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梁平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加快农业基础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是夯实国民经济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及主要农产品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城乡一体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当前及今后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重庆市梁平县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重庆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西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基地及重庆主要农产品供应基地,既是梁平县建设统筹城乡示范县、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又是重庆市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的过程中,农产品供应趋紧的新形势下,建设重庆主城及大中城市“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的重大项目支撑,符合重庆市整体战略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规划编制依据、时间及空间范围(一)规划依据1、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2、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3、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4、重庆农村工作会议相关文件5、梁平县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6、梁平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2007-2016年)7、梁平县“十一五”各专项规划(二)规划空间范围梁平县现代农业示范区位于梁平县西山和东山之间的中南部区域,包括梁山、屏锦、云龙、仁贤、回龙、聚奎、和林、荫平、金带、竹山10个镇,(其中梁山镇是梁平县城所在地)。幅员面积664.6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5.13%;耕地面积 15270.15公顷,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36.35%;户籍人口40.32万人,占梁平县的45.10。如下图:图1 现代农业示范区空间范围图(三)规划时间2008年2020年。分2011年、2016年和2020年三个时段。二、发展基础与条件(一)发展概况梁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东邻重庆市万州区,西北界达州、开江,西连垫江、大竹,距重庆市区180公里,距万州区67公里。地处重庆市“一圈两翼”空间布局的“渝东北”翼,位于“一小时经济圈”与“渝东北”翼的战略大通道上。全县幅员面积18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0万公顷,辖33个乡镇,315个行政村,24个居委会。2006年末,全县户籍人口89.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3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4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7亿元,城镇职工可支配收入96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20元,城镇化率28.6%,三次产业比重为21.3:48.4:30.3。梁平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幅员面积664.63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的35.13%,其中,耕地面积15270公顷,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36.35%,占示范区总面积的22.98%;林地总面积达到337.6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49.33%。辖124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2006年末,户籍人口40.3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5.10,其中,农业人口31.99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0.85%;2006年末,示范区内10个镇,地区生产总值29.34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6.01%,人均GDP达7277元(按总人口计算),比全县5860元(按总人口计算)高1417元;农业总产值8.3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5.38%;粮食总产量12.10万吨,占全县总产量的37.11%。(二)优势条件梁平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具有土地、气候、区位和产业等优势条件。1、地势平坦,空间开阔,土壤肥沃,土地资源得天独厚。示范区位于西山与东山之间,地势平坦,坡度小于15度的面积达到400多平方公里,占示范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平坝面积达到100.03平方公里,为重庆市第一大平坝,具有“渝东小平原”之称。区内土壤受地质和水文作用的影响,以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和黄壤土为主,土壤肥力好,熟化程度高,保水保肥供肥能力强,有利于农、林、牧业的全面发展。选择坡度、地形、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进行农用土地适宜度评价,坡度分级指标:0-7度(取值3)、7-15度(2)、15-25度(1)、25度(0);地形分级指标:0-500m(取值3)、500-700 m (2)、7-1000 m (1)、1000 m (0);土地利用类型分级指标:耕地(取值3)、水面(2)、林地(1)、建筑用地(0)。综合评价结果如下图所示,农业用地条件最好的面积约182.3平方公里,用地条件好的面积77.1平方公里,用地条件较好的面积约188.5平方公里,农业用地条件较好的地域面积约为447.9平方公里,占整个示范区幅员面积的67.39%。