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机制创新研究 CIA070201 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 09YS237 阶段性研 究成果 我国高校博士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 基于三所 985 工程 高校调查问卷的统计 罗 尧 成 摘 要 基于三所 985 工程 高校博士教育质量调查问卷的统计 对博士生的知识结构 博士学位课程 量的大小 课程面的宽窄 课程的前沿性以及博士生参与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的情况等进行了具体分析 从中 做出一些基本判断 并得出了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围绕着如何帮助博士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格局 在研究 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博士课程设置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 键 词 博士教育质量调查 课程设置 现状 改革建议 收稿日期 2009年 5 月 作者简介 罗尧成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研究员 教育学博士 加强高校博士课程设置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 博士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向 1 2 3 4 本文将通 过对国内三所 985 工程 高校博士教育质量调查 问卷的统计分析 对我国博士课程设置的相关问 题展开专门研究 一 研究问题的明确 高校博士课程设置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博士生 建构个性化的学术格局 博士生理想的个性化学 术格局的形成 关键要处理好知识结构中 博 与 专 这一对重要关系 利用 2007 年底开展的全 国性博士教育质量调查这一契机 围绕着调查问 卷涉及博士生知识结构 博 与 专 关系的相关题 目 通过对博士生的知识结构状况 含基础和专业 知识水平 相关学科知识水平和外语水平 博士 学位课程状况 量的大小 面的宽窄 前沿性 以及 博士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情况等问题的分析 了解目前国内高校博士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 主要问题 并提出相关改革建议 本研究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笔者曾对我国 8 所研究生院高校的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了较为 系统的调查分析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 利用新的调查数据 对相关研究作了进一步深 化 二是本研究对于调查数据的分析 在总体统 计的基础上 进行了分学校 分科类的统计分析 使研究结果更具针对性 并从中得出了一些有价 值的结论 三是研究运用了 利益相关者 的理论 思想 对问题的分析综合考虑了博士生导师和博 士生两方面的意见 从而使结论的得出更具科学 性 本文研究基于三所 985 工程 高校博士教育 质量调查的相关数据 涉及到其中的博士生和博 士生导师两类问卷 三所高校共回收博士生问卷 575 份 博士生导师问卷 278 份 本调查对于缺省 相关问题回答的样本 在表格中通过标注 不详 进行统一处理 二 我国高校博士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1 博士生的知识结构状况 博士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形成博士生 良好的知识结构 根据博士教育质量调查问卷的 问题设置 下面主要从博士生的基础和专业知识 水平 相关学科知识水平 外语水平三大方面来研 究博士生的知识结构情况 形成学生坚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功底 使其 具备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 并且掌握至少一门外 语 这是博士学位课程设置的重要目标 从表 1 可以看出 博士生对自己的 基础和专业知识水 平 评价较高 而对于 相关学科知识水平 和 外 语水平 的评价 明显低于对 基础和专业知识水 149 平 的评价 表 2 数据显示 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 的 相关学科知识水平 评价最低 明显低于对其 他两类知识的评价 从表 3 数据可以看出 近一 半 46 的博士生导师认为博士生近年的外语水 平得到了提高 与之相对的是 近 2 3 63 3 的 