生活服务、生产服务和科技服务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大型商业设施建设与中小商店生存发展的关系;协调好商贸设施的新建与改造之间的关系,使不同行业、业态、规模的设施互补互利、布局优化、功能配套、协调发展。(6)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原则商贸流通和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是指导未来一段时期商贸业投资、改造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商贸发展起着宏观调控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商贸资源配置又起着基础性作用,所以必须处理好商贸规划的调控与市场机制的调节之间的关系。同时,政府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市场按照良性的方向发展。2、控制原则(1)层级控制原则规划将对县域不同的商业区域,建议实施层级控制的方式,将县域商贸流通划分成若干等级,如县中心商业区、中心镇商业、乡镇商业、社区商业中心等。各级商贸业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功能,具有不同的商贸流通业态和不同的辐射范围,通过功能互补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网络体系。(2)业态控制原则规划中将体现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实际出发,实行业态规模总量控制的原则。控制传统业态或单一业态,避免同一业态的过度重复引进。根据全县经济发展规划布局,积极引导外来资金向商业相对薄弱的业态和地区发展,以改变个别商业业态和资源配置过度、而其他业态资源配置不足的状况。(五)规划的内容与重点本规划内容包括云阳商贸流通业的定位、目标、思路、保障措施,以网点布局为重点。(六)规划的范围与期限1、规划范围云阳县所辖区域,且以云阳新县城为重点。2、规划期限2006年2010年,展望到2015年。二、云阳县商贸流通发展现状(一)云阳县经济社会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云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的腹心部位。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8。2432109。1451,北纬30。35631。2630。全县地形近似以东南西北为顶点的菱形,东邻奉节县,南接湖北省利川市,西连万州区,北接开县、巫溪县。2、行政区划与人口全县幅员面积3649平方公里,辖40个乡,25个镇,655个村、63个城镇居委会。2004年末户籍人口128.7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85万人),按户籍统计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63;常住人口101.21万人,城镇化率为22.51%。3、自然条件云阳以山地为主,占总面积的95%以上,县境内丘陵和平坝面积极少,约占3%和1.2%。云阳县处于四周环山的长江河谷地区,是全市山地灾害最多、最严重的县份之一,山地灾害频繁发生。县境水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土壤类型多样。4、资源状况(1)土地资源云阳县国土资源呈“七山一水两分田”结构特征。国土面积364900公顷,其中耕地65528公顷,荒地、荒山、荒水、荒滩面积67162公顷,有3万公顷中低产田土有待进一步开发。饲料载畜量172416个牛单位,适宜于发展优质高效的草食畜牧业;养殖水面1438公顷,待开发利用的水面达17987公顷。(2)水资源全县水资源较为丰富。长江由西向东穿境而过,境内流程68.1公里。汤溪、澎溪、长滩河、磨刀溪等较大的长江一级支流和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河43条,构成了格状分布的水系网。境内控制流域面积12333.7平方公里,其中过境水流域面积8718.9平方公里(不包括长江),三峡工程建成以后,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2.35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27.44万千瓦,其中经济可开发量26.43万千瓦,现已开发利用3.3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12%。(3)生物资源全县植物群落成垂直分布,农、牧、渔各种物产齐备而丰富,品种繁多,具有发展综合型立体农业和实施农业产业化的良好生态条件。全县高山地区的海椒、中山地区的油菜、低山河谷地区的柑桔、芝麻优势明显;桐籽产量在全国产桐县中居第一位,约占重庆市总产量的六分之一,是全县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2004年被命名为“中国油桐之乡”;全县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有2000多个品种,其中中药材品种多达1102个,小茴、佛手、杜仲、黄连、党参、厚朴、金银花等主要中药材品种达118个。云阳县是全国白山羊基地县和生猪饲养大县,常年出栏山羊40万只以上,出栏生猪近90万头。有猴、兔、蛇等数百种常见的野生动物和水濑、锦鸡、大鲵等数十种国家三类保护动物。(4)矿产资源云阳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可供开发的大型矿藏有11种,其中煤、菱铁矿、钼、钒埋藏浅、品位高、质量好;石灰岩、页岩、粘土矿遍布全县,品质优良,开采容易。已探明岩盐储量1700亿吨,煤矿储量3900余万吨,粘土矿储量800万吨,菱铁矿储量1341万吨,天然气储量9.3亿立方米,除此之外,石膏、方解石、石英砂储量也很丰富。