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的手帕.doc_第1页
林妹妹的手帕.doc_第2页
林妹妹的手帕.doc_第3页
林妹妹的手帕.doc_第4页
林妹妹的手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妹妹的手帕摘 要: 红楼梦善用各种小道具,不同人物在不同场合,道具也不尽相同。作为绛珠下世的“草木之人”,林黛玉本为还泪而生,手帕断不可缺,手帕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有着微妙的辅助作用,从而成为她的性格道具。手帕在书中不同的呈现方式,揭示了林黛玉的生命悲情和诗人气质,也预示了她的悲剧结局。关键词: 手帕 道具 林黛玉 人物性格红楼梦一书,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就作者所用的道具而言,大到舟轿亭台,小到茶馔服饰,皆非闲笔。对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微妙作用。从宝、黛、钗三人来看,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他的命根子;薛宝钗从命“金玉良缘”,黄金锁是她的护身符;唯有林黛玉赤手空颈,别无长物。作为绛珠下世的“草木之人”,林妹妹本为还泪而来,身边断不会缺少手帕,在某种程度上,这件道具成为她的代言,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其性格中的悲情成分。一道具,又称佛具、法具、法器,原为佛教语,意为修行者用的衣物器具。禅林象器笺卷十九中说:“凡三衣什物,一切资助进道之身物,具名为道具。”1这里的“道”,乃进道、助道之义。进入我国传统戏剧领域后,增“假代”之义,故道具也称作“砌末”,属于民间戏班的一种行话。“杀狗劝夫祗从取砌末上,谓所埋之死狗也。货郎旦外旦取砌末付净科,谓金银财宝也。”2后来,道具则泛指演剧或摄制电影时表演用的器物。移植到我国古代小说创作中,道具被赋予导引情节、揭示主题、塑造人物形象、见证人物命运等功用。曹雪芹继承了这一传统,在红楼梦中将各种道具运用得出神入化,无一物无来处。有些道具富于浓厚的象征意味,其实质是人物性格的外化和物化,不妨称之为“性格道具”。林黛玉多愁多病,“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便常常的就自泪自干。”3手帕便成为她的性格道具。手帕,先秦时谓之“巾”,后来分化成抹额或束发用的头巾,以及系于腰左的佩巾。至东汉,演变为“手巾”,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写道:“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此处的手巾已有了拭泪之用。发展到唐代,“手帕”一词才正式出现,最早见于诗人王建的宫词:“移来女乐部头边,新赐花檀木五弦。缏得红罗手帕子,中心更画一双蝉。”明中叶以后,女子结拜甚至被称作“手帕姊妹”:南京旧院有色艺俱优者,或二十、三十姓,结为手帕姊妹。(沈周盒子会词序)相公不知,这院中名妓,结为手帕姊妹,就像香火兄弟一样。(孔尚任桃花扇访翠)由此可见,手帕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二红楼梦行文善用小道具,汗巾、香囊、荷包、扇袋等物频频出现,是作者丰满人物、圆满情节的重要手段,不知勾出多少桩公案。在他笔下,一方手帕也担负起多重使命。据统计,手帕在前八十回出现凡50多次,涉及的持帕人近20个,更有回目题作“痴女儿遗帕惹相思”。第二十四回至第二十六回,手帕成为传情的媒介,成就了一段红芸之恋。与作者精心安排的这个插曲相比,林黛玉生性好哭,手帕贯穿于全书的始末,是随身必备的日用品,将其生命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因此,手帕是她所独有的性格道具。(一)新啼痕压旧啼痕林黛玉的手帕在书中不时出现,首当其冲的用途自然是拭泪。有泪,始有帕。宽泛来看,凡黛玉哭泣之处,都可认为有手帕的存在,毕竟帕不离身。究其爱哭的宿因,竟是千古未闻的“还泪说”: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4因欠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之情,绛珠仙草自请小谪,一生以泪相报。