博导对博士生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不够 满意 表 1 博士生对所在学科博士生三类知识水平的评价 基础和专业 知识水平 相关学科 知识水平 外语水平 很高 人次1187757 20 513 410 0 较高 人次321280272 55 848 747 3 一般 人次115189228 2032 939 7 较低 人次5129 0 92 11 6 很低 人次682 1 01 50 3 不详 人次1097 1 81 61 2 表 2 博士生导师对所在学科博士生三类知识水平 的评价 基础和专业 知识水平 相关学科 知识水平 外语水平 较高 人次12168106 43 524 538 1 一般 人次125165129 45 059 446 4 较低 人次122116 4 37 65 8 不详 人次202427 7 28 69 7 表 3 博士生导师对所在学科博士生三类知识水平 近年变化趋势的评价 基础和专业 知识水平 相关学科 知识水平 外语水平 较高 人次8079128 28 828 446 0 一般 人次131147113 47 152 940 6 较低 人次45269 16 29 43 3 不详 人次222628 7 99 410 1 北京大学 博士质量分析课题组 对全国 289 所博士培养单位 20666 份学生问卷以及 9928 份 导师问卷的调查统计分析也指出 从博士生自身 的主观评价看 最好的是 基础专业知识水平 选 择 较高 和 很高 的博士生占到了 80 以上 而不到 1 3 30 4 的导师认为博士生的 相关 学科知识的水平 较高 值得引起重视 5 综合表1 3的数据及相关分析 我们可做出 如下判断 第一 在 三类知识 中 博士生的 相关学科 知识水平 相对较低 其中博士生导师的评价比博 士生本人评价更低 这表明 加强跨学科课程应成 为博士学位课程设置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 第二 博士生本人对于自身 基础和专业知识 水平 的评价要高于博士生导师的相应评价 相当 大比例的博士生导师认为所在学科博士生近年的 基础和专业知识水平非升反降 二者评价的明显 差异折射出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抱有更高期望 第三 绝大部分博士生导师认为近年博士生 的外语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表明博士生在其专 业学习与研究过程中 因获得较多的学习与应用 机会而相应提升了自身外语水平 同时 这也与近 年我国博士生入学考试非常关注对外语水平的测 试息息相关 2 博士学位课程量的大小情况 高校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博士生培养的 原则性指导意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博士学位课 程量的大小 同时 不同学科对于学位课程量的要 求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基于这一认识 下文 将分学校 分学科 同时结合对博士生导师的调查 数据综合进行博士学位课程量大小情况的分析 表4 数据显示 不同高校博士生课程学习时 间占整个学习时间的比例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 异 与另外两所大学相比 E 大学更注重博士生在 课程学习上投入较多时间 根据表 5 数据 不同学科博士生课程学习时 间占整个学习时间的比例同样存在着明显差异 文科的课程学习时间要明显多于理工科类 表6 数据显示 大多数被调查博士生认为目 前的课程量大小适中 比较而言 博士生导师认为 博士生的课程量相对偏多 表7 数据显示 三所高校的博士生几乎都不 认为博士学位课程量很大 但在另一端 C 大学的 150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 年第 5 期 表 4不同高校博士生课程学习时间占整个学习时间的比例 10 以下10 20 20 30 30 40 40 50 50 以上不详 E 大学 352 样本量401041135423711 11 429 632 115 36 52 03 1 S 大学 134 样本量2657377160 19 542 527 65 20 74 50 C 大学 89 样本量3026147435 33 729 215 77 94 53 45 6 表 5不同学科博士生课程学习时间占整个学习时间的比例 10 以下10 20 20 30 30 40 40 50 50 以上不详 文科 126 样本量92449261332 7 119 038 920 610 32 41 6 理科 187 样本量28665224746 15 035 327 812 83 72 13 2 工科 157 样本量2966459260 18 542 028 75 71 33 80 受原始数据的限制 本文所进行的全部分科类统计 只针对其中的两所高校进行 表 6 博士生和导师各自对博士学位课程量大小的 看法 很大较大一般较小很小不详 博士生 575 样本量1465350913124 2 411 360 915 85 44 2 博士生导师 278 样本量16731612233 5 826 357 97 81 11 1 表 7 不同高校博士生对博士学位课程量大小的看法 很大较大一般较小很小不详 E 大学 