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三语文高考冲刺学案考前作文指导温馨寄语考前作文如何复习?不少同学把它置于一边,“无事可做”;另一些同学还能坚持写写。其实,考前作文必须“有为”,除了梳理自己写过的作文,坚持写作,打造自己最优秀的范文外,最重要的当属审题、草拟提纲训练了。审题训练,不可不为;草拟提纲,不可不练。一、审题训练提醒作文审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审材料,二是审要求。无论审哪部分内容,都要逐字逐句地审题,不能有任何疏忽、遗漏。必须养成逐字逐句地审题的良好习惯。1审材料粗略浏览材料,看材料属哪种类型:是单则还是多则,是文字型还是图画型,是叙事型还是道理型。要做到心中有数。审读材料,必须整体把握材料,看其中心意思是什么。在这个前提下再进行以下操作:(1)抓住关键词句。关键词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出现频率高的词语即为关键词。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价性语句。抓住了材料中的关键词,千万不能以此为中心去写,因为这种脱离材料含意的写法很容易写成“话题作文”。为此,必须理解透彻这个(些)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方可写作。(2)厘清对象,辨清关系。厘清对象。新材料作文中涉及的对象不止一个,有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每个对象都至少可以提炼出一个写作角度。因此,要学会厘清对象。辨清关系。新材料作文中故事涉及几个对象,这些对象绝大部分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联,审题立意时,一定要辨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只要能抓住材料中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联系,根本不必要担心跑题、偏题的问题。(3)由果溯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角度切入立意,是较为普遍且行之有效的方法。(4)抓住情感倾向。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可以从这个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2审要求审材料是审题的主体,固然不错。可是不少考生以为只要抓住了材料就万事大吉了,这是很天真的想法,如果看不清材料以外的写作要求,那么,跑题、偏题太容易了,几乎是一定会跑题、偏题。请看2014年高考考场上出现的惨痛例子:先看2014年浙江卷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材料是两段文字,按照我们惯常的思考,从两段文字中可以抓住任何一段或两段文字来审题立意,可是“材料”后有这样的要求“综合上述材料”,是“综合”上面两段文字,而不是只看其中一段,如果只看其中一段,那自然就会偏题了。再看2014年江西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字数不少于700字。请看阅卷手记:(跑题、偏题的表现有三方面,其中一个方面)部分考生没有养成逐字逐句地审题的习惯,只关注了“探究”这个关键词,却忽略了“课内外学习”这个修饰语,因此脱离了“课内外学习”直接写“探究”,大谈特谈探究对于人生、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意义。其实略加思考,我们便能明白,“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与“探究”是小范围与大范围的两个概念,考生丢掉限制语“课内外学习”,显然违背了命题者“写身边事、说周围人”的命题初衷,擅作主张重蹈高、大、上的写作方向,聚焦于“探究”而作。因此,对“材料”外的要求同样要逐字逐句地读,看有无特殊要求,如有无特定的内容要求(如“联系实际、展开联想”),有无文体要求,有无特定的人称要求,等等。二、拟写写作提纲提醒下笔成文,提纲先行。好的写作提纲是写作时有的放矢、不旁逸斜出的充分保证。不少同学没有拟写提纲的习惯,以为打打“腹稿”就可以了。当然,这未尝不可。不过,在考场如此紧张的气氛下,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难免百密一疏。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不一定要写个多么详细的提纲,只要草拟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即可。草拟提纲的内容包括:开头、结尾文字最好先写出来;如是议论文,写下你的论证层次,如是记叙文,请写下故事梗概以及情节。审题、拟写提纲练习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5.6%的受访者坦言,在向外界谈及个人生活时,经常采用“哭穷”表达法。有很多人更是逢人必哭“穷死了,生活悲惨啊!”而这些人中,大多数是公司白领、知识分子和公务员。与“哭穷”相反的,则是“炫富”。“烧钱男”“雅阁女”“赠车岳母”,各种惊世而出格的言论和举动,吸引着舆论的关注,也刺痛着公众的神经。事实上,“哭穷”与“炫富”是一种表相的两个极端,按照蒋子龙的说法,“盖因心穷”而已。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拟写提纲:审题提示这则作文材料现实针对性很强,媒体经常爆料“哭穷”“炫富”现象,尤其是层出不穷的“炫富”更是刺痛着公众的神经。作为中学生,该怎样认识和对待此类现象,反映着认识问题,也反映着品质问题。因此,此题不仅检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写作能力,还考量着他们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材料三个段落三个关键词:“哭穷”“炫富”“心穷”。