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思_学术寂寞_.pdf_第1页
浅思_学术寂寞_.pdf_第2页
浅思_学术寂寞_.pdf_第3页
浅思_学术寂寞_.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 2011 05 19 作者简介 刘 玉 1987 女 黑龙江鹤岗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女性高等教育研究 第 32 卷第 9 期 2011 年 9 月 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Vol 32No 9 Sep 2011 文章编号 1004 5856 2011 09 0023 04 浅思 学术寂寞 刘玉 中山大学 教育学院 广东 广州510275 摘要 寂寞与学术似乎历来具有密切的联系 学术工作者们通常被看作远离人事纷争 看淡社 会名利权势 潜心于学术研究的独行侠 文章以北京大学陈洪捷教授 论寂寞与学术工作 这篇文章为 切入点 概述传统上公认的 学术寂寞 学说的观点 阐明这一观点存在的合理性价值 最后着重分析在 现代纷繁社会的挑战下 应怎样理性地看待寂寞与学术 关键词 学术工作 寂寞 学者 中图分类号 C1 文献标识码 A 一 学术寂寞 学说之观点 陈洪捷教授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 类发展系主任 致力于高等教育知识论 德国高 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史的研究 在陈教授 论寂 寞与学术工作 这篇文章中 他阐述了现代学 术界中寂寞这种心理与行为因素的重要性 认 为在市场力量冲击学术的当前 维护学术的自 主性与学术自由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应坚持学 术寂寞 他还提出真正的学术成就离不开对学 术的坚定信念 执著的追求精神和淡泊名利的 心态 而这些正是学术寂寞的表现 寂寞与学 术工作自古以来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而且 寂寞被看作是学术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陈教 授的这种观点虽然是提在 21 世纪的现代社会 但自古希腊时期起 历代都有很多学者 贤达人 士不断地强化寂寞与学术工作的联系 以维护 学术领域独特的工作方式及其纯洁性 在陈教授的文章中大量引用了古往今来的 贤哲们对待寂寞与学术工作的观点 在 理想 国 中 柏拉图将人分为求智 求利和求誉三种 类型 其中求智的人 也就是致力于追求知识和 真理 而不关心荣耀和钱财等的哲学家 在柏 拉图看来 哲学家与实践者不同 以观察和思考 为 职业 以真理为目标 工作的环境和条件 也迥异于实践者 疏于人际的交往 远离日常 的生活 拥有充足的时间 这些便成为哲学家社 会存在的重要特征 1 西方对寂寞与学术工作关系最明确的表 述 出自德国人文主义学者洪堡 洪堡把大学 视为纯学术的场所 其中的学术工作与国家或 社会的需要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他看来 大学无 非是 一些拥有闲暇和怀有学术和研究追求人 们的精神生活 超脱于任何国家组织之外 同 时也应当远离现实生活的直接需要 处于 寂 寞 状态 钱钟书也曾强调孤独与寂寞和真正 学术工作的关系 他说 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 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之事 朝市之显学比成俗 学 1 以上是身处学术领域中学者对待寂寞与学 术工作的看法 现在我们普通人也都会对学术 领域内的研究学者怀着一份神秘的陌生感 认 为学术工作者是寂寞中苦心研究的孤独者 对 此 笔者也有自己的认识 以下就谈谈笔者对寂 寞与学术工作的浅显看法 二 学术寂寞 的现代合理性价值 陈洪捷教授在今天重提学术寂寞的重要性 是有着对当前较为混乱学术界整体环境的警醒 心态 以官本位倾向 市侩作风 犬儒现象为代 表的大学庸俗化 学术造假 学术抄袭等学术腐 败不端行为都在腐蚀着学术界的整体尊严与创 造性 从这一角度看 陈教授倡导宣扬学术寂 寞是期望清理当前学术界较为污浊的大环境并 试图重塑学术工作者的理想心境来维护这一领 域的崇高地位 陈教授对学术工作中寂寞所定义的四条含 义中 其中之一是 寂寞包含着内心宁静 恬 淡 超然的意味 所以学者能够与周围日常生活 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 专注于所从事学术工作 本身的价值 不为外界因素诸如名或利所左 右 而当前接二连三的学术不端行为在排除 外界环境影响外 则是我们学术工作者自身在 名与利的驱使下 在内心浮躁的混乱中偏离了 本应坚守的轨道 最终没有耐得住内心的寂寞 没有不为名利所左右 2005 年的 黄禹锡神 话 破灭 韩国 克隆之父 发表在 科学 杂志 上的两篇论文均属子虚乌有 震惊了整个学术 界 2005 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肖传 国教授 