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测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班级 姓名 一、积累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挑剔(t) 自诩(x) 称职(chng) 谆谆教导(zn) b胆怯(qu) 契合(q) 粗犷(kung) 鲜为人知(xin) c风靡(m) 脑髓(su) 倜傥(tng) 自怨自艾(y) d舷窗(xun) 迸溅(bng) 倔强(ju) 受益匪浅(fi)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b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c扬州瘦西湖的风景独特优美,游客来到这里无不闲情逸致。 d开展“清洁家园”活动以来,我市各乡镇、村屯根据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垃圾处理模式。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帆船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b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奋起搏击的勇士? c“这道题你懂没懂呀?小刚。”老师着急地问。 d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标准,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活跃、强盛和存在。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c经过三年的使用,隧道内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和横沟盖板松动。 d与舌尖2第一集的原画面相对比,该片涉嫌抄袭的镜头不少于十多处。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七颗钻石皇帝的新装安恩和奶牛都是外国文学作品。它们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丹麦的安徒生和英国的约翰尼斯延森。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藤野先生这几篇追忆童年往事的精彩散文,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c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助某一故事或事物说明某种道理。d松鼠作者法布尔和松树金龟子作者布丰,都是法国学者、作家。这两篇文章都充满了对自然生命的赞美之情,渗透着人文关怀。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成长的历程jun( )刻着太多的怀想,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月光似水的夜晚,我们静听心灵流tng( )的声音,回望花季q( )丽的岁月。在成长的旅途中,有刻骨铭心的故事,有感人肺腑的真情成长如一串串跳动的音符,让生活如歌般委婉;成长如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将生命的 gu( )迹清晰定格。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2) ,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 (3)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4)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 (6)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7)学而不思则罔, 。 (八则) (8)“ , ”,一直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有为青年,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慷慨从容,舍生取义。(用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填写)8综合实践活动。(10分)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成就人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班上决定以此为话题开展综合性学习,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新闻。八年前,刘宁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四川凉山某县理科状元,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四年前,刘宁大学毕业,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大年初六的下午,一位好心人发现,一名年轻的流浪汉,已经连续三天在西南交大九里堤校区的长椅上过夜,他帮助联系到流浪汉的家人。第二天,刘国华从老家赶来,儿子却再次消失。刘宁称:“让我像大多数人一样结婚生子,挣钱养家,我觉得很无聊很没意思。”(成都商报2014年2月11日)【材料二】漫画。(1)阅读【材料一】,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分)答: (2)如果在网吧遇到刘宁,你将如何劝导他?请你以刘宁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一张留言条。(3分)答: (3)阅读【材料二】,解说漫画内容。(100字左右)(5分)答: 二、阅读理解(52分)(一)阅读诗歌,完成910题。(6分)江夏送倩公归汉东李白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注释】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 宁知:谁也没有想到。丧乱:安史之乱。9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2分)答: 1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16分)鸟 说【清】戴名世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啁啾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鵱鷇,无有。问之 ,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选自戴名世集)【注释】日:有一天。 啁啾: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 盏:杯 掬:捧。 鵱,音构,鸟卵。这里指幼鸟。鷇(ku):初生的小鸟儿。 奚:为什么。 适:往,到。 