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点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拓展延伸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吗 在初中阶段 认为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 实际上 有些物质的燃烧可以没有氧气参加 例如 金属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 氢气 金属钠都可以在氯气中燃烧 例1 2016福建漳州中考 运用如图7 1 1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7 1 1a 现象对比 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b 现象对比 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c 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d 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解析a项 现象不同是因为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不同 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 b项 处白磷与氧气接触 处白磷与氧气不接触 通过现象对比 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 c项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说明白磷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 d项 热水除了提供热量 还能使水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 答案d 知识点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 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任意一个条件 使燃烧停止 这就是灭火的原理 2 常见的灭火方法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如液化气 煤气起火 首先要关闭阀门 扑灭森林火灾 可以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以阻止火势的蔓延 2 将可燃物与氧气 或空气 隔绝 如油锅中的油着火 盖上锅盖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等 二氧化碳灭火器能灭火的原因之一就是灭火器喷出大量二氧化碳 在燃烧物表面形成一层二氧化碳气体层 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3 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如建筑物着火 用高压水枪灭火 房屋 草垛着火 可用泼水的方法扑灭 3 火场自救如果火势不大 可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火扑灭 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 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等 温馨提示逃离火灾现场时 一定要匍匐前进或尽量降低身子 例2 2016重庆南开中学期末 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砖 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 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 在高温烘烤下 砖会裂开并喷出二氧化碳 从而扑灭火焰 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 清除可燃物b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解析自动灭火陶瓷砖喷出的二氧化碳覆盖在可燃物表面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从而使火熄灭 故选b 答案b 知识点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 概念 拓展延伸国家规定的易燃易爆物品品名编号第1类 爆炸品 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 易燃液体 第4类 易燃固体 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品 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第8类 腐蚀品 第9类 杂类 2 生产 运输 使用 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 1 对厂房和仓库的要求 与周围建筑物间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厂房 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和静电消除设备 消防器材必须齐备 并严禁烟火 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因素 2 容器要求 要牢固 密封 警告标志明显 且要注明物质名称 化学性质 注意事项 3 存放要求 单存 单放 远离火种 注意通风 4 运输要求 轻拿轻放 勿撞击 5 工作人员要求 严禁烟火 人走电断 经常检查 例3材料1 2015年8月12日23 30左右 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 遇难者总人数升至165人 材料2 危险品仓库中储存的剧毒物质70 是氰化钠 氰化钠为白色结晶颗粒或粉末 没有挥发性 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 能溶于水中 其易与酸作用 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 氰化钠的物理性质有 2 氰化钠的化学性质有 3 爆炸发生后 网络上有传言说市民不能淋雨 因为氰化钠有剧毒 淋雨会让人中 毒雨 死亡 你认为此说法 填 有 或 无 道理 理由是 解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即表现出来的性质 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从材料2看 氰化钠没有挥发性 不会挥发到空气中 答案 1 白色结晶颗粒或粉末 没有挥发性 有苦杏仁气味 能溶于水 2 易与酸反应 也可与二氧化碳反应 3 无氰化钠是固体 没有挥发性 不能挥发到空气中 题型一考查燃烧的条件 例1 2015山东临沂中考 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图7 1 2 资料信息 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 240 1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是因为 2 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是因为 3 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 应采取的措施是 4 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可燃物 氧气 或空气 解析 1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 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是因为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3 要使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 必须让白磷与氧气接触 因此可用导管对准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或空气 4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可燃物 与氧气 或空气 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 1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 没有与氧气接触 3 用导管对准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或空气 4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 变式训练 图7 1 3图7 1 4 a 图7 1 3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 图7 1 4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c 图7 1 3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d 图7 1 3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以下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简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答案d 题型二考查灭火原理例2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a 不慎碰倒酒精灯 酒精在桌面上燃烧 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 森林发生火灾 