国际公认的肖氏反射弧理论 引起业 界质疑并间接导致他申报的中科院院士落选 以致之后的雇凶伤方舟子事件 2009 年西安 交通大学李连生教授因挪用他人研究成果申报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被撤销了博导资格 更 让人心痛的是 当西安交大的副校长劝阻举报 老教授时竟说出 现在高校弄虚作假成风 你 们不要大惊小怪 从这些被部分曝光的学术 不端事件中可略知当前学术界的整体氛围 这 不仅对普通大众心理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使人 们不再相信权威 更致命的是这给即将进入学 术界以及遵守内心规范的学者以很大的心理冲 击 陷入不知何去何从的矛盾之中 陈教授有着纯净学术界整体风气的美好心 愿 再一次强化寂寞与学术工作的关系 可见陈 教授的良苦用心 但单从学术工作者道德良 知 内心境界层面呼吁学术寂寞又究竟能在多 大程度上唤起人们内心的共鸣 是否又真的能 让学术界内外人士相信学术工作应该是寂寞 的 也就是说 这一学术寂寞观点真的能在当前 学术资本化 的社会背景中为人们所信服吗 三 学术寂寞 的时代挑战 笔者认为 当前的学术工作领域已不可能 寂寞起来 当然仍存在很多真的是兴趣使然致 力于学术研究 但也不可能像陈教授所定义寂 寞中 寂寞与交往相对举 意味着较少人际交 往 至于学术工作应不应该寂寞 笔者认为 如果一定要在寂寞与学术工作中设定一个关 联 那也应表述为内在的相对寂寞 笔者倒希 望当前学术界内外以及普通民众能将学术工作 下落凡间 成为社会众多职业工作的一分子 而 淡化学术工作的特殊性 崇高性 寂寞化 神圣 化 取而代之以合理 符合时代特征的标准化 规范及制度化设计来约束引领学术工作者 并 部分纳入市场商品经济的体系中来 配以相应 的政策性保障 这样既能满足学术工作者作为 普通人追求经济利益的内心需求 又能在部分 特殊性 基础性研究领域得到保护性发展 同时 还能约束学术工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 一 新时代学术工作者背景的变化 从古希腊直至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乃至 17 18 世纪 从事知识生产传承 学术研究的大 部分学者 贤哲都是出生于当时的社会上层富 有阶层 是嘴里含着金汤匙 毫无生活忧虑的悠 闲人士 他们不用为了生计而去寻求经济的保 障 有着大把的时间与精力来投身于纯粹的学 术研究 并基于各自的浓厚兴趣在学术自由的 氛围中取得了不菲的学术成果 正如陈教授对 寂寞的定义之二 寂寞与闲暇相联系 较少受 到外在的时间限制 能够相对自由地掌握自己 的时间 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 而到了现代社会 随着 19 世纪各国高等教 育逐渐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开放 有越来越多的 社会中层及下层人士进入到曾经近乎贵族垄断 的高等学府接受教育 进而流动到学术研究领 域 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社会职业流动出现 了更为有意思的变化 曾经的上层富有阶层转 到金融 实业领域 而更多的社会中层人士进入 到学术领域 这部分人虽然也有着对各自学术 研究领域浓厚的兴趣 但寻求经济的保障进而 42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 年 追求优质的生活状态都使其不可能完全淡泊名 利 内心超然 他们对于学术资源的渴望 自身 地位提升以换取经济上的充分保障都成为了不 可避免的潜在心理状态 博兰尼所坚持的 科 学的本质就在于对知识的爱 而知识的功用绝 非我们关注的首要内容 我们科学家宣誓效忠 的 乃是比物质福利更为紧迫的工作 2 学术 工作者在某些特定生活压力下 以上这些就变 得不再成立 而这不能仅仅从人的道德良知 内心境界层面去引导宣传 用经济学观点 以经 济理性人的视角来反观更能探求真正的内在逻 辑 3 二 学术研究领域的新变化 1990 年 美国著名学者博耶通过对大学教 师学术工作的反思 向卡耐基教学促进会提交 了名为 学术反思 研究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 他对 学术 的概念及大学教师的学术工作重 新作了界定 他提出 大学教师要承担四种相 互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学术工作 探究的学术 应用的学术 教学的学术以及整合的学术 所 谓探究的学术 是指创造或发现新知识的学术 它要求学者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以及专 业研究技能 并通过论文 著作或学术报告发表 研究成果 所谓应用的学术 是指运用学科专 业知识解决重要的个体 组织或社会等方面问 题的学术 他提出要把服务看成是学术工作 就必须将服务与一个人的专门知识领域直接联 系起来 与自己的专业性活动联系起来或直接 来自于自己的专业性活动 4 虽然对待 学术 的概念仍争议很大 但更多的研究结论鼓励学 术工作者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 学术 的内涵 