先给出两种貌似无关的社会普遍现象“哭穷”“炫富”,然后又将二者统一起来,揭示其共同性,即问题的本质“心穷”,前后构成因果关系。经过分析,我们便明确了此则材料的指向:物质富有而精神贫穷。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信手拈来即可。至于观点的确立,则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切入。不过,“是什么”材料中已基本指明心穷。而“为什么”则需要予以分析:从材料看,“哭穷”者大多是公司白领、知识分子和公务员,这说明他们不是真的穷,不穷却“哭穷”,实际就是觉得自己还不够十分富有,这正是一些人对物质过分追求所导致的精神上的贫穷;“炫富”,“富一代”“富二代”皆有,花样百出,惊世骇俗,钱多就“炫耀”,显示的则是穷极而暴发的具有严重小农意识的一些人的狭隘心胸和畸形心理,本质上也是精神贫穷的表现。明确了问题的实质,关键是如何做的问题,也就是重点谈“怎么样”,具体讲就是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把个人的际遇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提纲示例(一)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二)让心灵脱贫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商人带两袋大蒜到阿拉伯某地,当地人没见过大蒜,极为喜爱,于是赠给商人两袋金子。另一商人听说了,便带两袋大葱去了,当地人觉得大葱更美味,金子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把两袋大蒜给了他。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拟写提纲:审题提示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在这则材料中,关键要抓住两个商人的举动,第一个商人是以蒜换金,第二个商人是以葱换蒜。从第一个商人的举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极有眼光,富有经济头脑,善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很有创造性,所以收获很大,由此我们可以立意为“敢为人先”“走自己的路”“要有创新意识”“把握机遇”等。从第二个商人的举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做的事只是在模仿别人,他没有走自己的路,只是亦步亦趋,所以他的收获就很小,由此我们可以立意为“不能步他人后尘”“模仿不会成功”等。综合材料,我们还可以获得更深刻的启迪生活往往如此,得先机者得“金子”,步他人后尘者就可能得“大蒜”;善于走自己的路,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此外,我们还可以立意为“没有复制的人生”“创新走向成功”等。这则材料适合写议论文,但要注意内容的深度和思辨色彩,当然也可以写成一篇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耐人寻味的记叙文,但无论写成哪种文体,都要符合题旨和文体要求。提纲示例(开头、结尾一)没有复制的人生开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生亦是如此,走不上他人的轨迹。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成功或者失败,都是自己不可复制的人生。(开头采用比兴手法,简洁凝练,提出中心论点)结尾:没有复制的人生,复制成就不了人生的辉煌。唯有创造,才能实现独特的人生价值。(豹尾有力,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和标题)(开头、结尾二)抢占先机,做先行者开头:生活往往就是这样,你抢先一步,占尽先机,得到的就是“金子”;而你步他人后尘,东施效颦,得到的可能就是“大蒜”。(开头采用对比手法,紧扣材料,揭示中心,言简意赅)结尾:抢占先机,做先行者,要做引路人,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往前走;抢占先机,做先行者,不仅仅要拥有过人的智慧,还要拥有过人的胆识;抢占先机,做先行者,成功就在不远处等着你。(结尾采用排比手法,强化中心论点,照应标题和开头,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古人说:“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生活中,有些人在近处求道,有些人去远方求道。一件事,有些人往易处去做,有些人则向难处努力。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审题:拟写提纲:审题提示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是古人的名言,意思是:道在近处,却到远处去寻求;事情本来容易,却往难处去下手。这是一种舍本逐末、舍近求远的做法。第二段可以看作是概括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事例。对于“道”,生活中有人在“近处”求,有人去“远方”求;对于“做事”,有人从“易处”入手,有人从“难处”入手。这表现出人们在为人处事时不同的方式与方法。题目的关键词有“求道”“远近”“做事”“易难”,对这些词的解读如下:“求”可理解为“寻找、探索”等,“道”可理解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道义、规律、政治主张、思想体系、门派学说”等。“近处”“远方”作两种理解:一为空间中的概念,如“近处、远处”;二为时间中的概念,如“现在、过去、未来”。“做事”可理解为“从事某项工作或者处理某件事情”。“易”“难”分别理解为“容易”“困难”。两段材料的内容都分为两方面,一是不同的人“求道”的方式、方法的不同,二是不同的人做事的方式、方法的不同。考生可将第一段的名言作为立意基础,也可将第二段的现象、事例作为立意基础,还可综合两段材料的内容,选择立意的角度。