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市上高二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江西省宜市上高二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江西省宜市上高二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江西省宜市上高二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江西省宜市上高二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写道:“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其中“古典发展模式”指的是( )a.重商主义政策 b.自由放任政策 c.国家干预政策 d.计划经济政策2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3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 ()a经济危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c经济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4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它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 )a推行贸易自由化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扩大进出口数额 d克服经济发展困难5下面的示意图说明,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国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但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后,失业人数迅速下降,这说明( )a.建立法西斯专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好办法b.德国纳粹党疯狂屠杀失业者,使之人数大为减少c.希特勒瞒报失业人数,进行欺骗宣传d.建立法西斯专政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途径之一6实施社会救济贯穿于罗斯福新政的始终,新政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工人的政策,但是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因为()a执政党仍然只为资产阶级服务 b美国仍然以社会主义国家为敌c新政并没有触动所有制的形式 d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毕竟有限7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下列说法中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是()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新经济”出现福利国家制度的逐步建立 ( )a正确错误 b正确错误 c正确错误 d正确错误8“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理论的提出及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a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b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c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9.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对此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潜伏着经济危机的巨大风险经济危机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恶化a. b. c. d.10前苏联流传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们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这段笑话(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 d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11.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说:“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措施()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c.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 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12.累进税是一种税率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加而提高的税,它使纳税人的负担程度和负税能力成正比,具有公平负担的优点。罗斯福新政中曾经实行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对5万美元纯收入和4万美元遗产征收31%的税,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75%的税。罗斯福实行这一措施的直接目的是()a调节国民收入 b稳定金融秩序 c保护私有财产 d增加财政积累13.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 b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c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14.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1520世纪60年代末,卢森堡首相皮埃尔维尔纳提出后人所称的“维尔纳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本完全自由流通,各成员国货币趋同直至确定一个固定汇率,货币储备集中,通过某种类似“欧洲联邦储备局”的机构确定中心货币政策和对第三国的共同货币政策。其目的是()a 实现欧洲货币的统一 b发展卢森堡经济 b c实现欧洲政治一体化 d削弱法国和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影响162007年4月2日美国和韩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许多韩国人强烈抗议,甚至与警方发生冲突。假如你是一位韩国官员,你劝说人们退出示威和抗议活动的理由是()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美韩实现自由贸易对双方只有利没有害美韩合作可实现经济优势互补加拿大、墨西哥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后,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国际竞争力a b c d17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18从1986年7月,中国向世界贸易组织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正式递交恢复合法席位的申请,到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15年漫长艰苦的“复关”“入世”之路,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继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从这一过程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先入世的国家与中国的矛盾消除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c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越来越大 d中国由以往的制度性、战略性开放发展到政策性开放的新阶段19.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下列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有( )后者对前者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前者是后者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后者在世界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是产生前者的原因前者有利于形成多极世界,后者不利于形成多极世界. 前者是后者的归宿,后者是实现前者的步骤a、1个 b、2个 c、3个 d、4个20.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 选项史实推论a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线路开辟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b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c1920年初,国际联盟正式成立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保障d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经济区域化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21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22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23“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观点与材料所述主张属于同一思想家的是()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d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24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下列观点中,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5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从中国人的视角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二、材料题26(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0年,列宁约见了一位来访的老农。列宁问:“依你看,现在农村里主要的问题在哪里呢?”老农回答说:“我看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材料二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材料三就在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一个规模宏大的拖拉机厂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动工了。10个月后,工厂建成投产。这个奇迹般的速度,来自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有效运作,也来自苏联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利用。拖拉机厂的建设者,除了苏联人,还有美国人和德国人,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就有730名。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 800人。与欧美国家的整体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不仅是苏联的工业化成就,还有苏联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材料四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1)老农所说的“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列宁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4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强调重工业建设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3分)(4)根据材料四,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2分)(5)根据材料一、三、四分析苏联和美国在应对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对我国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至少答两点(2分)27(16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材料二:材料三: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上述“趋势”的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4)材料一所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如何积极应对?(6分)28.(17分)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治、经济利益在国际上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直到1860年,英法两国才签订了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随后,英国又和其他国家签署了降低关税的商贸条约。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的签订,而这距离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问世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 张志敏自由贸易主义的真相(1)材料反映了英国怎样的经济政策(2分)该政策对当时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材料二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应以扩大世界资张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切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对上述目的做出贡献。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依据材料概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内容?(2分)结合所学,分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战后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材料三 就社会规则的整体理性而言,任何时代的规财都是运用于解决那个特定时代具体社会利益矛盾的结果。 魏成元市场规则论(3)结合英美的贸易政策,谈谈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5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17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题卡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123456789101112131415答题16171819202122232425答二、材料题26、(17分)(1)(4分)(2)(6分)(3)(3分)(4)(2分)(5)(2分)27、(16分)(1)(4分)(2)(4分)(3)(2分)(4)(6分)28、(17分)(1)(6分)(2)(6分)(3)(5分)2017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bacddccaaccad141516171819202122232425dabbcbbcdcbc二、材料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