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宁事迹材料.doc_第1页
马新宁事迹材料.doc_第2页
马新宁事迹材料.doc_第3页
马新宁事迹材料.doc_第4页
马新宁事迹材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支部发展好舵手 百姓致富带头人焦村乡坳马村优秀共产党员马新宁同志先进事迹马新宁,男,汉族,1960年出生,1996开始担任焦村乡坳马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坳马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推动了全村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能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民增收,安居乐业,近几年坳马村的各项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作为支部发展的“舵手”,马新宁带领坳马村党支部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创造争优创先各项要求,引领全体党员、农民凝聚力创和谐、奔小康。坳马村党支部先后荣获“基层组织建设奖”、“思想宣传思想教育奖”,并多次在全乡荣获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一、加强组织建设,培养干部队伍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有了过硬的班子,才能有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作为村党支部发展的“舵手”,马新宁平时扎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几年来,坳马村党支部在党支部书记马新宁的带领下,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学习制度,运用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他还完善了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党支部议事规则、工作制度和“两委”班子工作责任制,协调好“两委”关系,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促进班子整体合力。此外,他还积极开展“两委”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多次主持“两委”班子学习、民主生活会,组织开展联系群众和村民接待日活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争创五好党支部工作计划,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经济组织、经济制度与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三年来,支部共接收新党员达25人。因党员自觉,多年来党费全部如数收缴,受到乡党委赞扬和奖励。马新宁平和的心态、公正的原则、辛勤的付出,“三位一体”结合在一起,打造了一支精诚、团结、勤政、和谐的“两委”班子。支部一班人不在权利上争大小,不在荣誉上争高低,不在待遇上争多少,不在关系上搞亲疏,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深入调研、集思广益,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切实发挥出领导核心作用。在他的带领下,各项村级事务管理不断规范,各项村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保障,各种村干部的行为得到了约束与规范,村内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开展。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坳马村焦村乡以南5公里处,东临宁县县城,西临和盛镇,全村410户,共计1666口人。土地总面积4250亩。上世纪末的坳马村一直以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为主,交通不方便,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人均年收入不到500元。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舒心的好日子,一直是马新宁最大的心愿。他曾说到:“我当村党支部书记并不想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想为全村群众做一些实事”。经过反复思索,坳马村制定了以发展果树产业为方向,立足山林、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具体来说就是: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和山前暖区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性质,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果树产业。几年来,马新宁带领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响应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艰苦创业,狠抓设施建设,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为村民发展林业提供优惠政策。如何发挥利用土地优势,改变农民贫穷落后的面貌,坳马村党支部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做文章,通过树立典型,带动全面,不断调动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建立了“党员+农户”式的发展模式。几年以来,世代以农耕为业的农民尝到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带来的“甜头”。如今,摆脱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束缚的坳马村民们,展现出他们更加自信、富足的生活状态。果树产业已是坳马村的主导产业,为全村经济发展、就业增收起到巨大的作用,赢得群众一致叫好。几年的努力以付出,坳马村民富了,家用电器多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也有板有眼,马新宁用他的辛勤与付出向村民交上一份满分“答卷”。在2010年的换届选举中,马新宁再次以高票当选,赢得了党员和群众的信任。三、改变村容和街区面貌,建设宜居新村随着果树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坳马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加强。坳马村党支部为了搞好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几年来,马新宁四处积极联系,筹集资金。在2009年修通焦村至坳马柏油公路,解决了交通出行问题;投资324万元,启动民资修建商品楼6幢108间;投资6万元,硬化街道2000平方米;投资200万元,新建小区20户;投资39万元,为39户村民通上自来水。二是努力改善村级活动场所,新建村委会及活动场所7间,永久性标语1条,新建体育场1处,新建村级卫生所4间,村委会面貌焕然一新。三是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村党支部组织村民和党员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思想观念、法制意识、卫生习惯、道德礼仪等方面加强引导和培训,村民的素质得到一定提高,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全面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和评比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四、盘活文体阵地,创建和谐新村马新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现在经济发展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在马新宁的组织与督促下,坳马村先后建起了高标准的图书室、电脑房、医务室。还经常邀请文艺团队来村演出。此外,村里又组建了青年业余篮球队、秧歌队等,进一步丰富了广大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实了广大村民的精神生活。现在的坳马村时不时有青年人矫健的步伐在运动场上飒爽,每天清晨可以看到老年人优美的舞姿,每逢重大节日有秧歌队演员们生动的表演,村内有幼儿们嬉戏的欢笑声,村外有小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有方便优惠的医疗服务机构,群众生活更丰富了,文体活动更方便了。马新宁还提出了以村民学校为阵地,强化村民发展意识,道德意识,集体意识的观点。他经常聘请专家教授为党员或村民办培训、开讲座。并自己下真功夫、花大气力细心做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谁家有困难,他第一个上门帮扶;谁家有小纠纷了,他第一个上门解决。村民们都把他看成值得信赖的人,他把村民看成亲人一般。正因为这样,村民都乐于跟着他干。近年来,全乡取消了义务工制度,马新宁意识到坳马村的现状,决定继续延用义务工制度,一直坚持至今。抓教育、抓创建是坳马村精神文明建设长足进步和群众精神面貌转变的有力保证。环境优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谐,村民们高兴地编起了顺口溜:“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里创金不见金;今日献了土地搞果产,扬眉吐气谱新篇。”在村里,他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扶贫济困,引领致富;在家中,他也是孝顺的儿子、体贴的丈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