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瓶子草是一种拥有完美曲线和斑纹的食虫植物,挺拔多姿的捕虫瓶给人一种亭亭玉立的美感。它的捕虫机构相对简单,却非常有效,还能与猎物展开一场昆虫版的“死神来了”。瓶子草属(Sarracenia)与眼镜蛇瓶子草属(Darlingtonia)和太阳瓶子草属(Heliamphora)一样,都被分类于瓶子草科(Sarraceniaceae)。瓶子草属植物可直接称为瓶子草,是一种中型多年生草本食虫植物,一些品种的捕虫瓶可高达1米。瓶子草共有9大原生种,它们分别是白瓶子草、红瓶子草、黄瓶子草、山地瓶子草、鹦鹉瓶子草、小瓶子草、翼状瓶子草、网纹紫色瓶子草和蔷薇瓶子草。再自然环境下,又由这9大原生种演变出一些亚种、变种和变型种,共有约50种。食虫特性:瓶子草是一种陷阱型的食虫植物,它们的陷阱是静止的,不会像捕蝇草和茅膏菜一样“移动”。然而,瓶子草通过巧妙利用其身体的各个部位,其捕虫效率却要高于茅膏菜和捕蝇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猎物”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吧。捕虫瓶的上半部分能够分泌一种带有“柠檬香”的蜜露,一些瓶子草分泌的蜜露,甚至含有像酒精一样能麻痹神经的物质。当猎物闻到由瓶子草分泌的“蜜露”香味时,便会奔向瓶子草,开始其“死亡之旅”。瓶子草的瓶盖能防止雨水滴入瓶子,上还长满指向捕虫瓶深处的倒毛,当昆虫在此逗留时,无意中便会被一步步逼向瓶口处。其瓶口处的唇口和唇口附近的瓶壁则非常光滑,当吸食蜜露后,“醉醺醺”的昆虫非常容易失足掉进瓶内。捕虫瓶的形状是一个上宽下窄的喇叭口,在猎物掉入瓶内后,哪怕是会飞的昆虫,也难以展开翅膀飞出瓶外。而且,在捕虫瓶中下部分的瓶壁上也充满了像瓶盖上一样的倒毛,猎物的挣扎只会使其越陷越深。在捕虫瓶的最底部,则是一滩具有消化酵的液体,能很快地将昆虫淹死并进行消化,营养最终被瓶壁上的腺体吸收。瓶子草能捕捉一些大苍蝇等昆虫,昆虫的外骨骼通常不会被消化掉,经过一个夏天,瓶身往往会装满昆虫。鹦鹉瓶子草和小瓶子草都拥有迷宫式的瓶口,并通过瓶盖上的白色斑点迷惑猎物,使其找不到出口。拥有匍匐叶的鹦鹉瓶子草,还能利用像龙虾笼的构造让猎物进入,雨季时还会有小蝌蚪、小鱼游入,然后再也出不去。瓶子草就像死神一样,对猎物的行动了如指掌,一步一步地给猎物设计好了“死亡步骤”。原生地:瓶子草只产于北美洲温带区域,原生于美国东海岸、德州、五大湖区以及加拿大南方。大部分的种类只出现在美国东南部,只有紫瓶子草出现在气温较低的地区。它们大多生于比较开阔的沼泽地,具有较高的耐湿性,喜爱生长于光照良好的地方。在原生地,瓶子从在开花末期开始生长,一直到晚秋,在寒冬3-8摄氏度时,瓶子开始凋谢,白瓶子草、山地瓶子草、翼状瓶子草和黄瓶子草还会长出不具捕虫功能的剑形叶。由于冬季的昆虫减少,天气转冷,也降低了植物的新陈代谢和其他功能,此时把能量花在长捕虫叶很不划算,剑形叶是比较经济的选择。形态特征:瓶子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从地下茎的生长点,莲座状长出瓶状捕虫叶,叶子分为具捕虫功能的捕虫叶,以及冬季无捕虫功能的剑形叶。捕虫瓶面向中央,形状是上宽下窄的直立喇叭状,也有鹦鹉瓶子草匍匐于地面的捕虫瓶。从瓶子远端入口处延伸出一个盖子,瓶口周围通常有唇口,会分泌蜜糖和气味,盖子本身也会产生蜜糖,但是量较少。瓶子草每株通常有捕虫瓶数个至10多个,每个捕虫瓶的寿命都可达半年以上,从种子到成株需要3-6年,因品种不同其捕虫瓶可达25-110厘米,一般在冬季10-15度以下会停止生长新叶,继续降温老叶会慢慢枯萎,地下茎及其生长点则可耐受0度低温。