其中,平坝面积100.07平方公里,是重庆市域内的第一大坝,便于机械化耕作,便于村落的集中规划、整治及人口集中居住,便于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便于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这一土地资源条件,在重庆市域内是得天独厚的。正因为如此,梁平县历来就是重庆市重要的商品粮及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并与潼南、垫江一道,获2007年农业部表彰的“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图2 梁平现代农业示范区土地适宜度评价图表1梁平现代农业示范区土地适宜度评价表分级土地适宜性面积(平方公里)土地适宜性评价I最适宜182.3宜农、蔬菜瓜果种植业II适宜74.1宜农、旅游观光休闲、水产养殖III较适宜188.5宜草、水果种植、观光休闲IV不适宜238.3旅游、休闲、竹业2、光、热、水资源配合较好,适合多种农作物和生物生长。梁平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暖湿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均气温在1418之间。雨量较多,夏季(68月)降水较多,秋季(911月)次之,冬季最少;日照偏少,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336.4小时,7至8月份日照时间较长,全年日照率为30%, 8月份日照率平均为54%;冬季暖和,无霜期长,湿度大,云雾多。地表水丰富,梁平县境内有6条河流,流经示范区内的仁贤、和林、云龙、荫平等镇的有高滩河及小沙河、七间河等29条支流,干流长60.2公里,流域面积798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4.3268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14.08立方米/秒;另外,农业灌溉系统基本形成,且水质较好,适于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适合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业,是实现粮、蔬、果全面发展的理想区域。3、区位优势明显,既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又有良好的市场条件,有利于农副产品集散配送。示范区处于梁平县的中心腹地,并且位于重庆通往华中地区的交通大动脉上,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区内长万高速公路、国道318线和省道102线贯穿全境,全县规划建设的“二铁两高七射一环”道路运输网络中,“两高”中已建成通车的渝万高速贯穿全境,在梁山、云龙设有互通口,规划建设的梁黔高速公路将经过示范区的竹山、仁贤、梁山等镇;“两铁”中建成通车的达万铁路与示范区毗邻,规划建设的渝万城际铁路贯穿全境。道路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示范区距重庆市区180公里,距渝东北翼中心城市万州区55公里,距“小时经济圈”内的长寿区、涪陵区120公里。图3 梁平现代农业示范区交通现状图图4 梁平与一小时经济圈空间区位图4、发展现代农业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一是农产品生产总量、质量、效益同步快速提升。梁平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示范区所辖10个镇是梁平县农业发展基础最好的区域,屏锦镇还是全市103个经济强镇之一。区内盛产生姜、萝卜、油菜、水禽、蚕桑、竹材等,优质水稻、蔬菜生产产业化发展充分,已建成“全国商品粮基地”、“市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无公害优质稻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并且培育了优质农产品品牌“蟠龙大米”、“张鸭子”等。2006年,示范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5386.57公顷,粮食总产量12.1万吨,肉类总产量2.71万吨,禽蛋总产量0.61万吨,蔬菜总产量9.82万吨,水果总产量1.49万吨;水稻粮食单产居重庆市上游水平;主要农产品在全市占有较重要的地位(见表2)。表2 全市主要区县农产品排位情况表区 县粮食油料蔬菜肉类水果水产品大渡口区3935373926江北区363738363632沙坪坝区333521343322九龙坡区353425332621南岸区3736383424北碚区323126312823渝北区28258221515巴南区1329310131万盛区343331353528双桥区383639393838江津区2191243合川区11323192永川区6205156南川区16816161619綦江县2021792511潼南县141621129铜梁足县121618182012荣昌县2214982213璧山县2930131997涪陵区9281171010长寿区2123171264万州区4154535梁平县111710151117城口县313237323737丰都县191028172418垫江县151119111416忠县1032420720开县351124114云阳县59146829奉节县772214225巫山县252227262135巫溪县272630293036黔江区261233281730石柱县231834302731秀山阳县8629233133彭水县24420243239武隆县302432272927资料来源:重庆市农办2006年度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主要数据汇编。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龙头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已经有市级龙头企业8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554万元,利税937万元,带动52000户农民增收,主导农业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共有17家,吸收近2878户农户加入;培育种粮大户455户,养殖大户1123户。三是农业观光示范功能逐步强化。借助示范区内已有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通过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过程中旅游附加值的挖掘,示范区内已经开发了全国重点寺庙双桂堂和全国第二高石塔文峰塔、省(市)级风景名胜西山百里竹海、东山国家森林公园、蟠龙洞、第四纪冰川遗迹等景区景点,开发了中国三大年画之一的梁平年画、梁平竹帘等民间工艺品,旅游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便于发展农家乐、农业生态休闲、体验、观光旅游相结合的现代农业。5、具有统筹城乡先行示范县先行先试优势。2007年6月,重庆市被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梁平县被确定为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先行示范县。