题目中的材料是作文选取角度、确定立意的出发点,作文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是否在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内写作,是判断作文是否属于“符合题意”的关键。所以,审题的重点应该弄清材料的“内容”和材料的“含意”。对“内容”的理解,侧重于文字的表层信息;对“含意”的把握,偏向于材料的隐含信息。(1)材料的“内容”(文字的表层信息)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说“从近处或远方求道,从易处或难处做事”的问题,具体有:从“求道”的角度立意a“道”在近处,求道不宜舍近求远。b“道”虽在近处,但亦不妨从远方求得。c有些“道”需在近处求得,有些“道”则需从远方求得。d求“道”从身边(小事、平凡事、小善)做起。e远方虽有道,身边也有道(不要忽略身边的道)。从“做事”的角度立意a做事应往易处去做。b做事应向难处努力。c不同的事做起来方式不同,有些事需向易处去做,有些事则应向难处努力。(2)材料的“含意”(材料的隐含信息)从“从近处或远方求道,从易处或难处做事”的内容上挖掘,隐含在材料中的信息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人们求道、做事的思维方式(习惯、方法)。人们在求道、做事过程中体现的精神品质。人们对道的认知决定其行为。写作时可以选取一个角度,也可以选取多个角度。提纲示例略。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莠草,农人整个春天夏天锄它,然而它仍旧精力旺盛,田埂、牧场、田野、花园,到处都有它。有人用卑贱的名字称呼它,例如猪草、苦艾、鸡草;也有人用雅致的名字称呼它,例如长生草、扶移、雁来红。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审题:拟写提纲:审题提示(1)莠草角度天生莠草,必然有好有坏,“天性”不可改变,生命可以选择,也可以找到自身生命的价值。正确认识自我,给生命合理的定位,活出生命的独特价值。莠草有害,农人除之而后快,但莠草仍能坚强地自我展示,对于莠草而言,评价于它只是毫不相关的外在,它必须在赞美与恶评中寻找到自己,坚守自己的价值,发展自己。坚守自我,不因别人的态度而放弃自己的人生。(2)认知角度任何生命都自有其存在之自足的价值,不待外人之看法而成立。因此,必须体认每种生命的独特而唯一的价值,给予平等的尊重。价值观导致人们认知的差异。如何在价值冲突中发现价值?从实用与审美的价值立场可以对莠草做出不同判断。比如在当下实用主义盛行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倡导更富有超越意识的审美精神的培养。认知差异源自价值冲突。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是基于不同的价值视角而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这样必然导致价值认识的裂变与多元,这是正常社会的必然现象。弥合社会价值裂变的最好方法是:倡导与培养理性与宽容的精神。人必须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而功利的认知,体认“生命平等”,倡导“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仁爱精神。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莠草就是莠草,不因人的认知而“变异”。需要辩证地看问题,客观认知“莠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莠草作为客体有好有坏,作为主体的人价值观又是多元的。客体的矛盾性、复杂性正是构成世界参差多态的原因,认知的多元冲突又是精神世界紊乱失谐的原因。避免单向度的价值观,不以己之好来除却世界的“杂草”,尊重差异,多元共存该是我们认知世界必备的态度。提纲示例略。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曾经说过:“一件事若过于注重实用,就反为不切实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审题:拟写提纲:审题提示这是一个观点列举型的材料作文题目。针对“实用与不切实用”的话题,材料列举了两个观点,其区别在于第二段材料莫言的观点所涉及话题的范围要小一些,限制于“科学与文学”的“有用与无用”。一般而言,观点列举型材料中列出的所有观点都可以作为写作切入的话题观点,也可以综合分析得出一个新的观点。综合分析该材料的关系可知,第一个观点更具普遍性,而第二个观点是其特例。这样,就引出了一个怎样看待“实用与不切实用”关系的话题。紧扣材料来看:“不切实用”是由于“过于注重实用”,也就是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的问题。如大家都知道科学的实用价值,而文学相对于科学的价值而言,好像就没有什么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用”之处,而文学的价值恰恰就在这里。类比于人生,如果我们过于注重实用,可能就会把人生看成一场交易,把个人当成了实现某种利益的工具,如果这样,那人生就可能会陷入悲剧之中。“过于注重实用”,可能还与只看重有形的用处,或急功近利的思想有关。如之所以说文学无用,就是从有形的价值来看的,而它的作用就是因为它润物无声,就是它的作用在于滋育灵魂,在于它是树人的。文学是人类文明结构当中最高端的部分,最高端的部分不一定是实用的,但又有最多的用处。另外,莫言说文学无用,其实是有潜台词的,不能从字面上理解。文学最好的用途就是因为它是无用的,这是一个辩证说法。据此,作文可以围绕“不可过分追求事物的实用价值”“实用价值的追求要注意度”“看似无用,实有大用”“要有长远眼光,不局限于一时的利益”等话题展开。提纲示例略。 作文审题立意与拟写标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三十岁到四十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1)写出几则立意:(2)拟定的题目:立意解读这是材料作文,格式是材料要求。