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一语文 过万重山漫想培优教案一、网上课堂 (一)本讲主要内容 1.重点字词 耸峙 手臂 词藻 怯弱 敝帚 啃噬 端倪 篙工 攲侧 翎毛 燧木 筚路 坼地 泯灭 抟 2.文字常识 本文选自刘征十年集。 刘征,即刘国正,原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著名教育家、诗人、杂文家。 3.内容要点 作者穿行三峡,过万重山,引发一连串的联想: 时代需要无数敢于开天辟地、开拓前进的“第一个”。 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想到远古许许多多的“第一个”: 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 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 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 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作者神思飞跃、浮想联翩,构成了本文“漫想”的行文特点。 (二)学习指导 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第二单元的学习重点则是把握文章、理清思路。 理清思路,就是指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作者是怎样开头的。 文章的主体内容是怎样展开的。 文章是如何收尾的。 只有搞清楚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结合这一教学重点,要在阅读课文中加以落实相关的知识,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另外,一篇文章。在我们阅读全文时,要注意领会其行文的整体思路,在阅读文章的片段时,还要注意其局部思路。 图示: 课文的整体思路: 课文局部思路: (三)例题精讲 1.例题 与下面这段文字衔接得最好的句子是( ) 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据科学家说,在洪荒时代,四川盆地原本是个内陆海。海水东注,撞击、啃噬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 a.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无穷无尽 b.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无止无休 c.这江水是在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 d.它的去处为什么总是不盈不溢呢 2.分析与解答 此题答案 c 分析:这道题也是考察对语段思路的理解能力 前面在学习指导中,我们对全文的整体思路和段落的局部思路作了简要介绍。 现在,上面这段文字,题面是考语言的连贯、衔接,实质上还是一个思路问题。思路,引导着语言的先后顺序。四项选择答案,c与上文承接紧凑、连贯。且与a b d三项构成一种先后关系。只有先问三峡何时开凿,才有后面a b d等问题的产生。也可以把c与a b d理解为一种总分关系,即,只有先提出c,才会适而提出与c相关的a b d等问题。二、网上能力训练 (一)能力训练部分 1.基础性训练题 下列句中词语排列不当的一项是( ) a.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 b.自然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息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 c.不要小看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 d.如同远在云天的飞鸟,此时忽然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 2.提高性训练题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千万年后,例如三峡无恙,甲还会有人从此穿过。从千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但是,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乙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了。丙,如果他们从考古的废墟上发现了它,我敢断言,他们会说:“这个人,没有说谎。” a.“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改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这句话是从上面这段文字中抽取出来的,复原它,应嵌入的位置是 a 和之间 b 和之间 c 和之间 d 和之间 b.甲处应填入的词是 a 总 b 更 c 也 d 都c.乙处应填入的词是 a 于是 b 自然 c 至于 d 因而 d.丙处应填入的词是 a 总之 b 进而 c 然而 d 甚至 3.研究性习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三峡猿声一、雨夜有感 深夜,台灯清寂。望着窗儿,小雨依然淅淅沥沥。这雨,是我前日从三峡带回来的,至今不断。现在湿了我的稿纸,湿了我的心。闲极无聊,慢慢儿翻着有关三峡的诗书。 想起那在群山里钻来扭去的江水呀,挤压着我们这只轮船的峡壁呀,那山凹处的桔林呀,依山而筑的码头呀,充满了神秘传说的峰峦呀,布满了怪石的江滩呀,等等,然后再重温古人旅游三峡的诗章,可真是叫我愁消闷解,享受无穷呢! 而且,又何止是享受?真的,不光是享受那巫峡神女峰的“云雨归时带异香”(刘禹锡),也不光是享受夔门“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陈子昂),也不光是享受登高一望“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不光是享受这些古代大诗人的笔劲之妙,有时候亦有发现,发现了颇引人思索的东西呢。譬如,我发现写“猿声”的诗,可真多。而且这些猿声,竟千古不衰地表达了三峡中诗人们的旅怀。声音哀惋凄切,或悠悠潜树,或涩涩滞月,或哽咽入江,或郁闷扑怀。追究这里的内蕴,可真是一件别有情味的事儿。二、三峡猿歌 有一首巴东三峡渔者歌,收进清代诗人编辑的古谣谚中,读来最是凄哀感人: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这支古民谣不知作于何代。从文体上看,再远也不会远于汉代吧?它反映了长江渔夫的辛劳漂泊之苦。猿声悲鸣,令人酸鼻。 南北朝时代的萧绎,有一首写巫峡的诗,和前面提到的巴东渔歌非常相似:寒夜猿声澈,游子泪沾裳。 