中共梁平县委、梁平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把握三大定位,围绕三大目标,实施四个统筹,推进八项改革”的“三三四八”战略,在农民工服务制度、土地管理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城乡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财政体制、投融资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改革创新,示范区项目可从中获得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6、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在十七大报告确定“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方向基础上,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公布,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了贯彻十七大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市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1155”的战略思路推进全市“三农”工作,即: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条主线,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这一大目标,突出抓好农业基础建设、产业优化升级、农民转移就业、改善农村民生、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任务,全面深化土地流转制度、农业投融资体制、农村产权制度、农产品流通体制、农业服务体系五项改革,在全市“加快”和“率先”的历史进程中,早日建成繁荣富裕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重庆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为梁平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三)制约因素从梁平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看,农村仍然是非常薄弱的环节、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农民仍然是弱势群体。示范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低,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短缺,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1、缺乏高素质农业劳动力。示范区农业人口31.99万人,占总人口的79.34%,劳动年龄人口14.04万人,占33.93%。由于梁平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大县,自2003年实施“阳光工程”和“百劳工程”以来,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进程加快,截止2006年底,示范区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7.1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51%。大量有技能、有文化、有技术职称的轻壮年农民实现转移就业后,留守的这部分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多为年老体弱者,给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带来极大的制约。2、农村经济薄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低。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2.4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亿元,城镇化率28.6%,分别在全市排第25位、第25位、第26位;农民人均纯收入2920元,在全市排第23位。示范区农产品除笋竹、部分水禽产品外,其余均以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水平低,生姜、萝卜等优势农产品附加值低,商品率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带动力不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还没有建立起新型的现代营销体系,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弱。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综合开发水平较低。3、农业基本建设欠帐大。截至2006年底,示范区共有各类水利工程987处,其中二、三类病、险坝较多,许多山平塘因淤积、损毁、失修造成无法正常蓄水,工程效益逐年衰减;引水堰和石河堰因使用率的降低而失修、损毁近三分之一;固定机电提灌站设备损毁、失修严重,许多水利工程不能发挥灌溉作用。农田有效灌溉率较低。三、总体思路(一)发展定位以十七大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重庆市农村工作会议为指引,根据梁平县所处的区位、发展基础和条件,现代农业示范区定位为:长江上游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区;西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基地,重庆市主要农产品供给基地;重庆市观光休闲旅游目的地。1、长江上游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区以夯实农业基础为重点,现代农业为内核,以农业科技为支撑,以生态绿色为主线,着力推广应用农业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充分挖掘农业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构建育种、种养殖、加工技术链;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商贸流通、旅游观光相融合的产业链。