材料从飞机及机场的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问题具有思辨性。“行为”的词典释义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写作时,“行为”可以引申,可以具体化,如“勤奋苦读”是行为,“踏实苦干”是行为,“执着追求”是行为,“在困难面前毫不屈服”是行为;反之,“懈怠懒散”是行为,“萎靡不振”“自暴自弃”亦是行为。“位置”的词典释义为:(1)所在或所占的地方,(2)地位,(3)职位。从材料中看,正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不同,所以他们分别处于“头等舱”“公务舱”“经济舱”。由此,写作时,“位置”可以理解为人的社会地位、生命价值以及社会评价等。就这道作文题的“立意”看,主要有三种情况:(1)行为影响了位置,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决定他的位置、成就、社会评价等等。(2)位置影响了行为,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处其位、身处其境时,会影响他做事的方式及行动,正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3)从辩证的角度考虑,位置与行为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所选立意属于以上三种情况之一的都是切合题意的较佳立意;如果所写内容只涉及“行为”或“位置”的一个方面,却没有涉及“行为”“位置”的关系的,属于基本合题;如果所写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另起炉灶的,则属于跑题。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1)写出几则立意:(2)拟定的题目:分析材料(1)“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说明痛的普遍性与现实性。现实生活中,痛客观存在,既然是客观存在,也就难以避免,因此,如何面对种种的痛才是思考的重点,由此也引出了如何面对痛的三种言论。看到痛的客观存在,更要思考痛的不同层次。“种种的痛”,说明痛是有不同类型、层次的。有个人学习、生活、工作产生的痛,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有国家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痛。对痛的不同理解,反映了考生思维的深浅、视野的大小。(2)“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在承认痛的客观性的基础上,提供面对痛的一种途径,那就是直接说出来。应该说这是我们面对痛的普遍做法,几乎是条件反射式的,是一种动物本能。“本能”是一个中性词,无所谓褒贬。这样的本能反应往往是释放痛感,宣泄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正如伤心的人哭过了会平静,郁闷的人倾诉了会平和。因此,“痛了,就直接说出来”,有其可取之处。(3)“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痛而不言”和“痛了,就直接说出来”形成对比,“痛而不言”就是指有痛感,但是不说出来,而是自己一人承担、解决,这样的做法体现了人性的坚强。痛有可能是外在施加,也有可能是内在产生,但不管是外在施加还是内在产生,面对痛的始终是自己,因此问题的解决还是依靠自己。痛了,不唉声叹气,不怨天尤人,不愤愤不平,不自暴自弃,而是坚强地面对,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要看到,一味地痛而不言,未必就见得是一个积极的方法。长久地痛而不言,会让人对痛感麻木,灵魂僵化,以至最终屈服于现实压迫,逆来顺受。如何辩证地看待“痛而不言”,体现考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4)“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这句话既和第三句形成对比,又对第二句进行补充,不仅要说出来,而且还要善言,善于去说,表达痛苦,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对这句话的理解,重点在于何为“善言”,同时这种“善言”应是一种智慧。而“善言”二字,则为考生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言既可以理解为言语,也可理解为文字,更可理解为行为,因为肢体语言也是言的一种,一连串的肢体语言整合在一起,就是行动了。因此,面对痛为何要善言,善言如何体现,应是考生思考的重点。立意解读通过逐则分析材料,对比解读后,我们对题目形成这样的认识:人生在世,痛是客观存在的,无需逃避,而应面对。面对痛有不同的做法,一是直接说出来,释放痛感,宣泄情绪;二是痛而不言,坚强面对,但对于痛也不能麻木,甚至逆来顺受;三是痛而善言,恰当地用言语、文字、行动表达痛感,既不麻木于痛,也不鲁莽冲动,而是善言。同时,考生要想写出一篇立意深远、思想深刻的文章,还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仅仅罗列人生中的种种痛,而应写出对痛的思考以及面对痛的做法;二是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之痛,而应延伸至对社会之痛、国家民族历史现实之痛的认识与思考。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个村子里的人只见过麻雀,听到麻雀的叫声便觉动听。后来村里来了乌鸦,它一叫,村人便十分惊奇:乌鸦的叫声多特别啊!后来村里又飞来了百灵,百灵的叫声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赏,渐渐地,人们无法容忍乌鸦的叫声了,他们驱赶了乌鸦。后来又赶走了麻雀。村人们就只听到百灵的声音了。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1)写出几则立意:(2)拟定的题目:立意解读从麻雀与乌鸦的角度:过时事物的代表。