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锦湖第二中学初中教学论文 教学案例 学会观察.doc_第1页
浙江省瑞安市锦湖第二中学初中教学论文 教学案例 学会观察.doc_第2页
浙江省瑞安市锦湖第二中学初中教学论文 教学案例 学会观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会观察背景:就“观察”这一内容而言,初中科学教材中没有安排专门的章节和课时。但是,观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探究技能之一,它渗透在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对学好科学尤为重要。学生是否懂得进行科学的观察,是否具有认真的观察习惯、良好的观察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探究活动的效果和质量。为此,我专门设计了学会观察这节课,作为初一新生学习科学的第一节课内容。教学内容设计:【问】:“你认为什么是观察?”【答】:“观察就是用眼睛看。”【分析】这是学生对观察最简单、质朴的认识。我并不急于纠正或补充学生的回答,而是引导学生进行一项活动。【活动】在一个纸箱中放入一只动物标本(事先并不告诉学生是什么东西),将其封闭只留一个可以伸进手的小洞。请一名同学上讲台去伸手触摸纸箱中的物体,下面的同学向他提问。比如“有没有毛?”“有没有尾巴?”等,讲台上的同学只能回答有或没有、是或不是,最后让全体同学通过问答共同猜测纸箱中的神秘物体。【小结】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回顾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提问,提出活动的体验。得出视觉其实并非我们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触觉、听觉也能获得有效的信息;同时观察越细致越能接近真实;合作交流会使我们的问题更加全面,从而能够综合各种信息,更快地获知真相。【投影文章】下面是鲁迅的一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片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问】“这段描写中共涉及了多少种生物?作者用到了哪些感官?”【答】【小结】科学的观察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长时期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像鲁迅记录百草园里的各种生物一样。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眼见为实”,那么是不是认真观察了就一定能得到准确的信息呢?请看下面两个活动【活动一】出示几张造成视觉误差的图形,让学生判断两线段是否平行、两头狮子的大小是否相同等,通常学生会因视觉误差出现错误的判断。【活动二】准备了四盆水,其中一盆热水、一盆冷水,另两盆是温度相同的温水。请学生将一手浸入热水,一手浸入冷水,几分钟后把两手都浸入温水之中,问学生会有什么感觉,让学生懂得温度感觉存在误差。【小结】通过这两个活动,学生体验到,感觉器官有时会产生错觉,感官获得的信息不一定准确。此外,再补充了一些例子,说明还有一些信息是我们的感官所不能捕获的,比如超声波、红外线、电磁波等。因此测量的工具是我们感官的延伸,可以使我们的观察更加精确,更加科学、客观。【演示】出示了各种常用的观测工具,如刻度尺、天平、弹簧秤、显微镜、电流表等,介绍它们的结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工具的用途,为今后学习活动中选择实验器材打下基础。【问】经过上述学习活动之后,我重新提出前面的问题:“你认为到底什么是观察?”【学生讨论】【总结】观察是通过人们的感官或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和描述的一种活动,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和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结束语】最后以几位著名科学家的名言来结束本节课的教学。“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达尔文“对科学家最大的恭维莫过于对他说:哎呀!我怎么没看见?”-劳仑兹案例分析: 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来促进学生了解观察的意义。第一个活动也是课的导入。我先问学生:“什么是观察?”首先让学生暴露出已有的知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出发点。大多数学生认为观察就是用眼睛看。我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进行评判,而是借助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己去找寻答案。这个活动促使学生改变了自己对观察的原有认识,明白了观察是可以动用各种感官去“看”的。第二个活动的意图是促进学生理解日常观察。我借用名著创设了有效的学习情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片段激起学生对日常观察的了解,让学生自己学会日常观察。第三个活动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产生感官上的错觉,使学生明白科学观察不能仅仅依靠感官。有时候还要借助工具。这样可以提高观察的精确性,并能扩大观察的范围,提高人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观察不仅要用脑、用感官,还要运用科学观测工具。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观察的理解,还能使学生懂得发明和创造科学观测工具对于人类探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