推进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拓展农业综合功能,大力提高非农产业比重和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推进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国内知名、重庆一流的,集生产研发、生态旅游、科技博览、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为农业产业化、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乡村城市化和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主要示范内容包括: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及协调发展示范:利用统筹城乡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管理及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公共服务等制度建设,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为重庆市及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及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新农村建设示范: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选择有条件的镇村,在自然村落整合的基础上,建设中国山地农民新居(或农村现代社区)示范基地。探索人口向城镇或农民新居集中、土地向生产大户或规模经营集中模式,大力发展土地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现代农业经济组织,探索现代农业产业化模式,提高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农业科技示范: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新技术研发为辅,大力引进种植业、养殖业及加工保鲜等农业实用技术,适当发展设施农业,把示范区建设成为重庆市农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基地。农业机械化示范:利用土地相对平整的农耕条件,建设中国山地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依托蔬菜生产基础,利用区位优势及条件,建设有机(或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依托梁平柚发展基础,建设梁平柚标准化示范园;依托蚕桑种养基础,建设蚕桑集中养殖示范基地。循环农业示范:抓住重庆建设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的机遇,根据各产业间的有机联系,发展“养殖种植循环”示范园区;“种养加” 循环示范区。育种技术示范:依托优质水稻育种、种植基础,建设中国西南山地优质水稻育种示范基地;依托水禽育种养殖及加工基础,建设全国水禽育种及规模化养殖示范基地。2、西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基地,重庆市主要农产品供给基地立足重庆,联动西南,着力建设绿色农产品育种、生产基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依托重庆高校及科研院所资源,做大做强农业良种产业;依托梁平县得天独厚的农耕条件和周边大城市目标市场,做大做强绿色蔬菜产业;依托工业园区A区加工基础,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依托规划建设的现代物流园区,有效整合周边地区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特色的物流配送产业;相机发展绿色农资产业(绿色肥料、生物农药等)。把梁平县建设成为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会展、物流配送于一体的西部一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基地。针对重庆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减少、蔬菜基地萎缩、农业从业人员减少、农产品需求供给趋紧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梁平县现代农业的综合优势,把梁平县打造成为重庆市主要农产品供给基地,成为重庆大中城市重要的“米袋子”和“菜篮子”,为确保我市粮食安全及主要农产品供给做出贡献。3、重庆市观光旅游目的地把现代农业开发与示范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建设与旅游景观建设相结合,按照观瞻、参与、休闲、度假等综合功能的要求,规划建设现代农家乐等配套服务设施,把示范区建设成为重庆主城及周边大中城市集体验、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重要的观光旅游目的地。(二)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范县建设为契机,以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为出发点,着力推进农业基础建,做大做强产业,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区,西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基地,重庆市主要农产品供应基地。为推进梁平县建设统筹城乡示范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贡献。2、阶段目标及指标体系表3 现代农业示范区分阶段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2011年2016年2020年生产条件标准化农田比例(%)506065有效灌溉面积比重(%)758080农业机械化水平(%)607075科技贡献率(%)505563粮食亩产量()400600750农产品加工率(%)607080农村劳动力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比重(%)203040生活条件村级道路通畅率(%)100100100自来水普及率(%)909595广播电视覆盖率(%)9598100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与率(%)5070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参与率(%)100100100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元/人)100001270015500农村居民纯收入(元)70001100015000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859090非农产业就业比重(%)415060农产品商品率(%)60758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145502150029200城镇化率(%)406065生态环境农村森林覆盖率(%)36394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9595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508090化肥施用密度(折纯公斤/公顷)190150100注:指标体系的标准值见附件。