352 样本量95123339911 2 514 566 211 12 63 1 S 大学 134 样本量499017131 3 06 767 212 79 70 7 C 大学 89 样本量152938106 1 15 632 642 711 36 7 表 8 不同科类博士生对博士学位课程量大小的看法 很大较大一般较小很小不详 文科 126 样本量720821142 5 615 965 18 73 21 6 理科 187 样本量1221292456 0 511 869 012 82 73 2 工科 157 样本量41510219134 2 59 665 012 18 32 5 博士生则明显反映其课程量偏少 其选择课程量 较小 和 很小 的比例高达 54 这进一步反 映了高校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博士课程设置 的原则性指导意见所发挥的重要影响作用 表8 数据表明 不同科类博士生对于博士学 位课程量大小的看法并不存在明显差异 综合表4 8的统计数据及其分析 我们可做 出如下判断 第一 学校与学科的不同是影响博士生课程 学习时间多少 课程量大小 的两个重要因素 前 者主要通过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博士课程设 置的原则性指导意见发挥作用 后者则存在于三 大科类对于课程设置的一贯性要求上 与理工科 相比 文科博士生的课程门数更多 其课程学习的 时间量也更大 第二 大部分博士生认为目前的博士学位课 程量大小适中 但相当大比例的博士生导师认为 课程相对偏多 二者不同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各自 所做出的判断 通常说来 导师更希望博士生能将 时间投入到科研中去 第三 课程学习时间的多少并不必然影响博 士生对于课程量大小的评价 学科门类的固有特 性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尽管文科博士生的课 程学习时间明显多于理工科类 但三大科类博士 生对于课程量大小的看法并不存在明显差异 这 表明文科博士生更多地是通过课程而非其他途径 如课题研究 来开展学习 3 博士学位课程面的宽窄情况 博士生形成个性化的学术格局 需要注意处 理好知识结构中 博 与 专 这一对重要关系 当 前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 博士不博 下面将从不同群体 博士生与其导 师 不同高校 不同学科三个维度来全面考察博 士学位课程面的宽窄情况 151 我国高校博士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 表9 数据显示 比较而言 博士生导师更倾向 于认为博士生的课程面较宽 表 9 博士生和导师各自对博士学位课程面宽窄的 看法 很宽较宽一般较窄很窄不详 博士生 575 样本量161592621091712 2 727 745 519 03 02 1 博士生导师 278 样本量6901442927 2 232 451 810 40 72 5 从表 10数据可以看出 E 大学的博士学位课 程面要明显宽于其他两所高校 表 10 不同高校博士生对博士学位课程面宽窄的看法 很宽较宽一般较窄很窄不详 E 大学 352 样本量1111816145710 3 233 545 712 82 02 8 S 大学 134 样本量325692971 2 318 751 521 65 20 7 C 大学 89 样本量216323531 2 218 035 939 33 41 2 从表 11的数据可以看出 文科博士生认为学 位课程面较宽 表 11 不同学科博士生对博士学位课程面宽窄的看法 很宽较宽一般较窄很窄不详 文科 126 样本量550561113 4 039 744 48 70 82 4 理科 187 样本量656863243 3 229 946 017 12 11 6 工科 157 样本量332792995 1 920 450 318 55 73 2 综合表 9 11 有关数据和分析 我们可得出 如下认识 第一 由于所持的判断标准不同 博士生和导 师在对课程面宽窄的认识上存在着较大差异 坚 持 研究导向 的博士生导师更多地认为博士生的 课程面较宽 第二 不同高校 不同学科对于课程面宽窄的 认知存在着明显差异 高校 专业 导师 对于博士 生课程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三类学科对于课程 设置要求的本质差异直接影响了课程面的宽窄 第三 结合上文对于博士学位课程量大小情 况的判断 可以发现高校的课程量大小与课程面 的宽窄存在着较强的一致性 文科博士生的课程 量相对较大 同时其学位课程面也较宽 而理工科 则恰好相反 4 博士学位课程的前沿性情况 国外研究指出 只要资质禀赋不是太差 经过 严格系统的专业化训练后 接触前沿性的课题通 常就能做出一流的成果 同样 研究生如果能经 常进行前沿性的专业课程学习 也就比较容易产 生创新的想法 并且从课程学习过程中发现有价 值的学位论文选题 表 12 博士生和导师各自对博士学位课程前沿性的 看法 很强较强一般较弱很弱不详 博士生 575 样本量30184241682923 5 23241 911 85 14 博士生导师 278 样本量101191172237 3 642 842 17 91 12 5 表 12 的数据显示 对学位课程前沿性的评 价 师生差异较大 