而广义的 学术 内涵则渐渐将学术工作脱离 寂寞 这一孤岛 产学研的热潮 大量的应用 学术研究需要将自己的学术成果转化为现成的 生产力 搞学术研究的学者要参与到科技产业 界从而更好地转化与优化自己的学术成果 而 一些致力于人文艺术学科领域研究的学者为宣 传自己的学术理念 也为提升整个国民的文化 素养与文明程度都纷纷参与到新媒体时代的大 潮中来 于丹讲 论语 火了 易中天品 三国 成名了 郎咸平的 财经郎眼 也受到了普通民 众的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各学科学术工作者 都不 寂寞 地活跃于各个舞台 丰富了自身学 术研究的灵感也给广大观众提供了启迪智慧的 学术盛宴 当然 有人会认为这只是应用学术领域 但 一些基础理论性的探究学术则 更注重独创 性 情感投入 独立性 或者说需要寂寞 因为来 自直觉 沉思 凝思 情感化或想象力的知识 往 往远离人际的交往 不可否认 这样的基础 理论性研究更适合于退回 寂寞 的孤岛潜心 研究 但这样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前期经费投入 长期的专心研究 这就要至少生活上有充分的 经济保障才能专注于自身的学术研究 而所有 这些经费投入都要由国家 政府支持 而在支持 的背后则是无法避免的政治 意识形态上或是 种种内在的干预 不可能完全的学术自由 学术 工作自主性 学术不可能脱胎于社会经济 政 治及文化而绝对寂寞 自由地存在 我们不能说学术工作者 不寂寞 有了更 多的社会交往 文娱生活 追求了自身的经济利 益 名气就一定没办法坚守自己的学术真理之 路 这是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 还是有很多学 术工作者是兼顾了学术与自身利益 并且在自 身优质生活状态下有机会投入更多成本 精力 于自己浓厚的学术兴趣 当然不排除那些为追 求名利而丧失自己学术尊严的人 但这些人可 以通过建立严密 适当的制度来约束与惩治 三 学术工作本身吸引力的变化 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媒体 充满诱惑的社会 里 如果还期望一个普通人仅从对学术研究的 兴趣出发选择终身致力于要甘于 寂寞 甘于 清贫的学术领域 已不足以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与吸引力 再来看看现实中有多少人 有哪些 人是基于强烈的学术兴趣而选择攻读硕士 博 士并最终选择致力于学术界 而又有多少人会 在这学术路上下海退出 如果还是一味地呼吁 学术工作者要甘于寂寞 敢于维护寂寞而不让 外界侵袭 只是在道德 良知与内心境界层面去 守护学术这块阵地 只是期望外界多多尊重学 术工作的特殊性而不要干预学术 去行政 化 这样只会吓跑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 也不 可能遏制住嚣尘中的学术不端行为 在彭代彦的 学术兴趣与高校教师的工作 满意度 调查研究结果中 实证研究部分并没 有验证高校教师对其工作具有天然兴趣这一假 52第 9 期刘玉 浅思 学术寂寞 说 很可能主要是为了完成考核任务而在被动 地工作 5 这再一次证明了学术工作本身吸引 力的变化 需要在制度层面合理设计并结合适 当的经济效益补偿方式来吸引优秀学术人 才 6 还要提供较好的优质生活保障 而不能 仅仅是以 学术寂寞 来要求学术工作者 这不 符合现代经济逻辑 也不符合正常人的心理需 要 参考文 献 1 陈洪捷 论寂寞与学术工作 J 北京大学学报 哲 学社会科学版 2002 6 2 睢依凡 大学庸俗化批判 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7 3 杨小敏 学术不端行为的经济逻辑 J 复旦教育论 坛 2010 6 4 卢乃桂 陆根书 大学教师的学术工作 类型 特征 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复旦教育论坛 2010 6 5 彭代彦 学术兴趣与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J 上 海管理科学 2008 2 6 马陆亭 建立让大学教师醉心与学术工作的制度 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2 责任编辑 丛瑶 On Academic Work Is Lonely LIU Yu Sun Yat 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Abstract Loneliness and academic work always seems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Scholars in general opinion are away from worldly struggles and value less social power and vanity like lonely heroes Considering Professor CHEN Hongjie s paper On Loneliness a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