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4届高三两校上学期联考历 史 试 题第1卷(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著名历史学家葛剑雄教授主张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历史分为时间、空间、人物、另类等几个系列。下列属于内容系列的是a通史、断代史、阶段史 b世界史、国别史、地区史c个人、血缘群体、专门群体 d专门史、资料汇编、年表、历史地图2,古代中国的血缘关系是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以下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论语载:“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b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c荀子儒效篇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d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3,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4,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 b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c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 d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5,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俄德曾经说过: “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其主旨是a.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 b.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雅典对外战争频繁6,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规定:“在第三次把债务人牵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这直接说明罗马法a.奴隶与平民在借贷关系中不受保护 b.保留了习惯法的陋习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维护债权人的利益7,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图,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 )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上从过程看,反映出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其共和制的确立深受启蒙运动思想的重要影响a. b. c. d. 8,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9,一著名学者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面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10,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同月,临时参议院也成立。这说明中华民国a实行议会共和国 b权力过于分散 c注重权力的制衡 d实现了全国普选 11,1825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用15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照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然而仅仅不到三年时间,他的“公社”就破产了。欧文这一实践失败主要是因为 a欧文的思想和实践没有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b“新和谐公社”的原则不代表社会的进步要求c欧文的思想和实践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 d美国不适合建立“新和谐公社”12,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b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d“冷战”出现13,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 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说明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14,“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年代里,“布衣”中的“布”是指a丝织品 b棉纺织品 c毛纺织品 d麻纺织品15,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c.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d.流通领域出现纸币16,张履祥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此现象主要反映了 a.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出现c.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d.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增强17,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8,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 “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学术下移,私学兴起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a b c d19,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不包括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c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20,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2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22,孟子认为:“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这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客观地反映了战争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a b c d 23,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学生为拯救他,买通狱卒,他却婉言谢绝,以“公民应服从法律”为由,从容赴死。他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他的最后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下列对苏格拉底的表现认识不恰当的是a他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b他认为法律至上c他遵守社会道德 d他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极端黑暗,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24,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25,“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a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 b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c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第卷(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50分,第26题2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5分。第26题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所谓非法之法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四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材料五至于民权主义,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是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美国宪法又将孟氏(孟德斯鸠)学说作为根本,把那三权界限更分得清楚,在一百年前算是最完美的了。但是这百余年间,美国文明日日进步,土地财产也是增加不已,当时的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那五权除刚才所说三权(立法权、行政权、裁判权)之外,尚有两权(考选权、监察权)。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和实质。(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认为理想的君、臣、民关系是什么?(2分)为实现以上政治理想黄宗羲提出了什么方案?(2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谭嗣同辈“将其书节抄、散布”的原因。(6分)(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不同于黄宗羲的民权思想。指出孙中山的思想与西方民权理论的关系。(4分)第27题:材料一 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 沈芝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材料二 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材料三 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1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2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4分)(3)以法国和中国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三中欧洲国家与非欧洲国家在政治层面的“巨大差别”。(4分)第28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执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材料二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材料三 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崔浩传(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种不同的观点及理由。(8分)(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7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dbccadccdccca141516171819202122232425ddcbabacadbc26题:(1)变化:从夏、商、西周时期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法治国”。(2分)态度: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2分)(2)特点:皇权高于法律(或法自君出、法律代表君主的意志);儒家思想为法律的基础;礼法并用。(2分) 实质:君主专制;人治。(2分)(3)关系:民为主,君为客;君臣为民服务;君臣平等。(2分)方案:用“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学校议政”,限制君权,提出分治。(2分)(4)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专制腐朽;(2 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2 分)黄宗羲的进步思想是近代民权思想的先声;梁、谭等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以其书作为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工具。(2 分)(5)思想:废除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1分)反对帝王思想,通过平民革命,建立国民政府;(1 分)制定“五权宪法”;(1 分)国民享有参政权、选举权。关系:借鉴并发展了西方民权理论。(1分)27题:(1)途径:通过思想家著作流传。(1分)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