(三)战略思路根据梁平县现有发展基础及外部条件,按照战略定位和目标的要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应实施四大战略:即城乡统筹战略、创新战略、高端品牌战略、生态文明战略。1、城乡统筹战略城乡统筹,是指以城带乡,以乡补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建立城乡协调的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发展过程。城乡统筹既是一种发展目标,也是一个渐进地动态发展过程,是一种发展理念和思想方法。城乡统筹的高级形式,就是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的基本内涵是,城乡互为依存、有机联动,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整体推进城市和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城乡居民平等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城乡统筹是梁平县的核心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是梁平县实现空间协调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产业现代型的基本路径,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基本路径。主要包括城乡空间统筹、城乡产业统筹、城乡设施统筹、城乡生态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城乡空间统筹。在空间上,打破传统的以城镇为中心圈层式扩张方式,统一研究、布局、管制城乡空间、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建立城乡空间系统的有机联系。在规划及管理上上,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规划编制和管理格局。争取“四规叠合”试点,实现规划编制两个全覆盖,即规划编制区域城乡全覆盖,规划编制层级城乡全覆盖;建立“城乡一体、集中统一、分级管理”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实现规划管理两个全覆盖,即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全覆盖,规划管理体系全覆盖。城乡产业统筹。在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城市建设区统筹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和产业密集区,培育产业集群,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在非城市建设区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和农民新居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引导城市资金、技术、管理与农村土地、劳动力有机结合,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及专业协会合作,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及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生态农业,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型,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统筹。把农村基础设施及社会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纳入城乡一体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自然村落整合,农村居住格局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重点搞好农村道路交通设施、给排水设施、公共环卫设施、公共电力设施、公共防灾设施及教育卫生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要逐步缩小与城市的差距。按空间划分、功能布局和社区需求,统一配置、建设市政、公共服务、公共安全设施,使城乡居民共享自己创造的社会成果。公共服务均衡化与生活环境同质化。建设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农村新型社区配套服务设施、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设施、文化体育设施、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形成城乡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逐步缩小城乡生活保障水平的差距。实现城乡共繁荣,推进乡村城市化,使城乡居民共享社会公共服务。2、创新战略创新包括理念思维创新、体制机制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已突破行政地域疆界,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越来越聚集于有个性的、创新能力强的区域。创新,既是国家间科技与经济竞争成败的分水岭,也是区域发展的原动力。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内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区域发展最重要的能力因素。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升农业现代化,必须实施创新战略,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树立现代理念和思维。顺应可持续发展潮流,树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树立全球理念,拓展全球视野,扩大资源整合空间;顺应服务经济发展潮流,树立现代服务理念,优化服务环境,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增强区域现代服务功能,为农业现代化及投资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顺应和谐发展潮流,树立民生理念,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把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战略转化。研发、引进和推广现代农业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的技术含量和农产品的附加值,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提供技术支撑。