可砍掉部分树木 形成隔离带c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 用水浇灭d 油锅着火 泼水灭火解析酒精在桌面上燃烧 用湿抹布扑盖可隔绝氧气 从而灭火 故a项正确 森林发生火灾 砍掉部分树木 即清除可燃物 可以灭火 故b项正确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 用水浇 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故c项正确 油锅着火 不可泼水 因为油的密度小于水 可在水面上继续燃烧 故d项错误 答案d 点拨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不同的火灾应选择不同的灭火方法 否则可能导致 火上浇油 知识点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1 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引起 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 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 罪状 是 a 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b 提供可燃物c 提供氧气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烟头的温度较高 它能使可燃物的局部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从而引起大火 因此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 罪状 是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 2 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纸锅煮面 轻便易携带 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 a 纸锅的着火点很高b 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c 面汤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d 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 图7 1 1 答案d纸锅是可燃物 也与氧气接触 煮面时纸锅不燃烧的原因是面汤蒸发吸热 使温度达不到纸锅的着火点 3 可燃物燃烧除需氧气之外 还需满足的条件是 煤块经粉碎处理后燃烧得更快 更充分 这是因为 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煤粉与氧气 或空气 有更大的接触面 解析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与氧气 或空气 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把煤块粉碎处理是为增大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使燃烧更快 更充分 知识点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4 如果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 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你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 用湿抹布扑盖b 拨打火警119c 找老师一起想办法d 逃跑 答案a用湿抹布扑盖 既可以隔绝空气 又可以降低温度 能达到灭火目的 故选a 5 近年来 高层楼房失火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遭遇火灾时的逃生方法有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沿墙角弯腰蹲伏 寻找出口逃生 打开门窗大声呼救 退至卫生间 关闭门窗等待救援 迅速跳楼逃生 其中正确的方法是 答案 解析高层楼房失火时 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沿墙角弯腰蹲伏 寻找出口或关闭门窗等待救援 不能打开门窗 否则会使空气流通而使火势加剧 也不能跳楼逃生 知识点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6 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 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 甲烷b 二氧化碳c 氧气d 氮气 答案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甲烷是可燃性气体 其余都不是可燃性气体 7 修路 挖渠时常用到炸药 装有炸药的箱子应贴有以下标志中的 答案aa项为爆炸性物质标志 b项为易燃物质标志 c项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 d项为禁止放易燃物标志 1 关于燃烧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a 都是化学反应b 都是氧化反应c 都是化合反应d 都是放热反应 答案c燃烧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如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就不属于化合反应 2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下列实验中白磷能够燃烧的是 答案c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 或空气 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3 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 其灭火原理是 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ch4 2o2co2 2h2o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产物不污染环境 或燃烧热值高等 解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反应条件是点燃 灭火时使用高压水枪利用了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的原理 氢气燃烧热值高 生成物是水 无污染 1 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可燃物燃烧时 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b 所有的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c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d 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答案c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只达到着火点而没有与氧气接触或只与氧气接触而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都不会燃烧 故a错 并不是所有的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如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两种产物 故b错 有的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但在纯氧中却可以燃烧 如铁丝 故d错 2 卡拉ok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 如泡沫 海绵等 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泡沫 海绵是可燃物b 泡沫 海绵的着火点很高c 燃烧产生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d 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 撤向安全处 答案b泡沫 海绵等是可燃物 易燃物 着火点不高 燃烧时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 a c项正确 b项错误 火场逃生时 应用湿布捂住口鼻 撤向安全处 d项正确 3 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不科学的是 a 厨房油锅着火 可用锅盖盖灭b 通电的电线着火 立即用水浇灭c 当液化石油气泄漏时 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 发现房屋着火且火势较大时 立即拨打 119 答案b水能导电 通电的电线着火时 不能直接用水浇 应立即切断电源 再进行灭火 4 小明用如图7 1 2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图7 1 2 请回答 1 实验开始不久 小明观察到的现象是 2 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3 实验完毕 小明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 水快倒完时 小明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 请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 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 5 小明通过学习课本知识还知道 