它们曾经被村人喜爱,又因为后来有新奇的声音出现而被厌弃。可从两个方向立意:一是常叫常新方能留住人心,时髦的事物大多是短寿的;二是做回自己,不因为村人不喜欢而改变自己,在众多鸟声中唱响自己。从百灵的角度:新奇事物的代表,靠实力与魅力赢得人们的喜爱,物竞天择,它的存在使麻雀与乌鸦失去了生存空间,但这不是它的错。但我们要想到它可能会是下一个麻雀与乌鸦,如果有了画眉鸟,它就会被赶走,所以人们喜爱的是新奇而不是百灵。从麻雀、乌鸦与百灵的角度:个性的独特构成多元丰富的世界;每一种鸟都有歌唱的自由,百鸟和鸣才会异彩纷呈;红花有绿叶的衬托会更鲜艳;阳春白雪并不排斥下里巴人;生活并不是一张黑白相片。从村人的角度:不要喜新厌旧,追求新旧共存;人类不是自然的裁判;给每一种鸟表现的机会;只让百灵歌唱太单调,合唱才波澜壮阔;追求新事物才会有新体验,尊重每一种声音,包容每一种“异己”的歌唱,世界因为丰富而异彩纷呈。从综合的角度:这是一则寓言性材料,审题时要注意寓言的特点以物寓人,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本则寓言讽刺了村人一味追求新奇(时尚、时髦)而让自己的生活陷入单调乏味之中的偏执行为。其实,麻雀与乌鸦所代表的过时的事物,沉淀下来也可能成为美妙的回忆,甚至成为经典。我们如何在经典与时尚中寻找平衡?麻雀与乌鸦的歌声是下里巴人,百灵的歌声是阳春白雪,我们是否需要下里巴人?村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态度是否值得赞赏(接纳成就伟大)?生活中麻雀与乌鸦的歌声有哪些?生活中只让百灵歌唱的现象有哪些?现实生活中村人自食其果的行为有哪些?由这些问题展开,我们可以选择这些题材来写,如古镇与都市(城市建设、拆迁),听取不同意见,罢黜与争鸣,兼听与偏信等。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人问法国作家让科克多,如果房子着火了,而你只能带走一样东西,你会拿什么?“我把火拿走。”他这样回答。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写出几则立意:(2)拟定的题目:立意解读分析材料可知,一幢房子着火了,不管你拿走任何珍贵的东西,火势都不会有丝毫减弱,大火最终还是会把整幢房子烧掉,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只有把火拿走,才能真正切断灾难的源头,遏制灾难的蔓延和发展。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构思:(1)做事要抓住关键。我们走在崎岖的人生路上,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它们全部解决,所以,我们只须解决最需要的、最迫切的问题,这样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抓住事物的关键是根本。(2)选择的智慧。面对人生的无数个岔路口,每个人都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事实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为选择决定着人生的方向,引导着未来的发展,一旦选择出现错误,更多的努力只会带来更大的失误。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是成功的关键。(3)打破惯性思维。惯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天敌”。只有不被思维锁住灵魂的人,才能在不断创新中获得新生。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13年6月29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在清华大学做主题演讲时,于开头和结尾处分别用汉语做了三分钟和半分钟的陈述,并引用了管子和中庸中的名句。作为前总统朴正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放射技术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假肢制作装配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客房服务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动物检疫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等候椅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水生产处理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放射技术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印刷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殡葬服务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保安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医学减重管理体系
- 咯血与呕血的护理
- 初中历史教师培训讲座
- 2025年新营运损失费赔偿协议书
- 手术部运用PDCA循环提高手术室术后设备器材定位归还率品管圈
- 传统丧事流程安排方案
- 第三课第三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课件
- JJF 2256-2025体重秤校准规范
- 2025至2030超高压电缆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一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2025保密标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