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意思是,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去地不五六尺( ) (2)手下,鸣乃已( )(3)雌者覆翼之( ) (4)圣人非所与熙也( )1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人手能及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b. 雏且出矣 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c. 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d. 不知其何鸟也 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译文:(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文: 14作者通过二鸟“托身非所”致死的不幸遭遇,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2分)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朱铁志 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15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 16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 17请谈谈你对下面这个句子的理解。(3分)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答: 18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有什么优点,你怎样让它成为一种习惯。(4分)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8分)寻找父亲肖霍洛夫在静静的顿河的卷首中,引了一句哥萨克民歌:“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河流、山脉、草原等自然风物所代表的故乡,是一个人的生养之地。正如父亲一样,它不仅是血肉之躯,更是我们精神承继的主要源泉。我的故乡,就是父亲的土地。父亲把我生养在其上,让我在那广袤的土地上呼吸、游走、生长。就人的本性而言,我们这些融化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更形同草木、露珠、鸟雀,从内向外地生长着,扎根大地,向着天空。我有一个自由散漫的童年,这得益于故乡草地的开阔。父亲在我蹒跚学步时,就离开了人世。少年时代,我并不觉得有什么缺憾。多少次,看见邻居小孩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样子,我反而感到庆幸。但渐渐地,我长大了,在心中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追寻寻找父亲。不只是寻找生身之父,更是一种自我认定,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小时侯,不认识我的人问我是谁,要我回答我是谁的儿子,可我连父亲是什么模样都不知道,我哪里情愿说出那个极其陌生的名字呢?但我之为我,不能没有父亲。其实,多少年后,父亲的真实形象已无足轻重,我所寻找的,恰恰是一个超越了血肉之躯的父亲形象,那应是一种抽象化了的精神形象。父亲不过是他的“外身”,实质是我所由来的精神故乡。劳伦斯曾断言:“每一片土地都有其地域之灵,每一个人都被某一特定的地域所吸引,这就是故乡。地球上不同地域放射着不同的生命力,不同的生命振幅,不同的化学气体,不同的磁力地域之灵确是一种伟大的真实。”一个人无论诞生在一个多么贫瘠的地方,也无论走到一个多么富裕的地方,都会深深怀恋那里。这也许不可思议,但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宿命。“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就是地之灵所放射出的引力。寻找不只是想念家乡亲人,想念故园风物,更是一种绵延无期的精对神故乡的强烈渴望。我对父亲的寻找,其意义正在于此。事实上,一个人对“父亲”的寻找,从他一诞生就开始了。我常常虚构父亲,直到我在二十岁以后才第一次见到他的照片:苍白,瘦削。那时他才四十岁,然而已病入膏肓。从他明亮而有神的眼中,我分明看出了一种坚强有力的人生意志,而这,绝不仅仅是他身体的信号。这是他扎根大地,在大地上流浪所赢得的最为宝贵的赐予。父亲当过兵,打过仗,最后是以复员老兵、木匠、民间艺人的身份流浪于白山黑水之间。他拉一手好二胡,画一手好画,常常跑到野台戏班子里凑数。“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我不能不感谢那块土地,那块嫩江边上,对我,对它的子民永远放射着光芒的土地。嫩江和它所流经的土地、田畴、草甸,以及乡言土语,风俗习惯,无不对我放射着灿烂的生命光华。我的一切是它赐予,我岂能不感谢?久久不去的冬天,坚韧活着的树木,在这看似酷寒难耐之地,人的性格也被陶铸得粗犷而豪放。但不是所有的性格都如此,父亲身上所具有的艺术气质,还是或多或少地传给了我,这也算是对粗犷而失之细的一种补救吧。大自然永远不会单调,精神故乡,无时不在四季的轮换中找寻那趣味盎然的记忆。当我在人生的苦旅中,感到郁闷、压抑、徘徊无主的时候,我都会感到我的精神支柱在故乡,在大自然,在以我父亲为代表的乡民身上。写过天使望 故乡的美国天才作家托马斯沃尔夫,把人的故乡情思概括成“为找到一个父亲的努力”。但这个父亲不仅仅是赐予我生命的父亲,也不仅仅是我幼年失去的父亲,而是超越了物质需要的一种力量和智慧的形象。我的生命的信念和坚守,只有和它才能合而为一,这也是我对父亲不断加以想象和虚构的实质。父亲的早逝,在我心里,已经把他与故乡、大自然融合,形成了一种比温柔的母爱更富有启示性的力量。 (文章改编自父亲故乡地之灵)19从全文看,我为什么要“寻找父亲”? (4分)答: 20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表达效果。(4分)就人的本性而言,我们这些融化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更形同草木、露珠、鸟雀,从内向外地生长着,扎根大地,向着天空。答: 21第段、第段都引用了“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两处引用的作用各是什么?(3分)答: 22第段中,血肉之躯的父亲给我的印象和影响有哪些? (3分)答: 23第段提到了劳伦斯,第段提到了托马斯沃尔夫,请探究这两位作家故乡情思的异同。 (4分)答: 三、作文(60+3分)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有一首小诗写道:只要春天还在,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生命还在,纵使身陷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只要明天还在,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请以“只要_还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名和人名。(4)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质量检测答案15 c d a b c 6、镌 淌 绮 轨7、默写 略8、(1)示例一:昔日高考状元今日流落街头;示例二:高考状元成为流浪汉(要求语言简洁,能够概括新闻的核心内容,引起读者的注意)。(2)示例:人生之路就在脚下,关键在于自我把握,与其埋怨这个“不如意”那个“不称心”,还不如脚踏实地,把人生之路走稳。