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 除了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以外 还取决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 请你选择 氧气的浓度 这个因素 设计实验探究其对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 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答案 1 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 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 2 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3 达到着火点的白磷接触到氧气燃烧起来4p 5o22p2o5 4 保存在水中 5 在空气和氧气中分别点燃硫 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 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 氧气的浓度越大 可燃物燃烧越剧烈 合理即可 解析该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和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结合教材实验不难作答 5 张华同学根据自己的住宅特点 设计了如下预防火灾的方案 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 请根据张华同学预防火灾的方案 回答下列问题 1 请你帮助张华同学进一步完善其防火措施 你的建议是 任写一条 2 在灭火和自救措施中 有一条不妥当 该措施是 填编号 理由是 3 请完成灭火和自救措施 和 中的空白 不要填在表中的空白处 4 在逃生自救时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其目的是 答案 1 人走灯灭 安全用电 2 打开门窗会造成空气对流 使氧气的量增加 火势加大 3 切断电源 关闭阀门 4 防止吸入烟尘和部分有毒气体 解析 1 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设计灭火措施 如在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时要拨打火警电话119 2 打开门窗会造成空气对流 氧气的量增加 使燃烧更旺 3 电器失火时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煤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再灭火 4 在逃生自救时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是为了防止吸入烟尘和部分有毒物质而引起中毒 1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水能灭火 所以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 点燃h2与o2的混合气体可能爆炸 但点燃煤气与o2的混合气体不可能爆炸d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 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答案b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 因为水能导电 a项错误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项正确 点燃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的混合物都可能发生爆炸 c项错误 氧化物中含有两种元素 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d项错误 故选b 2 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 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 请回答下列问题 7分 1 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 钻木之所以能取火 是因为 2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 因此 在生产 运输 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 3 分别点燃两根火柴 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 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 如图所示 火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 原因是 答案 1 钻凿木头时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转化为热能 钻凿处温度升高 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 2 abd 3 火柴头斜向下当火柴头斜向下时 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 容易达到其着火点 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 或火柴头向上时 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 不能给火柴梗加热 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 容易熄灭 两种情况都回答也对 解析 1 钻凿木头时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转化为热能 钻凿处温度升高 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 2 a是爆炸品标志 b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 c是腐蚀品标志 d是禁止烟火标志 e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 3 当火柴头斜向下时 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 容易达到其着火点 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 2016江苏常熟一中12月月考 7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8个 防灾减灾日 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的方法错误的是 a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 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 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 捂住口鼻 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c 逃生路线被火封住 应退回室内 关闭门窗 向门窗浇水 发出求救信号 d 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答案d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 提供更充足的氧气 而使火势更旺 所以身上着火不可乱跑 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a方法正确 发生火灾后 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有毒的气体 会浮在房间的上部 人若直立行走 会吸入更多有毒气体或因缺氧而发生危险 所以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 捂住口鼻 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是正确的做法 b方法正确 逃生路线被火封住 退回室内 关闭门窗 可以减少空气对流 而浇水可以降温 故c方法正确 火灾可能引起停电 乘电梯撤离时可能会被困在电梯中 故d方法错误 2015福建福州期末 13 随着对 火 的认识和使用 人类能够更好地改造自然 改善生活 18分 1 如图甲所示 古人 钻木取火 过程中 快速搓动木棍使底部的干草着火 从 燃烧条件 分析 钻木 为干草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2 形状大小相同的木炭在下列气体中燃烧的现象如表所示 回答问题 木炭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表中信息 写一条对 燃烧条件 的新认识 木炭在臭氧 o3 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 如图乙所示 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做了一个有趣的 母子火焰 实验 经研究 子火焰中燃烧物为石蜡蒸气 蜡烛能产生子火焰这一现象 证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写一点 下同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导气管不宜太长 其原因是 4 双燃料汽车的燃料是汽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 主要成分是甲烷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天然气替代汽油作燃料的优点是 写一点 5 发生火灾时 对于被困人员来说 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填标号 