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题(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运用(2分*6=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蛊(g )惑 埋(mn)怨 蹩(pi)脚 长歌当(dng )哭 B、熨(yn)帖 栏楯(shn) 悲恻(c) 相形见绌(ch)C、狡黠(xi) 口讷(n) 龟(jn)裂 锲(q)而不舍D、虫豸(zh) 提(d)防 狭隘(i) 悄(qio) 无声息 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渲泄名信片情有独钟察言观色B.震撼连锁店人情事故声名雀起C.青睐渡假村墨守成规毋庸置疑D.磋商绊脚石一如即往礼上往来3、下面各句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他是那样严谨,但又是那样谦逊,那样和蔼,在他的言语中听不到“你应该”或“你不应该”之类的话,让人如坐春风。B十运会开幕式上,欢呼声此起彼伏,快乐的观众,还自发掀起阵阵人浪。大家为运动员们欢呼,为美轮美奂的开幕式欢呼,为“人民的节日”这一体育新理念欢呼。C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D江苏省江阴县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在海外遐迩闻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宝贵经验。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语文老师,我们时刻应不忘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并大力弘扬语文学科的人文性。B据介绍,“国宾导游”将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专门负责接待政府部门外宾和内宾、会展团队和重点团队等。C夏洛蒂勃朗特并没有把简爱刻画成一个美丽多情、温柔娇弱的天使,而是一个渴望自由平等、勇敢地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作斗争的女性。D最近有个轰动红学界的消息从北师大传出,一位女博士生在该校图书馆意外发现一部前人从未提到过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 ,_ ,_ ,_ , _ , _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它们看似陈旧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A BC D6、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B.娜塔莎是阿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一位女主角,她是活泼可爱,天真善良却也执拗顽固的一位涉世不深的女孩。C.“竹林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向秀 、山涛、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D.“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侍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费,。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惟两京耳”。宪宗褒美。乃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武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曰:“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 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 孤:幼年丧父 B始城州,周十三里 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 济:渡过难关 D与若一月还之 期:约定时间 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 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免半赋,徐取其偿 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 B C D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有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如划归河东管辖。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记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 _ (2) 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_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 11、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_ 9、12、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4分)_(三)13、诗歌填空(8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 。心非木石岂无感?_。吴楚东南坼,_。云青青兮欲雨,_。人生代代无穷已,_ 。_,千载谁堪伯仲间。_,两朝开济老臣心。在天愿作比翼鸟,_ 。三、现代文阅读(17分)壶口的黄河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车行山谷中,远远听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担汗来。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路德维希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注: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 Ludwig,1881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14、 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3分)答:_15、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_16、怎样理解第六段“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这句话的含义?