而博士生导师的评价要相对高 于博士生 表13 的数据显示 不同高校博士生对学位课 程前沿性的看法存在着较大差异 S 大学远远低 于另两所高校 表 13 不同高校博士生对博士学位课程前沿性的看法 很强较强一般较弱很弱不详 E 大学 352 样本量21126136371715 6 035 838 610 54 84 3 S 大学 134 样本量330721793 2 222 453 812 76 72 2 C 大学 89 样本量728321435 7 931 535 915 73 45 6 结合表 14 和表 13 的相关数据分析可以发 现 E C 两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对学位课程前沿 性的评价与博士生的评价非常接近 但 S 大学博 士生导师与其博士生对于课程前沿性的看法却存 在着显著差异 表 14 不同高校博士生导师对博士学位课程前沿性 的看法 很强较强一般较弱很弱不详 E 大学 157 样本量76869904 4 543 443 95 702 5 S 大学 63 样本量32526531 4 839 741 37 94 81 5 C 大学 58 样本量02621902 044 836 215 503 5 表15 的数据显示 文理科博士生认为课程的 前沿性较强 北京大学 博士质量分析课题组 的调查统计 分析发现 导师对 课程前沿性 认为 很强 的比 152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 年第 5 期 例都在 10 以下 而有些学科的博士生超过了 10 最高是人文学科 达到了 17 认为 较强 在导师群体中高于博士生比例 6 本文分析结果 与全国的调查统计结果趋于一致 表 15 不同科类博士生对博士学位课程前沿性的看法 很强较强一般较弱很弱不详 文科 126 样本量1048451454 7 938 135 711 14 03 2 理科 187 样本量1065782086 5 334 841 710 74 33 2 工科 157 样本量4367820118 2 522 949 712 77 15 1 根据表12 15 的分析 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基 本判断 第一 目前我国高校博士学位课程的前沿性 状况还很不理想 亟待通过多种渠道努力增强 第二 不同高校博士生对学位课程前沿性的 看法存在着较大差异 与此同时 同一高校的博士 生导师与博士生的看法在部分高校也存在明显差 异 导师的评价要高于博士生 第三 工科博士课程的前沿性要明显弱于文 理科 人文学科博士课程的前沿性最强 这与工 科博士生的课程较多地围绕横向应用型课题展开 而人文学科博士课程则注重与领域理论与实践的 前沿结合有着密切联系 5 博士生参与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情况 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指出 科学扎根于交 流 起源于讨论 参加学术会议 尤其是高水平 的国际性学术会议 有助于改善研究生培养的学 术生态环境 为博士生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与讨论 创造一个良好平台 同时也能为今后的研究奠定 丰富的人力资源基础 而学术会议上不同学术观 点的交锋以及引发的思想上的多元文化冲突 则 直接有助于博士生的学术创新 从表 16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分别有近 3 4 73 2 和一半 48 3 的被调查博士生参加国 际和国内学术会议的次数在 1 次及以下 结合 对博士生导师问卷相关题目的统计发现 相当大 比例的导师未能给博士生提供参加学术会议的机 会 26 6 的博士生导师 如果统计上缺填的导 师 比例会更大 指出其提供博士生参加国际学术 会议的次数为 0 次 表17 的数据显示 不同科类博士生学习期间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情况并未存在明显差异 对 于参加国内学术会议而言 有 2 5 左右的文理科 博士生参与的次数在 1 次及以下 但工科博士 生的机会更少 根据表 16 和表 17 的分析 我们形成如下认 识 目前我国博士生参加学术会议的次数仍非常 有限 尤其体现在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上 三大科 类博士生在获得参与国际会议的机会上没有明显 差异 与文理科博士生相比 工科博士生总体上 参加国内学术会议的次数更少 已有调查研究表 明 相关经费的限制以及学校和导师对于研究生 参加学术会议重视不够 是导致这一现状的最主 要原因 7 三 主要研究结论及改革建议 第一 无论是博士生本人 还是博士生导师 表 16博士生学习期间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情况 国际学术会议国内学术会议 1 次及以下2 3 次4 次及以上不详1 次及以下2 3 次4 次及以上不详 样本量 575 42111318232781909017 百分比 73 219 73 1448 333 015 73 0 表 17不同科类博士生学习期间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情况 国际学术会议国内学术会议 