仔细体味,觉得它和那首渔歌之间存在着互为影响的痕迹。不知是文人影响了民谣?或者是民谣影响了文人?按正常规律,应该是后者。但还不能说这首民谣对后来之作是最早的影响。最早发现猿在“啼”的,应该是我国第一个大诗人屈原。他在九歌中,已经唱出“雷隆隆啊雨淋淋,猿凄凄啊彻夜鸣”(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狞狖夜鸣)了,屈原笔下的猿声悲凄的基调,已被历代文人唱了两千多年了。 索性把这种诗句摘录一些,排列起来,也颇有意思的: 猿声出峡断,月彩落江寒。隋,崔信明 若为教月夜,长短听猿声。隋,崔仲方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唐,高适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唐,李白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唐,杜甫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听老猿。唐,李贺 巫峡苍苍烟雨时,青猿啼在最高枝。唐,刘禹锡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唐,白居易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唐,陆游 从这些诗意看来,这里有寒猿,啼猿,催泪之猿,入梦之猿,总之,这猿声是不断的,绵长的,日日夜夜地悲哀在旅人的心头上。 它也反映了古代旅人的一叶木舟,一支橹,一片帆,一根纤绳的漂泊远行之苦;三峡的寂寞幽长之苦。不是愁如一江春水,是愁听两岸猿啼。 宋代陆游乘官船从西陵峡口到瞿塘峡出口,竟用了二十天时间。其中西陵峡中的黄牛峡,要走三天(而现代轮船只不过一、二小时)。李白对此有诗催人生出白发来的,怪不得行人要和两岸猿声同悲了。 这是那古远的,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的鸣咽。三、猿灵悠悠 八十年代初,我从三峡经过两次,峡中绝对听不见猿声了。 李白有一首有名的诗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如今我怀疑,在全长一百九十多公里的三峡中,当年啼声不绝于两岸的,究竟是不是猿?或者是猴吧?我读古人的书,觉得很少有“猴”的提法,是不是古人猴、猿不分呢? 如果我能到三峡调查几位高龄老人,他们可能知道,这一带是曾经有过猿,或者是曾经有过猴的。哪怕他们曾看见过那么几只。 查有关的书,猿与猴是有着绝然不同之处的。 猿是指长臂猿和猩猩之类。它们不同于猴之处是大脑更为发达,面部有表情,没有尾巴,没有臀疣,没有颊囊。母猿还有经期,怀胎九个月,而且每胎只生一子,看来,它更接近人类。 但它究竟距离人类甚远。它毕竟是低级动物。当人类进入大繁盛、大发展,同时也是大贪婪的现代,它终至在这儿绝迹了。它被赶跑,它被猎尽,这是进入现代化的人类,将要为自己的行为追悔的事情。 至于猿声究竟是一种什么样声音,它几千年(也许是几万年)来,是不是总在三峡中过着忧郁悲苦的日月,这又是我不知到的了。如果到动物园走走,这个问题当易于解决。但我却懒惰,宁可相信那声音便是一种摄人精魂 的哀啼,是曾经使峡江中的行人抑郁不已的。 我困倦地推开这些诗书。细听窗外,夜雨依然淅沥不止,仿佛猿声,仍在雨中凄哀,使我为那逝去的时代叹息。 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八日武昌 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a.本文围绕“猿声”展开联想,以雨夜之“感”将很多素材组织起来。从思路清晰这一点看,与过万重山慢想是相似的。( ) b.作者在三峡雨夜穿行,刘征过万重山穿过三峡,二人经历相同,地点相同。所产生的联想则各有千秋。( ) c.作者借古诗中的“猿声”,来抒发雨夜之“感”,为逝去的时代而叹息。与过万重山慢想比较。表现出的悲愁之美,在格调上显得有些美中不足了。( ) d.与过万重山慢想相比,两篇文章都是以一种当代意识去反思历史。此文透过悲愁的氛围,实质上抒发了心灵深处潜在的自豪愉悦之情,叙述逝去时代的叹息,正是为当今时代的赞颂。 填空 将下列选项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a 从知识系列看 b 从历史角度看 c 从文学角度看 d 从生物角度看 a. ,本文向我们评述了猿与猴的区别。 b. ,本文征引世纪新语,让我们晓得了有趣的历史典故。 c. ,本文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丰富有审美价值的抒写“猿声”的诗句。 d. ,本文兼容了文学、历史、地理、生物等方面的内容。(二)能力训练题点拨与解答 1.基础性训练题 答案 c (此题是阅读思路的考查。即是说,篇章有整体思路,段落中句与句中间当然也要由思路来起制约作用。几个分句实际上是一种时间顺序,以时间先后来展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药理学角度分析养血清脑颗粒的抗脑炎作用机制-洞察及研究
- 核受体信号转导机制-洞察及研究
- 多元智能与素质教育-洞察及研究
-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解析-洞察及研究
- 历史记忆与社区重构-洞察及研究
- 2026中国医药分离改革对流通环节影响分析报告
- 2026中国医疗数字孪生应用平台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6中国便携式分子诊断设备市场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报告
- 妇科微创手术标准操作流程
- 教师招聘考试典型试题及详解集
- 幼儿教师(单页)求职简历(可编辑)A4打印模版
- 2025年土地确权数字化合同协议
- 2025广东中山市公安局三角分局辅警招聘8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淮南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6人考试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窗口行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 【MOOC】以案说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禁油安全阀校验操作规程
- YS/T 514.3-2009高钛渣、金红石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硫量的测定高频红外吸收法
- GA/T 1133-2014基于视频图像的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
- 橡皮障护理技术课件
- 等离子体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