身体的流浪不可怕,精神的流浪最可悲。为了自己,也为了可怜的双亲,回家吧!(要求: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情”可以从亲情、友情、自爱自重等角度来说;“理”可以从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态度、精神的追求和价值的实现等角度来说,能突出一两个点即可。)(3)示例:一个人蜷缩着坐在一捆铺盖卷上 ,胸前写着“高考状元”四个字;这个人没有脑袋,在脑袋的位置上是一个大大的问号;画的右下角是一顶学位帽。这幅画表现了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学历,但如果迷失了人生方向,也是十分可悲的。(评分标准:能抓住要素(人的姿态、铺盖卷、字、问号、学位帽)3分;说明顺序合理1分;揭示内涵1分。)(一)9.(2分)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10.(4分)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2分)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2分)译文:随州古称汉东国,美丽富饶,大江藏有随侯明珠,如明月熠熠升辉。家人一定想不到:经历安使之乱以后,倩公这颗人间明珠还能得以平安回归。(二)11.(4分) 距离 停止(3)用翅膀 (4)同“嬉”,开玩笑12.(3分)b (b均为副词,译为“将要、将近”;a前者为代词,译为“它”,后者为用于主谓之间的助词,无实义;c前者为介词,译为“在”,后者为介词,译为“比”;d前者为代词,译为“它”,后者加强语气)13. (6分)(1)每当得到食物,(它)就在房屋上停息,并不马上下来。(2)(3)略14. (3分)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注意回避风险,尽量远离祸患。(内容合理2分,表达通顺1分)译文:我读书的房屋,它旁边有一棵桂树。桂树上有一天有叫声,靠近一看,是两只鸟在枝干之间做巢,离地不到五六尺,人的手可以碰到它。巢像小杯子一样大小,精密完整而牢固,用细草缠结而成。鸟是一雌一雄,小的不能满一捧, 毛色明亮而洁净,美好洁白可爱,不知道是什么鸟。雏鸟将要出壳了,雌鸟用翅膀盖着它,雄鸟去捕食。每次得到食物,就栖息在屋上,不马上下来。房屋的主人戏弄地用手摇它的巢,它们就向下看着鸣叫,轻摇它轻叫,重摇它就大叫,手拿下来,鸣叫就停。 后来有一天,我从外面来,见鸟巢掉在地上,找两只鸟和雏鸟不见了。问它们的去向,是屋主的童仆抓走了。唉!因为这鸟的羽毛洁白而且鸣叫声音好听,为什么不到深山里去寻找茂林栖息呢,托付身体到不合适的地方, 才会被奴仆屈辱而死。那人生上的路就很宽吗?!叹世间: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如老子所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补有余。(三)15.一具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或: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评分标准:2分16.举例论证。以鲁迅和哈佛大学为例,既论证了“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的观点,又引出并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评分标准: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17.示例:这句话以酵母为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优秀的巨大作用,优秀的人才随时随地都会受到欢迎,同时会给周围的人带来许多正能量。评分标准:修辞1分,理解言之成理即可,2分。18.略 评分标准:4分,能结合自己实际,言之成理即可,只答出优点不给分。(四)19. 答:为了一种身份的自我认定;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想念家乡亲人,想念故园风物;一种对精神故乡的强烈渴望。(一点1分)20. 答:“融化”在这里指人扎根大地,生养在天地之间,化成了大自然的孩子;(2分)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2分)21. 答:第段引用的作用是点题,(1分)并引出下文对父亲、对故乡的描写;(1分)第段主要引出下文对故乡嫩江的描写。(1分)22. 答:父亲苍白、瘦削,眼睛明亮有神,有一种坚强有力的人生意志;(2分)父亲的艺术气质补救了我粗犷而失之细的性格。(1分)23. (4分)答:相同点:两人都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情思,在精神上都与故乡紧密相连;(2分)不同点:劳伦斯把怀乡情思看成是地域之灵的吸引,而沃尔夫则认为这是对父亲的寻找。(2分)24、【解读】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目设计既具有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能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题自由抒写的空间,又能紧紧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无论是从生活经历入手还是从人生感悟出发,都易于下笔,有事可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言。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生活积淀,半命题的补全题目环节意味着要对选材、立意做出双重思考,同学们一定要本着挥洒正能量,激扬真善美的原则,选择励志而健康向上的选题体现你的崇高价值取向,不能信马由缰,流露出消极的价值导向。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在补题前先行思考。可以将整个题目审成一句话,再把这句话扩展成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这是最简单化的审题步骤。即“只要还在,生活就会丰富多彩,我们就会快乐幸福,人生就会”。审题关键词是“还”,如果没有这个词就削弱了主体的作用。在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都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关注阅读的同学,可以从书籍、书香入手,甚至细到诗歌、语文等,如果增加补题的生动性,可以换用“千古诗篇”、“那缕芬芳”等。诗意的补题值得借鉴,比如取其比喻义的补题:“心中的彩虹”、“那朵花”、“阳光”等。擅长情感抒发的同学可从“陪伴”、“感恩”、“温暖”、“童真”、“爱”等角度补充。成长话题则可选择“希望”、“好习惯”、“记忆”、“微笑”等词语。擅长理趣的同学可从“责任”、“勇气”、“宽容”等方面入手。构思时注重选择有新意的材料,关注细节描写,让人物说话、思考,在具体事例中刻画人物,必要时需要调动景物描写烘托渲染。这个题目的提示语要灵活运用,可以帮助你审题,并不一定要搬到作文里,那样千人一面的话,就会弄巧成拙了。这个提示语也启示我们立意如何做到深刻的问题,我们应该力求做到立意新而深,即从生活出发,回归生活,从经历入手,挖掘深层意蕴。【标杆范文】只要你的胸膛还在眼前的父亲睡熟了,我轻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