(5)旅游资源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一是文物数量多,列入全国文物分布图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刻造像等文物共145处,在三峡库区名列前茅;二是文物文化价值高,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磐石城、李家坝遗址、彭氏宗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龙脊石、白兔井、会仙桥等16处,文物规格之高居周边区县之首。自然风光独特,“云安八景”名扬蜀东;长滩河自然风景区雄险幽秀;龙缸号称“天下第一缸”。水上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三峡水库蓄水后,“一江四河”新的景观应运而生,将形成18平方公里以上的高阳平湖和南溪平湖各1处,15平方公里的平湖4处,小岛和半岛27处,湖光山色,引人入胜。5、人文历史云阳历史悠久,其地域建县距今已有2300年左右,由各地移民和土著后裔逐渐融合繁衍,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各展所长、各显其能、相互吸收、共同发展,构成了今日云阳经济、社会风俗和地域文化如盐文化、酒文化的种种特点。云阳人民勤劳、勇敢、聪慧、执著、热情、豪爽;民风彪悍、纯朴、好结社、讲义气、重亲情、不畏权势。民间崇奉忠臣、孝子、清官、义士。云阳移民文化内涵深厚,先秦时期、晚清时期、抗战时期就曾有大量移民现象,现今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大移民则更是体现了广大云阳人民顾全大局、乐于奉献、奋力拼搏的移民精神。6、经济及产业200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11.66亿元,第二产业14.44亿元,第三产业10.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2.1:39.8:28.1,呈现“二、一、三”的产业结构;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98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75元,比上年增长17.3%。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7、县情总体特点(1)人口大县2004年末云阳县总人口无论是从户籍统计还是从常住统计,均是重庆市少数几个人口超过百万人的区县(市)之一(注:重庆市常住人口超过百万人的区县有8个、户籍超过百万人的区县有6个)。(2)移民大县兴建三峡工程,全县须动迁16万人,综合实物淹没指标占整个库区的1/8,是库区移民搬迁人口最多、淹没面积最宽、受淹损失最大、外迁任务最重的移民大县。(3)国定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虽然近几年全县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全县经济基础仍然较差,是国定贫困县、国家级重点扶持贫困县。(二)云阳县商贸流通发展的现状1、商贸流通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近几年,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云阳县的商贸流通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1)主要数量指标持续增长经过多年的发展,云阳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主要商贸流通指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004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表2.1 20002004年云阳县商贸流通业主要指标发展情况表年份指标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年均增长率(%)GDP(万元)22613024443327758331554237303613.3第三产业增加值(万元)542706287873463857789993116.5贸易餐饮业增加值(万元)11883130101459517180194317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10091410898712173913492415516311.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万元)62630676797583511393813911822.1餐饮业(万元)6998828514660175982393336集市贸易成交额(万元)46747498875933359963651798.7资料来源:云阳统计年鉴、重庆统计年鉴。(2)市场网络体系基本形成2004年,全县有各类市场30个(新县城14个),营业面积13万平方米,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的有4个,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市场2个。全县已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中心镇为骨架,以边贸乡镇为窗口,以一般乡镇为基础的市场网络体系。(3)初步形成了服务门类和经营业态的多元化,连锁经营发展较快全县商贸服务业门类众多,从粮油、日杂、副食到美容美发、足浴按摩,从服装、鞋帽到五金、建材,已基本能满足全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传统业态和新型业态的相互补充、业态与功能以及业态与布局基本协调、与市场需求多元化特征相适应的业态层次结构。新县城有百货店1家、各类专卖店240家、连锁店59家、超市8家、餐饮连锁店8家。其中,腾龙超市已实现了连锁化经营。