着力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城乡资源统筹、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和机制。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消除阻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统筹城乡制度安排,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建立起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城乡资源统筹配置、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政策体系,探索一条城乡统筹、联动发展的新模式,为全市和全国深化改革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3、高端品牌战略健康消费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大公众的广泛认同。高品质、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农产品逐步转变为现实消费需求,从重庆区域市场的情况来看,农产品消费理念正在转型,高端农产品市场需求已经形成。相比之下,高端农产品生产这一细分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市场供给滞后,生产对流通的促进作用、流通对消费的引导作用滞后。这一整体态势表明,营造健康消费文化、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进入高端农产品市场正是大好时机。顺应健康、安全消费潮流,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线,以特色农产品为重点,从高端产品契入,着力培育品牌,占据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提升综合竞争力。在战略实施过程,应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优质、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做起,再进入绿色和有机农产品领域。4、生态文明战略注重人居环境,倡导健康、和谐生产生活环境,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充分挖掘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功能、拓展农业综合功能的重要环节。凭借本县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创建环境目标舒适、经济目标高效、社会目标和谐、人本目标健康,物质、能源、信息有序循环,自然与人相互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城乡生态空间,强调农业经济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和生活价值的“三统一”, 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集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身,通过对三方面价值或功能的有效调节与协调,确保农业总福利的最大化,确保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现代农业示范区集聚产业、集聚人才、集聚技术、集聚信息奠定基础。四、实施“123”战略,做大做强重点产业以示范区内的平坝区域为依托,以打造各种种养展示区、深加工示范区为示范点,沿“两带”区域延伸,按照“建设一条线,打造一大片”的发展思路,形成涵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示范、亮点纷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示范区内,按照科学合理的发展定位,实施“123”产业发展战略,即稳定发展一个基础产业(优质稻),突出发展两大优势主导产业(蔬菜、竹材),积极发展三大区域性特色产业(蚕桑、畜禽、梁平柚)。(一)稳定发展优质稻基础产业重点打造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和制种基地,把梁平县建设成为重庆市重要的粮食安全战略储备基地。着力打造优质稻生产基地。紧紧抓住梁平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机遇,积极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选择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镇乡(如仁贤、梁山、聚奎、金带、屏锦、回龙、荫平等镇)布局优质稻等大宗粮食生产。依托梁山米业等龙头企业,以产业化运作方式,扩大优质稻生产规模。到2011年,示范区优质稻播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总产量10万吨以上,农民收入2亿元。示范区内全部种植一季中稻,建立无公害优质稻生产基地13个。大力发展水稻制种业,建成重庆市优质水稻制种基地。本着引进与培育,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优质水稻制种为重点,完善良种引进、培育、选育系统,推进良种繁育、推广应用的市场化进程,构建政府扶持与市场推进互动的良种繁育体系和新型种业体系。紧紧依托国家级原种场,在回龙镇建设重庆市重要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为全市水稻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制种面积稳定在1万亩左右,按照2000元/亩的制种产值计算,万亩制种基地可实现农民年收入2000万元。(二)重点发展两大优势产业1、蔬菜产业以建设“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为目标,以“无公害”、“绿色”为主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建成重庆市“菜篮子”工程的重要基地。到2008年底,建成三个县级蔬菜示范园,其中云龙镇4850亩、梁山镇2000亩、仁贤镇1000亩,和林镇、金带镇、荫平镇、聚奎镇、屏锦镇、回龙镇建成300亩以上的示范片;同时,注重梁平蔬菜品牌的创建,加强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到2011年,示范区内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0万亩,蔬菜产量达到40万吨,产值10亿,蔬菜产业成为示范区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建成梁山镇(仁贤、安胜)、云龙、和林3个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形成35个无公害或绿色、有机品牌。到2016 年,播种面积达到30万亩。