故翻开红楼梦,黛玉之哭在书中比比皆是。“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5林黛玉秀外慧中,“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可惜怯弱多病,陪伴她的除了药炉,就是手帕了。书中对这一道具的诠释,一是明线白描,如第三十回宝黛发生口角后,宝玉前去俯就,情急之下说出做和尚的话来,又自知造次,脸上登时红胀:(黛玉)便咬着牙用指头狠命的在他额颅上戳了一下,哼了一声,咬牙说道:“你这”刚说了两个字,便又叹了一口气,仍拿起手帕子来擦眼泪。6林黛玉欲说还休,对宝玉爱也不是恨也不是,只好叹一口气,仍以帕拭泪。二是暗线勾勒,如“将剪子一摔,拭泪说道”,“面向里面倒下拭泪”,“只顾拭泪,并不答应”,“便一面自己拭着泪”等。手帕与人物关系之密切,以至升华为一种性格符号,一种释放情感的方式。林黛玉挟着宿缘而来,眼泪是唯一的奢侈。从十二钗曲收尾飞鸟各投林中可知,黛玉泪尽眼枯之日,便是魂归离恨天之时。其中,第三回宝黛初会,是对黛玉哭泣的第一次正面描写,甲戌眉批道:“前文反明写宝玉之哭,今却反如此写黛玉。几被作者瞒过。这是第一次算还,不知下剩还该多少。”7第四十九回则暗示了黛玉泪水将尽: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恰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宝玉道:“这是你哭惯了,心里起疑,岂有眼泪会少的?”8欠泪为前世之因,还泪为今世之果。黛玉泪尽而逝,手帕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二)唯将旧物表深情手帕多由丝、绢、罗、纱等布料裁成,质地细软柔滑,便于书写,以之为诗帕,则往往成为寄怀示情之物。第三十四回写宝玉挨打后,林黛玉前去探望,“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至晚间,宝玉打发晴雯给她送了两条旧帕子,黛玉心领神会,不由向帕上提笔三绝: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一个具有诗人气质和纯美精神的形象,顿时鲜活在读者面前。“尺幅鲛绡”,即一尺见方的绢帕,南朝任昉述异记卷上记载:“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后来,鲛绡成为手帕的别名。那么,宝玉送帕所为何故?显然不是拭泪。晴雯至潇湘馆时,正碰见春纤在栏杆上晾手帕,蒙侧批道:“送的是手帕,晾的是手帕,妙文。”从这个细节可知,林黛玉尽管哭得厉害,但并不缺手帕用,况宝玉虽记挂黛玉,送帕之举却是在晴雯一语点醒之后。若本为拭泪,黛玉却题成诗帕,岂不辜负了他的一番苦心?看来,宝玉赠帕别有深意。1.横也是思,竖也是思明代冯梦龙辑录的山歌有诗云:“不写情词不献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利用思、丝谐音,予以手帕更隐讳的喻义,真可谓一语双关。殊不知,这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一贯手法: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鲍令晖蚕丝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七)通过赠帕,贾宝玉含蓄地表达了他的一腔深情,正如诉肺腑时所道:“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2.亲不间疏,先不僭后既是表明了心迹,又眼巴巴地送了旧帕,宝玉此举是暗示”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亦是教黛玉放心。第二十回写两人有不虞之隙,宝玉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得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9他分析得头头是道,只为打消黛玉深埋已久的顾虑,这才有了接下来的宝黛论心。故宝玉以旧帕比黛玉,送旧帕就意味着,钗黛之间他选择的是黛玉。3.你证我证,心证意证纵观全书,宝黛互赠物什并不罕见。