(4)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为全县商贸流通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移民新城建设的推进,新城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目前,新城已建成10多个各类大型商场;可投入使用的门面有8600多个,营业面积已达31万多平方米;14个农贸市场,经营面积89940平方米;近2万平方米超市营业面积;近5万平方米宾馆住宿营业面积;近2万平方米餐饮营业面积。(5)与周边区县相比,云阳商贸流通业发展平稳,在库区居于重要地位从表2.2、2.3和2.4可以看出,云阳县在与开县、巫溪、奉节、巫山、万州等库区相关区县比较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零售业贸易额和餐饮业营业额等指标一直稳居第3位,仅低于万州和开县,而高于其他各县,在库区区县商贸流通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表2.2 云阳与库区相关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较 单位:万元 年份区县2000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年 均增长率(%)数值位次数值位次数值位次数值位次云阳100914312173931349243158383311.93开县163118219521922162442248081211.05巫溪25827632250638481651559618.87奉节6162547696041008654113779416.57巫山48538560620566380572057510.38万州254886131612913755451423669113.55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表2.3 云阳与库区相关区县批发零售业比较 单位:万元 年份区县2000年2002年2003年2004年数值位次数值位次数值位次数值位次云阳62630375835311393831335933开县1091362133176218860722083422巫溪178676219126323246451476奉节316044432585814374966154巫山312485433194588805618135万州1218201177364132192713505301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2000年和2002年数据为贸易业总额表2.4 云阳与库区相关区县餐饮业比较 单位:万元 年份区县2000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年 均增长率(%)数值位次数值位次数值位次数值位次云阳6998314660317598320245330.42开县13254220974225328231162223.83巫溪3219544966500365696615.34奉节469346788416652413756430.84巫山3095645475630657502524.78万州27450138803149968159078121.12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2、云阳县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产业支撑能力较弱,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较低餐饮业的原材料大都依托万州、宜昌等地;而批发零售业的商品则主要来源于重庆主城区、武汉。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意识并没有完全树立,经营规模粗放,经营方式简单,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和商业业态虽有发展,但仍存在以传统的商贸业态为主,商贸设施布局和业态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2)缺乏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带动性差虽然全县商贸企业数目较多,也有新世纪百货等大型商贸企业入驻新县城,但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大户为零,个体工商户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2003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销售额8498万元,仅占总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的7.5%;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849万元,仅占餐饮业总营业额的4.8%。(3)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消费购买力较弱产业“空心化”问题突出,新的就业机会难,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较低,再加上新城购房用去多年积蓄,消费购买力较弱。2004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74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594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1533元,远远低于全市3831元的平均水平。(4)商贸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超前,商业门面闲置过多目前,新城可投入使用的门面有8600多个,营业面积已达31万多平方米(不含农贸市场),按新城现有常住人口13万计算,每15人就有一个门面,这就明显地与目前相对较为薄弱的产业基础和消费能力现实不相适宜,导致了大量门面网点的闲置。据统计,新县城临街门面房闲置约5200多个,面积达145000多平方米,门面个数和面积的闲置率分别占到60.46%和46.8%。