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儿科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儿科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儿科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儿科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6月前言儿科学是研究从胎儿到青少年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预防保健和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其教学任务是通过理论教育和临床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小儿解剖生理特点,预防保健措施,以及儿科常见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儿科临床医疗和保健工作奠定基础。根据医学教育任务的要求,儿科学必须重视素质教育和教书育人,培养具有较高理论基础和临床实际能力的,能全心全意为儿童健康事业服务的医务工作者。教师应根据本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备课,认真教学。教学内容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小儿机体处于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的特点,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作深入透彻的阐述。在深度和广度上要能够反映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新进展。使学生具有与本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水平。在教学工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应根据本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学习教材,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努力学习和掌握儿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教学大纲在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儿科学最新版(第六版)教材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同时,为了贯彻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的教学改革精神,本教学大纲也对教学内容要求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并适当增加自学内容。说 明1.本大纲的教学内容分为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两级,划“ ”者为重点内容,其余为一般内容。2.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用。儿科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的一门医学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有较系统的儿科理论知识及防治常见病的工作能力,并能进行儿童保健的宣传指导。(二)教学要求1、基本理论(1)说出学习儿科学的目的意义及儿科学常用术语的定义,列举小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2)列出小儿常见疾病的病因(3)描述小儿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4)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以及小儿各年龄阶段的特点、保健原则、小儿营养需要及喂养特点。2、基本技能(1)具有与儿童、家长进行交往沟通的能力。(2)能够运用生长发育有关指标进行健康状态的评估,并进行解释。(3)具有运用婴儿营养、喂养状况及儿童保健知识,开展科学育儿、卫生保健及预防接种等优生优育宣传咨询的能力。(4)具有正确运用新生儿护理技术操作,对正常和病态新生儿实施良好的护理能力。(5)运用儿科临床诊疗知识和技能,防治儿科常见病和初步处理常见的儿科急症。(6)具有一定的在农村、基层开展儿童预防保健工作的能力。3、思想品德教育(1)树立全心全意为小儿服务的思想,表现出关心儿童、爱护儿童,并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教育儿童。(2)具有认真、严谨、热情的工作作风。(3)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刻苦、勤奋学习专业知识,为儿科学的临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4、科学精神培养培养学生具有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为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努力奉献。二、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课堂讲授、病案讨论、演示、自学辅导,电教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1、讲课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大纲规定的学科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制定教学实施计划。 认真备课,讲授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密切联系临床,采用启发式、诱导式、直观式教学。2、试验课固定专人带教,要有带教实施方案。教师要讲解示教。采取提问、讨论和学生亲自做、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诊断思维能力。3、自学课时外的内容,学生可自学。教师可辅导、答疑,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思考等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4、考核评价学生成绩以笔试、技能考试、口试、临床病例分析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三、教学内容讲课内容第一章 绪论课程目的及要求: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2.了解儿科学的特点和范围,内容(一)儿科学的范围和特点(二)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三)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及展望第二章 生长发育课程目的及要求: 1.掌握小儿生长发育各项具体指标(包括测量方法、正常值),熟悉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了解骨骼、牙齿、脂肪与肌肉组织的发育规律内容(一)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生长发育规律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二)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1、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体重、身长、坐、头围、胸围的正常值、计算方法及临床意义。2、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卤门大小、测量方法、临床意义。骨化中心出观时间、数目及骨龄意义。乳牙萌出时间、出齐时间、数目。恒牙换乳牙时间。临床意义。(三)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1、小儿神经心理发育2、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实习:小儿体格检查各项指标的测量。可配合电教。第三章 儿童保健与疾病防治原则课程目的及要求:学习和掌握小儿体内物质代谢特点和喂养方法,以及有关儿童保健中重点学习计划免疫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和掌握小儿液体疗法的原则、应用指征和实施方法。内容(一) 儿童保健1、各年龄期儿童保健重点2、儿童保健具体措施(免疫接种程序应重点介绍)(二)儿科病史与体格检查(三)儿科疾病治疗原则(重点介绍药量计算方法)(四)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体液疗法1、小儿体液平衡特点2、体液疗法常用溶液及其配制3、体液疗法4、几种特殊情况的体液;疗法原则实习:制定输液方案、常用溶液的配制方法第四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课程目的及要求:学习和掌握婴儿喂养,学习和掌握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特征与诊治原则.