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黄山外国语学校初中教学论文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黄山外国语学校初中教学论文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黄山外国语学校初中教学论文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江苏省徐州市黄山外国语学校初中教学论文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江苏省徐州市黄山外国语学校初中教学论文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摘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键词: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实验探究新课程要求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要求多样化的学习和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学的愉快、轻松、自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和实践能力。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课题的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按新课程概念,教师最重要的是创设新的情景,将缺乏“人气”的课本知识重新“激活”,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从“社会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化学教育家徐光宪也说过“学好化学的第一步是兴趣”。“玩”“乐”是青少年的天性,教师要抓住这个特性,让他们在“玩”中发现问题,“乐”中明白问题。 例如:课题奇妙的二氧化碳,在上这堂课之前,可以先向学生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位科学家带者一条小狗到山洞去考察,但进入山洞不久后,科学家的狗死了,为什么呢?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他们会回答: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的气氛自然就活跃了,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导入新课也可以通过播放小动画进入,如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播放动画:小花熊和小伙伴们在森林里玩累了,满头大汗地跑回家,一进门就喊:“妈妈,妈妈,我要喝糖水。”熊妈妈:“好,妈妈给你倒。”熊妈妈将一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向其中加一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小花熊喝了一口说:“不甜,不甜!”熊妈妈:“好,妈妈给你加糖。”熊妈妈取了一勺糖放入水杯中,搅拌,糖全部溶解了,又取了一勺糖放入杯中,搅拌,杯底有糖剩余。小花熊:“妈妈,再加点糖。”熊妈妈:“傻孩子,已经很甜了,再加也不会更甜。”小花熊问:“这是为什么呀?”动画定格。教师:这是为什么呀?为什么再加点糖,糖水也不会更甜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体会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新课的导入好坏对这节课的质量非常重要,中学生好奇心胜,他们会凭着自己的心情来听课,你不引导他们,也许他们就不会听课,将他们带入到奇妙的化学世界,会让他们发现新鲜事物,上课专心听讲,听课效率也就会提高,但导入好新课也不能忽视后面的课,新课的内容才是这堂课的重中之重,所以要设计好新课的讲授。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的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激发质疑实践证明,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去,学习的兴趣浓,效率也高。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没有问题意识,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习热情,没有学习热情就谈不上主动学习。”有的学生喜欢质疑问题,他们的学习始终充满了疑问,是问号式学习;而有的学生只是听老师讲,从不带着问题听课。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疑敢问、想疑好问、有疑善问、见疑必问。1.1有疑敢问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行为,敢于质疑,敢于释答。教师要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学生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教师有错允许提意见。1.2想疑好问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想疑好问,为了便于激发兴趣,教师平时要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清他们的思维脉搏,可尝试运用下列办法:(1)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形式的多样性;(2)善于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经验联系起来;(3)教学难度适中,使学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1.3有疑善问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不是不想问,而是不会问,不知该如何问,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提高自己的提问艺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坚持多引导、多训练,逐步让学生的提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会生疑走向质疑。1.4见疑必问提出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必须得通过学生思考才能完成,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缜密的思考就没法完成。教师只是课堂上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当学生感到困惑时,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有阶段性的,即是一个初级阶段到熟练掌握的阶段,学生的质疑技能的培养也要遵循这个规律。2、有效参与有效参与是指课堂上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把更多时间投入学习,使思维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特定的时间取得最高的学习效率。有效学习是全体学生的全员参与,是教师根据中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参与愿望,不满足被动安排、灌输,乐于和教师共同参与学习(教学)的特点,转变观念、角色转化、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中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造教师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环境,确保学生参与的时间与空间。有效参与教学设计包括(1)学生参与过程:寻求参与尝试参与探究参与创造参与 ;(2)教师指导过程:启发诱惑激情授法鼓励点拨拓展升华。 例如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探究:思路:(1)教材中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教学时可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2)可将以前讲过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与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对比;(3)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要体现开放性,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可以不局限在教材中所提供的仪器),在教师指导下,组与组之间相互讨论装置的优缺点,然后每组选择一套最佳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4)教材中给出的两种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教学时不宜将它们作为标准装置,要鼓励学生创新。探究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引导学生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二氧化碳实验的探究,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大胆思维,讨论比较,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力图设计多种装置,使得自己设计的装置有所创新,学生的课堂参与效果会更好。3、实验探究初中化学的教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教育。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生感到新奇而有趣,他们精力旺盛,好动、好想、好问;他们喜爱实验,更爱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动手实验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验的氛围,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养成动手实验的习惯,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 ,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突显活动性学习的科学内涵和外在表现,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自主建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发展,提高各方面素养。 例1:课题“燃烧与灭火”,对演示实验燃烧条件的改进:将白磷和红磷分别密封在大试管中,并分别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一会儿观察到,盛有白磷的试管产生白烟,而盛有红磷的试管无明显现象,说明燃烧与物质的性质可燃物的最低燃烧温度有关,这样操作不仅可以得出结论,还可避免空气污染。例2:烧杯中的溶液为什么会变红?问题情景 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让每个同学都看到,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右图)。过几分钟,同学们看到了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提出假设学生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不一,可能提出如下的假设: 1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求一会儿才能变色,与b烧杯无关; 2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颗粒与a烧杯中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3.烧杯b中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颗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的溶液中,使a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探究 1.在洁净烧杯c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置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 2.另取两只烧杯替代a和b。一只中的溶液与a相同,另一只用蒸馏水代替溶氨水,如上图放好,观察现象。 3.小心闻烧杯b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出少量浓氨水注入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4.把烧杯b中的浓氨水滴入烧杯c中,观察现象。 获得结论学生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获得共识: 1.氨水能是酚酞溶液变红; 2.b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烧杯a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4、善于运用评价手段,创设新环境 评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能够影响、改善教学环境。从本质上说,任何形式的评价都是鼓励和鞭策学生的手段,而不应是压制、伤害学生的工具。实践证明,部分创造性高的学生不一定会在考试中考得高分,部分创造性低的学生往往会在考试中是高分的获得者。此外创造性高而成绩差的学生常常由于好奇出现不轨的行为,象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等,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手段,改善教学环境。应该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主要看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的能力、情意、思维是否得到发展。课堂教学的评价也要适应这一变化,做到全面、准确、科学、手段多样。教师对知识掌握好的同学评价要适当,不要把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造成对成绩差学生的压抑,而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下降。对积极思维的同学要大力表扬,鼓励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的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的学生。对大胆提出问题,哪怕是与当前学习关系不大的同学也要表扬大胆质疑的精神,对其缺点不能挖苦、讽刺、打击,而应该满腔热情地帮助,加以引导。通过全面、科学、有利于创新精神培养的评价手段创设一个良好的新环境。 化学教学活动是化学学习的师生之间互感互动的系统活动。课堂教学不再是僵硬地、教条地和完成教学方案的过程,而是教师在课堂上起着引导、组织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才是真正的主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