蔬菜产业科技含量明显提升,良种率达到100%,优质率达到95%,净菜加工及包装率达到60%,形成58个无公害或绿色、有机品牌。表4 梁平县蔬菜产业发展目标乡镇2006年产量2011年2016年面积种植面积产量面积种植面积产量梁山185081574747241832862099662988125976仁贤81086898206943648691982759455188金带3325282984871496437721131622632聚奎45803897116912061051961558831176屏锦182461552446572821072069962097124194回龙2475621063631891114022808484252168504荫平270923056915121923073921918438云龙66565663169892995275502265045300和林3456292087601555239211176323526竹山4764051215214254016203240合计9282677251231753408693103029309087618174本着集约用地的宗旨,根据梁平县蔬菜生产实际,蔬菜的播种面积达到20万亩时,占地面积只须7万亩左右,结合示范区内蔬菜种植发展基础、排灌等条件,重点建设梁山镇、云龙镇、仁贤镇、和林镇四个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每个基地建设30005000亩核心示范片。在梁山镇青都村、八角村、张桥村、上八村、大井村、土桥村,重点打造大棚礼品西瓜、食用菌、优质蕃茄、绿叶菜为主体的特色菜基地。在云龙镇人民村、三清村、同心村、双河村、护云村重点打造优质黄瓜、萝卜为主体的水旱轮作模式基地。在仁贤镇凉水村、仁贤村等地重点打造茄子、菜辣椒、莲藕、芋头为主体的茄果类、水生蔬菜基地。在和林镇和林村、万安村,重点打造生姜、苦瓜、藤菜基地。同时,加快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标准,整治土地、完善水利设施、维护田间道路和配套栽培设施,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蔬菜生产示范片区。另一方面,依托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根据示范区内各镇乡地理区域优势,特色蔬菜生产情况,优选一批蔬菜品种,打造成为优质蔬菜品牌。重点抓好黄瓜、萝卜、生姜、番茄四大蔬菜品牌的打造,发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产地的优势,立足商品菜生产,形成规模商品优势,打好无公害绿色蔬菜品牌。加快推进蔬菜深加工。立足现有加工能力的改组、改造,加快蔬菜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着力推进蔬菜深加工项目,对具有梁平特色的蔬菜进行系列加工,延伸蔬菜产业链条。重点开发贮存久、食用方便、能保持原色原味的新型功能食品。深入开展蔬菜深加工,精包装,进超市,树立梁平蔬菜特色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开发经济价值高、市场适应性强的新型蔬菜产品,如辣味菜、蔬菜粉、蔬菜脆片、强化菜、蔬菜薄片、蔬菜饮料等。同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蔬菜加工企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2、竹材产业充分发挥梁平县竹资源优势,依托现有竹林种植的技术、规模基础,以满足市场和加工企业需要为目的,结合梁平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培育建材、化工、食品、造纸用竹,选择投资少、投产快、产量高、效益相对较好、种源易得的竹种。以相对集中成片、适度规模栽植为主,在目前竹林种植已成规模的镇乡发展规模竹林种植,初步形成规模优势。在加强现有竹林改造的基础上,新造竹林要以寿竹、楠竹、撑绿竹、慈竹为主,根据镇乡实际情况实行规模种植,做大做强竹产业。力争在2011年前,通过竹山、屏锦镇的示范带动作用,使示范区竹林面积达到3540万亩,基本满足12个以竹材为原材料的大型加工企业的需求;竹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其中营林产值4亿元,加工产值16亿元;到2016年,示范区竹林面积达到45万亩,并且成片种植占85%以上,形成较为明显的规模优势。加快竹种植、观光基地建设。示范区内各镇均具有发展竹种植的规模优势,其中尤以竹山、屏锦以及龙溪河沿岸优势最为明显,仅竹山镇竹种植面积就占整个示范区总面积的51.7%,同时与竹山镇紧邻的屏锦镇竹种植面积占整个示范区的21%。两镇在空间上和自然条件上是最适宜发展竹种植的区域。当前要积极推进龙溪河沿岸2636亩的龙溪河百里竹长廊观光基地建设,要大力发展竹山和屏锦两镇,特别是以竹林为主要产业的竹山镇,大力支持竹山镇竹林种植,尽快发展成为竹林成片种植14万亩以上的竹种植基地,使之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竹林观光、竹材供给基地。加快打造竹产业深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竹产业深加工基地。通过对外招商引资、对内技术改造,不断完善以竹材为原料的造纸、建材的竹林产业链,提高竹子的经济附加值,做强、做优竹产业,形成梁平特有品牌,包括响誉国内外的“梁平三绝”之一的“梁平竹帘”。把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规模化经营。着力打造、优化竹产业深加工产业链。当前,要加快推进重庆星星套装门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套套装门、60万立方米板材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梁平县邵新纸业有限公司竹浆扩能、节能技改续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庆市恒丰纸业有限公司节能技改续建项目建设;以百万亩笋竹产业化工程的大力推进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污染少、科技含量高、产业链延伸好、带动作用强、效益和市场相对较好的竹木筷、凉席、竹帘等竹制系列工业企业,引进以竹笋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竹林竹材竹制品”、“竹林竹材竹纤维生态家纺”、“竹笋绿色食品”三大产业链,形成以竹资源为依托,竹材为支撑,竹制品、竹纤维和竹笋加工为重点的竹产业集群。依托现有竹种植、加工产业,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竹加工示范基地。基地包含两大示范功能:一是以竹山镇为主体的竹林种植示范功能;二是以梁山镇(双桂工业园区A区)和屏锦镇(双桂工业园区B区)为主体的竹加工示范功能。基地发展目标是:到2011年,竹林面积9万亩以上,其中竹山镇4.5万亩、屏锦镇4万亩、仁贤镇0.7万亩。发展定位是:竹加工、绿色食品加工、生态家纺等。争取在2011年产业化面积达到30%以上,2015年达到50%以上。