内容(一)营养基础(列出小儿对水、热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1、能量的需要2、营养素的需要(二)婴儿喂养(比较各种喂养方法优缺点,指导合理喂养)1、母乳喂养(母乳成分,母乳喂养优点,方法,断奶时间、喂养注意事项)2、部分母乳喂养(补授法,代授法)3、人工喂养(人工喂养缺点,鲜牛乳配制法,奶粉配制方法)4、辅助食品(添加时间,注意事项,添加辅食顺序)(三)一岁小儿的膳食(根据年龄特点安排一天餐次,平衡膳食烹调注意事项)(四)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维生素D的代谢与发病机理2、病因(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其他因素)3、临床表现(初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4、诊断(病史,症状及体征,血生化及X线改变做出诊断并判断其活动性),鉴别诊断(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鉴别)5、预防及治疗(包括各不同时期预防措施。治疗注意防止维生素D过量中毒)(五)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1、病因及发病机理2、临床表现(症状及体征)3、诊断及鉴别诊断4、治疗(急救处理、钙剂治疗,维生素D治疗)(六)自学内容:1. 幼儿营养与膳食安排2.营养状况评价3.锌缺乏症实习:电教(母乳喂养,佝偻病)第五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课程目的及要求:学习正常新生儿及早产儿生理和护理特点,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防治原则;以及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原则。学习和掌握新生儿窒息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与预防等原则;学习和掌握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与预防等原则;学习和掌握新生儿窒息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与预防等原则;学习和掌握新生儿肺炎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与预防等原则,学习和掌握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与预防等原则;学习和掌握新生儿溶血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与预防等原则;学习和掌握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与预防等原则;学习和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与预防等原则。内容 (一)概述1、新生儿概念,围生期定义2、新生儿分类(按胎龄分类,体重分类,根据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类、生后周龄分类、高危儿)(二)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1、正常足月儿定义,早产儿定义2、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外观特点3、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生理特点(包括各系统特点,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态)4、足月儿及早产儿护理(保暖、喂养,防窒息给氧、预防感染、预防接种)(三)新生儿窒息1. 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和多器官的病理生理改变2.掌握新生儿窒息临床特点、诊断与抢救原则(四)新生儿颅内出血1、病因及发病机制(产伤、缺氧、医源性)2、临床表现(神经系统表现及不同部位出血特点)3、诊断(B超、CT可确定出血类型、部位、范围并可判断预后)4、预防与治疗(五)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定义2、病因和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X线检查4、诊断、鉴别诊断5、治疗(纠正缺氧,表面活性物质疗法,对症、支持治疗)(六)新生儿肺炎1. 新生儿肺炎的病因和诱因2.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护理原则(七)新生儿黄疸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2、新生儿黄疸的分类(1)生理性黄疸(特点)(2)病理性黄疸(特点,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3、诊断(八)新生儿溶血症 1、病因及临床表现2、诊断及鉴别诊断3、预防及治疗(九)新生儿败血症1、新生儿败血症的定义2、病因(解剖生理特点,病原菌,感染途径)3、临床表现(症状不典型、中毒症状重)诊断4、治疗(强调抗生素使用原则,药物选择、剂量、用法及疗程)(十)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1、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定义2、病因及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及诊断(低体温、硬肿、多器官功能损伤)4、预防及治疗(复温原则、补充热量及液量、控制感染、纠正器官功能紊乱)(十)自学内容: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2.新生儿新生儿颅内出血 实习:电教(新生儿、早产儿护理、新生儿硬肿症)第六章 消化系统疾病课程目的及要求: 掌握小儿腹泻的病因、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掌握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熟悉小儿腹泻的分类,分期与分型,熟悉小儿腹泻的鉴别诊断,了解小儿腹泻的预防.内容(一)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小儿口腔、食管、胃、肠、肝、胰的解剖生理特点与临床关系2、小儿肠道细菌的分布与临床关系3、婴幼儿粪便特点(二)口炎1、鹅口疮:病原,好发年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2、疱疹性口炎:病原,好发年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3、溃疡性口炎:病原,致病条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三)小儿腹泻1、病因:易感因素(消化道特点,机体防御功能差,人工喂养等),感染因素(肠道内、外感染,肠道菌群紊乱),非感染因素(饮食、气候等)。2、发病机制:非感染因素及感染因素(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按病情分型(轻、重两型),按病程分型(急性腹泻,迁延型腹泻、慢性腹泻)。不同病原所致腹泻临床特点。4、诊断:根据发病季节、病史、临床表现、大便性状做出临床诊断。根据大便常规有无白细胞做出临床和治疗需要诊断。判断脱水程度、性质,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情况。5、鉴别:应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坏死性肠炎鉴别。6、预防7、治疗:治疗原则包括调整饮食、加强护理、合理用药、预防并发症。急性腹泻侧重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则应注意肠道菌群失调及饮食疗法(四)自学内容:1.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2.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实习:病例讨论,制定重型腹泻输液方案。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课程目的及要求:学习和掌握小儿各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 断、治疗原则和具体方法。熟悉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熟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熟悉肺炎的病理生理与呼吸衰竭及多脏器衰竭的关系,了解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炎的并发症。内容(一)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解剖特点:小儿上、下呼吸道解剖特点与临床关系。 2、生理特点:小儿呼吸系统生理与临床关系。3、免疫特点:小儿呼吸道免疫特点与临床关系。(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病因:以病毒感染为主、占90%以上。(解剖特点、免疫特点及诱发因素而致)。