a 尽可能迅速找到安全出口撤离b 烟很大时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c 火势较大时 乘坐电梯快速逃生 答案 1 使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2 氧气的浓度不同 co2 ca oh 2caco3 h2o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空气 3c 2o33co2 3 熔沸点低可燃性 导气管太长 石蜡蒸气冷凝 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 4 ch4 2o2co2 2h2o污染小 5 ab 解析 1 钻木取火的原理是克服摩擦力做功 使温度升高 当温度达到干草的着火点时 干草便会燃烧 2 空气和氧气中氧气的浓度不同 所以木炭在其中燃烧的现象不同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a oh 2caco3 h2o 木炭可在臭氧中剧烈燃烧 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空气 木炭在臭氧中燃烧生成co2 化学方程式为3c 2o33co2 3 子火焰中燃烧物为石蜡蒸气 说明石蜡的熔沸点较低 并且石蜡具有可燃性 若导气管太长 石蜡蒸气在导气管中冷凝 则不能从导气管末端排出 也就不会产生子火焰 4 甲烷燃烧生成co2和h2o 对空气污染小 5 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迅速逃生 但不能乘坐电梯 以免因电路故障被困 1 2016广东梅州中考 2 储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标识是 答案d乙醇属于易燃物 储运时包装箱上应贴 易燃液体 的标识 故选d 2 2016湖南长沙中考 7 油锅起火 迅速用锅盖盖灭 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 降低食用油的着火点b 清除可燃物c 隔绝空气d 防止食用油溅出 答案c油锅起火时 迅速用锅盖盖灭 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 3 2016甘肃兰州中考 8 下列关于火灾 灭火和逃生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 着火时 只能用水灭火c 高楼发生火灾可以跳楼逃生d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爬行逃生 答案d燃烧是一种发光 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故a错误 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可燃物 氧气和达到着火点 所以只要破坏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b错误 高楼发生火灾 跳楼逃生易摔伤或致死 故c错误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爬行可以防止吸入有毒气体和烟尘 故d正确 4 2015重庆中考a卷 13 煤炉越扇越旺 蜡烛一扇就灭 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 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 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 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答案c扇燃着的蜡烛时 扇出的风带走热量使蜡烛周围的温度降低到石蜡的着火点以下 不是降低石蜡的着火点 因此一扇就灭 扇煤炉时 由于炉内温度较高 扇出的风不能将温度降到煤炭的着火点以下 反而增大了空气的进入量 因此越扇越旺 5 2014上海中考 41 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 其目的是 a 减少煤的浪费b 减少氧气的消耗c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 减少酸雨的形成 答案a燃料不充分燃烧时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将煤块粉碎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能够使煤充分燃烧 因此可减少煤的浪费 故本题选a 6 2012湖南株洲中考 14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b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c 煤 石油 天然气燃烧都放出大量的热 都是重要的燃料d 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可燃物就能燃烧 答案c燃烧能放出热量 但并不是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故a项错误 缓慢氧化也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但不是燃烧 故b项错误 煤 石油 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 都是重要的燃料 故c项正确 燃烧的条件有三个 可燃物 可燃物与氧气 或空气 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故d项错误 1 2015广东广州中考 13 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 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 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 红磷燃烧d 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白磷和红磷均与氧气接触 不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a错误 该实验选择的可燃物分别为白磷和红磷 可燃物不同 b错误 白磷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红磷不燃烧 c错误 该实验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正确 2 2014江西中考 7 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 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答案aa中罩上烧杯的蜡烛燃烧一会儿后熄灭 而烧杯外的蜡烛能够正常燃烧 由此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 b中滤纸片和乒乓球片都与氧气接触 乒乓球片燃烧 滤纸片没有燃烧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中小石头不能燃烧 小木块能够燃烧 可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的结论 d中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 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由以上分析可知 本题应选a 1 蜡烛 足量 在如图7 1 3所示的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 测得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7 1 4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7 1 3图7 1 4 a 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 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 蜡烛无法燃烧c 整个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d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b蜡烛燃烧前 集气瓶内不只有氧气 a项错误 蜡烛燃烧消耗氧气 当集气瓶内氧气体积分数低于一定值时 蜡烛熄灭 b项正确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c项错误 蜡烛熄灭后 集气瓶内还存在未参与反应的气体 d项错误 2 原创 卢老师在演示燃烧条件的实验时 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 教材实验装置如图7 1 5a所示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7 1 5b所示 图7 1 5老师按照图7 1 5b完成演示实验后 提出了两个问题 1 通过实验 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2 这样改进实验装置的好处是什么 同学们思考讨论之后 有一同学举手回答第一个问题 他的答案是 试管中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都不燃烧 试管中的白磷燃烧 产生大量白烟 生成五氧化二磷 同时气球鼓起 你认为该同学的回答不正确的地方是 原因是 请你回答第二个问题 答案生成五氧化二磷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 不是实验现象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可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解析实验现象是直接观察到的 实验结论是分析实验现象后得到的 生成五氧化二磷不是实验现象 白磷燃烧生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