(三)积极发展三个区域性特色产业1、蚕桑产业依托荫平、和林、金带、云龙良好的蚕桑发展基础和金带镇蚕桑科技示范园,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和重庆市“十百千万”优质茧工程建设机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激励、典型示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提高效益为中心,通过规模化种桑养蚕和龙头企业带动,着力打造国家“东桑西移”产优质茧示范基地,加快培育、延伸蚕桑产业链步伐,做大、做强、做优蚕桑产业。力争在2011年,良桑化程度达到90%,小蚕共育面达到90%,纸板方格簇、省力化蚕台普及率达到90%(蚕桑科技化水平),蚕前统一消毒面达到100%。使示范区的优质良种桑园面积达到2万亩,发种量、产茧量分别达到4万张、2.5万担,蚕农收入达到2000万元,茧丝绸产值达到一亿元以上。表5 梁平县蚕桑产业发展目标乡镇2011年2016年面积(亩)发种(张)产茧量(担)面积(亩)发种(张)产茧(担)金带500010000600050001750010500荫平500010000600050001750010500云龙4000800048004000140008400和林650013000780065002275013650合计205004100024600205007175043050注:2011年按2张/亩、20公斤/张计算,2016年按3.5张/亩、30公斤/张计算。大力推进现代蚕桑业基地建设。依托示范区内现有的蚕桑示范基地,按照“科技支撑、提高效益”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现代蚕桑业基地,为示范区蚕桑业的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夯实基础。积极支持荫平、和林、金带、云龙桑树种植基地(四镇现有桑树种植面积16180亩,其中原有桑园4650亩,2007年栽植良桑8440亩,普桑3090亩。发种量为2403张,产茧量为60吨,具有建设成为标准化蚕桑业发展示范基地的基础条件),为重庆市丝绸工业园区落户梁平提供条件。加快打造蚕桑深加工产业链,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对茧丝绸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把做大做强茧丝绸龙头企业作为蚕桑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着力培育23个以蚕茧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的龙头企业。重点是扶持重庆梁平宏美达丝绸纺织有限公司,加快推进年产150吨打线丝、100吨双宫丝、丝绸服装200万套生产线项目,推进年产3米提花真丝绸220万米的宽幅丝绸提花开发项目。充分发挥现有种桑养蚕、丝绸纺织基础,引进相关深加工企业,积极发展蚕丝深加工,如蚕丝被、蚕沙保健枕、蚕沙宝宝枕等一批嫁接了现代农业甚至是工业理念的特色加工农产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蚕桑产业链向其他领域拓展,如以酒、茶、药、食用菌等副产品。加快打造以蚕桑为原材料的蚕桑深加工产业链,形成以蚕桑资源为依托,蚕丝加工为支撑,丝绸及轻纺为重点的蚕桑深加工产业集群。2、畜禽产业依托梁山、仁贤、聚奎、屏锦、云龙镇现有丰富的畜养业资源,按照“规模扩张、链条延伸”、“分散养殖、集中加工”的畜牧产业化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畜禽业产业化进程,引导和扶持畜禽产业发展,加快形成集养殖、贩运、屠宰、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开创出一条具有梁平特色的现代畜禽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力争到2011年,肉产量达32506吨,禽蛋产量达395吨,水禽出栏1500万只,水禽育苗2000万只;2016年肉产量达41797吨,禽蛋产量达554吨,水禽出栏2000万只,水禽育苗3000万只。养殖基地主要布局在梁山、仁贤、聚奎、屏锦、云龙等镇,加工企业主要布局在双桂工业园区A区。当前应当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山桂食品公司、粤丰肉类联合加工厂以及大河张鸭子食品有限公司。加快推进大河张鸭子食品有限公司在建卤鸭加工生产线项目。同时,积极引进生猪、水禽等的精深加工企业,促进产业升级。从而实现规模企业群体的发展壮大,使畜牧产业实现由小规模大群体向大规模高档次的转变,实现由粗放型、低效益向集约型高效益的转变。创新基地模式,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小区养殖、股份养殖、合同养殖等养殖模式。表6 梁平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畜禽业规划目标 单位:吨乡镇2006年2011年2016年肉产量禽蛋产量肉产量禽蛋产量肉产量禽蛋产量梁山2000.726.4320040416056仁贤2488.530.2398254510075金带1573.519.3251835291349聚奎3840.341.48614465798787屏锦3409.932.5545559709282回龙1498.712.9239825320038荫平2324.79.8371923483532云龙1306.24.3240050300070和林1524.921.9244039317055竹山151.71250534010合计20119.1199.7832506395417975543、梁平柚产业紧紧抓住被评为“中国名柚之乡”的机遇,充分利用梁平县得天独厚的柚子种植基础和条件,特别是依托全国三大名柚之一的梁山柚种植具有相当规模、开发前景良好的优势,大力发展柚子产业。梁平县作为“无公害梁平柚产地县” ,要按照梁平柚标准化种植技术规范,重点打造2万亩标准化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级财务会计(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知到智慧树答案
- 死因监测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大连安居客平台全程监管下的二手房买卖合同
- 2025年度绿色金融垫资撤押贷款合同及碳排放权抵押担保协议
- 2025版蔬菜种植与农产品电商平台合作合同
- 2025年新型农业灌溉系统安装与运营管理合同
- 2025年水利工程桩基施工与生态修复合同
- 2025版跨境电商合作万能合同范本
- 数据驱动的实时监控与异常检测-洞察及研究
- 2025二手公寓房买卖及贷款担保与房屋租赁服务合同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日本设备销售合同范本
- 2025年芜湖市鸠江区医院招聘16名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T-CBDA 86-2025 建筑幕墙、采光顶及金属屋面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 厨房消防安全培训
- 小陈 税务风险应对常见指标与答复思路
- 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建筑膜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变电站新员工培训课件
- 《海上风电场工程测量规程》(NB-T 10104-2018)
- 2021年成都中医药大学辅导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