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作业.doc_第1页
诗词鉴赏作业.doc_第2页
诗词鉴赏作业.doc_第3页
诗词鉴赏作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序号:107教室:1栋205姓名:张腾飞学号:20125278院系:统数学院从诗词比较的角度,以作品列举的方式,论证宋词三美【摘要】“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有“文心”,诗有“诗心”,词亦有“词心”。词作者用“词心”作词,我们用“读者的心”读词,二心交感互通,就会发现词中之美。【关键词】阴柔美 节奏美 意境美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抒情诗体,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朵永放异彩的奇葩。它要求节奏,平仄和韵律;它讲究宫调,合乐可歌,因而与音乐密不可分;它局势参差不齐,可长可短,较之齐言的近体诗更为灵活多变;它有千差万别的词调,或高亢激越,或低沉悲凉,或缠绵婉转,更适于抒发繁复庞杂的思想感情。词有三美,一曰阴柔美,二曰节奏美,三曰意境美。一 阴柔美阴柔美或者称为婉约美,是词的一大特点。从词的发展来看,词长期以来被视为纯娱乐性的“末道小技”,让歌妓唱来侑酒的风流小曲,写来写去转不出儿女情长,离合悲愁的圈子,其语言风格,也因此难脱离柔美纤巧的樊篱。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清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姚鼐在复鲁洁非书中,曾用一个比喻对古典诗文的阴柔美的审美特征进行了精彩的描述: “ 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初升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人寥廓” 优柔之美,给人以情思意境的亲切感,使人感动。动给人以活跃强烈的激情感受,强化动作技巧的情绪感染力;静则稳定、深沉、含蓄,凝聚着浓情、沉思与深意,深化动作的内涵,给人以启迪。如秦观的浣溪沙:漠漠清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在一个春天的早晨,一女子无言独上小楼,四周一片寂静,阵阵清寒袭人,这幽冷的不如人意的天气无不透露出女子那百无聊赖的心情,室内画屏上的流水笼罩着淡烟,给人凄迷朦胧之感,有恰似她此时的心理状态。帘外,花随风飘扬,悠悠“忽忽”,其飘荡不定如女子变幻的迷梦,细雨蒙蒙,一片迷离,女子的闲愁也是如此的无边无际。“漠漠清寒”、花屏、飞花雨丝等景物无一不是女子心境的写照,它们传出的情思仿佛又给景物凭填了一份愁怨。这种情与景的水乳交融使词具有了一种幽深柔美的境界。又如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深院、柳烟、帘幕一重有一重地关闭着孤独的少妇,而她的丈夫正在她翘首高楼也难以望及的地方寻觅浪漫的艳遇;下阕拓开,以风雨中的暮春黄昏烘托伤春怀人的情绪,又暗示少妇美好年华被不幸的命运所摧残,而末二句写乱红飞去,不仅本身是撩人情思的景物,也是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弱小者的象征。这样一层层渲染,一步步暗示,十分深刻地表现出女主人公痛苦的内心。婉约词的意境虽缺乏豪放词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气势,但它的阴柔美同样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它毕竟揭示了人类社会生活中柔美的一面,能引发读者丰富的美感联想,并因此活跃和延续了婉约词的生命。二 节奏美读词我们总会感觉特别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就是词的节奏美了。刘熙载曰:“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词辞通。左传襄二十九年杜注云:此皆各依其本国,歌所常用声曲。正义云:其所作文辞,皆准其乐音,令宫商相和,使成歌曲。是辞属文,曲属声,明甚。古乐府有曰辞者,有曰曲者;其实辞即曲之辞,曲即辞之曲也。襄二十九年,正义又云:声随辞变,曲尽更歌。此可为词曲合一之证。”(见词曲概)虽然词曲并不可混淆,但亦可见词与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起源来看,词是由唐代燕乐发展来的,歌曲的歌词就是词的雏形,当时叫作“曲子词”。因此,就词来说,其音律,四声平仄,抑扬顿挫,音乐性极强,节奏性特美。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如李清照忆秦娥咏桐:叠句“梧桐落”,是词调的需要,也强调了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又如朱敦儒柳枝江南岸: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其中“柳枝”重复出现六次,这一方面是作为和声,适应音乐的需要;另一方面,柳枝也意味着离别,六次出现,犹如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起到了深化离别之情的作用,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强化了词的艺术感染力。可见词句就比诗句更接近语言的自然状态,适合多种语言表达方式,也更有节奏感,也带来了词体音乐美的效果。宋词参差多变的句式句法既是外在音乐性的赋予依调填词的产物,反过来它也增强了宋词内在音乐美的特性。宋词与以前的古歌辞及同时代的格律诗相比,无论其外在的音乐美还是其内在的音乐美都得到大大加强。唐代成熟的近体诗虽然比古体诗具有了自觉而有序有律的声律美,但“长于整饬而短于错综”。而宋词则集众制之长,将诗与乐的结合达到一种内外兼备程度,从而使词的音乐美特性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三 意境美意境美是中国古诗词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优秀诗词中的意与境是完整的、有机的统一体。作者在写“境” 的同时, 往往注入了各种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而在抒情时, 则往往又是寄情于物, 借物载情。好的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 能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 有如身临其境一般, 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或得到美的享受。词须有境,此境似画非画,似梦非梦,似音而有文字,似“电影”而无“银幕”。意境又可以说是神韵,神,是精神之不灭而长存的力量和状态。韵是悠扬飘渺而绵绵不尽的“音声”之魂。它能“绕梁三日”“袅袅不绝”总在耳际心际萦回往复。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如李邴的汉宫春此词上片起三句写江梅的品格、风度。“潇洒”写其自然大方,以竹为友写其坚贞,“横两三枝”写其疏美。次二句写江梅的不幸。“也不爱惜”写“东君”的昏庸,“雪压霜欺”写气候之恶劣。再二句写春燕的薄情。害怕“春寒”,写其胆小;“轻失花期”写其误约。结二句写塞雁的同情。“年年”“归来”,写其结识已久;向寒想寻访,写其情意真挚。下片换头三句应“潇洒”而来,写江梅就此发问:“玉堂”瓷盆的载插,“怎如清浅小溪”、”茅舍疏离”的自由生长?肯定、否定,态度分明。此二句写其伤感。“故人”,此时抗寒的“塞雁”,写隐居“茅舍:的主人;”冷落新诗“,言赞梅的诗词无人吟诵。再二句写江梅的孤凄。“微云淡月”写春寒之夜的景色;面对“江天”,见其感叹;“分付他谁”,写其无托。结二句写词人空有同情的牢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写江梅孤芳自赏。全词意境清幽,梅格高雅,物(燕与雁)、屋(玉堂与茅舍)对比,寄意有音。许昂霄谓“圆美流转,何减美成!”数声鶗鴂。可怜又是、春归时节。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 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又如蔡伸柳梢青此首为惜春之作。上片写鸟啼花落,下片写露泣人愁。上片起二句写闻。杜鹃声声,唱着换季的歌曲,“又是”一语,写一年一度的痛惜,足见“可怜”。结二句写见。海棠、梨花,不写狼藉之状,更觉惜春之情。故对“满院东风”,暗藏其恨。下片换头二句写感,花人相比,人愁胜似花愁。结三句自比“休文”,“不干风月”,此抑郁之情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