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众人在潇湘馆翻出一些宝玉的旧东西,紫鹃解释道:“直到如今,我们两下里的东西也记不清。要问这一个,连我也忘了是那年月日有的。”唯独这两条旧帕,赠者信誓旦旦“他自然知道”,受者“不觉神魂驰荡”。除非意义不同寻常,不然宝玉不会设法支开袭人,黛玉亦不会觉得私相传授可惧。贾宝玉分明是以手帕为信物,以誓两人心证意证。第三十二回中,林黛玉忖度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才子佳人多由小物私订终身,又见他如今得了金麒麟,赶去会史湘云,便恐他们也做出那等风流韵事来。不难看出,黛玉是极其在意定情信物的。书中提及的鸳鸯、凤凰、玉环金佩、鲛帕鸾绦等小巧玩物,皆是一对儿,故宝玉特地送两条旧帕,亦是代表成双结对之意。在宝玉赠帕之前,第三十回有这样一个细节:(宝玉)要用帕子揩拭,不想又忘了带来,便用衫袖去擦。林黛玉虽然哭着,却一眼看见了。见他穿着簇新耦合纱衫,竟去拭泪,便一面自己拭着泪,一面回身将枕边搭的一方绡帕子拿起来,向宝玉怀里一摔,一语不发,仍掩面自泣。宝玉见他摔了帕子来,忙接住,拭了泪。10这段文字姑且称为“黛玉赠帕”,虽属于暗赠,却“写尽宝、黛无限心曲,假使圣叹见之,正不知批出多少妙处。”宝玉用黛玉的手帕拭泪后,自然是珍藏在身边,等到第三十四回送手帕给黛玉,客观上也就完成了互赠手帕之举。同样是赠帕,红芸二人则大胆世俗得多,结局也迥然有异。宝黛最终虽未能实现爱情理想,但赢得痴情相对,也算是一种圆满了。从泪帕到诗帕,鲛绡美人林黛玉多愁善感的诗人气质,至此可见一斑。(三)一宵冷雨葬名花除拭泪、擦汗、题诗外,手帕还可以用来包东西。对此,红楼梦中有几处精彩描写:袭人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次日带时便冰不着脖子。11(袭人)说着便拈了几个松子穰,吹去细皮,用手帕托着,送与宝玉。12(佳蕙)便把手帕子打开,把钱倒了出来。13(史湘云)说着,拿出手帕子来,挽着一个疙瘩。14寥寥数笔,刻画出袭人服侍宝玉的体贴,佳蕙受惠时的沾沾自喜,史湘云分发戒指的细心。而将手帕推向“非功利”唯美一极的,则是湘云包花瓣作枕。第六十二回中,湘云醉眠青板石凳,满身红香散乱,“又用鲛绡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一种娇憨小儿女情态,跃然纸上。可堪与之媲美的,只有黛玉葬花。这是全书关键所在,亦是最动人之处,分见于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细看作者用笔,凡黛玉葬花时,必先有宝玉葬花作陪,特犯不犯:宝玉兜了花瓣,抖在沁芳池内;黛玉则将其埋于花冢,花锄、花帚、花囊一应俱全。花囊,即丝织的袋子,古代原为装信函之用,书中特指黛玉殓花的绢袋,足见其蕙质兰心。在作者笔下,花囊与手帕虽同质异形,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寓意上,二者几可互代。因此,花囊可视作手帕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葬花吟伏黛玉之死,正是作者惯用的草蛇灰线法。同是葬花,宝玉“恐怕脚步践踏了”,兜起来将花水葬;黛玉认为随水流出去,“仍旧把花糟蹋了”,不如土葬干净,惜花又胜宝玉十倍。庚辰侧批道:“宁使香魂随土化。”芙蓉女儿诔中亦有“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之谶。庚辰双行夹批道:“一篇诔文,总因此二句而有,又当知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15泪与诗是黛玉之魂,葬花的深处是自哀。黛玉的出场,自始至终笼罩着一股悲凉之气。红楼梦九曲十八弯,塑造出林黛玉这个经典形象,正是性格推动情节,反过来,情节又揭示了性格。三除上所述,手帕在红楼梦中还出现过数次,或长或短,总是神来之笔。如黛玉进贾府,王熙凤用帕拭泪,忙又转悲为喜,她的作秀正体现了她的虚伪与世故。第二十九回宝黛口角,紫鹃过来解劝,见他们各哭各的,也拿起手帕擦泪。在大观园诸多丫鬟中,紫鹃已渐由主仆的忠义,升华为对黛玉的知冷着热,情同姐妹。这些场景虽别有一番滋味,但总不如黛玉的手帕耐咀嚼,回味悠长。黛玉体贴,故用自己的手帕替宝玉揩胭脂,亲密而不避嫌;黛玉谐谑,故以呆雁比宝玉,将手帕甩到他脸上;黛玉孱弱,故放风筝时用手帕垫着手,顿一顿果然风紧力大。“此中有真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