(三)云阳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的SWOT分析1、机遇云阳县商贸流通业发展面临西部地区共有的西部大开发机遇,三峡库区所特有的移民拆建、生态环境建设投入机遇和云阳独有的江苏省、水利部、重庆市政协扶贫集团及江北区的对口支援机遇。云阳不仅能享受西部地区的政策,也能享受库区移民的后期扶持政策,还能享受国家重点贫困县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扶持将会极大的促进县域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必将促进云阳县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2、威胁云阳县商贸流通业发展主要面临着两大威胁:威胁之一:万州的强势辐射云阳县临近万州区,新县城到万州仅48公里,是万州区主要的卫星县城。万州区作为三峡生态经济区的中心、三峡库区第一大都市、商贸中心和物资辐射地,具有较为完善的商贸设施和市场体系。这对云阳消费者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并形成了对万州高水平商贸服务的依赖性,这将分散云阳消费市场,形成消费转移。威胁之二:开县的竞争开县与云阳毗邻,同属于万州“都市后花园”和最大卫星城之一。在近几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开县的商贸流通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各项主要商贸指标在三峡库区腹地各区县中均位列第二位,仅次于万州区,而在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19个区县中居第三位,仅次于万州和涪陵两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开县将面临和云阳极为相似的环境和条件,在建的万开高速公路的通车,开县商贸流通发展规划的进一步实施,“渝东北商贸中心”建设,必将进一步促进开县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这必将给云阳县的商贸业发展带来竞争威胁。3、优势(1)区位优势云阳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长江经济走廊中心地带,东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南引北联的区位优势,在整个三峡库区经济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是万州、云阳、开县、奉节四个百万以上人口大县(区)的中心;是开县向长江下游流动的中转点;是巫溪、巫山、奉节西上重庆主城区的中转点。(2)潜在交通优势新县城沿江而上至重庆337公里,顺江而下至宜昌288公里,至万州机场、铁路、深水码头仅48公里,基本构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具有发展商贸流通业的潜在交通优势。省道S102从县境北部穿过,是开县至巫溪和巫山两县的主要交通要道。省道S103横贯县境,是万州乃至重庆市主城区与奉节、巫溪、巫山等县联系的纽带和必经之地。规划中的万宜高速公路横贯县境,经过巴阳镇莲花乡人和乡县城水口乡栖霞乡云阳镇宝塔乡红狮镇龙洞乡等10多个乡镇。全县公路运输已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连接县内各乡镇和县外区县的公路网络,全县通车里程1480公里。长江黄金水道由西向东在县境内流程68.1公里,拥有客货港口。(3)资源优势云阳县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天然气和矿产资源以及相对廉价且数量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著名的桐油生产基地县、山羊板皮生产基地县、生猪基地县,这些为云阳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4)旅游与文化优势云阳县历史悠久,旅游与文化优势明显。鲜明的旅游文化优势使云阳成为了长江三峡旅游黄金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对其旅游商贸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5)形象优势“三峡移民看重庆,重庆移民看云阳”的“移民新城”,为云阳在全国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更好的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和投资者来云阳观光和投资,也将给其商贸流通业发展带来活力和机遇。(6)市场潜力优势全县劳动力输出量大,大量的劳动力输出除了能解决闲置劳动力资源的转移问题外,还能提高全县人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全县的金融存款余额,增强消费能力。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巨大的人口存量,必将给云阳县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4、劣势县城产业空心化问题较为突出,商贸流通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人民收入水平较低,消费购买力较弱,消费水平低;缺乏高素质商贸管理人才和从业者。5、战略组合通过考察上述影响云阳县商贸发展的关键内外部因素,在利用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会、回避并减轻外部威胁,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减少内部劣势的战略组合分析后,结论如下:(1)优势机遇战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库区腹地商贸中心的建设;积极进行商贸结构调整,提升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2)优势威胁战略加速体制创新,深化商业体制改革;加速大型商业企业招商引资;加快小商业企业改革;扩张商贸流通规模;进行重点区域特色建设,培育自有品牌。