2、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分为轻症、重症及两种特殊类型上感。3、诊断及鉴别诊断4、治疗及预防:包括一般治疗、病原治疗、对症治疗。(三)急性支气管炎1、病因: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及诱因因素。2、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注意哮喘性支气管炎特点。3、诊断:一般治疗、控制感染、对症治疗。4、治疗 :一般治疗 控制感染 对症治疗(四)肺炎1、分类:病理分类、病因分类、病程分类、病情分类。2、支气管肺炎(1)病因: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2)病理生理:病理以肺组织充血、水肿 炎症 浸润 为主.炎症使呼吸道阻塞及肺泡壁增厚影响通气 换气功能,致低氧血症使各器官系统发生变化。(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分轻症肺炎、重症肺炎。(4)诊断及鉴别诊断: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可做出诊断。应与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异物等鉴别。(5)治疗:一般治疗、病原治疗、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应用适应症、并发症等治疗。3、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包括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其他微生物所致肺炎。实习:病理讨论第八章 循环系统疾病课程目的及要求: 学习和掌握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治原则。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和鉴别诊断。了解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血液动力学变化,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内容(一)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心脏的胚胎发育2、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改变(正常胎儿的血循环,出生后血循环改变)3、小儿心血管解剖特点及生理特点(二)先天性心脏病1、概述:病因、分类、诊断方法2、常见的几种先天性心脏病(1)室间隔缺损: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2)房间隔缺损: 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3)动脉导管未闭: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4)法洛四联症: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三)自学内容1.病毒性心肌炎实习:电教(先心病 )第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课程目的及要求:学习和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鉴别诊断,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了解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内容(一)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解剖特点: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特点与临床关系。2、生理特点:小儿泌尿系统生理特点与临床关系。3、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不同年龄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二)肾小球疾病1、儿科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原发性、继发性、遗传性肾小球疾病。2、急性肾小球肾炎(1)病因与发病机制:为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后的一种免疫反应。(2)病理:为急性弥漫性、渗出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变窄、血流量减少、 滤过率降低、体内水、钠潴留。(3)临床表现:前驱感染,典型表现(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严重表现(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非典型表现(4)辅助检查:尿、血常规,肾功能以及有关链球菌感染免疫学检查等。(5)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发病前13 周链球菌感染史,临床表现,尿液检查。(6)治疗及预防:治疗包括休息、饮食、控制感染、对症及重症表现治疗。3、肾病综合症(1)肾病综合症定义:(2)病因及发病机制:(3)病理生理及病理:(4)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单纯性肾病及肾炎型肾病表现。(5)辅助检查: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蛋白,血清蛋白电泳,血清胆固醇,肾功能等。(6)诊断及鉴别诊断:(7)治疗:一般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他治疗。(三)自学内容1.泌尿道感染实习:病例分析第十章 造血系统疾病课程目的及要求:学习和掌握小儿造血系统和血液学特点、小儿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病因、发病机理、诊断与防治方法。熟悉小儿贫血的分类与诊断步骤。了解铁的代谢。内容(一)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1、造血特点:胚胎期造血和生后造血(骨髓造血、骨髓外造血)。2、血象特点: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正常值与年龄的关系。(二)小儿贫血概述1、贫血的定义2、贫血的分类:病因分类、红细胞形态分类。3、小儿贫血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三)营养性性贫血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定义2、病因:铁摄入量不足、生长发育快、铁吸收障碍及丢失过多。3、发病机制4、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5、诊断6、预防与治疗: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和铁剂治疗。(四)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定义2、病因: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3、发病机制4、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5、治疗:一般治疗、特殊治疗(五)自学内容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疾病课程目的及要求:学习和掌握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原则。掌握对于正常与异常脑脊液的正确判断方法,以及鉴别诊断意义。熟悉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菌和治疗方法。熟悉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熟悉病毒性脑膜脑炎的病因及流行特征。熟悉病毒性脑膜脑炎的预防和治疗。了解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脑炎的发病机理和病理改变。内容(一)化脓性脑膜炎1、化脑的定义2、病因:致病菌及 感染途径3、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4、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并发症5、诊断及鉴别诊断6、治疗:抗生素治疗(用药原则、药物选择)其他治疗、并发症治疗。(二)自学内容1.病毒性脑炎2.小儿惊厥第十二章 免疫系统疾病课程目的及要求:学习和掌握风湿热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掌握各种主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要点。熟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川崎病的诊断步骤和防治原则。了解小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及特点。内容(一)风湿热1.病因和发病机制2病理3.临床表现4.诊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