1 次及以下2 3 次4 次及以上不详1 次及以下2 3 次4 次及以上不详 文科 126 样本量91194125149197 72 215 13 29 540 538 915 15 5 理科 187 样本量14336718065411 76 519 33 70 542 834 821 90 5 工科 157 样本量111402410040125 70 725 51 32 563 725 57 63 2 153 我国高校博士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 均对博士生的 相关学科知识水平 评价较低 这 表明博士教育课程对于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及其要 求不够 建议各高校通过建立相关课程制度 如 博士课程设置的原则性指导意见 来保障并加强 跨学科课程的设置 第二 博士生与导师对于同一问题的评价结 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三所高校的博士生几 乎都不认为博士学位课程量很大 但相当大比例 的博士生导师认为博士生的课程量相对偏多 且 倾向于认为博士生的课程面较宽 建议博士课程 设置改革应基于对 不同利益相关者 回答的比较 分析 以提高改革的科学性 借鉴世界各国注重 博士课程学习的经验做法 我国的博士教育应加 强对课程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第三 博士课程设置具有很大的学校与学科 差异性 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对于博士生课 程设置的指导意见作用与影响重大 学科特性的 不同 也内在地要求课程设置的不一致 如文科博 士生的课程量相对较大 课程门数较多 课程面也 较宽 而理工科则恰好相反 避免统一化 突出 差异性 应成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 准则 8 建议高校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博 士课程设置的原则性指导意见时 应基于本校博 士课程的现状 尤其要注重突出不同门类学科的 课程设置特点 第四 高校博士学位课程整体前沿性情况不 够理想 同时 不同高校课程的前沿性情况又存在 着明显差异 工科博士生课程的前沿性情况更不 乐观 鉴于课程的前沿性与博士生的创新性培养 密切相关 建议将增强课程的前沿性作为我国高 校博士学位课程设置的一项战略性改革举措 第五 高校博士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的比例 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同时 绝大部分工科博士生甚 至未能获得参加国内学术会议的机会 参加学术 会议是获取专业领域前沿知识的一条便捷 有效 途径 建议学校和导师为博士生参与国际和国内 高层次学术会议创造条件 提供机会 注释 1 Frank Scott and Jeff Anstine 2002 Critical mass in the production of Ph D s a mult i disciplinary study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 view 21 1 p 31 2 陈学飞等 西方怎样培养博士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3 葛亚宇 澳大利亚博士生培养示范性框架解析 学位与研 究生教育 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监事聘任与公司内部控制与合规风险防范合同范本
- 离职员工知识产权转让与保密协议书
- 知识产权保护与保密协议范本(适用于动漫产业)
- 上市公司高管离职补偿金及离职后竞业限制协议
- 离婚申请书模板及子女抚养权及赡养费支付合同
- 数字化转型对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作用
- 2025年烧结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炉炉前工考试题及答案
- 西双版纳活动拓展策划方案
- 2025年五级下册数学的试卷及答案
- 燃气运营安全管理方案
- 2025-2026学年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查冻扣业务知识公安机关等执法单位相关试题试卷
- 济南战役教学课件
- 小学生班干部竞选
- 2025年秋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第一学期)
- 妇科外阴解剖学课件
- 2025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电力公司员工招聘6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安置协议转让合同范本
- 倒睫科普课件
- 2025年经济师职称考试经济基础模拟卷:反垄断法基础知识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