(3)劣势机遇战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建设库区腹地商贸中心创造优良环境;研究制定市场规则,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合理进行商业布局,加大现代化商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商贸流通档次。(4)劣势威胁战略全面提升商贸流通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借鉴先进经验,促进行业升级;发展连锁经营等先进流通业态;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推进流通业信息化建设;充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建立和完善流通企业的激励机制。(5)策略分析根据上述的战略思路,云阳县商贸发展的策略分析如下:云阳县商贸业发展的SWOT策略分析 外部环境内部力量机遇 opportunity威胁 Threat1、西部大开发机遇2、三峡库区移民拆建机遇3、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投入机遇4、江苏省、水利部、重庆市政协扶贫集团及江北区的对口支援机遇1、万州的强势辐射2、开县的竞争优势 strengthen优势机会策略优势威胁策略1、区位优势2、潜在交通优势3、资源优势4、旅游与文化优势5、形象优势6、市场潜力优势充分利用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在发掘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县域商贸流通业,服务全县,辐射渝东在功能与业态定位上与周边地区错位经营,充分利用县域优势,实现商贸流通业的跨越式发展,培育县域集聚力。劣势 weakness劣势机会策略劣势威胁策略1、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基础较差2、人民收入水平较低,消费购买力较弱,消费水平低3、缺乏高素质商贸管理人才和从业者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克服自身劣势,增强产业联动性,提高收入和消费水平,加强人才培养以物流中心为依托,发展特色商贸业态和综合市场。结论:云阳县在市场容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近期通过业态结构和商贸布局调整,依托县域经济,培育发展各类商业区、流通市场和社区网点,聚集人气和商气,服务全县;中长期利用已有的各种优势,发展特色商贸,把云阳县打造成库区腹地商贸中心,辐射渝东。三、云阳县商贸流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目标(一)战略定位1、云阳县与库区相关区县商贸流通业比较(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反映商品流通量,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从表2.2、表2.3、表2.4和图3.1、图3.2、图3.3可以看出,在库区相关区县中,云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次于万州和开县,位居第三,但增长速度较慢,年均增长率为11.93%,排名第四。批发零售业总额次于万州和开县,位居第三,但与其相比差距较大,如2004年,批发零售业总额比开县少74749万元,比万州少216937万元。餐饮业总额也次于万州和开县,位居第三,年均增长率为30.42%,位居第二位,但与万州和开县相比差距明显,如2004年,比万州少38833万元,比开县少10917万元。(2)云阳与库区相关区县潜在购买力主要指标比较年末总人口比较。该指标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完全一致的前提下,人口越多则总购买力越强。从表3.1可以看出,该指标在库区相关区县中均名列第三。表3.1 云阳与库区相关区县常住人口比较 单位:万人 年份区县2000年2002年2003年2004年数值位次数值位次数值位次数值位次云阳127.073125.933102.303101.213开县150.052151.112116.142116.102巫溪50.65651.42644.96644.256奉节99.07498.28486.79485.784巫山59.13558.87550.49549.855万州167.281168.841151.491150.671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2000年和2002年数据为户籍人口职工年平均工资比较。该指标表明职工年收入高低程度。可视为职工购买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从表3.2可以看出,该指标在库区相关区县中均名列第三,年均增长率名列第四。表3.2 云阳与库区相关区县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比较 单位:元2000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年均增长率(%)云阳5123862192051059419.92开县5242810990301090620.10巫溪542175388339989016.22奉节51739405100571101920.81巫山5309869096281091619.75忠县54289314101801169521.15万州64989115103891113214.41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较。该指标可视为潜在购买力。从表3.3可以看出,该指标在库区相关区县中均名列第三,年均增长率名列第二。