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二十).doc_第1页
江苏省如皋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二十).doc_第2页
江苏省如皋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二十).doc_第3页
江苏省如皋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二十).doc_第4页
江苏省如皋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二十).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二十)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1、城市化的过程:(1)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业地区转化为 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城市化的表现与标志城市化主要表现:城市数量和人口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 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主要标志: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a.推力因素: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b.拉力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制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3)城市化的意义(4)城市化的特点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目前速度趋缓(甚至停滞)速度加快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人口比重大(70以上)小(不到40)原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异同 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不同阶段。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相同点都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不是城市化的倒退,而是城市化推进的一个新阶段,表明城市化“质”的提高 不同点概念城市附近郊区开始变为城市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或小城镇回流的现象 成因城市发展、规模扩大中心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居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结果城市人口增多、规模扩大市中心区衰落所处阶段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分布国家目前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例1:【2012浙江卷】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年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c.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地抑制d.到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2)影响-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是环境变化最大的地区。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利影响:(1)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 ,地面下沉等;(2)环境污染: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3)社会问题:交通 ,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有利影响:平整土地;兴建水利;绿化环境,环境良性发展减轻环境压力城市化不仅对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双重影响,而且对人文地理环境也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土地利用方式、居民类型及从事产业、信息和交通通达度、文化观念等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1)对一些特大城市,应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2)加强道路网建设,以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3)应发展节能建筑、绿色交通和循环经济,减少污染排放;(4)加强城市绿化,并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5)调整产业结构,转化城市功能等例2:【2012福建卷】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 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 城市环境趋于恶化d. 城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巩固练习】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和城市人口比重历史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2008年该国的城市人口约为a.4亿 b.1.55亿c.2.45亿 d.2.4亿2.在图示期间,该国城市化进程最慢的时段是 a.1776年以前 b.1776年1915年 c.1915年1967年 d.1967年2008年 读“我国南方某城市离心力示意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图中各因素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甲交通拥挤乙地价上涨丙各类产业迁出 b.甲地价上涨乙交通拥挤丙各类产业迁出 c.甲各类产业迁出乙交通拥挤丙地价上涨 d.甲地价上涨乙各类产业迁出丙交通拥挤 4.关于该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城市用地向外扩展 b.导致中心商务区向郊区迁移 c.城市人口将大量减少 d.市中心人口将大幅增加 读下表,完成56题。5.上表说明a. 1950年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 1980年201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慢 c. 1950年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 d. 1980年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6.上表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 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72012年国务院批准在贵阳和安顺两城市之间成立贵安新区,这是城市化发展中的a城市一体化b再城市化c逆城市化d中心城市化【2014重庆卷】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89题。8.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a.洪涝灾害更少 b.淡水资源更多 c.经济水平更高 d.土地成本更低9.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a.节约建筑用地 b.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建筑耗能 d.扩大用地规模甲、乙两图分别是“某市城市化过程及该市距市中心地租水平变化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图甲反映了该城市可能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出现再城市化现象c.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d.出现大量卫星城11.若图乙箭头方向表示数值增加,则图中b地最可能a.位于旧城中心区b.位于远郊地区c.位于新兴工业区d.位于城市环形道路沿线12.【2012深圳二模】城市广泛采用绿色屋顶、透水地面和种有多样植物的低洼区域,这将 a.减少城区洪涝灾害 b.增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 c.增大城区地面径流量 d.加剧下游河流水位变化 13.不少城市由于人口和家庭小汽车猛增,导致交通拥堵。下列关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做法,最可行的是 a.在城市中心建环行道路,并大量建设停车场 b.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并加强交通管理,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限制家庭小汽车的增长,设立无车日,倡导步行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车流量 d.将生活区和工业区布局在一起,减少上下班市民流动量 城市地表和自然地表相比透水性大大降低,降雨后原本可以被自然地表吸收、渗透的“损失水量”大大减少。读图,完成1415题。14. 城市的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郊区,其最弱的环节是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地表径流 15.图中、分别代表不同地表的降雨损失量曲线,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混凝土方砖旧沥青路面新沥青路面土地 b.土地混凝土方砖旧沥青路面新沥青路面 c.旧沥青路面新沥青路面混凝土方砖土地 d.土地旧沥青路面新沥青路面混凝土方砖 16.地表对水循环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下渗增多 b.地表径流减少 c.加剧城市内涝 d.洪峰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某城市发展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与地区和谐发展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喝“生态文明指数”。读某城市“体检”图,完成1718题。17图中城市“越来越胖”体现了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a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文、社会、生态建设b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c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d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18图中所示表明,和谐城市主要看a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b城市人文、社会的发展情况c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读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我国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完成1920题。19据图推测我国a主要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b地势上第一级阶梯的城市分布较密集c长三角地区将持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乡村人口将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城市20图中面积最大的主要城市化地区,今后制约其 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后劲不足b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恶劣c水资源短缺现象明显d农村经济严重落后,农业基础薄弱二、综合题21.【2012上海卷】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据2009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 材料二: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及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3)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 22.【2013江苏卷】阅读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冶(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材料二:左图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右图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 与苏中、苏市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 。 (4)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 ,主要体现在 。(5) 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苏南地区 苏中地区 苏北地区 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23图20为“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gdp统计图”,图21表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22为“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都市区人口常出现负增长现象。(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在图20中的_(国家)表现最为明显,这种现象被称为_现象,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_。(2)据图21、22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3)简述我国特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 答案:(1)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2009年比1999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表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从产业结构变化看: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