(2分)答:_17、 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请联系全文作答。(4分)答:_18、文章结尾强调“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答:_四、语言运用(4分)19、仿照下面的句子形式,在横线处另写一组句子,意思要与前面的内容相应。(4分)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悄悄融化,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_, _, _, _。五、作文(4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欣赏窗外交幻不定的景色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可是有时因为打一个盹而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这也的确有些令人懊恼,但这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没错过,抓住了,应好好珍惜;错过,溜走了,细细咀嚼,也能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酝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更添光彩。 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不得套作,不得抄袭。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题答题卷 第卷选择题(每题2分)题号123456789答案第卷 非选择题二、古代诗文阅读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 _ (2) 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_11、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_ 12、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4分)_13、诗歌填空(8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 。心非木石岂无感?_。吴楚东南坼,_。云青青兮欲雨,_。人生代代无穷已,_ 。_,千载谁堪伯仲间。_,两朝开济老臣心。在天愿作比翼鸟,_ 。三、现代文阅读14、 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3分)答:_15、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_16、怎样理解第六段“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这句话的含义?(2分)答:_17、 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请联系全文作答。(4分)答:_18、文章结尾强调“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答:_4、 语言运用(4分)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悄悄融化,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_, _, _, _。五、作文(40分) 题目: 100100 200200 300300 400400 500500 600600700700 800800 900900 1000答案一、1、D(A. 蹩(bi)脚 B. 熨(y)帖 C. 锲(qe)而不舍2、C(A.宣泄 明信片 B.人情世故 声名鹊起 C.度假村 D.一如既往 礼尚往来)3、A4、D (A.“时刻”与“应”语序不当;B.“而是”后添加谓语“刻画成”;C.句式杂糅,应改为“集于一身”或“肩负任务”)5、C6、B(娜塔莎是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二、文言文译文: 韦丹字文明,京兆府万年县人。新罗国的国君去世,皇帝诏令任命他为侍封郎中前往吊唁。按照过去的典章制度,使臣出使外国,朝廷赐给他十个州县的官职,让他将这些官职卖出以得到出使的费用,这称作“私觌官”韦丹说:“出使外国,对于资费上的不足,应该向朝廷请求,怎么能够卖官得钱?”他列出所应开支的费用上奏,皇帝命令有关主管部门拨付给他,其后就把这种做法写在法令制度中。还未出行,新罗国继位的国君又去世了,韦丹还朝作了容州刺史。他教导百姓耕种纺织,禁止懒惰游乐,兴办学校,对于因贫穷而卖身为奴的百姓,将他们赎出并让他们回家,严令官吏,不允许把他们抢掠来作为奴隶。开始兴建州械,城墙长三十里,屯田二十四处,教百姓种植茶树、麦子,仁政教化得以广泛实行,朝廷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韦丹还朝任职,韦丹以正直闻名。刘辟反叛,议政的官员们主张放过他不加讨伐,韦丹上奏,认为“在孝文帝时代,法令废弃,人们轻忽法令,应当用威慑手段来救此危局,现在不讨伐刘辟,那么朝廷能够管辖的地区就只剩下京地长安和东部洛阳这两京了。”这得到了宪宗皇帝的赞扬,因而调任江南西道观察使。当初,百姓不懂得建造瓦屋,都是用草盖屋顶,用竹子做屋椽,如遇长期干燥则易突然烧毁。韦丹召来工匠教他们烧制砖瓦,把这些建筑用的材料聚放在场上,根据制造它们的费用定出价格,不要赢利。有能力建造瓦屋的百姓,从官府领取木材砖瓦,可以免除一半的赋税,以后慢慢地归还欠款。因贫穷无力建瓦屋的百姓,则给予他们钱财。韦丹亲自前去勉励和监督。韦丹又建立了南北两个市场,建造军营来驻扎军队。年中大旱,韦丹广泛征召百姓做工,给予优厚的工钱,给他们食物。有一个官吏主管粮仓十年,韦丹审察库存的粮食,少了三千斛,韦丹说:“难道这个官吏能够自己耗费如此之多的粮食吗?”查抄登记他的家产,得到了全部的账目。都是当权的官吏强取的。韦丹就召集这些官吏说:“你们仗着权势从官仓强取粮食,这是犯罪,我和你们约定一个月的时间归还这些粮食。”这些官吏们都叩头谢罪,到了限期没有一个敢违约的。有一个兵卒违反了法令被判了死刑,韦丹没有处死他,把他释放了。他离去后,上诉状告发韦丹违法,皇帝下诏将韦丹解送官府等候处理。就在此时,韦丹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查验兵卒告发的罪名,都不符实,韦丹为政的功绩就更加显著了。宣宗读元和实录,看到韦丹政绩突出,有一天与宰相谈论道:“元和年间,治理百姓谁是第一?周犀回答说:“我曾任江西太守,韦丹功绩卓著,恩泽施及八州百姓,死后四十年,无论老幼对他仍思念不忘。”7、 C 8、 D 9、 C 10、(6分) (1) 逃亡没有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贫穷不能盖房的,给予他们钱财。 (2) 查验差役告发的事,都不符合实际,韦丹成功治理的情状越发明显。 (二)(7分) 11、(3分) 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I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