表3.3 云阳与库区相关区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较 单位:万元 年份区县2000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年均增长率(%)数值位次数值位次数值位次数值位次云阳156950323002032673033321472319.63开县287657240815624752842567268218.50巫溪37608663891678631692844625.35奉节126742416119041702464200118412.10巫山79979510811451199565137583514.52万州63636219106011105092811200054117.16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较。该指标可视为农村居民潜在购买力。从表3.4可以看出,该指标在库区相关区县中均名列第三,但年均增长率较慢,名列第六。表3.4 云阳与库区相关区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较 单位:元 年份区县2000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年 均增长率(%)数值位次数值位次数值位次数值位次云阳149531553316843197436.70开县157821722218512218628.49巫溪125861370614856170367.87奉节1285414465159041886410.07巫山126151453415855183459.82万州166511802119251228718.26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总之,云阳商贸流通业与周边的万州、开县、巫溪、奉节、巫山5区县相比,总体水平居中,大部分指标超过巫溪、奉节、巫山,但与万州、开县相比有较大的差距。2、云阳县商贸流通业的总体定位根据重庆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云阳的城镇等级为次区域中心城市,而其商贸流通业的总体定位与之相应,即为三峡库区腹地商贸中心。三峡库区腹地商贸中心是个区域性概念,指以云阳新县城商业中心区为核心,以江口、高阳、红狮、龙角为区域支撑,以库区腹地为辐射地区的现代商贸中心。其基本内涵是:在采用现代技术的基础上,以专业化协作的组织方式和不断更新的经营形态,以鲜明的商贸特色,大规模降低成本、高效密集地实现商贸的流通功能(集聚与辐射),从而对库区腹地及更大范围的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集中区域。(二)总体目标1、逐步建设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聚集和辐射能力较强的商贸流通网络体系抓住三峡库区快速发展的机遇,以“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构架云阳的商贸流通体系,高起点,高水平,上规模,上档次,突重点,突特色,以大型交易市场、特色专业街建设为重点,以现代零售业态为主体,以社区商业为延伸,逐步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聚集和辐射能力较强的商贸流通网络体系。(1)商贸功能健全,能够有效服务现代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需要;(2)商贸作用明显,特别是对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贡献较大;(3)商贸布局合理,业态定位准确,业态结构符合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律;(4)重大商贸项目发展潜力巨大,重点商贸企业充满活力。2、争取云阳县商贸流通的跨越式发展以商贸、旅游、休闲联动发展为导向,以重大项目和示范性项目为突破,以大型商贸企业和知名品牌为主体,加快内引外联,争取云阳县商贸流通的跨越式发展,建成库区腹地商贸中心。(1)通过510年的快速发展,使云阳县商贸流通网络体系更加完善,现代商贸成为主体,把云阳县建设成库区腹地商贸中心,充分发挥聚集辐射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2)以核心商圈带动商贸。云江大道商业中心区和莲花池外滩商业副中心、北滨路商业副中心、小江商贸物流中心构成的“1+3”新县城中心商业区,是一个集购物、金融、文化、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县域商业中心,对全县商贸流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成为云阳县商贸流通发展龙头。(3)以市场发展推动商贸。云阳县市场潜力深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稍具规模,这些市场将为云阳县商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也是云阳县商贸幅射力的重要表现。(4)以休闲旅游联动商贸。休闲商贸、旅游商贸是现代商贸发展的新趋势。云阳县的休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滨江公园和外滩为全县沿江景观休闲旅游带来了巨大潜力。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将延伸新的商贸业态,催生新的商贸功能,带动新的商贸发展,实现旅游与商贸的良性互动。(三)具体目标1、总量与结构目标(1)第三产业增加值2010年达到27.5亿元,2015年达到62.9亿元,20062015年年均增长率为18%。(2)商贸流通业增加值2010年达到4.5亿元,2015年达到9.1亿元,20062015年年均增长率为15%。(3)商贸流通业就业容量2010年达到5万人,2015年达到10万人,20062015年年均增长率为15%。(4)商品网点营业面积2010年达到70万平方米,2015年达到100万平方米,20062015年平均增长率为7.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0年达到36.5亿元,2015年达到67.2亿元,20062015年年平均增长率为13%。(6)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010年达到14.1亿元,2015年达到26亿元,20062015年年平均增长率为13%。