紫色瓶子草因其生长在北方较寒冷的地方,其捕虫瓶在冬季也能维持更长的寿命,但一般5-10度以下也会慢慢枯萎,地下茎及其生长点可耐受零下10度的低温。捕虫瓶无论是哪一个种类的瓶子草,它管状瓶可以分为3-5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瓶盖,第二部分是唇与瓶口。三四部分(有些种类是合在一起的)和第五部分(只有紫瓶子草有第五部分)是瓶子的主体,这些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符合它们型态学上的特色:第一部分:瓶盖。大部分种类的盖子会遮盖部分瓶口,避免过多雨水装满瓶子,导致猎物减少。瓶盖也会结合色彩、气味以及倒生的毛,将猎物诱引到瓶口处。有些特别的种类,例如小瓶子草和鹦鹉瓶子草,它们的瓶盖非常靠近瓶口,瓶子上镶嵌著一小块一小块缺乏叶绿素的区域,形成半透明的“窗户”,飞行的昆虫会试图穿过瓶盖,然后掉进瓶中(类似的功能也发生在同科的眼镜蛇瓶子草身上)。第二部分:唇与瓶口。此部分主要是唇,产生大量的蜜糖,吸引昆虫停在上面或爬上瓶口,站在危险的陷阱边缘。第二部分也包含了瓶子上端腊质的管口,腊质堆积在这个部份,昆虫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入瓶子深处。第三部分:就在第二部分下面,此部分的特色是毫无落脚处,它内侧的表面覆盖大量倒生的毛,让昆虫完全失去逃跑的机会。此部分还镶嵌著消化腺,分泌含有消化酵素的消化液。第四部分:多数的种类到这一部分为止,只有紫瓶子草具有第五部分。第四部分充满了消化液,酵素和生长在液体中的细菌会将昆虫分解,再由瓶子迅速吸收养分。此部分具有更多的消化腺,并被向下生长的粗毛包覆著,让昆虫无法逃脱。第五部分:位于第四部分下方,此部分只在紫瓶子草发现。这是一个光滑无毛,没有分泌腺,不会行吸收作用的区域,功能不明。花瓶子草的花在早春的时候,比第一个瓶子稍早或同时出现,它们会伸出一条长长的茎,通常会高出叶子很多,避免授粉的昆虫掉进瓶子。花朵根据种类不同,直径约3 - 10厘米。其花朵不但很吸引目光,而且还有精密的构造,可以避免自花授粉。瓶子草的花具有五个萼片,基部和三个苞片连在一起;具有一些花药;以及一个具有五个顶点的伞状构造,上方悬挂著五片红色或黄色的花瓣。整朵花是呈现上下颠倒的样子,因此这个伞状构造可以盛住从雄蕊掉落的花粉。柱头位于伞状构造上,接近五个顶点的地方。最主要的授粉者是蜜蜂,蜜蜂要采蜜的时候,由于花朵的构造,它们必须先经过其中一个柱头,才能进入倒伞状的空腔部分。在空腔内,它们不免会沾到一堆来自花药或者掉落的花粉。离开的时候,也由于花朵的构造,蜜蜂得从其中一个盖状的花瓣出去,这种方式,可以避免蜜蜂经过柱头造成自花授粉。然后蜜蜂造访下一朵花,经过柱头时就把前一朵花的花粉沾在上面了,这个过程会不断地重复。瓶子草大部分的花是有香味的,这些香味多变,但是通常都很强烈,甚至刺鼻。尤其是黄瓶子草,具有强烈的气味。瓶子草的花期约2周,在开花末期的时候,花瓣脱落,而子房如果有授粉,便会开始膨大。种子形成五瓣,其中一瓣产生的种子比其他几瓣少很多。平均产生300 - 600颗种子,视种类以及授粉成功的情况而定。种子约五个月后成熟,此时种荚会转变成褐色并且裂开,散出种子。种子约1.5 - 2毫米长,具有粗糙的腊质防水外壳,这个构造可能是为了借由水流散布种子。瓶子草的种子需要经过一个“湿冷积层”的阶段才会发芽,发芽刚开始后的一年左右,叶子的型态会和成熟叶有所不同,结构上较为简单,外型迷你而可爱。从种子到成熟,约3 - 5年。园艺品种:瓶子草是所有食虫植物中最容易种植的种类,其被园艺栽培的时间也较长。在栽培过程中,人们培育出了许多园艺品种,它们大多是由杂交而成,也有少数是由形态变异衍生的品种。本站(这里指的是食虫植物网,不要搞错了)收录的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