(7)餐饮业2010年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4.4亿元、增加值6000万元、利税430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2015年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增加值1.1亿元、利税800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3.5万人,20062015年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4%、13%、13.2%、7%。(8)现代流通与服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2010年达到10.9亿元,占社零总额30%,2015年达到26.2亿元,占社零总额40%左右。(9)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010年达到2000万美元,2015年达到3680万美元,20062015年年平均增长率为13%。2、市场目标(1)中心辐射市场云阳万州、开县、巫溪、奉节(2)次级辐射市场巫山重庆主城区城口湖北利川(3)边缘辐射市场重庆西南地区全国四、云阳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思路云阳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要以建设“三峡库区腹地商贸中心”为目标,构筑大流通、实施大服务,立足实际、挖掘优势、营造特色、大力引导市新体制,巩固提升零售市场、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加快发展要素市场、逐步取消马路市场、统筹发展城乡市场,逐步形成以新县城为中心、重点乡镇为骨干、一般乡镇为基础的商贸流通网络,为商贸活县、商贸富县、商贸富民奠定基础。总体上讲,根据云阳县的地理环境特点,城镇体系布局和产业发展状况,全县商贸流通业要围绕“一中心四片区多结点”来规划商贸布局,围绕“建设三大体系、推进四个层面、形成五大中心”来建设特色商贸,并实行多种合适的商贸发展模式,推动商贸发展。(一)一中心四片区多结点1、“一中心”即云阳新县城中心商业区。它对周边辐射和服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水陆中转商贸上辐射相邻区县和在旅游消费商贸上吸引国内外游客;二是在高档次居民消费上辐射云阳全县;三是一般商品的商圈辐射半径为2030公里,范围包括云阳新县城及辐射巴阳、莲花、人和、凤桥、凤鸣、盘石、九龙、栖霞、黄石、水磨等10个乡镇。县城中心商业区的商贸流通发展,实施“1396工程”,即:“1”全力打造新县城商业中心区:云江大道中心区。 “3”着力培育新县城三大商业副中心:莲花池外滩商业副中心,北滨路商业副中心,小江商贸物流中心。“9”精心打造九条特色商业街:机电产品一条街(展龙垭至双江中心卫生院),摩配产品一条街(滨江大道莲花池周边),休闲娱乐一条街(大雁路及青龙路西段),服装一条街(青龙路中段至东段),汽修汽配一条街(小江片区),北滨路餐饮休闲街(北滨路东段),磐石城旅游商品街(磐石城周边及龙脊岭),南滨路风情休闲街(张飞庙至长江大桥南桥头),张飞庙三国文化旅游商品街(码头至张飞庙区域)。“6”积极培育六类专业市场:农产品市场,农资市场,药材市场,小商品市场,建材装饰城(市场),家具家居市场。2、“四片区”即以东南西北四个商贸流通基础较好的镇为中心的乡镇商贸区,各中心镇的辐射半径一般是1525公里。(1)北部片区:以江口镇为中心,辐射农坝、向阳、帆水、后叶、路阳、文龙、盛堡、鱼泉、千丘、沙市等11个乡镇;将江口镇建设成为云阳县的商业副中心和西部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东部片区:以红狮镇为中心,辐射龙洞、洞鹿、硐村、故陵、新津等5个乡镇;(3)南部片区:以龙角镇为中心,辐射宝坪、普安、票草、泥溪、外郎、里市等6个乡镇;(4)西部片区:以高阳镇为中心,辐射南溪、长洪、新阳、建全、渠马、白龙等6个乡镇。四大重点乡镇商贸区的重点是推进区域性商业中心镇的建设。区域性商业中心镇以服务于本区域居民消费为主,兼有一定的集聚辐射功能。结合本区域特点,突出特色,发挥各区域历史文化、人文环境、商业特色的优势,扩大商贸流通影响范围,满足本镇及周边乡镇的消费需求。以小商品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材家具装潢市场为龙头,强化对周边乡镇的服务。争取建设一定的特色商业街,拓展商业街功能,塑造现代乡镇形象,以专业特色营销满足多元化需求。充实和完善餐饮、金融、娱乐、旅游、休闲、家居服务等功能,提高中心乡镇的辐射功能。同时关注村社商业网点的建设和发展。3、“多结点”指“一中心四片区”商贸辐射范围以外的边贸乡镇和一般乡镇商贸区,作为农村商贸流通的连结点,辐射范围一般是本乡镇辖区以内。结合各乡镇的发展规划,建设培育一批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商业网点,扩大城乡商品交流,拓宽农副产品销路,形成各自的经营特色和布局结构。这些乡镇也应在注重商贸设施建设、积极扶持和引进中小型连锁超市和完善便利店网点以满足辖区居民日常消费的基础上,依照自身的特点,发展区内特色产业,并以此带动乡镇商贸业发展。(二)三大体系、四个层面、五大中心1、建设培育三大体系。一是市场体系。加快形成以新县城为中心,遍布各乡镇、内外连接、城乡畅通的商品市场体系;发展要素市场,促进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协调发展。二是流通组织体系。实行发展大型商贸企业与培育更多市场主体相结合,发展一批大型集团公司、骨干优势企业及众多灵活经营的个体大户,不断扩大商贸流通队伍。三是保障服务体系。围绕改善优化商贸流通环境,强化市场综合监管,搞好政务、信息、交通、储运、中介等配套服务,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2、推进四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县城中心商业区。按照中等城市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